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124节
这个名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在苏耀阳的脑海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昔日的回忆,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将他拉回到了去年那个烽火连天、尸横遍野的南京城……
那是他刚刚穿越到这个时代,在南京城破前夕那段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光。
那座破损的教堂,那些为了躲避日军暴行而瑟瑟发抖的难民,那些在战火中顽强求生的身影……以及,那个在秦淮河畔以妖娆妩媚闻名,却在危难时刻展现出惊人勇气和善良的青楼女子……玉墨。
苏耀阳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约翰·米勒,还只是一个落魄的“收尸人”的。
而玉墨,则是那些寻求庇护的风尘女子中的领头人。他们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集,至少在他当时的观察中是如此。
没想到,时隔一年,物是人非。约翰·米勒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收尸人”,摇身一变成了他麾下战功赫赫的装甲团团长,一个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硬汉。而玉墨,也洗尽铅华,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野战医院护士。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两个身份、经历、乃至国籍都截然不同的人,竟然会产生感情纠葛!而且,还是约翰这个堂堂的装甲团长,主动看上了一个曾经是青楼出身的女子!
这……这可真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苏耀阳一时间有些失神,脑海中不断闪过当年在南京城的片段,以及约翰和玉墨这两个人的身影。他试图从那些零碎的记忆中,找出他们之间可能产生情愫的蛛丝马迹,但却一无所获。
小露看着苏耀阳那副陷入沉思、表情复杂的模样,有些不解地问道:“少爷,你怎么了?玉墨姐姐和约翰团长平日里好像也没什么联系啊,怎么就突然好上了?”
苏耀阳回过神来,看了一眼小露,又看了一眼表情同样有些复杂的宋眉,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好上的,不过去年那时候约翰和玉墨肯定是有过交集的。
不过嘛,由于玉墨她们那些女孩是青楼出身,平日里很少跟别人打交道,我呢平日里也很忙……来到山西后很少和她们打交道,所以她们的事情我就不大清楚了。”
听完苏耀阳的讲述,小露的脸上也露出了惊讶和同情的表情。她没想到,那个平日里在野战医院默默工作、看起来有些清冷孤傲的玉墨姐姐,竟然有着如此坎坷和不幸的过去。
“这么说……约翰团长是知道玉墨姐姐的过去的?”小露轻声问道。
宋眉点了点头,接口道:“嗯,约翰都知道。他说,他不在乎玉墨的过去,他只喜欢现在的玉墨。他还说,当年在南京的时候,他就觉得玉墨是个与众不同的好姑娘,只是当时……当时情况特殊,他没有机会表达。
现在,他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玉墨一个机会。”
苏耀阳听着宋眉转述约翰的话,心中不禁对约翰这个美国佬生出几分敬佩。在这个时代,一个身居高位的军官,能够不顾世俗的偏见,去爱上一个出身风尘的女人,并且敢于公开追求,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真诚。
“那……玉墨她是什么态度?”苏耀阳问道。他更关心的是女方的想法。毕竟这种事讲究的是你情我愿,强扭的瓜不甜嘛。
宋眉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玉墨……她拒绝了。她说,她配不上约翰团长,她的过去会给约翰团长带来麻烦。她说她现在只想好好在医院工作,不想考虑这些事情。约翰团长为此很苦恼,所以才托我来……希望能通过我,劝劝玉墨,也……也想请你这位最高指挥官,帮他说说好话,或者……至少不要反对。”
苏耀阳闻言,不禁哑然失笑。约翰这个家伙,平时在战场上指挥坦克冲锋陷阵,眉头都不皱一下,没想到在感情问题上,却如此……束手无策,甚至还要搬出他这个老板来施加影响。
“我反对什么?”苏耀阳笑着摇了摇头,“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嘛。只要他们两情相悦,我有什么好反对的?不过……”
他话锋一转,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这件事,关键还是看玉墨本人的意愿。如果她真的对约翰没有感觉,或者因为过去的经历而心存芥蒂,那我们也不能强迫她。感情的事情,勉强不来。”
宋眉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只是答应约翰,帮他探探玉墨的口风,也把他的心意转达给玉墨。至于玉墨最终如何选择,还要看她自己。”
她顿了顿,又有些担忧地说道:“不过,耀阳,你也知道,玉墨的出身……毕竟有些特殊。如果她真的和约翰在一起了,部队里……会不会有些风言风语?对约翰团长的威信,会不会有影响?”
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还相对保守。一个战功卓著的装甲团团长,娶一个曾经是青楼女子的女人为妻,无论如何都会引来一些非议。
苏耀阳沉吟了片刻,缓缓地说道:“流言蜚语,肯定会有的。但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约翰和玉墨真心相爱,能够坦然面对,我相信他们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而且,我们民团,也不是那些讲究门第出身的旧军队。我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玉墨虽然出身风尘,但她在南京的表现,以及她在野战医院的工作,都证明了她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好姑娘。
约翰能够看上她,说明约翰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不以世俗眼光看人的汉子。这样的两个人,如果能够走到一起,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他看着宋眉,微笑着说道:“所以,眉儿,如果玉墨对约翰也有好感,只是因为顾虑太多而不敢接受,那你不妨多开导开导她,帮他们一把。成人之美,也是一件功德嘛。”
宋眉听了苏耀阳的话,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好好和玉墨谈谈的。”
小露在一旁听着,她柔声说道:“希望玉墨姐姐能够勇敢一点,抓住自己的幸福。我觉得约翰团长为人还不错,值得托付终身。”
“诶……先别把话说满了。”苏耀阳摆摆手:“约翰就算再好,日后终究还是要回美国的,玉墨姑娘要是跟了他,日后岂不是也要跟着回美国?
一个姑娘舍弃了自家的家乡,跟着一个老外远赴万里,举目无亲的也未必是好事。
所以这点你务必要提前跟玉墨说清楚才行,否则日后被人家埋怨起来可就不好了。”
“好……我会跟他说清楚的。”
说到这里,苏耀阳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对了……老李是不是出院了,他跟那位姓吴的护士怎么样了?”
听到这里,宋眉娇嗔的白了丈夫一眼,“你呀,亏你还是人家的长官呢。
老李三天前就出院了,他和小吴的事情我也已经替他们说合了,十天后他们就会举办婚礼,到时候你这个上司要是连面都不露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你可别忘了,老李可是在南京的时候就和你认识了,现在自愿放低姿态做你的下属,你可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啊。”
“哈哈哈……你放心好了,不会的。”
苏耀阳笑了起来:“到时候我一定会送给你们一份厚礼给他们,对了……我记得老李是属鼠的吧?”
“不知道……怎么了?”
“没什么……好了……天色也不早了,咱们早点歇着吧。”
“嗯……”
说完话,这厮搂着两个媳妇进了屋……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苏耀阳还在屋里睡得香呢,就被小露给叫醒了。
“少爷……您醒醒……外头有人找。”
“谁呀?”
刚醒来的苏耀阳有些纳闷,最近几天好像也没什么要紧事吧,怎么大早的就有不长眼的扰人清梦呢。
“八路那边来人了。”
“八路……谁啊?”苏耀阳勉力睁开眼,迷迷糊糊的问。
“听说是一位名叫李云龙的长官,他刚刚入城,再过一会就到咱们家了。”
“李云龙?”一听到这个名字,苏耀阳的睡意顿时去了大半。
“这家伙怎么来了?他来做什么?”
苏耀阳一阵纳闷,虽然他来山西已经好些日子了,但他和李云龙打的交道还真不多,虽然他也通过李云龙给八路军送过一些包括药品在内的物资,但他和李云龙的交情也就那样,谈不上太好也谈不上坏,现在这家伙怎么就亲自跑过来了呢?
不过人家既然来了,于情于理他也得亲自迎接才行。
很快,他洗漱完之后便来到了前厅迎接客人……
第216章 宴请
十一月初的清晨,薄雾尚未完全散去,五台县城却已经苏醒过来,渐渐显露出勃勃生机。
两匹快马,踏着晨曦的微光,从城外尘土飞扬的官道上疾驰而来,在城门口经过民团哨兵简短而警惕的盘问后,顺利进入了县城。
马上当先一人,约莫三十出头,方脸盘,浓眉大眼,眼神锐利如鹰,嘴角总是习惯性地带着一丝桀骜不驯的笑意。
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八路军军装,领口敞开着,显得有些不修边幅,但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子久经沙场的彪悍之气。
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新一团团长李云龙。
紧随其后的是另一位军官,年纪与李云龙相仿,国字脸,神情相对沉稳一些,但眉宇间也带着军人特有的刚毅。他同样穿着八路军军装,军容相对整齐一些。
这位,则是李云龙的老战友,独立团的团长……孔捷。
他们两人身后,各跟着两名精悍的警卫员,同样骑着马,警惕地打量着四周。
进入五台县城,沿着青石板铺就的主街缓缓前行,李云龙和孔捷脸上的表情,渐渐从最初的随意和一丝不以为然,转变成了掩饰不住的惊讶和赞叹。
眼前的五台县城,与他们以往见过的那些被战争摧残得凋敝不堪、死气沉沉的县城,简直判若云泥!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虽然算不上雕梁画栋,但也都是修葺一新,门脸干净整洁。布庄、米行、药铺、铁匠铺、杂货店、小吃摊……各色招牌幌子迎风招展,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街上的人气。此刻虽然还是一大早,但街上已经行人如织,熙熙攘攘。挑着担子赶集的农人,推着独轮车运货的脚夫,穿着长衫的商贩,背着书包的学童,甚至还有一些穿着时髦洋装、烫着卷发的年轻女子……各色人等,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他们的脸上,虽然也带着战争年代特有的困倦和操劳,但更多的是一种安定和对生活的希望,这在其他被日军占领或袭扰的地区,是根本看不到的。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刚出炉的烧饼的焦香,油条的油香,豆腐脑的豆香,还有各种不知名小吃的混合香味……勾得人馋虫大动。
街边的小吃摊更是热闹非凡,摊主们大声吆喝着招揽顾客,食客们则围坐在简陋的桌凳旁,呼噜呼噜地吃得不亦乐乎。
“乖乖!老孔,你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李云龙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这番热闹繁华的景象,忍不住对身旁的孔捷说道,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孔捷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老李,看来我们以前是小瞧了这个苏耀阳啊!能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把一个县城治理得如此繁华,如此井井有条,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李云龙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四下扫视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注意到,街上的行人虽然穿着各异,但精神面貌都还不错,不像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那样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而且,街上几乎看不到乞丐和流民,这在战乱年代,简直就是个奇迹。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街上不时可以看到一队队穿着灰色制服、荷枪实弹的民团士兵在巡逻。
这些士兵个个精神饱满,步伐整齐,眼神警惕,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他们的军容军纪,甚至平日里看到的那些中央军和晋绥军还要好。
“他娘的,这苏耀阳还真有两下子!”
李云龙忍不住爆了句粗口,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由衷的佩服,“光看这县城的治理水平,就知道这小子是个会当家的人。
难怪他能拉起这么一支队伍,还能从美国人手里弄到飞机大炮!”
孔捷也感慨道:“是啊,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只是听说苏耀阳的民团装备好、能打仗,今日一见这五台县城的景象,才知其治理地方的本事,也非同小可。看来,我们这次来对了。”
他们一边走,一边观察,心中的惊讶和赞叹也越来越盛。这五台县城所展现出的繁荣和秩序,与他们根据地以及其他抗日武装控制区的艰苦和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云龙的脑子已经开始活络起来了。这么一个富庶的县城,这么一个会“经营”的苏耀阳,手底下肯定有不少好东西。
待会儿见到了苏耀阳,一定要好好跟他“盘盘道”,看看能不能弄点枪支弹药、药品粮食什么的。
就算弄不到这些硬通货,能学到一些治理地方、发展经济的经验,也是好的嘛!
孔捷则想得更深远一些。苏耀阳的民团能够在日军的重压之下发展壮大,并且将根据地治理得如此有声有色,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八路军学习和借鉴。
如果能够与苏耀阳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抗日,对于整个华北的抗战局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在两人各怀心思,对这五台县城的“繁华”啧啧称奇之际,他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县城中心的一处戒备森严的大宅院门前。
宅院门口高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苏宅”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口站着两排荷枪实弹的哨兵,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
李云龙和孔捷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警卫员,然后上前向哨兵通报了身份和来意。
哨兵在仔细核验了他们的证件,并通过内部通讯向上级汇报后,很快便有一名穿着民团制服的少尉快步从院内迎了出来。
“是李云龙团长和孔捷团长吧?我们总座已经恭候多时了!请随我来!”
年轻参谋脸上带着微笑,不卑不亢地说道,然后便在前引路,将李云龙和孔捷二人,以及他们的警卫员,引入了这座宅邸里。
在年轻少尉的引领下,李云龙和孔捷穿过几进院落,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前厅。
前厅布置得简洁而实用,正中摆放着一套擦拭得锃亮的红木八仙桌和太师椅,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显得简洁大气。
他们刚一踏入前厅,便看到一个身着笔挺民团军官制服的年轻人,面带微笑地从内堂迎了出来。
此人年纪约莫二十五六,身材挺拔,面容俊朗,眼神深邃而锐利,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淡淡的威严气势,正是山西民团总指挥……苏耀阳。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