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126节

  “苏耀阳……”程如风默默地念叨着这个名字,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

  就在这时,邻桌一个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的年轻飞行员,忍不住插话道:“乖乖!新式单翼飞机啊!那可是比我们现在飞的这些霍克III、伊-15、伊-16先进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要是能摸一摸那种飞机,死也值了!”

  他这话一出口,立刻引起了周围一片附和之声。

  “可不是嘛!我们现在天天摆弄这些老掉牙的双翼机,还有那些苏联人淘汰下来的破烂货,别说打鬼子了,能飞起来不出毛病就谢天谢地了!”

  “就是!想当初,老子在天上跟小鬼子拼命的时候,要是能有几架好飞机,也不至于让那么多兄弟白白牺牲!”一个脸上带着几道伤疤,看起来经历过不少恶战的老飞行员,猛地一拍桌子,恨恨地说道,眼圈有些发红。

  食堂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激昂,也有些悲愤。这些曾经的空中勇士,对于先进战机的渴望,以及对于无法痛快杀敌的憋屈,在这一刻集中爆发了出来。

  凤鸣谦见状,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说道:“诸位兄弟,既然大家都对山西民团和他们的新式飞机这么感兴趣,我倒有个提议,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听?”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了凤鸣谦的身上。

  凤鸣谦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待在这昆明,每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飞的也都是些过时的老飞机,说句不好听的,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消磨意志!

  与其在这里望眼欲穿,等着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装备新飞机,不如……我们索性去山西五台山……哦不,是九曲河那边看看!”

  “去山西?!”这个提议,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凤鸣谦不慌不忙地继续说道:“没错!去山西!去那个苏耀阳的民团看看!一来,我们可以亲眼见识一下他们是怎么打胜仗的,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二来,说不定……我们还有机会接触到那些P-47战斗机!哪怕只是看一看,摸一摸,也比我们在这里对着图纸瞎琢磨强吧?

  更何况,如果那个苏耀阳真像传说中那么有本事,说不定……他还能给我们这些有经验的飞行员,提供一些真正能打鬼子的机会呢!”

  凤鸣谦的这番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飞行员们的心中炸开了锅。

  “去山西投奔民团?这……这能行吗?我们可是正规空军的人啊!”有人犹豫地说道。

  “怕什么!我们是去打鬼子!又不是去当汉奸!再说了,现在国家都这样了,还管他什么正规不正规的!只要能杀鬼子,就是好汉!”叶启元立刻反驳道,年轻的脸上充满了豪情。

  程如风也沉思着开口道:“凤兄弟的提议,虽然有些大胆,但……并非没有道理。

  我们空军现在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出去闯一闯,或许还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且,如果那个山西民团真的有能力,并且愿意接纳我们,我们也能将自己的一身本事,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程如风的这番话,分量极重。他作为在场飞行员中资历最老、威望最高的王牌之一,他的表态,无疑给那些还在犹豫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程大哥说得对!我们不能再这么窝囊下去了!”

  “与其在这里摆弄这些破铜烂铁,不如去山西找机会开新飞机,打鬼子!”

  “算我一个!老子早就憋坏了!”

  一时间,食堂内群情激奋,响应者云集。那些平日里积压在心中的苦闷、不甘和对战斗的渴望,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想法一旦产生,便如燎原的星火一般,再也无法遏制。

  很快,便有十多名志同道合的飞行员,开始付诸了行动。

  这些人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也有一些在航校表现优异、渴望实战的年轻学员。

  当然了,他们也知道,脱离国民政府的正规空军,去投奔一个地方民团,这在程序上是不合规矩的,甚至可能会被视为“叛逃”。

  但是如今他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们只知道,哪里能打鬼子,哪里能发挥他们的价值,他们就去哪里,很快他们就找到了他们的上级,昆明航校的校长聂志远。

  “胡闹……简直是胡闹,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校长办公室里传来了校长聂志远的怒骂声。

  今年已经五十二岁的聂志远长得颇为肥胖,平日里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只是今天他这张胖脸却布满了怒容。

  “姑且不说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你们一群飞行员又怎么能越过数千公里的路程抵达山西?搞不好还没到半路就被鬼子给抓住了!”

  程如风语气坚定道:“校长,我们已经决定了,无论您答不答应我们都要脱离航校,前往山西投奔那位苏长官,即便死在半路上也无怨无悔。”

  “放肆……你们就是这么跟长官说话的?”一旁的教导主任大怒,砰的一声拍着桌子训斥道。

  程如风十多人默不作声,但脸上全都是倔强的神情,一副就算是枪毙,我们也要去山西的表情。

  气得主任身体都颤抖起来。

  “好了老汪,不要生气了。”聂志远长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才转头看向了程如风等人正色道。

  “你们真的决定要去山西了?”

  “是的校长。”程如风神情中满是坚定,“我至今记得,当初高大队长(高志航)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时就告诉过我们:身为飞行员,升空即作战!未料生还,先思赴死。

  如今高大队长已经践行了他的誓言,现在该轮到我们了。”

  “校长!”

  凤鸣谦也站了出来,“其实不止是高大队长,我们的校训何尝不是如此,您还记得刻在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门口的校训吗?”

  还没等他说话,他身后的十多名飞行员和学员们便齐声朗诵道:“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念着念着,不少人开始泪流满面。

  纵观世界史,就属中国空军的阵亡率是最高,存活时间也是最短的。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飞行员平均寿命不足6个月,至1938年底已有超过400名飞行员阵亡,其中近半为航校毕业生,这些飞行员牺牲时的平均寿命仅为23岁。

  这些大部分出身于富家子弟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生命实践了他们的誓言,“誓死报国不生还!”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是这么记录的:

  “这些中国青年明知每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却依然微笑着走向战机。”

  他们驾驶着性能远逊日军的战机(如霍克III最高时速仅360km,而日军九六舰载机达435km),义无反顾的冲向了敌机,毫不犹豫的和对手同归于尽。

  “你们……你们这些混账……”聂志远气得满脸通红,指着这些胆大包天的飞行员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大步走出了办公室,只传来一阵巨大的关门声。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教导主任指着程如风等人手指都在颤抖。

  “你们一个个只知道心疼那些牺牲的袍泽、战友,殊不知聂校长心里比你们还痛苦十倍百倍。

  那些牺牲的飞行员们哪一个不是老校长的学生,你们还能驾机升空替战友报仇,但校长呢?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战死沙场,他内心所受的煎熬要比你们更严重,可你们还往他伤口里撒盐?”

  看着教导主任劈头盖脸的骂娘,程如风等人全都低下了头默不作声,任凭眼泪不断的从脸颊滑落。

  不知过了多久,办公室的大门被重新推开。

  聂志远重新走了出来,这位为了中国空军的建设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扫了眼众人淡淡道:“我刚通过二战区长官部,要到了山西民团总团的联络方式,并给他们发了电报。

  他们很快就回电了,苏耀阳总团长答应两天后派一架C47运输机过来接你们,你们愿意去那边的这两天赶紧给我递交报告,“以个人身份”前往山西,“考察学习”民团飞行大队先进经验,听明白了吗?”

  听到这里,所有人的眼前就是一亮,齐声回道:“听明白了长官,谢谢长官的教诲!”

  “好了,别杵在我这里了,看着就心烦,赶紧给老子滚蛋!”

  “是……感谢校长的栽培!”

  飞行员们一边说一边往外跑,瞬间便一哄而散……

第218章 婚礼

  对于程如风等人来说,山西民团居然答应用运输机来接他们,这无异于一个意外之喜,可反过来一想,这对于苏耀阳来说又何尝不是天大的惊喜呢。

  如今的山西民团飞行大队,虽然前些天刚狠揍了日本人,但谁都知道日本无论是工业实力还是飞行员的培训机制都远强于中国。

  如今的飞行大队,名义上下辖包括两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轰炸机中队,可事实上这个大队的编制并不满员。

  就拿战斗机飞行中队来说,按理说每个中队应该有16架战机,轰炸机飞行中队会少点,但也应该有12架中型轰炸机或是俯冲轰炸机。

  可现在由于缺人的缘故,飞行中队只能处于缺人状态,现在中央航校居然主动联系他,说有十多名飞行员打算“以个人身份”前往山西民团“考察学习”,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啊。

  要知道这些飞行员里头可是包括了中央空军仅存的精锐,那可是过来就能编入战斗序列直接使用的那种。

  即便混杂了一些飞行学员,那也是至少学习了两年,已经可以单飞的高级学员,稍微培训一下,熟悉一下机型就能参加战斗的那种。

  大喜过望的苏耀阳当场决定,派出一架C-47运输机直飞昆明,将那些宝贵的飞行员接过来,这些人他要定了,谁来都不好使。

  …………

  就在苏耀阳为了即将到来的空军精英们而兴奋不已,并紧锣密鼓地安排C-47运输机前往昆明接人之际,位于五台县的野战医院,今天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这里将要举行一场特殊的集体婚礼。

  今天的野战医院,一改往日里伤员呻吟、药水味弥漫的凝重气氛,到处都洋溢着一股喜庆和热闹。

  除了少数需要值班的医生和护士,其余的人员,都兴高采烈地聚集到了位于医院后方的那栋略显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宿舍楼前。

  宿舍楼的门窗上,都贴上了鲜红的剪纸“囍”字,虽然简单,却也透着浓浓的喜气。

  院子里,临时搭起了一个小小的礼台,上面铺着一块红布,摆放着一些简单的鲜花和彩带。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丝甜丝丝的味道。

  因为今天,这里将有两对新人喜结连理。

  第一对璧人,便是苏耀阳麾下最得力的干将之一,第一团团长李高远上校,与野战医院里温柔贤淑的吴敏护士。

  李高远不仅作战勇猛,更深得苏耀阳信任,吴敏护士则是为人善良坚韧。

  说起来,这两人的结合,还多亏了苏耀阳和宋眉的从中撮合。正是他们的热心牵线,才让这对新人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最终得以携手。

  而另一对新人,则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与跨国情缘的浪漫——他们便是山西民团装甲第一团团长,来自美国的约翰·米勒,与昔日秦淮河畔的名妓,如今的野战医院护士玉墨。

  约翰与玉墨的相识,本就带着烽火硝烟的印记。他们在那个曾经繁华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南京城相遇,此前的玉墨,因其出身和过往,面对约翰追求她数度拒绝。

  但老话说得好,“烈女怕缠郎”。

  在约翰的死缠烂打下,玉墨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追求,最后当苏耀阳得知后,大手一挥,两对新人干脆就同一天成亲,也省得麻烦。

  于是乎今天原本安静肃穆的医院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此刻,宿舍楼前临时搭建的简易礼台上,红色的“囍”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苏耀阳身着笔挺的制服站在礼台上,笑容满面地担任着主婚人。

  “今天,是我们山西民团大喜的日子。

  我们有两对新人,将在这里,在我们的共同见证下,喜结连理!”

  苏耀阳的声音透过简易的扩音设备,清晰地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第一对,是我们民团的骄傲,第一团团长李高远上校,和他美丽贤惠的新娘,吴敏护士!他们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生活中的楷模!他们的结合,是强强联手,更是我们民团内部团结友爱的最佳体现!”

  掌声雷动,李高远身穿一套修身的制服,紧紧握着身穿凤冠霞帔、头戴红花的吴敏的小手,眼中满是温柔与坚定。吴敏则羞涩地低着头,脸颊上飞起两朵幸福的红云。

  苏耀阳目光转向另一对新人,语气中更多了几分感慨:“而这一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他们是我们的英雄团长,来自大洋彼岸的约翰·米勒先生,和他勇敢善良的新娘,玉墨姑娘!

  他们相识于危难,相爱于烽火!玉墨姑娘,曾经历过我们民族最深重的苦难,但她没有被击垮,反而以更加坚韧的姿态,投入到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中!

  而约翰团长,则用他博大的胸怀和不渝的爱,温暖了玉墨姑娘的心,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伟大的力量!”

  台下,掌声与欢呼声、口哨声交织在一起,经久不息。

首节 上一节 126/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