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47节

  由此开启了烜赫一时的永乐盛世。」

  与此同时,天幕的画面变换为元夕的夜晚,万家灯火的顺天府上空绽放的烟花将天空点亮,宛如白昼的夜幕下,朱棣端坐在金黄色的龙椅上。

  一道道亮眼的字幕浮现:

  【“草民朱重八携贱内马氏暨犬子朱标叩见大明永乐皇帝陛下!”

  “朱棣笑死我了,为了证明自己的登基合法,硬是把老朱的洪武三十一年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什么建文四年?我不到啊!我爹不是洪武三十五年从棺材里蹦出来给我传位的吗?”

  “其实朱允炆要是真削藩成功了,完成中央集权对于大明而言是好事。”

  “笑死,朱允炆失败是因为削藩吗?他触犯了全天下人的利益。”

  “任何妄想开历史倒车的人,终究会被历史的浪潮吞噬的粉身碎骨!”

  “虚假的改史:想看起居注不让看,还被史官把这事给记下来了。

  真正的改史:洪武三十五年...”

  “搞不明白朱元璋,为什么要在太子朱标,和嫡次子秦王,嫡三子晋王都去世的情况下,不选择嫡四子朱棣登基。偏偏选了个庶长孙朱允炆,而且还是个傻子。”】

  李世民:???

  朕知道朱棣和朕一样都是造反的太宗文皇帝了,但这事儿能不能别提了。

  我李世民堂堂正正的,什么时候想改过历史了?

  还有,朕是当过太子的,正儿八经的顺位继承,和永乐皇帝完全两码事好吧?

  魏征瞥了一眼黑着脸的李世民,咳咳一声,“陛下,只要万事行的端正,是不怕任何人怕评说的,所以...”

  “魏征,你个老匹夫,给朕闭嘴!”李世民急得跳起来骂道:

  “朕何时行事不断了?!!”

  魏征撇了撇嘴,小眼睛咕溜一下不说话,李世民看着更气了。

  你个老匹夫,朕要杀了汝u,啊啊啊!

  朱元璋气笑了,乐呵呵的看着朱棣,眼神里尽是好笑和戏谑。

  “特娘的朱老四,爹以为你本事大,没想到这么大啊?”

  “你说说你这个兔崽子玩意儿,你爹都死了几年了,还特娘能从棺材里蹦出来给你传位啊?”

  “洪武三十五年登基,丢不丢人,啊?你造反都造反了,那就不要怕世人评说,现在好了,你爹我都跟着你丢人丢到后世了。”

  老朱吸溜一口气,猛然一松,“啊,咱的脸啊,都跟着你害臊啊!”

  朱棣低着头,小声嘀咕着,“那你要是早传给我,永乐皇帝肯定不用那么多事儿了。”

  马皇后眼底尽是惊讶,她拽着大儿子的衣袖。

  朱标叹了一口气,也是没想到自己老爹居然这么能活。

  “爹,有空给弟弟们都看看身体吧...”

  没一个熬得过您老人家的。

  洪武二十九年。

  老朱最后一次举办生日宴。

  “老四啊,干的不错。”

  老四的声音古井无波,听不出任何的情感。

  朱棣等一帮的皇子公主此时皆跪在地上。

  还有一群诸王爷、公主的长孙也在。

  朱允炆更是在前面将身子伏的很低,瑟瑟发抖着。

  天幕上的这群后人居然敢骂他是傻子,岂有此理。

  还有四叔,他果然没有看错,四叔的反心是最大的。

  “皇爷爷,我......”

  朱元璋身子向后倾倒,仰躺在软榻上,干瘪的嗓音道:“允炆啊,你记不记得你爹这一谱系的字辈啊?”

  “禀皇爷爷,允炆记得...”

  朱允炆的额头渗出一层细汗,嗫嚅道。

  “不,你不记得。”朱元璋又平淡的开口问道:

  “咱之前问过你,若是你登基为帝,你会怎样对待你的叔叔们,你可还记得当初怎么回答的?”

第47章 争当皇帝

  朱允炆听到这话吓得嚎啕大哭,想要继续卖人设:“皇爷爷,允炆自幼长在您的身边,允炆的为人您是最了解的啊!”

  “允炆曾给您说过,如果允炆登基,会用仁义和礼法去对待叔叔们!”

  朱元璋依旧纹丝不动,只有手指在有节奏的扣敲着桌面。

  「奉天靖难为什么是朱棣一生的坎儿#靖难之役#永乐大帝的独白」

  “难道看够了圣人书就不会造反了吗?”朱高煦懒洋洋的躺在软榻上。

  “呵呵呵,笑话!”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想到齐景公那当官,可人家有晏婴啊。”

  “后来又想到楚王那当官,却有人说他坏话,一生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

  “再说孟夫子...”

  朱高煦走到椅子前倚下,咧嘴一笑,“永乐大典里包括经史子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教会了人什么道理吗?”

  蓝袍的官员回答道:“包罗万象。”

  朱高煦嗤笑一声,不屑道:“所以说你是腐儒啊!”

  被点到名字的孔夫子脸上略有尴尬,他确实是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啊。

  “孟夫子这是我儒家的后辈吗?”孔子说道: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如此般的道理,可怜夫子我竟然不能悟出,受教了啊!”

  孔子站起身来,正如他常言的达者为师,而孟夫子的话就让他感到了其人的才华,于是他便向着天幕的方向虚空行礼。

  嬴政看得意满离了,这后世的王爷没想到居然不是一个庸才,说的这般有道理。

  圣人辈出的年代,为何诸子百家的圣人不去投靠周天子呢?

  你们不是要辅佐君王实现理想,治世开太平吗?

  周天子可是活得好好的,也没见诸子百家有人去主动投靠。

  嬴政冷哼一声,“虚伪。”

  唐朝,韩愈被朱高煦的一番话说的一怔,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 当时尚存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狐疑的看着二儿子,你小子整天在我面前装疯卖傻的,没想到还心藏宇宙之机啊。

  朱高煦被老头子看得发毛。

  “汉王爷,你说说,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啊?”朱棣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汉王爷:......

  不敢说,真的不敢说。

  我怕说了之后,今天出不了这个门了。

  朱高煦心底怨念,这天幕能不能闭嘴啊,别提我的事儿了行吗,老三是个傻孩子,你提他啊,人家挨打又不记仇。

  天幕上,青年于谦登时急了,他凑上前去,要听一下汉王朱高煦,这个大明盛传的粗人有什么高见。

  “这个问题我六岁时,我爹问我,我便知道。”

  “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如烟海,说的只有四个字。”

  “争当皇帝!”

  “妙哉!妙哉!”

  刘邦抚掌大笑,他越琢磨越觉得朱高煦这一番话浅显而又直白,直截了当的讲清楚了天下的大道理。

  “当浮一大白啊!”

  刘邦端起酒瓶又给自己满上。

  朱高煦摸着后脑勺,冲着老爷子嘿嘿傻笑。

  朱棣还他一笑,朱高煦继续跟着笑。

  “笑!还笑!”

  “没想到咱家的汉王爷有这种能力啊,你说说,你爹之前怎么就没发现你这本事呢?”

  “你这话,可是让你爹听了都受益匪浅啊。”

  “那可不,也不看看...”朱高煦得意的笑道。

  太带派了老铁!

  这话居然是我说的?

  不管了,反正就是我说的。

  朱高煦骄傲的劲全展现在了脸上,站起来的模样就像斗胜的大公鸡昂首挺胸的,随即就看到了老爷子坐在上面,敲这个二郎腿,依旧皮笑肉不笑的看着他。

  朱高煦滑跪,“爹,都是您教的好!”

  “儿子的本事都是跟您学的。”

首节 上一节 47/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