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125节

  “李团长,孔团长,我们又见面了,欢迎来到五台县!”苏耀阳拱手抱拳,声音洪亮,笑容中带着真诚,也带着几分从容。

  “苏长官客气了!我们兄弟俩才是对苏总指挥的大名如雷贯耳啊!”李云龙哈哈一笑,也学着苏耀阳的样子抱了抱拳,只是动作显得有些粗犷。

  他那双精明的眼睛,却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苏耀阳,以及这间前厅的陈设。

  孔捷则相对稳重一些,同样抱拳还礼,说道:“苏总指挥年轻有为,将这五台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团兵强马壮,令我等钦佩不已。”

  一番简短的寒暄客套之后,苏耀阳将李云龙和孔捷请到客位上落座,自有勤务兵奉上香茗。

  三人分宾主坐定,呷了几口茶,气氛也渐渐热络起来。

  李云龙正色道:“苏长官,我和老孔哥俩今日前来,是奉了我们总部首长的命令向您道谢的。

  前些日子正是靠着贵部在野狼谷拖住了小鬼子二十师团的主力,我们才得以成功突袭忻县,缴获了他们的军火库,弄到了一批我军急需的军火物资,让穷得叮当响的我们回了一大口血。

  不仅如此,你送到总部首长的那部电影,更是我们大开眼界,第一次知道原来仗还能那么打,说实话这对我们的触动很深啊。

  为了表示对你们的谢意,总部首长让我和老孔给你带了份小礼物给你。”

  说完,李云龙从随身的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把用锦缎包裹着的指挥刀,双手递给苏耀阳,说道:“苏长官,这是我们旅长和总部首长特意让我带来的谢礼!

  一把缴获的日军佐官刀!不成敬意,还望苏长官笑纳!”

  苏耀阳接过指挥刀,入手微沉。他缓缓抽出刀身,只见寒光一闪,刀刃锋利无比,刀身上还刻着一些日文。这确实是一把品相不错的佐官刀。

  “好刀!”苏耀阳赞叹一声,随即又将刀归鞘,对李云龙和孔捷说道:“贵军首长太客气了!这份心意,我苏耀阳领了!也请两位团长代我向陈旅长和贵军首长转达谢意!”

  他嘴上说着感谢,眼睛却盯着李云龙。

  他很清楚,送礼只是铺垫,真正的目的,恐怕还在后头。

  果不其然,在送完“谢礼”,又互相吹捧了几句之后,李云龙的脸色突然一变,瞬间变得愁云惨淡起来。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用一种近乎哭腔的语调,开始向苏耀阳“哭穷”了。

  “哎呀!苏长官啊!你是不知道我们八路军的日子过得有多苦啊!”李云龙一拍大腿,愁眉苦脸道,“小鬼子对我们根据地搞‘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根据地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衣不蔽体的,那叫一个惨啊!”

  “我们八路军的战士们,更是缺衣少食,缺枪少弹!你看我们身上这身军装,都打了多少个补丁了!枪支弹药,更是少得可怜!

  有时候跟小鬼子打仗,子弹都得省着用,一颗子弹恨不得掰成两半使!药品更是金贵,战士们受了伤,连点像样的药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哎!”

  李云龙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仿佛真的受了多大的委屈一般。

  苏耀阳静静地听着李云龙的“哭诉”,脸上虽然带着同情和理解的表情,心中却在暗自发笑。

  李云龙这套“哭穷”的把戏,他可是早有耳闻。

  看来,今天这位“李大团长”,是打算在他这里好好“化缘”一番了。

  李云龙“哭”得差不多了,苏耀阳才缓缓开口说道:“李团长,孔团长,贵军在敌后坚持抗战,条件艰苦,苏某深感敬佩。

  日寇暴行,罄竹难书,我们同为抗日队伍,理应互相支援,共渡难关。”

  李云龙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连忙接口道:“苏长官深明大义!我们八路军也不求别的,只希望苏长官看在同是打鬼子的份上,能支援我们一些……一些急需的物资,比如……枪支弹药、药品、粮食、布匹什么的……我们八路军上下,一定感激不尽!将来打跑了小鬼子,我们一定加倍奉还!”

  苏耀阳沉吟了片刻,似乎在仔细斟酌。他当然不可能被李云龙三言两语就忽悠得倾囊相助。

  自己虽然有金手指,物资对自己来说也就是动动手指的事,但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一旦过了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明白历史走向的他也清楚,与八路军搞好关系,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适当的“出血”,既可以展现自己的“慷慨”和“大局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换取八路军的友谊和支持。

  想到这里,苏耀阳微微一笑,说道:“李团长,孔团长,既然你们开口了,我苏某人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这样吧,枪支弹药方面,我们恐怕是无能为力,毕竟我们民团所使用的都是美制武器,即便给了你们也没太大用处。

  这样好了,我这里还有不少一些缴获的日军武器和弹药,放在仓库里也用不着,我让后勤处挑选出两千支三八式步枪、五十挺九二式重机枪和一百挺歪把子和三十万发子弹,五十具掷弹筒以及五千枚手雷给你们。

  以及药品、粮食和布匹这些民用物资若干,以解燃眉之急。”

  他顿了顿,补充道:“具体数量,我们可以稍后再商议。另外,我个人再赞助贵军一些银元,也算是为抗战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云龙一听,顿时喜上眉梢!虽然枪支弹药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但能弄到根据地急需的药品、粮食、布匹和银元,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他连忙站起身,对着苏耀阳又是抱拳又是作揖,感激涕零地说道:“苏长官真是我们八路军的大恩人啊!我代表我们新一团全体将士,代表我们根据地的老百姓,谢谢苏长官的慷慨解囊!

  您的这份情谊,我们八路军没齿难忘!”

  苏耀阳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李团长不必客气。抗日救国,匹夫有责。我们都是为了打跑小鬼子,还我中华大好河山。些许物资,不足挂齿。”

  事情谈妥之后,时间已然近午,李云龙和孔捷起身要告辞,苏耀阳自然不能让客人就这样离开,当即让人备下酒宴,盛情款待了李云龙和孔捷一行。

  酒宴上,自然又是少不了一番推杯换盏,李云龙的酒量不错,和苏耀阳你来我往气氛颇为融洽,最后连称呼也从苏长官变成了苏老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李云龙大着舌头道:“苏老弟,最近你老弟的大名最近可是传遍山西甚至全国啊,我的耳朵都快听出茧了。

  尤其是前些天你们的飞机在五台山一带跟日本人的那场大空战,打得太特么痛快了。

  只是……只是有件事……老哥我不明白,你能弄到美国佬的枪支弹药也就算了,怎么连飞机也能弄到手,这玩意一般人可是玩不转啊?”

  听着李云龙醉话,苏耀阳微微一笑,“老李,这可是机密,我要是告诉你,你能保证不告诉别人吗?”

  “当然可以!”李云龙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连陈旅长或是你们的总部首长问你,你也能替我保密?”

  “这……”

  李云龙一时不禁语塞起来,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他仗着酒意才问出来的,可苏耀阳的这个提问几乎是把他顶到了墙角上。

  可如今在场的只有他们三人,要是他敢应下来,日后消息一旦传出去,不用问肯定就是他们两人泄的密,事情一旦发生他还有什么脸见苏耀阳。

  良久,李云龙才苦笑一声,“得……老哥我错了,刚才的话算我没说……来……喝酒喝酒……”

  顿丰盛的午宴过后,李云龙和孔捷心满意足地向苏耀阳告辞。苏耀阳亲自将他们送到家门口,并目送他们骑马离去。

  出了城门,孔捷这才对李云龙道:“老李,刚才你实在是有些鲁莽了,怎么能随便追问人家飞机的来历呢。

  也就是苏长官气量大,换了旁人早就跟你翻脸了。”

  李云龙也摇了摇头:“刚才我也是借着酒劲才敢向他发问,原本只是想着借着这机会跟他攀上交情,看看有没有机会得到他们的空中支援,如果能得到他们支援的话,那我们可就赚大发了。

  毕竟你也知道,最近这段时间小鬼子对我们根据地的动作愈发频繁,我也是未雨绸缪嘛。”

  “诶……”回答他的是孔捷的一声轻叹……

第217章 未料生还,先思赴死

  苏耀阳在五台县城送别了李云龙和孔捷,随后便回去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山西民团飞行大队重创日本陆航的消息还在快速发酵着。

  同时他也低估了这场胜利,对于当时整个中国,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搏击长空、如今却壮志难酬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们,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和深远影响。

  自七七事变以来,中日两国正式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烽火连天,生灵涂炭。

  而在那片同样广阔的天空中,中日两国空军为了争夺至关重要的制空权,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惨烈无比的空中厮杀。

  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凭借着飞行员们高昂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一度给予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陆海军航空兵以沉重打击。

  然而,国力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空军在飞机数量、性能、后勤保障以及飞行员补充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日本。

  经过一年多的残酷消耗战,中国空军的实力已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曾经拥有三百余架各型作战飞机的中国空军,到了1938年底,可用的飞机数量已经锐减到不足四十架,其中真正能够升空作战的,更是只剩下区区二十七架!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架曾经翱翔蓝天的战鹰的陨落,以及一名或数名热血飞行员的牺牲。

  大批优秀的中国飞行员,在与数倍于己的日军航空兵的搏斗中,血洒长空,为国捐躯。

  幸存下来的飞行员,以及那些从航校毕业不久、尚未经历过大规模空战洗礼的年轻飞行员,大部分都被迫转至位于云南昆明,由美国人协助建立的“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即著名的中央航空学校,后迁至巫家坝机场),在那里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或者说,是在为未来的反击保存火种。

  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对于那些曾经在蓝天之上与日寇浴血奋战、亲眼目睹战友们一个个牺牲在自己面前的王牌飞行员们来说,躲在西南边陲的昆明,远离前线,继续进行着看似遥遥无期的训练和等待,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他们渴望战斗,渴望复仇,渴望再次驾驭战鹰痛击侵略者,但是很可惜,如今的中国连飞机的螺丝钉都造不出来,更别提先进的飞机了。

  就在这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一道划破暗夜的闪电,迅速传遍了全国,也传入了昆明航校那些焦灼等待的飞行员们的耳中——名不见经传的山西民团飞行大队,在九曲河上空,以寡敌众,一举击落、击伤日军各式战机二十余架,取得了自武汉大空战以来,中国方面最大的一次空战胜利!

  这个消息,对于那些早已对空战前景感到绝望,甚至有些心灰意冷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们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

  “山西民团?他们哪来的飞机?哪来的飞行员?竟然能打出这么漂亮的仗?!”

  “听说他们用的是一款新式战斗机,性能非常先进!”

  “他们的飞行员是谁?难道是……美国志愿飞行员?”

  “不管是谁!只要能打鬼子!只要能打胜仗!就是好样的!”

  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议论,在昆明航校的飞行员中间迅速传开。最初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很快就被巨大的兴奋和希望所取代。

  如果说,之前他们对于能否重返蓝天、痛击日寇还心存疑虑的话,那么,山西民团飞行大队的这场胜利,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的领空,还没有完全沦陷!中国的抗战,还有希望!

  昆明航校

  一个略显沉闷的午后,昆明航校的飞行员食堂内,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和学员们低低的交谈声。

  与往日的喧闹和偶尔的嬉笑怒骂不同,近段时间以来,食堂内的气氛总是带着一丝压抑和焦躁。

  战争的失利,空军的惨重损失,以及前线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像一块沉重的铅块压在这些天之骄子们的心头。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是叱咤蓝天的雄鹰,如今却只能困守在这西南一隅,每天进行着重复而枯燥的训练,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被日寇蹂躏,却无能为力。

  程如风、凤鸣谦、叶启元三人,此刻正坐在一张靠窗的餐桌旁,默默地吃着盘中简单的饭菜——糙米饭、炒青菜,还有几片寡淡的腊肉。

  这样的伙食,对于这些曾经习惯了优渥生活的飞行员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心中的苦闷,却难以用食物来填补。

  “听说了吗?山西那边,五台山……不对,是九曲河,九曲河那边的民团,前几天跟小鬼子的飞机干了一仗,打了个大胜仗!”

  叶启元扒拉了两口饭,终于忍不住开口,打破了沉默。他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个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周围几张餐桌上激起了涟漪。不少正在吃饭的飞行员,都停下了筷子,竖起了耳朵,向他们这边望来。

  凤鸣谦放下筷子,擦了擦嘴,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嗯,我也听说了。据说,那个山西民团的飞行队,用的是一种叫P-47的美国新式战斗机,性能非常强悍,把小鬼子的飞机打得落花流水,一下子干掉了二十几架!”

  “P-47?美国人的新飞机?”

  周围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呼声和议论声。对于这些整日与飞机打交道的飞行员来说,“新式战斗机”这几个字,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程如风眉头微蹙,沉声说道:“消息可靠吗?民团……他们哪来的新式飞机?而且,能打掉二十几架鬼子飞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们正规空军,现在都很难打出这样的战绩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但也有一丝掩饰不住的向往。

  “千真万确!”叶启元拍着胸脯保证道,“消息是从重庆那边传过来的,据说连委座都知道了,还嘉奖了那个民团呢!

  而且,我还听说,那个民团的指挥官叫苏耀阳,是个留过洋的能人,不仅会练兵,还会做生意,跟美国人关系好得很,所以才能弄到那些好家伙!”

首节 上一节 12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