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65节

  贞观时空里的众人此时脑袋里只想到了四个字:

  张九龄神人也!这都能断言到!

  甘露殿里,魏征眉头一挑,倒是想到了一句很适合劝谏李隆基的话:

  岂不闻丁原董卓故事耶?

  “张九龄?”李世民轻抚胡须末端,语有疑惑。

  开元时空的老九听到梦中情帝在唤自己的名儿,激动拜道:

  “太宗陛下,臣在!”

  李世民闻声失笑,打量了一番彼人后,满意的暗自点头,对开元天子道:

  “你有个名相啊!”

  李隆基闻言面上有光,笑道:“这可是我亲自挑选的宰相!”

  “开创盛世,自然不是只能有皇帝圣明,文武也当忠清干直!”

  李二不接他这话,淡漠道:“臣是好臣,君是不是好君就不一定了。”

  开元天子:......

  真以为朕不敢发火吗?!

  好吧,我就是不敢......

  眼见着开元天子有些尴尬,房玄龄上前笑着解围:“开元之臣亦是名臣名相,往日若得机会,当在这光幕上好好交流治国之道。”

  老九连忙拱手,“应该的,您是前辈,是我等跟着您们学习才对。”

  大明宫群臣见到张九龄和贞观那边聊得有来有往,就连天子都没什么意见,心底就像恰了只柠檬。

  只能干看着艳羡,哎!

  谁让人家是天幕认证,太宗亲口再盖章的呢?

  啥时候这好事轮到我啊!

  「在张九龄为相期间,多次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甚至多次帮玄宗解围、平息初起之叛乱苗头。

  他也因为忠直为国,触怒了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五年,因举荐不力被贬斥为荆州大都督,并在开元二十八年病逝。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躲在成都的李隆基哭道:“悔不听张相公忠言。”

  奈何斯人已逝,玄龄非玄成,隆基非世民。

  一代忠直宰执,晚年门可罗雀。」

  不待光幕那头的贞观君臣做出反应,李隆基就急步走到台下,双手执起张九龄,泪眼朦胧道:

  “朕年轻时,国家倾危,就时常夜读贞观故事自勉,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太宗那样的皇帝,也希望自己能有贞观之臣那样的大臣。”

  “更是希望朕能有一个魏文贞一样的风骨谏臣!”

  “没想到,朕如愿了!”

  李隆基紧握着老九的手,不断抽泣:“张相公!”

  “此生朕必不负你也!”

  老九心底有点膈应,明显很不习惯皇帝的这副模样,他当然也知道陛下的这副模样是在摆给谁看,所以配合着演完了好戏。

  贞观时空无语,这场好戏最后只得到了李二的一句冷哼作为评价。

  李世民尴尬的脚都能抠出一间房了,强忍着恶心看完了李隆基的惺惺作态,才淡淡开口:

  “天幕都说得这般详细了,还不去斩了那胡贼!”

  “祖宗放心,我立马去安排!”

  天幕的几段介绍,让贞观群臣算是看懂了安禄山的发家史。

  一个不懂军阵的胡人,一个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小人,一个只会揣摩人心却坐拥数万大军的庸人。

  对此,众人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

  在李隆基开口打包票后,李世?插了一句嘴:“那张守珪也该被处斩!”

  李靖深以为然点头道:“兵败而不问责,主帅将之包庇!”

  “如此嬉我大唐军法,是对将士们的身家性命的极度不负责任!”

  开国武勋们纷纷跟着附和。

  为将帅者,最看着的就是赏罚分明,军法如度,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强军来,安禄山的遭遇无疑是在破坏大唐的军法。

  “斩斩斩,祖宗们,我都斩!......”

  李隆基头越来越大,他是真没招儿了。

  ......

  「而后,安禄山靠着溜须拍马的功夫走进了李隆基的视野里。

  并在此之后的十年间,升迁犹如火箭一般直冲云霄,彻底的飞黄腾达。

  他入朝只拜天子而不拜太子,人们提醒他时他说:“禄山只知天子也!”

  李隆基开心大笑,“你这胡人不懂礼法,知不知道太子是天子驾崩后的新帝?”

  安禄山躺在地上打滚,嚎啕大哭:“您这样的圣天子怎么可能会死呢?一定是假的!”

  李隆基:升官,赏赐!」

  「李隆基抢了寿王李琩的王妃杨玉环为贵妃,安禄山便拜小他十几岁的杨贵妃为义母,每次回京都要先拜贵妃后拜皇帝。

  李隆基疑惑。

  安禄山道:“我们胡人习俗是先拜母亲的。”

  李隆基觉得这孩子天真率直,于是:升官,赏赐!」

  「按照史料记载,安禄山体重三百三十斤,肚子掉到了膝盖上。

  这样一个中年胖子被皇帝贵妃宠爱的模样......确实有点辣眼睛。

  不止如此,杨贵妃还曾为她的义子举办过“洗三”:年近五十岁的安禄山被宫人包裹在襁褓里送到后宫,一群妃嫔围着他“禄儿”的叫,为他洗澡。

  嗯......主播不知道为什么网上总说现代人思想太开放了,开放到了极端,这种说法其实......

  只能说,小辈子们还是没见过老辈子怎么玩。

  盛唐不愧是盛唐,咱学不来,更欣赏不来。」

  「自此之后,安禄山出入宫闱无需通报,甚至可以留夜后宫,当有人说这样与礼不合时,李隆基反斥道:

  他还是个孩子啊!」

  「而安禄山身上皇帝和贵妃的宠爱,也冠绝诸皇子皇女。

  他成功的从一个牙郎,十年间成长为了手握十几万兵马的三镇节度使!」

  「以至于李林甫之后的第二代奸相、杨贵妃的兄长杨国忠都多次劝诫:

  “别给了,陛下,别给了!安禄山一脸奸臣模样,他必反啊!”

  李隆基却觉得:这是杨国忠在嫉妒,在进献谗言,他不想让安禄山开府仪同三司当宰相。

  杨国忠在风中凌乱,不禁怀疑人生:到底我是奸臣,还是他是奸臣啊?」

  ......

  说白了,别问咸鱼有没有梦想。

  如果有一天,你手握十几万精锐大军,你觉得你会思考这个问题吗?

  此时的安禄山,站在长安城头,或许这样想:

  小人这一生,如履薄冰。

  微臣以为这龙椅真好看!

  孤难道不能坐一坐了吗?

  凭什么?朕不服!

  「至此,独属于安禄山的大唐梦,实现了!」

第290章 高力士:三郎被鬼上身了

  朱棣看到这里,眼睛都红了。

  朕当年起兵时候就只有八百王府亲卫啊!

  要是朕能有安禄山这种配置,十几万精锐大军在手,抢什么朱允炆的皇位?直接反手自立燕国!

  什么?你说你是正统?

  呵!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有种碰一碰!

  “藩镇之乱也是自此开始的啊!”赵匡胤悠悠长叹一口气。

  李唐家弄出来的祸,这口黑锅一直压到了现在,大宋还在背着扛着!

  杯酒释兵权,朕何曾不是想着化解藩镇之乱!

  各朝时空的古人们再次被唐玄宗晚年昏厥的程度刷新了认知,难怪常说现实往往更加魔幻。

  文学作品最起码还讲究一点逻辑,明面上按照律法规制来创作的。

  但现实就不一样了,魔幻起来,一点逻辑都不讲!

  就好比,你看这个李隆基,抢儿媳妇都能问心无愧的!

  六百六十六了,演都不演了是!

  刘彻从龙椅上直接蹦起来,惊愕道:

  “多...多少?”

  他原以为,是安禄山挟持了十五万大军造反的,万万没有想到那十几万大军是皇帝亲手赠送的!

首节 上一节 265/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