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94节

  正沉吟间,只听姜亮又继续道:

  “倒是西海那边,前些日托人传了信来。说是镇海珠与西海龙脉,经这些年温养,已恢复得七七八八。”

  “当初送来鹤鸣山修行的那些龙子龙孙,如今可自行抉择去留。”

  他话音稍顿,补了一句:

  “锋儿与敖玉也在思量,是否要将小鸿儿,先送回西海龙宫里去。”

  姜义听着,那双本已垂下的老眼,却又缓缓眯了起来。

  半晌,他忽地开口,语声平淡:

  “既然在那鹤鸣山不受待见,索性,便让锋儿随着她娘俩,一同去西海,如何?”

  当初送姜锋上山,为的本就是道门那手炼丹的本事。

  后来得了天师青眼,这才动了心思,想为他搏一搏那护法神的前程。

  如今看来,这条路不知为何,却是走不通了。

  既然如此,倒也未必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天师道的修行法门,说到底无非丹符二字。

  姜锋那手炼丹画符的功夫,已学得大差不差。

  而西海旁的不说,天材地宝总是缺不了的。

  他以龙宫驸马的身份过去,有用之不竭的灵药奇珍,修行起来,只怕比在鹤鸣山上坐那冷板凳,还要稳当几分。

  姜亮听了,沉吟片刻,那神祇的面容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凡人思忖的神色。

  “爹的意思,孩儿明白了。”

  他缓缓点头,“回头我自会与锋儿分说一声,也看他自家是个什么意思。”

  片刻后,他又补充道:

  “毕竟依锋儿所说,山上诸位师长,包括当代天师本人,一直都对他照料有加,也颇为器重。只是也不知为何……”

  话到此处,便停住了,余下的意思,尽在那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里。

  姜义心中依稀觉得,此事或许与当初文雅拜入老君山,解了那场天下疫病有关。

  但终究是自家揣测,无有实证,此刻也不好贸然开口。

  他只摇了摇头,将此事暂且放到一旁,抬眼看着小儿那愈发凝实的身影,话锋一转:

  “不说这个了。亮儿,你如今也当了这许久的神仙,可有法子,弄些个正经的法术神通来?”

  “咱们家如今,修行的法门不缺,药材灵气,也还算够用。唯独缺的,便是这真正能拿来对敌护身的手段。”

  他语声平淡,却字字落在要处:

  “不然空有一身修为境界,真遇上事,却无半点超凡的手段,终究是要吃亏的。”

  姜家如今能接触到法术神通的渠道,委实不多。

  天师道家大业大,规矩森严,护法神通乃是门派根本,轻易不得外传。

  孙媳妇敖玉那是西海龙族,一身本事大多刻在骨血里,是天赋血脉,想教也无从教起。

  思来想去,他便只能将主意,打到眼前这个当了神仙的小儿子身上。

  姜亮见父亲目光投来,那香火凝成的神魂飘忽了片刻,似是在心中计较。

  “孩儿与城隍庙的同僚们,平日施法行事,大多是凭着神印,借着香火。”

  他缓缓开口,语声平实,“这些法子,说到底是神道的权柄,非是修行的功夫,寻常人学不来,也用不了。”

  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孩儿手下那些个阴神鬼差,倒是有些路数。”

  “其中不少,是生前正经修行过的,只因道行尚浅,又无足够阴德,这才在死后被挑中,来阴司当差,吃口安稳饭。”

  “孩儿平日里,与他们也算相熟。若施些恩威,想来讨要几手法术来学,想来应当不算难事。”

  说到这,他却又先给姜义交了个底:

  “只是,以他们那点微末道行,想来也不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神通。爹爹心中,可莫要期待太高。”

  姜义听罢,心头已是一片了然。

  含笑点了点头,浑不在意:“甭管好坏,先学着些傍身,总归是不差的。”

  交代完毕,姜亮的身影便也渐渐淡去,化作一缕青烟,复又散入香炉之中。

  姜义这才转身出了祠堂。

  外头夜风清凉,院子里灯火已是通明,人声笑语,混着锅灶里飘出的热气,自是另一番人间烟火。

  一大家子围坐着,吃了这顿贺宴,自是热闹。

  此后日子,倒也一如往昔,只是内里有了些不同。

  无非是姜义将往日里那些读书学文的工夫,都改作了吐纳运功,吸纳那一缕若有若无的先天一炁,用以洗练皮囊里的浊污之气。

  这等水磨工夫,自然是慢的。

  况且他又是暮年方成,这副皮囊在红尘里打滚了几十年,食五谷,生百念,积下的浊气,自是比年轻人要沉重得多。

  炼化起来,便更是艰难。

  但这个中滋味,却又偏偏是舒坦的。

  每炼化一丝浊气,身子便轻快一分,神魂也跟着清明一分。

  便如老树抽新芽,有一种自内而外的生机,叫人从骨子里觉着年轻了几岁。

  每一次行功都有进境,都有回甘,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枯燥乏味。

  也正是自从亲身体会了这炼精化气的门道,姜义便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自家婆娘身上。

  他自己这关走得艰难,自是不愿她将来也遭这番罪过。

  毕竟,这修行路,越是往后拖,那身子里的浊气便积得越沉,日后要洗练干净,须得花上十倍百倍的工夫。

  如此不紧不慢地过了几日,祠堂里那炉香,又被点燃了。

  姜亮的身影应念而现,先传来了大孙儿那边的消息。

  “锋儿那边,事已妥了。”他语声平平,“鹤鸣山那边,已允了他以外出历练的名义,携妻儿同往西海暂居。”

  说罢此事,他话音一顿,接着道:“爹爹要的法术,孩儿也讨来了几门。”

  “只是如我先前所料,大多是些符法。毕竟底下那些阴差,生前道行有限,若无符箓为凭,也使不出什么像样的神通。”

  “不过其中,倒还真有两样不凭外物的小术,颇为实用。”

  “一道是收纳方寸的法子,能于袖中或囊内置一处方寸之地,收纳些随身物事,省去许多负累。”

  “另一道,便是土遁之术。虽遁得不远,也不快,但真遇着险情,往地里一钻,倒不失为一桩保命的良策。”

  姜义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颔首道:“你这差事,办得得力。”

  也不多言,只寻来纸笔,就在这祠堂的香案上铺开。

  姜亮口述,姜义记录,将那几样符法与两门小术的法门,一一录下。

  待小儿神影散去,他只将那纸页仔细折好,揣入怀中,回到屋后那灵池旁盘膝坐下。

  此地灵机最是充裕,正宜钻研玄法。

  这两门小术,本就是些入门的根基法门。

  在他这已通晓气理流转之人眼中,倒也算不得如何复杂。

  静心参详了不过数个时辰,便已理出了些眉目。

  依着法门所载,引体内阴阳二气流转,循着一道玄妙轨迹在袖中一绕。

  须臾,便觉袖袍之中,竟是缓缓开辟出一方芥子之地,能藏下数枚熟透的果子。

  只是这开启与阖上,都嫌滞涩,念头转得慢了半拍,远不如探囊取物来得爽利。

  而且必须触及吸纳之物,方可施法。

  姜义心念一动,瞧见不远处林中,正有只灵鸡低头啄着草籽。

  玩心忽起,抬手将其召至了过来,一手抱在臂弯里,试着将那袖口对准了那厮。

  然而念头转了数遍,袖中那方寸之地也开了又合,怀中的灵鸡却浑然不觉,依旧埋头啄食,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姜义心头不免泛起一丝失望,旋即又自嘲一笑。

  终究只是门小术,能藏些死物便已不错,还指望它能隔空摄物不成?

  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也罢,也罢。

  他暗自安慰自己,日后待修为深了,或许这门小术,也能生出些别的妙用来。

  到了晚饭时分,一家子在餐桌上聚齐。

  姜义也不多废话,自怀中取出白日里誊录好的那份纸页,递给了一旁的姜钦。

  “钦儿,这是份名目,你瞧瞧。”

  姜钦接过,展开细看,只见上面罗列着朱砂、狼毫、黄纸等一应物事。

  只是后面注着的要求,却与寻常书写用的颇有不同。

  姜义等他看过一边,才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照着这上面写的,去采买些制符纸、制符笔的材料回来。若是能寻着种子,便在村里辟块地,自家种些,日后也好便宜取用。”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姜钦身上,又添了一句:

  “另外,你多留心些,看看古今帮里头,有无手巧心细的匠人,能学这制符纸、制笔的手段。”

  “这都是些最低等的符纸,只要材料合用,制法也不算繁复,寻常人也能做得。帮里如今也算是人才济济,想来寻几个能上手的,问题不大。”

  姜钦自是应下,将那纸页好生折了,贴身收进怀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堂中气氛正酣。

  姜义这才不紧不慢地放下筷子,身子微微前倾,凑到那扎着总角的小曾孙女面前。

首节 上一节 194/2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

下一篇:修仙从吞金补阳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