首页 > 武侠修真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246节

  行不多远,拐过一道青石板铺的弯,便听得“嘿”“哈”的呼喝声,奶声奶气,却极认真。

  姜潮的小脑袋探了出来。

  只见村西那片空地上,也就是古今帮如今的练武场,刘庄主正领着七八个娃儿操练。

  一身短打劲装,双手负后,神色不怒自威,目光如炬,在那一排高矮不齐的小不点间扫来扫去。

  那几个娃儿,都是他这两年从村里挑出来的苗子。

  大些的也才五六岁,小的瞧着,和姜潮差不离。

  一声令下,七八个小家伙齐齐扎下马步。

  有的板着脸,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小拳攥得死紧;

  有的早东倒西歪,小身子摇来晃去,似风里芦苇,还自个儿嘀嘀咕咕;

  更有那淘气的,趁刘庄主转身时,偷偷伸指去戳前排的屁股,惹来一个无声的白眼。

  姜潮小小的身子,不由自主顿住。

  他眼睛瞪得溜圆,直勾勾看着场中。

  鹰愁涧虽山水辽阔,却终是清冷,他哪曾见过这般多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小人儿?

  更别说他们一齐做着些怪模怪样却又整齐的动作,还齐声吆喝,煞是有趣。

  这一切,于他,比那会说话的黑熊、会摇尾的苍狼,还要新鲜百倍。

  牵着曾祖的那只小手,竟不自觉攥紧了些。

  姜义见他神色专注,嘴角便噙了丝笑意,牵着他,不紧不慢地走了过去。

  “亲家忙得紧啊?”

  刘庄主正沉着脸,要去纠正一个弟子快把劈叉劈到天上的姿势。

  闻声回头,一见是姜义,脸上那份严厉登时散去,换作爽朗笑容。

  “亲家公回来了!”他快步迎上来,抱拳一揖,“我这儿,也就是瞎折腾。”

  姜义拍了拍怀里小娃儿的后背,温声道:“潮儿,叫老姑公。”

  姜潮还仰着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位神色威严的老人。

  听了曾祖的话,便乖乖奶声唤道:

  “老姑公好。”

  “诶,好,好!”

  刘庄主应得洪亮,目光落在孩子身上,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身子弯下,伸手欲去揉那小脑袋,又似想起掌心粗茧,怕硌着这细皮嫩肉的娃儿,手在半空一顿,终究收了回去,只留一个爽朗的笑声。

  姜义的目光,顺势扫过场中那一排歪歪扭扭的小弟子,淡淡一笑:

  “教得不错啊,这些小猴崽子,一个个的,也渐有模样了。”

  刘庄主闻言,却苦笑摇头,压低了声气,自嘲一般:

  “亲家就莫取笑我了。都是些调皮的种,能叫他们马步站稳,就算没白费我这把老骨头。哪比得上您家这小子,光一站在这儿,便透出股机灵劲儿。”

  姜义笑而不答,顺势抖了句玩笑:

  “既如此,待这小家伙皮实些了,也送来你这儿,帮着打熬打熬筋骨。”

  话音虽是玩笑,刘庄主听在耳里,却认真了。

  他目光在姜潮身上不着痕迹地转了一圈。

  自上而下,瞧的不是模样,而是骨架、气血、神韵。

  这一眼,心里便有了数。

  根骨中上,气息绵长。

  虽不比自家孙儿那般天赋惊人,却也是个实打实的好苗子。

  念头闪过,他脸上依旧是一派爽朗,连连摆手:

  “亲家说笑了!你愿把娃儿送来,那是刘某的福分,哪有不收的道理?随时来,随时来!”

  言语之间,那份热切,倒也不似作伪。

  寒暄几句,姜义这才牵着小曾孙,顺着村道往自家院落走去。

  不多时,熟悉的篱笆小院便映入眼帘。

  院门虚掩,未曾近前,已有一缕草药香混着灶间饭气,悠悠飘来。

  院角,柳秀莲正坐在廊下,小簸箕横在膝上,细细拣着新晒的干药。

  正屋的门帘半掀,许是为透风。

  姜义领着姜潮方欲进去,只一眼,脚步便自然而然顿了。

  席上,七岁的姜涵正跪坐着,小脸凝神专注。

  手里不知从哪薅来一根狗尾巴草,蘸了胭脂盒里的红,正小心翼翼往对面那张胖嘟嘟的小脸上点。

  被她当画板的,正是年仅两岁半的表叔刘承铭。

  此刻,这位名分上的“长辈”,头上斜斜簪着一朵小野花,眉心红点画得赛过铜钱。

  嘴里叼着半块没啃完的麦芽糖,嘴角黏得亮晶晶,却似浑然不觉,只一双懵懂大眼瞪圆圆地任人摆布。

  廊下的柳秀莲听见门口动静,抬头一望,见是老伴领着小曾孙回来了,脸上皱纹顿时绽开,笑得像花。

  她忙放下簸箕,拍去手上药渣,快步迎上前。

  “哎哟,我的乖孙,可算回来了!”

  话未说完,已是一把将姜潮接过,紧紧搂在怀里。

  又是捏脸蛋,又是摸小手,嘴里不停念叨:

  “瞧瞧,这小脸儿,在山里吹得糙了。一路上累不累?饿不饿?曾祖母给你留了好吃的……”

  一通嘘寒问暖,见娃儿精神头足得很,这才放下心来。

  柳秀莲哪里舍得撒手,仍旧将姜潮搂在怀里,笑眯眯地进了正屋。

  席上两个娃儿,听见动静,也都停了手。

  姜涵连忙把狗尾巴草一丢,小脸上浮起几分做坏事被逮的局促,小手还下意识地在裙角蹭了蹭。

  倒是那位被打扮得像小姑娘的刘承铭,还叼着半截麦芽糖,懵懵懂懂地望了过来。

  “涵儿,快来看看,这是你潮弟弟。”

  柳秀莲笑着介绍,又指了指那副滑稽模样的刘承铭,对怀里的姜潮道:

  “潮儿,这是你涵姐姐,还有这位嘛……是你承铭表叔。”

  说到“表叔”二字,柳秀莲自己便忍不住嘴角上扬,目光在那歪歪斜斜的小野花与眉心铜钱大的红点上转了一圈,几乎笑出声来。

  姜潮在曾祖母怀里,探着小脑袋,脆生生叫了声“姐姐”,又看了看那胖乎乎的“表叔”,眼神里满是迟疑,最后还是乖乖叫了一声“表叔”。

  姜涵“嗯”了一声,笑里带点好奇。

  刘承铭则是把嘴里的糖拿下来,含糊地“哦”了一声,算是应了。

  一屋子小的都认了个遍,柳秀莲还嫌不够,抱着姜潮转身就往里屋去:

  “走,再见见你伯母,还有你伯祖母。”

  那神情里满是欢喜,仿佛怀里抱的不是个孩子,而是一件稀世宝物,恨不得领着院里每一个人都要瞧上一眼才算心安。

  这院子虽不大,却被她闹得热热闹闹。

  娃儿被自家老妻当宝似的抱着,叽叽喳喳地认亲去也。

  姜义见状,倒也乐得不插手。

  只在院中站了一瞬,便返身出了门,脚步一转,朝山脚下的祠堂去了。

  祠堂依旧静寂,只案几上的香炉里,还残着半截清香,火星微明。

  姜义熟门熟路,从旁边取了两炷新香,就着长明灯的火头点燃,轻轻插入炉中。

  指尖一松,两缕青烟缓缓升起,在半空盘绕,缠作一处,却久久不散。

  片刻之间,烟气渐浓,一个人影自雾霭中浮显而出,正是姜亮。

  父子多年这般相见,早无客套。

  姜义径直开口:“前日,可是地龙翻身了?”

  姜亮神魂微一凝,面上那点闲适笑意也收了几分,沉默片刻,才点了点头。

  他望着自家老爹,眼神里带着一丝疲倦,声音压得很低:

  “爹,您问的,怕不是只说村里那点小动静。”

  语毕,他轻轻一叹,烟气随之微微一颤,身形都有些虚晃。

  “咱们两界村偏僻,受的只是余波。震感虽有,却无大碍。可外头,却是另一番光景。”

  姜亮声线渐沉:

  “洛阳遭了大灾,城中屋舍倾塌,百姓死伤难以计数。就连长安,也被波及,损折不轻。近几日,不论阴司还是城隍府,皆是忙得脚不点地,安抚亡魂,梳理地脉,几乎没个停歇。”

  姜义听着,眉头愈发紧锁,抬眼凝望着儿子半透明的面容,缓缓开口:

  “地龙翻身,关乎苍生万千。你等一方神祇,莫非连半点预兆也无?”

  姜亮闻言,神色微滞,脸上浮起一抹古怪,似困惑,似讳忌。

  “这……孩儿也想不通。”

  他苦笑了一声:

  “按理说,若地脉有此大变,山神土地、城隍阴司,早该有所感应,天庭亦应预兆示警。可这一回,却好似凭空惊雷,突然而至,毫无端倪。”

  说到这儿,他忽地顿住,似是想起什么,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劝诫:

  “孩儿曾暗中去探过一二,问过城隍爷。可城隍爷只讳莫如深,只说天机混沌,非我等小神所能窥测,嘱咐我们各安其职,不要妄自探寻。”

首节 上一节 246/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下一篇: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