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74节

  但是我说的那篇《我们为什么留不住人才》的报道,主要内容是说,贵校没有留住一位名叫张伟的优秀的学者,导致他去了美国。据说这位张伟教授,本来就是贵校生物系的。”

  “你是说张伟啊,没错,他是我们生物系的。”孟鹤鸣很爽快的承认了。

  “前些天就报道说,张伟教授在美国研究出了一个重大成果,能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并且让人类活到200岁?”

  “你说的是IPS细胞吧?是有这么一回事儿!这IPS细胞的确是极为重大的科研突破,这项研究继续发展下去,让人类攻克所有疾病,并且活到200岁,也不是夸张的说法。”

  “那这种顶尖的科学家,并没有留在清大,而是去了美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朱记者立刻问道。

  “关于张伟啊,他的确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不夸张的说,我们生物系所有教授加起来,都未必抵得上他一个人。

  伱是不知道啊,这个IPS细胞,并不是他第一个重大科研突破。此前他在清大的时候,还研究出了基因剪刀和核苷修饰这两项科研成果。

  你不是这方面的学者,可能不知道这两项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我给你介绍一下,咱们先说基因剪刀吧……”

  之前谈到的人才外流,并不是孟鹤鸣的专业,他都能哔哔大半天,如今谈到了生物学,那可是孟鹤鸣的专业特长,讲起来没完没了,还不是稀疏平常。

  孟鹤鸣一口气,又哔哔了半个多小时,听得朱记者一脸郁闷。

  当记者的,学新闻学的,基本都是文科生,真要是对生物学感兴趣,早就去学理科了。你让一个文科生,听半个小时的生物课,还是高深的分子生物学,简直是在煎熬。

  终于,孟鹤鸣又一次拿起茶杯,开始润嗓子,刚刚享受过煎熬的朱记者立刻问道:“孟教授,既然这位张伟教授这么优秀,可为什么他没有留在清大,而是去了美国?清大难道就没有想办法将这种优秀的人才,留在国内,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么?”

  “说起张伟去美国的事情啊,我也觉得很惋惜,但这件事情还真不能怪我们清大。”

  孟鹤鸣觉得熬鹰熬的差不多了,也该进入今天的正题了。

  于是他接着说道:“其实IPS细胞这个科研项目,本来是应该在我们清大做的,这项科研成果本来也该留在清大。但是我们在申请经费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这个项目的经费申请,多次被上级驳回。”

  孟鹤鸣说着,拿出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开口介绍道;“这就是我们向上级申请项目经费,和上级驳回的记录。

  包括我们申请经费的时间,询问进度的时间,上级驳回的时间,我们再次进行申请的时间,再次被驳回的时间,我们全都做了记录,这上面全都有。

  科学研究这种事情啊,你稍微慢一点,别人先做出来了,你可不就白忙活了么!张伟也是等了很久,可上级就是不批复经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也没法子做科研啊!

  这时候正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愿意给张伟批经费,他就直接去美国了。不瞒您说,这种顶级的人才,全世界哪个大学不在抢啊。咱们没有经费给他搞研究,也不能耽误人家吧!

  当然,这事情也不能怪上级部门批复经费太慢,毕竟经费的审批,都是有制度有流程的,上级部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经费审批流程,这个我们应该理解嘛!”

  孟鹤鸣把锅甩出去,又往回找补了一句。

  “孟主任,这上面记录的内容,我能拍下来么?”朱记者开口问。

  “这只是我们日常的工作记录,不涉及科研机密,你想拍就拍吧,我们得尊重媒体的知情权嘛!”孟鹤鸣笑呵呵答道。

  朱记者立刻拿出照相机,对着文件按下了快门。

  ……

  与此同时,顾校长也没有闲着,此时他正在一间会客室内,等候领导的接见。

  秘书小碎步的走进了会客室,对顾校长说道:“顾校长,到您了,今天领导比较忙,您只有二十分钟。”

  “好的!”顾校长站起身来,跟着秘书走向了领导办公室。

  到了外间,顾校长又等了五分钟,等到上一个人走来,他才进去。

  “领导,我今天来是向您检讨的。”顾校长开门见山的说道。

  一听主动“检讨”,领导马上来了兴致。

  “前不久,生物科学领域公布了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叫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英文名简称是IPS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作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对于医学研究将起到革命性的贡献!”

  顾校长大致的将IPS细胞介绍了一下。

  “我之前看过这方面的舆情搜集。不过听你这么一介绍,我对这项成果有了更多的了解。”

  顾校长继续道:“其实这个成果,本来应该属于我们清大的,研究出这个成果的学者张伟,也是我们清大的人,但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去了美国,结果这个科研成果,就便宜了美国人。

  没有能够将这样重量级的科研成果留在国内,是我们清大的工作失误。虽然这是由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的,但我们清大还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我要做出检讨,我辜负了国家的信任!”

  顾校长连续两次提到了“特殊原因”,摆明了是要提这件事情。对方也很知趣的问道:“你说的特殊原因,是什么?”

  “是经费!我们申请的经费,一直没批下来!人家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愿意给科研经费,人可不就过去了么!”

  对方立刻明白过来,顾校长这不是来做检讨的,是来告状的!

  接下来,顾校长将被卡科研经费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对方听着听着,脸色逐渐变得铁青起来。

  有人拿着经费拨款权捞一点好处,他不是不知道,但水至清则无鱼,这种事情一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要是因此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那就超过底线了!

  ……

  顾校长汇报完毕后,走出了那间办公室,他拿出手机,上面显示出了一个未接电话,是孟鹤鸣打来的,顾校长立刻回了电话。

  “校长,按照您说的,我已经把事情捅给记者了。”孟鹤鸣开口道。

  “我这边也已经跟领导汇报过了,领导虽然没有当场表态,可看他的样子,应该是很不高兴的。”

  “校长,虽说咱们这也算是双管齐下,可我总觉得,这么做没啥作用啊!”

  “有些事情啊,不上称没有三两重,可上了称千斤都打不住!”顾校长话音顿了顿,接着道:“我们现在就是要将事情摆上称!”

  ……

  高考结束之后,张伟就返回了普林斯顿大学。

  刚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施教授便将张伟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你终于回来了!”施教授一副急不可耐的表情。

  张伟还以为是山姆那个老倒霉蛋儿又闯祸了,于是开口说道:“我下飞机以后,跟山姆通过电话,他说实验室一切顺利啊。该不会我从飞机场到这里的功夫,就出事了吧?”

  “山姆没事,我找你是有其他事情。有好几个人,想要参与IPS细胞的后续研究,正等着你拍板呢!这是他们的简历。”

  施教授说着,拿过一个文件夹,递给了张伟。

  “你临走之前,不是跟我要人么?还得要助理教授。现在不光有助理教授想要参与这个项目,连正式的教授都有呢!”施教授接着道。

  “师兄,你之前不是说,做到助理教授的位置,手头都有项目,没时间来么?怎么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人?”张伟指着文件夹问。

  “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IPS细胞的潜力,这种有潜力的项目,当然都想来掺和一脚,后续的研发成果,他们也能率先收益。”施教授解释道。

  张伟点了点头,IPS细胞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后续的研究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这等于是刚刚勘探出一片大油田,有的是地方可以钻孔打井,早来早收益嘛。

  “那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张伟继续问道。

  “第二个原因就是暑假到了,学生们都放假了,很多教授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了。

  你这个IPS细胞的研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最受瞩目的一个项目,那些有多余时间的教授们,肯定是想到你那里学习的。”

  搞科研的都是活到老学到老,即便是正式的教授,说是去张伟那里学习,也并不是谦虚,而是真的去学习最前沿的生物科学技术。

  “行,我看看都有谁。”张伟打开了文件夹,开始观看里面的简历。

  第一个人,就是一位正式教授,而且还是西北大学的。

  “这人不是普林斯顿的,西北大学,斯塔普教授?外校的也能来么?”张伟开口问。

  “你可能不认识这个西北大学的斯塔普教授,他是神经元方面的著名学者,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利用神经元疗法,治疗帕金森症和阿兹海默症。是美国顶级的神经内科专家。”

  “那应该是个很厉害的医生吧?我听说美国的医生,都挺挣钱的。”

  “神经内科牵扯到大脑,那不是一般的挣钱。关键是这个斯塔普教授,名气还很大,他每年能拿到的科研经费,比我还多!”

  “这么厉害?”张伟倒吸一口冷气。

  施教授一年800万到1000万美刀的科研经费,已经算是非得多了,这个斯塔普竟然比施教授的科研经费还要多,侧面也说明了斯塔普的学术水平很高,名气也很大。

  “在美国,跟疾病治疗有关的研究,都比较容易拿到经费,更何况那是神经内科!那可是跟大脑有关的学科。

  就比如阿兹海默症,全世界有那么多患者,其中不少患者还都是有钱人,这要是能攻克阿兹海默症的话,能赚多少钱!

  要不然怎么说,我们家是你嫂子赚钱养家呢!我们这些搞生物研究的,跟他们那种搞医药研究的比,就是一群穷光蛋!”

  施教授话音顿了顿,然后接着道:“这个斯塔普也想要参与IPS细胞的研究,也不是白来的,他还带了一百万美金的科研经费。所以我强烈建议你,接受他的加入。”

  “我听说过演戏有带资进组,搞科研也有带资进组的啊!美国人玩的就是花哨!”张伟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就冲这一百万美金,这人我肯定要!”

首节 上一节 174/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