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30节

  一边笑嘻嘻地寻猎物,一边嘴里还嘀咕着:

  “别怪我啊,是你们贪嘴不听话,怪不得我嘴馋。”

  姜义早在前些日子,便依稀瞧出来了。

  这窝灵鸡里,已有那么几只,开始显出点不凡来。

  倒不是说真成了什么能翻云覆雨的妖禽。

  只是隐隐约约,像是开了点窍,能懂些人话,有点通人性的意思。

  开口吆喝,它能听个七七八八,叫它回窝,它虽不快也不怒,总归还是会慢吞吞踱过去,像是懂规矩的。

  这般灵性,放在旁人眼里,怕要啧啧称奇。

  可在姜义看来,却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毕竟前山那些个山兽,在三只妖物的调教下,一个个都能听令识人,灵智初开。

  自家这窝鸡,比起那些山野出身的畜生,可是吃得更好、养得更巧。

  自打破壳起,就啄灵果、啃灵药藤,更是栖在果林边上,天天泡在灵气窝里熏着养着。

  不说能飞升成仙,起码也比寻常禽鸟活泛些。

  前些日子,又赶上了那场通窍养神的灵雨,滴滴渗魂、丝丝养神。

  这般福泽底子,里头有几只资质好的灵禽,侥幸开了窍,倒也不算多稀罕的事儿。

第133章 龙凤双胎,以邪制邪

  一晃,又是三月过去。

  村中风声日日都有,外头传来的消息多了,也就愈发杂了。

  昨日才听人说“羌贼退了”,今日又有人来嚷“郡城失守”。

  一桩桩、一句句,真假掺着,混乱得紧,没人能说个明白。

  姜义终究还是没能赶上三孙出生,只得守在村中,苦等消息。

  直至这一日午后,村口忽地响起一阵甲叶铿锵之声。

  只见一队兵士鱼贯而入,甲胄照人,刀柄映光,踏进来时脚步不急不缓,却分外稳当,一路风尘不沾。

  再一细看,领头那人,竟是姜亮。

  这小子如今是换了副模样,一身轻装,背脊笔挺,目光干脆,走路带风。

  连那眼角的陈年旧疤,此刻看着都透出几分铁气来。

  人一进村,没寒暄,也没停步,直直穿过村道,脚步未歇,径自奔姜家而去。

  院里头,姜义正一手掐腰,一手拿着根藤条,慢条斯理地训那几只刚开窍的灵鸡。

  忽听院外传来动静,他略一抬头,便见自家那一年多来音讯全无的小儿子,正杵在门口。

  鼻尖上还挂着点山外的寒气,眼如冷星,肩背如松,一身轻装被阳光一照,铮铮生光。

  姜义眼皮轻跳,那藤条便“啪”地一声垂了下去。

  眼前这小子,眉眼没改,身上的气却变了。

  身上血煞未净,骨子里带着刀风马意,像是从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

  姜义纵是心性沉稳,此刻也觉胸中一闷,喉头微紧。

  不过终究也没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唔”了一声,脚下一转,手一引,便将人接了进屋。

  院外那一队兵士也极有分寸,行至山脚便齐齐一停,脚未越线,一个个挺拔如松,沉如山岳。

  “能留几日?”

  姜义一边迈过门槛,一边淡淡问了句。

  姜亮答得也干脆:“军务在身,只是路过一遭,报个平安。歇不了几个时辰,就得走。”

  这话一落,姜义神色不动,眼皮也未抬一下。

  看这副行头,再瞧门外那队人马,来得急,去得快,本也在意料之中。

  他只是点点头,回身朝屋里唤了一声:“秀莲,出来瞧瞧,哪个回来了。”

  屋里柳秀莲正擦着灶台,袖子挽到胳膊肘,手里一块灰布抹得起劲。

  听得这一句,布巾“哗啦”一扔,连声都没搭,整个人已三步并作两步冲了出来。

  一眼瞧见儿子,脚步就慢了半拍,像是怕自个看错。

  终究还是冲上前,一把攥住他胳膊,手还没摸热,眼眶倒先红了。

  “瘦了……黑了……这手咋这么凉?”她嗓子干得发哑,像砂纸刮过。

  姜亮张了张嘴,像是想笑一笑,唇角却只动了一动,终究没笑出来。

  就那样站着,让她攥着。

  眉眼间原带着的那点杀气,也在这一刻,悄悄淡了下去,像是刀入了鞘,铁落了地。

  姜义没插话,只自个转身进了灶房。

  茶是早前晒好的,点心是头些日子柳秀莲做下的枣糕。

  略略拣了几样,摆弄停当,便亲手端着下了山脚。

  山脚外,那队兵士仍衣甲未卸,风尘仆仆,一身寒意未散,靴底的尘土都结了壳。

  姜义没多说话,只把食物一一递过去。

  几个小伙子也不吭声,接的时候却个个挺直了脊背,肩背绷得笔直,齐齐拱手。

  等他转身回了屋,柳秀莲仍是拉着姜亮的手,坐在那儿絮絮叨叨。

  从儿时打架,讲到今年春天种豆的雨水。

  见姜义进来,她才像是回过神来,眼角湿润,一边抹着,一边轻手轻脚站起,嘴里低声念叨着:

  “我去看看灶房里还剩些什么,给你备点干粮,路上带着吃。”

  话音才落,人已出了门。

  脚步不急不缓,也未曾回头。

  她晓得,这孩子如今不是当年村口追鸡撵狗的小儿郎了。

  披了甲,带了兵,走的就是另一条路。

  娘亲嘴上唠叨几句也就够了,至于正事,终归还是要让父子两人去说的。

  堂中光影昏黄,炉里茶烟未尽,袅袅升起,在梁柱间缠来绕去。

  姜义落座主位,没吭声。

  姜亮自觉斟了盏茶,放得稳稳当当,才开口道:

  “文雅上月产下双胎,一儿一女,母子安稳。三小子唤作姜钦,四丫头唤作姜锦。”

  话说得平平静静,不带起伏,可眼角那点笑意却收不住,往外溢着。

  姜义闻言,眼神轻轻一动,心头那口沉着多日的老气,也像落了地。

  他“嗯”了一声,眉梢舒了几分,眼角拂过点笑意。

  也没多说,只顺手把话接下去:

  “这一年多,你人去了哪儿?”

  姜亮在父亲面前,自是没什么遮掩,答得也爽利:

  “先去了趟鹤鸣山,后来随天师道一行,转了张掖属国,清了一处养尸之地。”

  姜义闻言,眉头微微一拢,指尖轻敲着茶盏,语气也沉了几分:

  “天师道如今……连这等事,也要借外人之手了?”

  姜亮忙摆了摆手,口中解释得利落:

  “不是他们没法子,是那地儿太大,生人都快看不着了。”

  “若是全靠符箓香灰来熬,怕得拖上一两年,耗费甚巨不说,还不见得收得住。”

  说着,他一把从背后抽出那根长棍,往地上一点,发出一声轻响。

  人也笑得轻松,道:

  “爹也晓得,孩儿这棍干那种活儿……又快又狠,还不用本钱。”

  语气听着吊儿郎当,眉眼却压着点得意,

  姜义没接他话头,只点了点头,语气听不出起落:

  “结果如何?”

  姜亮一滞,眉眼轻轻动了动,方才开口:

  “也算不辱命。跟天师道的人折腾了小半年,总算把那地儿封住了……”

  话说得轻巧,语尾却略顿了顿,眼角掠过一丝沉色:

  “只是当中,有具最凶最煞的黑尸……被人抢先移走了,背后主使的踪迹也没摸上。”

  这话说得平平,语气里却闷着几分不甘。

  他也晓得这等事不宜细说,略一转口,神情便轻了些:

  “后来回凉州复命,捞了个秩四百石的右校丞……再听羌人闹得凶,便快马加鞭赶了回来。”

  姜义听他提到“黑尸”二字,眉梢未动,眼底却沉了些。

  忽地起身,语声平平:“你先坐着,哪儿也别去。”

  话落人已迈步而出,头也不回,脚下倒不显慌,步子却快。

  院里一时静极,只余茶烟一缕,盘旋梁下,时缓时急。

  姜亮在屋门口站定,眼光扫过山下的瓦檐屋角,果林药地,神情欣然,尽是怀念。

首节 上一节 130/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下一篇: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