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245节

  话音未散,老桂自己已溜进后屋,不多时便拎出一坛老酒来。

  坛口泥封拍开,扑面就是一股子醇厚酒香,一下子把屋子填满。

  几杯下肚,话匣子自然也就开了。

  姜义夹起一筷子新炸的小鱼,随口提道:

  “亲家,对岸山里那三位,是何来路?”

  老桂呷了口酒,笑意不减:

  “不过是三头有些道行的野妖。尤其那头黑熊,天赋极异。”

  他说着,下巴微微一挑,方向却是鹰愁涧。

  话音压低,带点意味深长:

  “单论一身蛮力与道行,怕是你家那位西海的亲戚,也未必讨得了好去。”

  姜义端着酒杯的手,在半空里停了一瞬。

  心头那些模模糊糊的猜测,此刻却像被人轻轻点破,一下子清亮了。

  若真是那位……

  莫说敖烈,便是后山那位亲至,只怕也不敢轻言易胜。

  姜义心思翻涌,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老桂并未察觉,只当他随口打探,自顾自说道:

  “也不知那夯货从哪儿学来的这套处世门道儿,从不作祟,不害人。整日里不是帮这个山神夯实地脉,便是替那座庙宇添几分香火灵验。一门心思,就想往那条正途上挤。”

  姜义抬手,将杯中残酒饮尽,又慢悠悠斟满,似是随口一问:

  “似它们这般……真能踏上正途,成神作仙么?”

  老桂闻言,只是笑笑。

  他端起酒杯,与姜义虚虚一碰,自己先饮了,方才不紧不慢开口:

  “天道至公,不问出身,不论跟脚。只要一心向善,愿积那份水磨功德,世间万物万灵,皆有登天的指望。”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顿,手中酒杯往桌上一磕,那点笑意里,忽生出几分说不清的味道。

  “不过嘛……正途与正途,差得却是天上地下。”

  他伸出筷子,点了点盘中花生米,像是暗暗点拨:

  “似它们这般没跟脚的山野精怪,就算真撞上机缘,被哪方神仙瞧上了眼,得个差事……那去的,多半也是最没油水的位置,干的,是最苦最累的营生。”

  说到这里,老桂嘿嘿一笑,笑声里透着几分看破世情的通达,也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自嘲:

  “出十成的力,能落下一成的香火功德,便算上头的主官心善了。”

  姜义听在耳里,心中却是一动。

  他若有所思地,轻轻点了点头,端起酒杯,目光却落在了眼前这位亲家身上。

  似这般说起来……

  老桂如今在这鹰愁涧,看似清苦,干的却正是那种出一成力,便能得十成、百成机缘的差事。

第205章 姜潮归村,地龙翻身

  有些话,点到即止,便已足够。

  姜义不再追问,老桂也没多说。

  二人只是将坛中残酒,就着几碟清淡小菜,一滴不剩分了个干净。

  酒尽,夜也深。

  宿于庙中客房,枕着鹰愁涧终年不息的水声,倒也安稳。

  次日微光初露,涧中薄雾渐起。

  辞别时也没多少言语,都是知根知底的亲家,客套反倒显得生分。

  姜义只在庙前略一拱手,袖袍轻拂,云气自生。

  他将还有些睡眼惺忪的曾孙抱上云头,安顿在身前。

  那小娃儿打了个哈欠,乖乖靠在怀里,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又眯起眼去。

  云头悠悠而起,庙宇渐小,山河在下,只余一片风声,送着这一老一小,归于天际。

  身边带着个小人儿,归途终究不像来时那般可一气呵成。

  怀里的小家伙初时睡得安稳,待日头渐高,暖意上身,便醒了过来,一双眼珠子滴溜溜转,精神得很。

  一会儿指着底下那细得像带子一样的江河,咿咿呀呀地追问;

  一会儿又伸手,要去揪天边漂过的一缕闲云,扑了个空,咯咯直笑。

  姜义倒也不恼,只觉有趣。

  索性将云头压得更低,飞得更缓,由着那小人儿指点江山。

  行到酣处,便择一座山清水秀的峰顶,按落云头,歇歇脚。

  娃儿在松软的草地上打两个滚,追一追被惊起的彩蝶;

  姜义则寻块青石坐下,含笑看着,任时光悠悠。

  正出神间,衣角忽被轻轻一扯。

  “曾祖,饿了。”

  奶声奶气的一句,将他从玄之又玄的思绪里,拽回了人间烟火。

  姜义失笑,伸手自袖中摸出一块尚带温意的糕饼,递了过去。

  日头正暖,山风和煦。

  正当闲适,姜义眉头忽地一蹙。

  并非脚下山石摇晃,而是一种更沉更闷的震动,自地脉深处传来。

  那震感转瞬即逝,快得几乎像是一场错觉。

  然而,天地间的灵气随之一荡,暗暗乱了几分。

  草地上的姜潮却全然不觉,只觉脚下猛地一虚,扑通一声坐在地上,眨着眼,看看天,又看看地,似乎纳闷好端端的草地怎地也会动。

  姜义却已霍然起身,方才那点闲散意绪,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他眺望两界村的方向,神色间添了几分凝重。

  寻常地龙翻身,断无此等力道,亦不会惊扰灵气。

  他不再迟疑,沉声唤道:“潮儿,过来。”

  小娃虽不明就里,却也瞧出曾祖神色有异,立刻乖乖小跑过来,被一把抱起。

  “曾祖?”

  “快些回家。”

  只寥寥一句,姜义袖袍一拂,云气聚得比来时快了几分。

  他将曾孙安置怀前,心念一动,脚下祥云顿失悠悠之态,猛然拔高,化作一道白虹,疾掠而去。

  两岸山河,只在余光里化作飞退的墨线,耳畔风声呼啸,急得如刀。

  饶是姜义护体真元周全,怀里的小娃仍被吹得睁不开眼,只能将小脸紧紧埋在他怀中。

  这一程,姜义的心神,也如脚下流云,半刻不得停。

  幸而,当那熟悉的村落轮廓终于自天际浮现时,他心头悬石方才缓缓落下。

  远望去,村中炊烟袅袅,与往昔无殊。

  田垄里有农人劳作,村口大槐下,亦有人说笑聚坐,一派安宁。

  姜义这才真正松了口气,散去急切,将云头缓缓按落,停在村外土路上。

  “好了,到家了。”

  姜义声音放缓,掌心在怀里小家伙背上轻轻一拍。

  姜潮才探出个脑袋,揉揉惺忪的眼。

  待看清眼前景致,那双乌溜溜的眼睛登时一亮。

  在鹰愁涧那等荒凉去处,入眼不是山就是水,哪曾见过这般热闹的人间气象?

  村道旁,几只老母鸡领着一串毛茸茸的小鸡崽,正低头刨食;

  篱笆墙上,新开的牵牛花攀得密密,花瓣还带着清晨未散的露水;

  远处孩童的嘻笑声、犬吠声,伴着炊烟里飘出的饭香,杂然入耳。

  这一切,于姜潮而言,都是稀罕。

  他挣扎着要下地,被曾祖牵着小手,一步三回头,哪儿都想看。

  一会儿瞧那摇尾的大黄狗,一会儿又去盯着墙角晒太阳的懒猫,两条小短腿迈得踉踉跄跄,偏又走不快。

  姜义也不催,只放慢脚步,由着他看。

  “姜老,您回来啦?”

  道旁有个扛锄的村民,远远看见他,停下脚,恭恭敬敬地打了声招呼。

  “嗯,回来了。”姜义含笑点头,似随口般问,“这几日村里可安稳?”

  那汉子挠挠头,憨笑道:

  “安稳安稳,都好着呢。就是前几日地龙翻了个身,晃得狠,把几家屋顶的瓦片震落了几块,别的没啥。”

  “地龙翻身?”姜义心头一动,面上却不见异色,只淡淡问:“可曾伤人?”

  “哪能呢!”王三哥摆手,语气里透着几分理所当然的笃定,“咱们两界村有灵素娘娘、老君爷庇佑着,这点小折腾,伤不着人。姜老放心,村里一切安好。”

  姜义“嗯”了一声,不再多问,只牵着眼神到处乱飘、好奇得快溢出来的小曾孙,缓缓朝自家院落行去。

首节 上一节 245/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下一篇: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