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42节

  神色却仍淡得很,端着长辈的分量,捻了几句修行上的事。

  姜锋一一作答,条理清楚,气息也稳,倒叫这位大伯略一颔首,像是勉强收下了他的这点长进。

  饭菜摆着,他也不多留,只挟了两筷子菜,扒了半碗饭,便兀自转身进屋去了。

  门一合,热气都像被挡在门外,原本暖洋洋的一屋子,登时也凉了半分,静出个淡淡的空隙来。

  姜曦素来疼这个大侄儿,一见他神色微微有点发怔,便笑着给他夹了个鸡腿,顺手一拨筷子,打了圆场:

  “你大伯那人,近来沉进了书堆里去,冷是冷了些,别往心里去。”

  姜锋笑笑,应得乖巧:“我晓得。”

  这一夜,饭吃得香,觉睡得沉,是久违的安心滋味。

  可话虽温,路却长,终归久留不得。

  翌日天才蒙蒙亮,村头雾还未散,姜锋便已起身整衣,向一家子一一道别。

  正说着,姜明那屋“吱呀”一声,门开了。

  人走得慢,神色照旧淡,像夜里那点凉意还缠在身上。

  只是手上多了一沓纸,写得密密麻麻,墨迹犹新。

  “来。”

  他淡淡唤了声,便把那沓纸递了过来。

  语气寻常得很,还是那套老调:“前些日子翻了几本旧书,顺手抄了几张丹方。能不能用得上,你自己瞧着办。”

  话说得轻,尾音却一顿,像是犹豫了下,终还是添了句:

  “别轻易给外人看。”

  姜锋这些年虽在山上修行,家信却从未断过。

  他自是清楚,那年大伯传给母亲的那一册药方,如今在外头早已传得神乎其神。

  此刻虽不言语,心中却已起了几层涟漪,面上反倒越发规矩了些。

  双手接过纸页,躬身一揖,声音也压低了些:

  “谢大伯。”

  天已大亮,雾往林后退,晨光铺了满地,带着点淡淡的金,也映着点微青。

  他不再多留,与屋里众人一一道别。

  话虽简,礼数却一样不少。

  出了村口,他从怀里摸出两张淡青色的符箓,口中念了几句咒,身子一矮,指尖轻轻往脚后跟一拍。

  “嗖”的一声轻响,人影便拔地而起,裹着符光,眨眼工夫已飞出老远。

  鸡犬皆静,道边草叶还在轻晃。

  那一道身影,早被天光收进远方,只留一粒不动的黑点。

  姜锋脚下那两张淡青符箓,说穿了也不稀奇,乃是道门中人赶路的寻常法门,名唤“神行符”。

  符一催动,脚底便似生风,将十数日脚程缩在一日光景里,省了人力,添了些潇洒。

  他那一身影,在官道上拖出一道淡淡青烟,林木人家俱往后飞掠,看久了像是在画轴里奔走,晕头转向。

  姜锋索性半阖了眼,只凭一口气机引路,神思却早已沉入怀中那几张新得的丹方。

  纸是旧纸,墨迹却新,细细一味味辨着,倒比看风景解渴。

  日头渐西,脚下那点符力也开始收拢,青烟散尽,两张符纸无声无息地化作灰尘,随风一吹,去得干干净净。

  前方,一座孤零零的小镇正泡在暮色里,远远看去,透着几分风沙气,还有点劣酒熏人的辛辣味。

  姜锋站住身,掸了掸衣袍上并不存在的风尘,抬步便往镇里头那家“迎客来”脚店去了。

  门一推开,热浪扑面,里头却是出奇的热闹。

  堂中人声沸沸,走卒贩夫、江湖游侠挤作一团,粗话热汤混着,一股江湖气直冲鼻尖。

  姜锋不慌不忙,只一眼,便在角落里瞧见了鹤鸣山那拨人。

  十几位师兄弟,俱是一式青灰道袍,安安静静地坐着,一排落在堂中最不惹眼的所在。

  周围闹哄哄,他们却像隔着帘子,听不见、也懒得听。

  有人闭目打坐,有人垂头抚剑,神色安定,气息悠长,自成一方寂静的小天地。

  正中坐着两位师长。

  一位是重虚师伯,须白如雪,面相古拙,闭着眼,指节在桌上轻轻敲着,节律松散,却莫名地像在掐算这堂中几人呼吸。

  另一位则是灵微师叔,道袍玉冠,身形纤然,看着不过三十上下,道姑模样。

  眉眼冷淡得很,像霜落青松,一手执帕,正细细地擦着一柄玉如意。

  那如意不过尺许长,通体温润,纹光不显,倒是件养得极好的法器,动静间透出几分清净冷华。

  姜锋行至案前,止步敛衽,低声一揖:

  “弟子姜锋,来迟了。”

  重虚师伯眼皮未掀,只鼻端“嗯”了一声,算是听见了。

  倒是灵微师叔略抬眸,目光扫他一眼,声音清清冷冷,如山泉击石:

  “不迟,正好赶上一口热茶。坐吧。”

  姜锋便在末席落座,尚未开口,已有师兄抬手斟了盏粗茶。

  茶色发暗,入口发苦,苦得不近人情,但落喉之后,却真能刮净一路风尘。

  没人问他为何来迟,也无人催促什么,连目光都淡。

  只听堂外风声依旧,杯盏轻响,众人自守其静。

  直至一盏茶饮尽,那原本断续敲着桌沿的指节,忽然一顿。

  重虚师伯缓缓睁眼,起身,只吐出两个字:

  “走了。”

  声调平平,却像山雨欲来前的一阵静。

  满堂喧哗,似在这一息间短暂屏息。

  十余名弟子闻声齐齐起身,动作整齐划一,没有半点多余的声响。

  一行人鱼贯而出,穿过街道风沙,往西而行。

  本是荒地去处,路上却不知何时多了人迹,行色匆匆,衣袍猎猎,看着也像是奔那西海的。

第141章 西海浪涛,白衣女子

  出了那座孤镇,往西再行,海风越发腥咸,吹在脸上,像被刀子划了几道。

  风里掺了股说不清的味儿。

  有人气,有妖腥,还有一股甜得发腻的腐臭,像是烂透的果子泡在海水里,一口吸进鼻子,直冲脑仁。

  浪涛咆哮如兽,怒拍岸石,震得沿岸都在打摆子。

  再往前看,光景便有些不堪入目了。

  三教九流,南腔北调,连带些模样古怪、鼻孔朝天的妖怪,也混在滩涂上扎了营。

  有拎铁铲的,有袖里藏咒的,一个个蹲在泥里刨啊挖的,姿势倒挺虔诚,模样却像秃鹫啄尸。

  偶尔有人翻出件闪着灵光的珊瑚,或是半截残破法器,立刻引来一阵骚动。

  四下的目光唰地亮了,亮得像刀子,粘得跟苍蝇似的。

  谁出手慢一步,那宝贝怕是连带手指都得被人抠走,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鹤鸣山一行人行于其间,自顾自地走着,四下鼎沸喧哗,不过耳畔远远几声蝉噪。

  重虚师伯走在最前,神色淡淡,目不斜视,只随风吐出一句:“散开,看看。”

  声音不重,却清清楚楚落进每个弟子的耳中。

  众人应声而动,三三两两散入滩涂乱石之间,身影如潮中碎影,一晃便没了踪。

  姜锋照旧独行,拣了个最偏僻的去处。

  此番下山,他心头早已有了些模糊的猜测,却也说不真切,只觉此行气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多了几分说不清的“沉”。

  沿岸一带礁石嶙峋,风过处,只余几丛海草卷着腥味打摆子。

  他绕过一块半人高的黑礁,脚步微顿。

  水洼边,横着一具尺许长的鱼尸。

  通体银鳞细密,头生双角,腹下四爪初具,虽无气息,却仍带着一缕未散的灵光。

  赫然是典籍中记载、走江化蛟未成的“龙鱼”。

  此物本应藏身深海,不轻露面,更不该死在这等滩涂浅洼。

  可如今,它就这么僵着躺着,鱼眼大睁,透着一种空洞的灰白。

  不是死前惊惧,更像是……被抽空了活意。

  姜锋目光微凝。

  鱼身无伤痕,无破口,连一鳞半爪都未乱,只瘪瘪地贴着骨架,如风干的纸皮。

  那皮肉、血气、魂魄,像是被人一口气抽走,抽得干干净净。

  不远处,几名闻声赶来的师兄弟也都停下脚,目光落在那摊东西上,一时无言。

  潮声翻卷。

  有师兄倒抽一口凉气,低声道:“这手法……不是寻常妖打斗。”

  有人皱眉,有人蹙目,皆神色微变。

  未及细说,灵微师叔的身影已悄然而至。

首节 上一节 142/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下一篇: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