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 第176节

  虽然是乱世,但想要立足河北,乃至于成就更大的事业,没有这些人的帮忙,是办不到的。

  于是乎,对于李崔等人的不表态,赵大也觉得没什么不可接受。甚至对于这几人走之前愿意跟自己行礼赶到很自得.

  转过天,大军各自安置之后,赵大又召集诸将。

  其心腹将领王赟、韩铎、石彦超、李承勋、刘庭让,以及回到冀州之后被招募的苏家父子苏庸、苏定边都列与堂上。

  赵大让虎贲郎将韩铎与王赟各率两千骑,在漳水南北各自巡视,防备并州骑军再度侵入冀州境内,又命李承勋和刘庭让分别巡视赵郡和魏郡的各处防务,猛将石彦超负责邺城的防务和巡夜.

  分派完任务之后,赵大将苏家父子留了下来。进行了一番交心的攀谈。

  苏家父子是从豫州战场撤下来之后,回到襄国老家,苏庸就准备将队伍解散,毕竟大家都是思乡心切,如今回到家里,这么大一支军队,自然是打算让他们各自归家。

  儿子苏定边则劝说父亲先让他们各自归家探亲,先不提解散,若有需要还能召集起来成军。

  结果不久之后,冀州都督赵翊就亲自来到襄国,请苏家父子出山。

  一番礼遇之下,苏庸自然是应其所求,带着儿子重新纠集了部众,为冀州都督府效力。

  那些义勇一听是就在冀州效力,不用离家太远,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纷纷重新集结。

  赵大让苏家父子仍旧统领这些部众,还让朝廷授予苏庸钜鹿太守、破虏将军,其子苏定边虎贲郎将。

  这比起当初的娄居士的礼遇可还要重,因此苏家父子对赵大也算是深感其厚待,前不久讨伐流寇苏家父子可谓是善战无前。

  苏定边的勇猛与赵大麾下骁将石彦超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也让赵大更加的厚待。

  从都督府出来之后,苏定边就送准备送父亲出城,苏庸作为钜鹿太守可定要回郡治所在镇守。

  父子两人牵着马走在街上,苏庸长叹一声道:“赵冀州骁勇果决,有英雄之志,奈何李崔等豪门崖岸自高,不肯倾力相助,不然其基业绝不止冀州之地。”

  苏定边则不解道:“值此乱世,能据一州之地,保境安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欲为天子乎?”

  苏庸看了他一眼,“慎言。”

  苏定边则笑道:“父亲也不必太过谨慎,如今天子都有四个,诸曹诸慕容,过几日多个赵天子,又是什么稀奇事?”

  苏庸闻言皱了下眉,然后有些不解的低声问道:“你是说赵冀州想做天子吗?”

  “难道父亲看赵冀州像是忠臣吗?”

第267章 梁郡公

  西燕治下,无论是成都、宛城,亦或是长安、合肥,总的来说,这个年过的还是比较喜庆的。

  与之相比,西魏、东魏、东燕,这三地治下全都乏善可陈。

  过去的一年之中,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眼看着这西燕这一路高歌猛进,几年的时间就雄踞关中,地跨凉益雍荆扬五州之地,还有徐州和豫州的部分郡县,人多地广,兵强马壮。

  似乎用不了几年时间,现在的西燕政权就能一统天下,而唐王李源则是毫无疑问的潜渊之龙。

  最少,西燕治下的大部分有识之士,都是这么看的。

  如果硬要说西燕政权有什么隐忧,大概就是作为实际控制者的李源,他的四个嫡子都过于能干了。

  虽然今年的春节,李家仍旧有两个儿子在外过年,但作为嫡长子李孝俨在不在家,对于李源来说还是有些差别的。

  李源对大郎的器重是毫不掩饰的,新年一过,李源就封长子李孝俨为陇西公,兼任丞相府长史,京兆尹、中书令、护军将军。

  京兆尹是首都的地方长官,中书令是中书高官官,中枢宰相之一。护军将军职责是监护中军

  虽然没有明确的成为唐王世子,但陇西公此前可是李源在被封为唐国公之前的爵位。

  把这个爵位给李大郎,在加上那一串官职,信号非常明显。

  而同在长安的李二郎,作为目前西燕军中声望最高的武将,战功是毫无争议的第一,统兵虽然也不少,甚至加了大将军,但封号只是敦煌公。

  同样战功赫赫,却坐镇宛城的李三郎,则被封为武威公。

  而作为西燕第一强藩的老四李元徽,因为此前已加封为姑藏公,这次则晋爵为梁郡公。

  姑藏公是县公,梁郡公则是郡公,且梁郡还是大郡,并且在豫州,所以这个封号也是有信号的。

  接下来,李源是希望老四在往建功立业,最好是攻下豫州。

  当然,也就是给你个指标。看起来都是晋升,但其实对老四来说,其实有些不公平的。

  毕竟五六年前老四就是邺县侯了,封爵最早。其他兄弟几个都是第一次封爵,直接就封了郡公。而按照老四的功业,其实封个国公也不过分。

  此外,原来的荆州刺史司马修业,因为守住了三郡,以及协助李家诸子子在荆州的战事,也算是投资了。

  在到达长安之后,得到了李源的礼遇,成为了宰相之一,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并且整日出入李源的大丞相府,等于是走进入了长安城的核心权力圈。

  之所以司马修业能得到如此礼遇,有功劳是一方面,献城是一方面,跟李源的私交也是一方面。

  还一方面则是对外释放一个政治信号,那就是咱们李家不会亏待投奔过来的人。

  就连在宛城投降,出声草莽的黄牛角也被封为统军总管,并归属李二节制。

  自拓跋氏从河东退兵之后,李二回了长安就开始整军。

  他麾下节制的兵马,大概在五万人左右。

  其中包括两万两千余人的凉州军,侯浚、薛仁美、刘宗训为统军总管。

  一支四千余人突厥骑兵,以降将执失思力为统军总管。

  亲领的玄甲骑兵三千人。张谨、郭孝恪为副总管。

  黄牛角为统军总管统率的本部万余人。

  以及从降卒之中精选出的万余精锐。

  李二让段士雄、殷崤两人为总管,分别统率。

  其中殷崤是李源的旧部,但进入关中之中,常隶属于李二麾下作战。

  段士雄则是李二在长安就结识的好友了,其父是李源的亲信幕僚,所以跟李二自幼相识。

  跟随李二一起打过枹罕之战和洮西之战,以及之后的历次大战。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以勇武著名。

  将降兵精锐交给这两人,也足够说明这两人的治兵练兵的能力。

  李二所统率的五万余人之中,其中骑兵超过了半数。这也得益于河西、陇右都是产马地,所以西燕政权目前比起各方势力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马。

  而李元徽也在打通联系的第一时间就上表长安方面,张口要马。

  李源自然是知道江淮方面骑兵数量是极少,只是应对江东政权那肯定是够了,但要是北伐豫州,可能发生的大规模骑战。

  江淮骑兵不足万人,肯定是不算充裕的。

  对自家儿子,肯定是要大方些的,于是李源大手一挥,直接就从陇右、河西以及关中各处的马场征调了两千匹军马,又用布匹、茶、铁锅等物资,跟陇右的羌胡部落以及武都的氐人豪帅处交易了两千匹马,支援江淮。

  这些军马,被窦广一并带到了江淮,随行的还有一千多的护卫以及李源拍过来的干部队伍。

  有了这些军马,李元徽也能把骑兵的数量扩充到万骑的规模。

  窦广是在义宁元年的正月十三来到江淮的,李元徽亲自前往寿春迎接。

  老舅看到外甥很是高兴,又给他介绍了一些他带过来的青年才俊。

  其中有京兆豪族韦氏和杜氏的子弟,也有鲜卑豪族宇文家、独孤家、段家的子弟,还有诸如太原王氏、扶风马氏、河东薛氏等汉家门阀士人。

  李元徽经过攀谈和交流,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

  大多数都是家族的庶出子弟,或者嫡出的次子、幼子,和旁系。

  虽然没有嫡长子,但这些人都是有些才学的。这一点让李元徽很满意。因为注定没有机会继承家业、爵位,得到家族的资源,所以相比较嫡长而言,这些人大约都是自幼就比较有上进心的那一批。

  想要干出些事业的,自然也会注重自身的学习进步。

  而一般家族来说,对嫡长子培养更为稳妥,会投入更多的资源。

  但为了家族繁荣也会着重培养其他子弟,让他们读书习武,但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一般来说就要看个人的运气和能力。

  多数都是嫡子进入朝堂,走文官体系。而其他庶出、旁系子弟更多是选择走武将的途经,因为武事往往会有更多的机会冒头。

  只有纯粹的将门,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没有能量去安排子弟在文官体系之中升迁。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绝对,有例外也有其他情况。

  但总的来说,李元徽根据这些人的身份最少得出了一个结论。

  其一是这些人并非是各自宗族的重点培养对象,这就代表着他们这些家族,并不会在未来可能存在的某些斗争之中,支持李元徽。

  也不光是他,也包括二哥和三哥。

  这其中有老爹的资源倾斜,有嫡长子身份的宗法加持,还有过去二十多年大哥作为长子的人脉和资历。

第268章 最肖其父

  义宁元年,正月十五。

  合肥城内,将军府。

  一众将领鱼贯而入,恭贺李大将军元宵佳节,同时也是贺喜。因为长公主和张夫人同时有喜,都两个多月了,这代表李家会在今年添丁进口。

  当然,还有第三层目的。

  窦广带来了四千匹军马,江淮的将军们可是全都想要分上一杯羹。大堂之上,李元徽还没道。众将领各自落座,已经开始关心其军马的分配问题。

  庐江左营营主,也就是老朱的小舅子郭兴第一个开了腔:“这次听说大将军的舅父,窦少卿带了四千匹军马来,还都是陇右河西良马,这次咱们不知道一营能分多少马啊。”

  这话刚说完,立马就有人不乐意了。

  “你们这些步军要马做什么?这战马肯定是给咱们骑军,少说也能扩充个三千轻骑外加三百重骑。”

  “常将军说的是,这骑兵自然要集中训练,到时候你们若需要骑军配属,都督府下令,咱们自然是没得二话说”

  马得意和王统两个骑军营主的意见是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你们步军就别分了,都给咱马军得了。

  这两人说完,其他人自然是不乐意了。

  徐乾德道:“我说二位将军,我说伱们要是这样吃独食可就没意思了,你们马军吃肉,咱步军咋也得喝个汤不是?”

  窦奉节也附和道:“就是就是,咱们也得喝口汤啊。不能什么好处都给你们占了。”

  十几个营主里,窦奉节的年纪最小,才十八,比李元徽还小两岁,但可没人敢因为他年少而小看。

  寻阳之战和第三次濡须之战,窦奉节统率的虎步营都是立下不少战功,两次大战窦奉节都亲自披甲陷阵,仗打的极为凶悍。尤其是第三次濡须之战最后围歼江北魏军,所部之功,仅次于徐乾德所领淮西右营。

首节 上一节 176/2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科技与狠活,打造无敌军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