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66节
“密码的唐玄宗,十几万大军送给一个胡人!”刘彻心底直骂娘,大汉太穷了,看见这种比自己还败家子的皇帝,刘彻的心压根不能平静。
霍去病擦了擦嘴角并不存在的口水,怔怔道:“十几万大军啊!如此精锐兵力,能给我一半就好了......”
天幕上唐军的精良装备,人高马大,士气高昂,每一幕都曾让未央宫众人看得如痴如醉。
“只需要一半,我能把匈奴单于的头给拧下来!”
至于说东汉末年。
季汉的众人摇头苦笑,感慨唐帝的败家程度。
他大汉最奢侈最豪横的昏君,还没有这个唐玄宗离谱!
这密码的十几万大军可不是有零有整、东拼西凑的那种,这可是实打实的十八万啊!
只要后勤跟得上,他们孙刘曹三家都不够安禄山一个人横扫的。
......
众人懵了,李世民看完这段天幕人都傻了!
长孙无忌不禁怀疑是不是李家的血脉出了问题,是不是长孙家的血脉有什么隐藏疾病。
太子李承乾张大了嘴巴,喃喃道:“这要是没人拦着的话,李隆基是不是下一步就要立安禄山为太子了?”
外朝大臣,胡人,军略不同的节度使,随便出入后宫,手握十几万大军,每一句话都不简单啊!
贞观群臣被天幕故事刷新了认知,涨了这辈子都未曾想过的见识,更是不由得扪心自问:
这种低级的话都能信,确定李隆基不是个智障吗?
李世民焦躁的站起身来回踱步,拳头攥了又放,几次想要张口又默默闭上,最后顿感眼前黑乎乎的一片,额上青筋不断抽动,仿佛要爆裂而开,“孙神医,药来!”
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的李世民人还在失神,因为他知道,被天幕这么一爆料,无论唐前还是唐后的时空里,大唐的脸面是彻底丢尽了!
如此盛唐,也配称盛世?
如此天子,也配称圣君?
此时的开元年间
大明宫的群臣也懵了,他们只知道自家陛下晚年很昏庸,但昏庸也无非奢靡享受、大兴土木、宠信奸臣之类的,以史为鉴,这也没啥吧?
可是,如今看了天宝故事,看了安禄山的青云路后,群臣人都傻了!
这还是我们英明的三郎吗?
天子权柄,兵马也!
这也能送人的。
李隆基本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心脏止不住的砰砰直跳,两耳都能听见那震雷般的跳动声。
高力士抿了抿嘴,主动的凑上前将失神的开元天子掰到正首,“陛下,要不您改天做做法事吧,老臣怎么觉得您被鬼上身了?”
自幼伴随李隆基长大的高力士如果说自己对皇帝的了解是第二,那么没人敢认第一。
这可是他看着长大的三郎啊!
怎么跟天幕里说的完全不像一个人。
如此宠爱一个胡人养子,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太子吗?
你让皇子们怎么想?
如果说,张九龄在开元年间就敢断言安禄山必反,那只能说人家确实厉害,眼光毒辣。
当天幕认证的奸相杨国忠都看得出来时,这已经说明安禄山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光以天幕上安禄山受宠的程度,怕是天宝年间的皇子皇女血脉问题,都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天宝十三年,在杨国忠极力劝下了李隆基想要给安禄山开府仪同三司、宰相之职后,安禄山没有气馁。
反手写了一份提拔五百多个将军、两千多个中郎将的提名名单,再次呈交给长安朝廷。」
「满朝震惊,举城哗然!」
「这一次,所有人都认为安禄山有反意了!」
「然而,李隆基压根不信,直接大手一挥签了这份名单,并且贴心的帮安禄山军中三十多名高级汉将,全部替换成了胡将。」
「天宝十四年,河北三郡将领、节度使趁入京叙职之际,联名上疏反对加封安禄山之事,其中奏疏详情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陛下,你特么瞎了?
长安刚会说话的小孩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了!
你还一个劲儿的给人家送人送装备!」
「唐玄宗是怎么回复的呢?
上曰:这三个人是小人,他们是妒忌安禄山的贤能!」
「群臣懵了,报密的人傻了,杨国忠这个公认的当朝第一贪官、奸臣人都凌乱了!」
第291章 清君侧,诛奸臣
始皇帝嬴政无语了,拍了拍脑袋想要自己更清醒一点,他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睡醒,怎么看见了不属于阳间的事儿。
天下还能有比这更离谱的吗?
扶苏义愤填膺,越看越气:“明明有名臣贤臣不用,偏用那庸人奸人!”
“那盛唐真能是他开创的?”
冯去疾笑了笑,“晚年昏庸的君主并不少,那开创了霸业的齐桓公晚年也不同样凄凉?”
“以至于有人言,齐桓公之霸业,盖源于管子也!”
扶苏思考了一番,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唐玄宗估计和那齐桓公差不多。”
大唐贞观年间
“孙神医,你要不再帮朕号一号脉吧!”
李世民揉捏着眉心,总感觉刚才孙神医说的意外痊愈又复发了。
天幕里,唐玄宗为了“爱子”安禄山与全世界为敌的一幕幕场景,看得二凤脑袋都要炸了。
他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出为什么一个几百斤的大胖子能这么得皇帝喜爱。
他老李家好像也没这种癖好啊?
再想想......
“李隆基,咱们家到你那一代,没有娶过姓刘的夫人吧?”
李隆基不知何意,讷讷答道:“没有。”
那更奇怪了!
莫非那安禄山是什么狐狸精转世的男人?
贞观天子幽幽叹气,一言难尽的深深看了李隆基一眼,最后还是没有说话。
累了,他是真不想搭理这东西了。
房玄龄叹道:“这么说来,非杨氏兄妹祸乱朝纲,导致大唐中衰,其国破原因皆在于玄宗陛下和安贼!”
众人附和着点了点头,女人随便能祸害国家到什么程度呢?
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人就亡国嘛!
奸臣之权也来自皇帝。
解了心里大惑后,李靖对房玄龄的话进行了又简单明了的总结:“河北三镇士卒并非叛军,也非安禄山死忠也!”
“如今看来,多是被安禄山亲信上位后,裹挟所控!”
是啊,放着老婆孩子不要,跟着一个胡人把脑袋别在腰上去造反,他们吃饱了撑得嘛!
也正是想通了这一层后,贞观君臣们更难受了。
郭子仪等将帅判言的一年即可平息叛乱,不假!
老郭他没吹牛比!
大明宫群臣挠了挠脑袋,皱着眉头看天幕,又扭头看了眼自家陛下。
明明整个长安城,不,整个天下,上到公卿大臣,下到百姓孩童,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了,为什么自家皇帝会以为不会。
他哪来的自信啊?
天策上将给你的吗?
“这......”李隆基坐在高台脸色也挂不住了,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那个昏聩的唐玄宗会是晚年的自己。
朕不是开创开元盛世的李家三郎吗?
怎么成了猪头猪脑的唐玄宗了!
张九龄倒很冷静,“与其说陛下......那天幕里的唐玄宗是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倒不如说是内心相信但不敢不信!”
“......他在怕!”
甚至,他可能早就认为安禄山会造反,只是不想让他在自己这时候造反,不能给自己带来污点,尽力的去安抚对方,越送越多!
李隆基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干巴巴道:
“所以,作为那胡贼造反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右相攻讦?”
未免太潦草了吧!
「群臣没招了,皇帝都这么袒护安禄山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但杨国忠不服啊!他不想让安禄山得逞,所以他就想到了一个妙招:
既然圣人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那我把安禄山逼反了,圣人不就信了吗?」
「杨国忠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他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于是乎右相杨国忠当即私密派人,强行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抓捕了几个安禄山的手下,又在刑讯后于御史台将这群人勒死。
然后他又把安禄山的亲信副官吉温从副部级官员贬到了县治安局长,并派人在路上将起杀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