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92节
“是,陛下。太子殿下态度甚为坚决。”
王德斟酌着词句。
李世民沉默片刻,将朱笔搁在笔山上,身体向后靠入御座。
欣慰吗?自然是有的。
毕竟是他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听闻其转危为安,心中巨石总算落地。
但欣慰之中,又掺杂着更为复杂的情绪。
这债券之事,牵扯巨大,太子在病体未愈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强撑下令,其意志之坚决,出乎他的意料。
这背后,是单纯对西州之事的执着,还是……另有支撑?
那个隐藏在迷雾后的“高人”,是否就在这一刻,再次施加了影响?
“知道了。”
李世民最终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重新拿起朱笔。
“传朕旨意,赏赐东宫血燕、野山参等补品若干,令太子好生静养,债券之事……既是他之意,便由他去吧。”
他选择不动声色地观察。他要看看,这个“不同”的儿子,究竟能把这债券之事,做到何种地步。
“是。”王德躬身领命,悄悄退下。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奏疏上,却久久未能下笔。
高明……你究竟遇到了什么?
……
休息了一日后,尽管太医嘱咐仍需静养,但李承乾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
债券正式发放的日子,也如期而至。
清晨,长安东西两市署衙门前,早已贴出了盖有民部与东宫双重印信的告示,详陈债券条款。
署衙大门敞开,官吏们严阵以待。
与数日前太子病重消息刚传出时的冷清与观望不同,今日的署衙前,气氛微妙而紧张。
不少人聚集在远处交头接耳,目光不断瞟向那敞开的署衙大门和门口肃立的胥吏。
“太子殿下……真的醒了?”
“千真万确!昨日宫中就传出的消息,说是殿下亲自下令,债券照常发放!”
“‘玉盐’还在殿下手中,那‘天狗卜卦’也应验了……如今殿下康复,这债券……”
“可是,殿下这病来得突然,万一……”
疑虑尚未完全打消,但太子苏醒的消息,无疑是一剂强有力的定心丸。
那曾经因太子病倒而几乎中断的“信用”链条,似乎又被艰难地续接上了。
巳时正,钟鸣响起,标志着债券正式开售。
起初,人群还有些犹豫,只有少数几个此前就下定决心的大商人,带着沉重的钱箱,率先走入署衙办理手续。
但很快,当第一批购买者拿着盖有红印的债券凭证,面露喜色地走出来时,观望的人群开始骚动了。
“买了?真买了?”
“看那人的样子,不像有假……”
“太子殿下既然无恙,这债券有东宫和玉盐作保,利息又厚,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对对对!机不可失!”
人群如同决堤的洪水,猛地涌向署衙大门。
胥吏们大声呼喝着维持秩序,点验铜钱、绢帛,登记造册,发放凭证,忙得满头大汗。
一箱箱铜钱,一匹匹绢帛,被迅速抬入署衙后堂,堆积如山。
喧嚣声、铜钱碰撞声、官吏的唱名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席卷了东西两市。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速传遍全城。
“快!快去西市署衙!债券快被抢光了!”
“东市这边人也满了!带足钱帛!”
“听说已经有胡商带着金沙来换了!”
狂热的气氛弥漫开来。
之前所有的犹豫、观望,在太子苏醒的确认信息和首批购买者的示范效应下,烟消云散。
人们此刻只担心一件事——买不到。
这股购买狂潮,一直持续到申时末署衙闭门。
当沉重的木门缓缓合拢,将依旧不肯散去的人群挡在外面时,所有参与的官吏都几乎虚脱,但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与兴奋。
民部尚书唐俭拿着初步汇总的账目,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他几乎是跑着冲出署衙,登上马车,直奔皇城。
……
两仪殿内,灯火初上。
李世民刚用过晚膳,正在翻阅几份关于吐谷浑动向的边报。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王德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在殿外响起。
“陛下,民部唐尚书有紧急要事求见。”
“宣。”李世民头也没抬。
唐俭几乎是踉跄着进殿的,也顾不上仪态,双手将一份整理好的简报表举过头顶,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陛下!陛下!债券……债券……”
李世民放下边报,微微蹙眉。
“何事如此惊慌?债券发售不利?”
他早已做好首日冷清的心理准备。
“不!不是不利!”唐俭猛地抬起头,脸上混杂着狂喜和巨大的困惑。
“是……是发售太过了!陛下,首日……首日十五万贯钱款,已全部募足!尚有大量未能购得者聚集署衙外不肯离去!”
“什么?”李世民霍然起身,御案被带得发出一声闷响。
他死死盯着唐俭,仿佛要确认自己是否听错。
“多少?一日?十五万贯?”
“千真万确!臣……臣已反复核验!钱帛均已入库!皆是足额!”
唐俭将报表又往前递了递。
李世民一把抓过那张薄薄的纸,目光迅速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最后的汇总额。
十五万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他捏着报表的手指因用力而骨节发白,久久没有说话。
殿内死寂一片,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和唐俭粗重的喘息声。
一天?
仅仅一天?
他知道这债券会有人买,毕竟有太子的声望、“玉盐”的神奇和那应验的“犬卜”作为铺垫。
他也预料到太子苏醒的消息会提振信心。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速度会如此之快!
快得……不合常理!
他认为这个债券能在三个月内售完,就已经很好。
这已远超“提振信心”的范畴。
这简直像是……像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切。
百姓、商贾,他们对太子的信任,或者说,对那“玉盐”所代表的信用的信任,竟已深厚至此?
还是说……这其中另有玄机?
那高人,难道连这市井民心、商贾逐利之心,都能精确算计、掌控到如此地步?
一股寒意,夹杂着巨大的震撼和更深沉的疑虑,从李世民心底升起。
他自认深知民心、精通权术,却完全无法理解眼前这一幕。
“朕……知道了。”
许久,李世民才缓缓坐下,将那份报表轻轻放在御案上,声音听不出喜怒。
“唐卿辛苦了,下去吧,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是,臣告退。”
唐俭擦了擦额头的汗,躬身退了出去,心中依旧波涛汹涌。
李世民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中,目光幽深地望着跳跃的烛火。
一天,十五万贯。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敲在他的心头。
他发现自己,似乎越来越看不懂这个儿子,也越来越看不懂这长安城内的暗流涌动了。
……
东宫,承恩殿。
李承乾也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当宦官用带着狂喜的语调禀报“殿下,债券一日售罄,十五万贯已全部入库”时,他正在小口喝着米粥。
上一篇: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