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大司马

季汉大司马 第95节

  孙坚去世后,孙贲带着孙坚的部曲兵马投效袁术,当时关羽曾与孙贲有一面之缘,且也互相对战过。

  孙贲犹豫少许,想到关羽的名声,最终还是下了马,与关羽对坐。

  关羽提起酒壶,为孙贲倒了杯酒,说道:“天寒地冻,伯阳固守城池不便,柴薪难得,取火不便,且饮此酒,暖暖身子。”

  孙贲脸色微变却又迅速恢复正常,说道:“我城中柴薪不缺,云长何故如此言语?”

  关羽给自己也倒了杯酒,笑道:“我军营中有数十名伯阳军中士卒,贵军缺衣少粮,某又岂能不知。”

  孙贲沉默半响,闷声问道:“云长既知我军虚实,又何故以家眷之名,诓骗某出城赴宴。”

  关羽喝下杯中的温酒,语气温和说道:“我与伯阳相同,有二子一女,长子关平,次子关兴。羽出征之时,曾见过嫂夫人及侄儿。侄儿颇是出众,有伯阳兄风范。”

  孙贲叹了口气,说道:“长女远嫁许昌,长子多病,多得云长照料。”

  关羽捋着胡须,说道:“伯阳应该已得战报消息,今岁孙权引兵攻彭泽不克,转败黄祖,屯于柴桑,欲与伯阳南北呼应。然丹阳叛乱,孙河、孙翊身死,孙权回援丹阳。”

  “入夏秋以来,战局骤然变化,我军大将霍仲邈击夏侯渊、孙瑜于皖,尽得庐江诸县,进围京口;刘豫州击孙权于黟山,大胜破之,孙权撤至吴县。以今下兵势观之,我军南北夹击,进围困孙权于吴县。孙权兵败,不过是时日问题。”

  “当下将军既无外援,粮草又是缺乏,何必困守死地?伯阳兄率部抵御我军时有一年半之久,牵制我军兵马颇久,已是居功至伟,今何不为己而思?”

  面对关羽利弊言语,孙贲双手不由紧握酒樽,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关羽见孙贲不语,又是说道:“伯阳兄若不愿归降,无非趁夜突围而走。但伯阳出走,又能前往何处?”

  “去往会稽?”

  “会稽蛮夷众多,道路崎岖,伯阳率败兵败逃入会稽,何其难也。”

  孙贲心中一紧,思虑难宁,手掌感受着酒樽的质感,说道:“那以云长之见,贲当如何行事?”

  关羽捋着胡须,笑道:“伯阳兄年岁已高,何必行兵戈奔波之事,不如与家眷团聚,恩享天伦之乐,且莫忘君尚有长女嫁与曹彰为妻。以伯阳之身份,奔入许昌,天下富贵轻易可得也。”

  孙贲神情微动,说道:“云长能否让某北投曹公乎?”

  关羽轻抿着温酒,说道:“伯阳兄留下兵马,羽礼送将军及君弟家眷出境,让君北上江淮。”

  汉末时期,虽然群雄割据,互相攻伐,但仍有底线可言。即若不是登基称帝这样的篡逆之辈,基本来说是不会硬要致对方于死路,仍保留春秋战国的些许风俗习惯。

  如会稽太守王朗战败被俘,孙策仅是不予理睬,当朝廷的征召到了,王朗大摇大摆的北上任官;豫章太守华歆归降后,不愿为孙权效力,任凭孙权怎么劝说,孙权也只能礼送华歆出境;扬州刺史刘繇病故,孙策善遇其家眷,其子刘基出任要职。

  毕竟大家明面上都是天子册封的官,仍在大汉王朝的官职体系中,不会轻易撕破脸,非要致对方于死地。刘璋归降,刘备将其家眷迁至公安居住。

  即便是三国格局初分之时,于禁兵败被俘虏,关羽也仅是选择囚禁。只是谁也没想到孙权如此离谱,俘虏关羽,居然杀之。

  孙贲握着酒樽犹豫不决,说道:“贲担忧刘荆州是否会阻拦?”

  关羽放下酒樽,沉声说道:“请伯阳放心,君献城归降,羽性命担保,命亲信送伯阳至合肥。”

  顿了顿,关羽说道:“刘荆州亦是看重羽翼之人,断不会阻拦。”

  若是江东之主孙权,关羽不敢许诺,放他与家眷北归曹操。但孙贲、孙辅二人能力不强,仅是因为孙氏族人的关系,才得以出任太守,让他们北投曹操掀不起什么浪花。

  “好!”

  孙贲深思前后,一饮而尽酒水,沉声说道:“贲与弟辅出城归降,云长保我等安然北投曹公。”

  “君子一言,驷不及舌!”

  《三国志》:“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

  晚上还有一章

第140章 兴治皖城

  庐江郡,皖城。

  刘备决定休兵罢战,重点治理黟山六县之事。霍峻也从京口城下撤围,在东面仅留下高翔坐镇濡须口戍,益兵千人,共二千人兵,用来监视孙氏与江淮的之间的联系。

  之前霍峻欲移治皖城的请求,得到刘琦的同意。刘琦大笔一挥,反正庐江七县孤悬江北,利攻不利守,又与江南的鄱阳郡相呼应,调整了郡县辖区,命霍峻以鄱阳太守之职,兼领水师都督。

  新的鄱阳郡地跨江水大江南北,以一个‘T’字形插在豫章与丹阳二郡的中间,且东起濡须口,西至寻阳。江北以皖城、居巢、寻阳、松兹、舒县、临湖、襄安等江北七县,江南则是以彭泽、鄱阳、余汗、鄡阳、广昌五县,合计十二县。

  刘琦学会不少政治手段,在他的一番操作下来,霍峻看似管辖区域变大,郡下的县也变多了。实际上,江北七县中,舒县、临湖、襄安二县已无多少百姓,皖城被屠迁后,仅有霍峻安排的军士屯田。

  无论如何,霍峻权力的增加毫无疑问,他成为江东抵御江淮曹兵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刘琦自领的豫章郡将鄱阳郡吐出来的三县又吞并了进去,糜竺出任丹阳太守后,将空出来的庐陵郡,委命刘磐出任太守。

  扬州当下的政治格局,即鄱阳太守霍峻、丹阳太守糜竺、庐陵太守刘磐、刘琦自领豫章。

  刘琦帐下的官职体系,文职方面,别驾王粲、治中潘峻、参军蒋济等;武职方面,豫章督兵文聘、中郎将黄忠、校尉张南等人。

  丹阳之战,众人各有收获,刘备得到堪比一郡的人口,刘琦巩固了自己的地盘。作为鄱阳太守的霍峻带着从孙瑜手上缴获的大量战船回师皖口,又治政于皖城。

  霍峻在皖口停留几日,将水师操练交予甘宁、陈越二人,又让霍笃负责操练步,霍峻便乘小舟逆皖口北上,抵达郡治皖城。

  “府君!”

  皖水畔的丘陵上,霍峻示意郡中属官不用多礼,说道:“峻受命太守,移治皖城。今皖城残破,人烟稀少,复兴城郭,将有赖诸位。”

  “不敢!”众人应道。

  霍峻移镇皖城,不仅是为了控扼长江水道外,还有为日后进图江淮而作考虑。皖城北靠大别山,东有巢湖,具备山水地利,利守不利攻。若能将皖城打造成进图江淮的基地,将可长期威胁合肥。当北方进攻之时,也可与濡须口形成呼应配合。

  历史上,孙权对皖城的控制并不是牢固,陷入与曹操的争夺战当中。石亭之战,曹休敢深入庐江,不仅有周鲂的诈降因素在,还有庐江属于双方互相交替掌握的地带。

  今曹操战略重心在北,霍峻若不趁机在皖城扎下根,等曹操调整战略重心,又要陷入与曹操的争斗战当中。

  霍峻眺望了无人影的荒田,神情温和,说道:“诸子之中有皖城人士,有善治政安民之人,不知谁有复兴皖城之策。”

  对于庐江皖城,霍峻虽在皖水上打过仗,但对于具体的风土人情,及资源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因而必须通过庐江或是江淮本地人的口述进行深入了解。

  “子通、子华、正臣?”霍峻把目光看向蒋济、司马芝、刘忠三人。

  蒋济,以参军之职,兼领鄱阳郡长史;为邓艾教书的司马芝,在战前被霍峻征辟为五官掾;旧吏刘忠有务实之风,委任为功曹吏。这就是太守的权利之一,可以自行征辟属下。

  司马芝沉吟少许,说道:“芝见识浅薄,勉强谈之。皖城之毁,在于孙权屠戮、迁徙百姓。自古以来,兴治城郭,首在聚民。何以聚民?无非轻徭薄税,境内太平,水土肥沃,交通便捷,律法公正,此五项若有,何愁百姓不至。”

  顿了顿,司马芝分析说道:“得府君威名,背水破敌,得以威慑敌寇,孙曹不敢进犯,此可谓境内太平。凡能新编入郡百姓,免除二年赋税,此可谓轻徭薄税;水路交通四通大达,皖城得以富裕。今尚缺水土肥沃、律法公正二事,府君可深思一二。”

  霍峻看着注入长江的皖水,问道:“皖水、潜水充沛,以此二水灌田,种以水稻,可谓水土肥沃否?”

  刘忠迟疑少许,说道:“启禀府君,皖水出于大山,流入大江,其间支流密布,若时雨季,多有洪涝之害,冲毁田亩;潜水亦是如此,仅因水量不如皖水之大,其之危害,少有人知。”

  霍峻微微踱步,问道:“皖、潜二水可修陂塘、河渠否?”

  河水造成泛滥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在古代唯有修建陂塘、河渠,通过人工的方式,用来减少河水泛滥,或是降低天气干旱带来的影响。如都江堰、芍陂皆是人工修缮的水利工程,河渠灌溉田亩,将旱地变成水田,亩产可以提高颇多。

  蒋济捋着胡须,说道:“启禀府君,济于州府任职之时,曾听刘元颖(刘馥)曾言古时庐江潜水、皖水有吴塘、乌石二陂,但因战乱不休,兼有二水汹涌之故,坝石已坏。府君若欲兴治皖城,必先重建吴塘、乌石二陂,以溉稻田。”

  “人手不足,若欲修建,吴塘、乌石二陂当以何为先?”霍峻问道。

  “皖水水大,潜水水小,今值秋冬,当修乌石堰,引潜水灌田亩。待百姓多至,田亩不足,可重修吴塘,灌溉田亩。”蒋济说道:府君可同时让人上山,劝说百姓下山居住、耕种。”

  “好!”霍峻说道:“可从蒋长史所言,正臣于冬时募民以重修乌石堰,某发千人士卒助之。蒋长史安排人手劝说百姓下山耕种,分发田亩,免其赋税。”

  “诺!”二人应道。

  霍峻念及律法公正,沉吟少许,说道:“子华素知律法,又初入庐江不久,可以五官掾之职,行督邮之事,替峻巡视鄱阳诸县,纠正不法之事,若有作奸犯科之人,当处以严法治之。”

  司马芝挺直腰板,说道:“芝愿行督邮之权,纠正不法之事。”

  五官掾掌虽是掌郡内春秋祭祀之事,然而其权利十分灵活,并无固定职务,皆看主官的安排。霍峻考虑到司马芝初来鄱阳,对地方民情不熟,因而这样安排。

  今让司马芝巡视诸县,不仅有纠正地方风气,也有让司马芝了解鄱阳民情的考虑。

  将工作吩咐下去后,霍峻对众人叮嘱说道:“峻身兼军政之事,郡内政务,诸位当多多上心。”

  “诺!”

  来晚了

第141章 初议妻事

  鄱阳郡治所移至皖城,大军又屯于皖口,也就意味着从枝江离开奔走两三年的霍峻有了新的立足点。

  因此霍峻也把之前搬迁到鄱阳的霍氏数千族人及南郡高氏迁徙到皖城,安置于水土肥沃之所。也算是军属家眷响应自己的号召,为兴治皖城做出贡献。

  一大早,金鸡破晓,冬日的暖阳照射大地。

  霍峻伸手往身侧摸了摸,佳人早已不在,微有佳人剩下的余温。继而霍峻微睁双眸,只见佳人早已在铜镜前,梳妆打扮。

  听到霍峻的声响,李芊梳着长发看去,见其睡眼朦胧,问道:“夫君,今日无需理事吗?”

  今族人搬迁至皖城,李芊自然也随族人而来。当兵两三年,丑女赛貂蝉。姿色秀丽的李芊在霍峻眼中,恍如天仙,连续几日腥风血雨,让霍峻吃了个饱,李芊亦是容光焕发。

  霍峻打着哈欠,说道:“今日休沐,可晚些起来。”

  “嗯!”李芊已梳完头发,继而退下睡袍,长发及腰的乌黑密发,与那恍如白玉的娇躯形成强烈对比。

  霍峻枕靠床头,欣赏佳人换装美景。

  欣赏不过片刻,佳人又裹上罗衣,遮掩凹凸有致的身材,然而薄衣紧致,皓腕高抬捆绑发髻,依稀可见弧线饱满。

  生田被人开荒数年,早已是熟田,插上开垦人的牌印。

  已做人妇多年的李芊,早已学会打扮。肌肤冷白,粉妆扑面些许,又用眉笔将眉角拉长,脂粉增添五官颜色。略加捯饬,姿色已是秀丽的她,美貌又加了几分。

  插着发簪打扮之时,李芊艳红色的樱唇轻启,说道:“族人迁治皖城,妾需出面与族老商讨族中杂事。今夫君休沐,不知欲亲往否。”

  霍峻摇了摇头,说道:“今日还有些许事务,芊儿替某前去处理即可。”

  今日需出面替霍峻处理族内杂事,李芊衣裳穿得艳而不媚,以显自己的端庄。在霍峻的欣赏中,李芊穿上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将自己玲珑的身材遮掩住,取而代之的是初有仪态的高官少妇。

  霍峻见李芊即将打扮完,迟疑少许,闷闷说道:“芊儿,我将娶妻也!”

  正为自己披上外袍的李芊手中停顿片刻,望着镜子里秀丽的自己,继而又披上,说道:“夫君贵为二千石高官,至今无妻,恐是被人取笑。芊仅是为妾,得夫君宠爱,替夫君理事,已是不合礼仪。”

  古代之时,妾的身份低下,仅比奴仆高了一等。这么多年以来,李芊能操持族内财务,除了有霍峻的宠爱,还有李芊身上带着冲喜救夫的光环。

  救活了霍峻,给霍氏带去荣华富贵,这是李芊得以掌管族内财政支出的依仗。否则霍峻再怎么宠爱,李芊也难以管事。毕竟霍氏族人那么多,霍笃的妻子亦在。

  说着,李芊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露出谦和的笑容,说道:“夫君有妻,妾便可安心在家中服侍夫君及夫人。”

  李芊扭头看向霍峻,眨着明亮的眼睛,问道:“不知何家女郎有幸,能得夫君喜爱,娶以为妻。”

  霍峻招了招手,摇头说道:“某仅是拜托长公子、刘使君、仲宣、承明等好友,帮我寻找荆楚江淮士族,看是否有合适之女郎。”

  作为威震江东,虎步江淮,荆楚名将的霍峻,不是在娶妻子,而是在选妻子。

  毫不夸张地说,以霍峻现在的地位,用归降献城为条件,曹操都愿意嫁女儿给霍峻。

  那个荆南、江淮的世家大族,谁把女儿嫁给霍峻,谁就中大发了。至于要不要彩礼,如果霍峻不要脸的话,啥钱都可以不用出,甚至还能让对方出出嫁妆陪嫁。

首节 上一节 95/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凶猛:这个小娘子,我抢定了

下一篇: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