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67节
恰逢安禄山长子被唐玄宗赐婚,安庆宗由于和荣义郡主的婚事,自开春就一直待在长安,他得知消息后,立马跑回了河北。
那安禄山一听儿子带回来的消息,当时就急了:
谁能给杨国忠的胆子来搜他这个尚书左仆射、三镇节度使的家?
杨国忠这么做,必然有皇帝在撑腰!
要不是消息泄露了,怕是到时候他回长安参加儿子的婚礼,杨国忠就能和皇帝在婚宴上摔杯为号,直接把他咔擦了。」
「有时候,不得不说历史上很多事就是一个巨大的迪化小说。
在安禄山这样的脑补下,长安已经变成了杀机四溢的囚笼,他不得不反了!
终于在称病半年不回长安,私下紧锣密鼓的筹集准备后,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的冬月,起兵南下!」
「甚至,他的口号都是“清君侧,诛奸臣!”」
【“李林甫是开元后期到天宝早期的奸相,他可以看成低配版的桑弘羊和上官桀的结合体,懂皇帝要他干什么,懂自己在其位谋其政,又不耽误敛财和结党,反正他会改革,会理财,皇帝离不开他。
而杨国忠怎么说呢,他就是一个低配版的李林甫,好在对李隆基是绝对的忠诚,他这个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敛财有道,国事一塌糊涂!
张九龄死后,大唐就已经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但为什么还能保证体面上的繁荣?
未免没有这两位宰相极尽搜刮富养一城的功劳。
然而,终日在长安城里歌舞笙箫的李隆基,真的不知道这种粉饰而来的盛世就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吗?”】
年轻小伙霍去病迟疑了半天,才嘀咕了一句:
“这唐玄宗,真不是个傻子吗?”
第292章 我去,农!
霍去病年轻气盛,不懂那么多名利场的权谋,他也不太需要去懂。
但是,他懂军啊!
所以,在霍去病的视角里,唐玄宗一直给叛贼送这送那的,或许安禄山刚开始本没有反意,本不敢造反......
而唐玄宗愣是给他喂到了足以造反的地步。
主父偃抿了抿嘴,道:“从唐朝故事不难看出,纵然王朝强盛一时,若没有忠臣良将辅佐,终是不行。”
再大的盛世,如果没有为国之臣的存在,早晚得出事。
刘彻摸索着下巴,饶有兴趣道:“我大汉如今享国不过百年,尚有卫青、去病这样的古之神将,尚有未央宫里的诸位忠臣良卿,这李家王朝此时也建国不断了......”
“总不能满朝文武,皆是奸恶之辈吧?”
张九龄一死,这大唐就真完蛋了?再无忠臣了?
华夏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所以,刘彻不免产生了疑惑。
“陛下,”卫青笑道:“或许是唐玄宗时期,忠臣能臣之忠心清骨,早就化成了死心白骨呢?”
群臣默然无语。
武帝时期笑谈的事情,这群贞观君臣自然也想到了。
魏征双目失神,望着天幕的眼睛失焦徒叹:“哎!老臣不禁为玄宗朝的忠臣良臣们,感叹命运之多哀!”
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搭进去这样一个皇帝啊!
老房这会也无语了,“那杨国忠还算有点小聪明,不过这会儿已经晚了。”
“他要是早点用这计,或许昏......玄宗陛下还能信,到时候天宝祸事尚未可知!”
杜如晦点了点头:“是啊,只可惜此时胡贼大事已成,这样做只能助涨了贼焰。”
开元时空的李隆基尴尬一笑,默默瞥了一眼房玄龄的模样,然后在心里偷偷和自己在凌烟阁见过的画像进行对比:
让朕看看你这老小子又是谁......房玄龄?
终于知道了安史之乱详细的爆发原因后,贞观群臣哀叹不已。
这世界怎么这么像一个草台班子,原来那安史之乱的爆发,如此简单吗?
就因为一个宰相私自行事,一个边镇节使居心叵测,然后就毁了大唐的盛世。
说到最后,众人也乏了,像李世民一样摇头苦笑,没招了。
他们纠结这些没用啊!
正如玄宗朝的大臣们,明知道安禄山会反也劝不住皇帝。
谁又能想到,举世皆知的叛贼,身后最大的保护伞,会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李隆基!
到了最后,李世民也发出了和汉武帝一样的疑问:
“我大唐享国百年,难道就没有一个有风骨的忠臣站出来吗?”
就这么任由贼寇嚣张?
......
现代时空里,赵飞伸了一个懒腰,没来由的叹了一口气
“哎!可惜王忠嗣早死,不然给安禄山十个胆子也不敢造反啊!”
那位可真是打仗打到抽象的狠人物!
心念一动,赵飞滑动手机,他就好像被自己的手机给监视了一般,下一条视频恰恰如他的话一样推送出来。
「常言道,在唐朝没有灭过国的将领,不配称为名将!
初唐灭国级战神有很多,其中有的人名如雷贯耳,有的人名稍显陌生,如李靖、李勣、苏定方、薛仁贵、侯君集、契苾何力、王玄策等等。
这些人里最享有声名的还要当属三人,即李靖、李勣、苏定方。
说起来苏定方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他这个名字就像房玄龄一样,玄龄是字,名为乔,老房的姓名应该是房乔。
苏定方的名字也是如此,名烈,字定方。
怎么样,苏烈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活下去,为了无可替代的人们!”
“绵延万万里的脊梁,撑起家国傲骨!”
“长城在,故乡就在。”」
天幕上主播的声音讲到了这里,飘起了密密麻麻的弹幕:
“我去,农!”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老熟人!”
各朝时空的观众们看得有些迷惑,后人在追捧什么,农不是农民的意思吗?
还有这个苏烈,人家名气也不小吧?
大家唉声叹气完又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如房杜等人在抄写天幕视频的笔记,如尉迟恭等人就瞪大个眼睛干看着视频傻乐。
“初唐?战神?”李世民眨了眨眼睛,不是在讲安史之乱吗?
怎么又忽然跳到了我初唐。
上面提到的那些战神名字,李世民相对都比较熟悉,不少人如今就站在殿中。
李靖捻着胡须末端,笑得腼腆又知足,其余上榜的人也是很满意后世人给自己起的这个新外号,“战神”、“灭国级名将”,听起来就霸气范十足。
贞观天子挠了挠头,李靖他们是知道的。
就连那契苾何力,也被天幕上次提及后,他就有心留意了。
可是这苏定方和薛仁贵到底是谁啊?
二凤向众人投来了求助的目光,杜如晦捻着胡须,思忖道:
“兴许,是高宗年间的将领?”
这话倒是有理,众人跟着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问问玄宗陛下,不就成了?”老房笑呵呵开口。
这群人怎么一个个那么思想老化,跟不上时代,光幕那头不是就有懂行的嘛!
直接开口问啊!
“陛下......”
李孝恭忽然站了出来,语气有些徘徊,“臣或许知道苏烈苏定方是谁......”
甘露殿群臣的目光霎时投来,李孝恭斟酌了番,道:
“臣现在不是兼职京兆尹嘛,您也知道长安城很大......”
“别说废话。”
“哦!”李孝恭直道:
“长安城西南角有四条街道,其中一条街道叫匡道府,匡道府很普通,但这里埋了俩很有名的人——戾太子刘据和卫思后。”
“然后,您登基的时候起复了很多刘黑闼、窦建德、李密等人的旧部,其中就有一人名叫苏烈,如今任匡道府折冲都尉。”
群臣沉默了。
他们不确定李孝恭说的这个人物是不是对得上天幕里提的那个灭国级名帅。
换成现代话就是:
北京城西郊某区某街道办主任......
不过在唐朝没那么多基层权力,也就平时带人扫扫大街,保持街道清洁,配合治安、宣传政令之类的杂活......
李孝恭说完后也有些悻悻,扫大街的真能成为和李靖齐平的名将?
我该不会是猜错了吧?
这时,开元年间,一直听着甘露殿讨论的张九龄默默开口:
“贞观四年,李卫公接任京兆尹,发现了邢国公苏烈的大才,随后伐东突厥时带到了军中,自此逐渐活跃在了初唐年间,立功无数。”
“贞观四年才被启用?”李世民有些懵,默默消化着这个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