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44节

  朱标叹了一口气,难怪他疑虑自己怎么可能会起这样的年号。

  如果放在朱棣身上,这一切就合理了。

  永乐,永乐。

  老四虽然皮了点,但性格我是知道的,他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大明,未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四啊,明太宗说明你是承了咱爹的位置,是大明正儿八经传位的皇帝。”

  朱标看着仍傻愣愣的弟弟,怒其不争道:“称祖的也是你配的吗?”

  “整个汉朝也只有汉太祖刘邦和汉世祖刘秀而已,数遍青史,也没有一朝两个祖的。”

  朱棣恍恍地反应过来啥事儿了。

  这么说的话,我要是当祖了,就说明我爹是个草民,我是开创基业的人了。

  我爹,朱重八,因为我当了祖,所以被贬了?

  “来来来,妹子,给咱成祖爷请安,啊,永乐大帝您吉祥~”

  朱棣一时发怔,老朱又是一腿踹了过去,“老四啊,你果然有反意,咱给你行礼你居然还敢受着?”

  朱棣:???

  合着都是您的理儿呗?

  马皇后看不下去了,拉住了暴怒的朱元璋,一旁无语的朱标也不想让那么多人继续看笑话,拉起来跪在地上朱棣,语重心长的解释道:

  “让你多读书,你偏不听。”

  “你让人给坑了知道吗?”

  “大哥,此话怎讲啊?”

  朱标将弟弟扶起,拍了拍他的衣服,“永乐这个年号是北宋的反贼方腊用过的,年号从来不是能乱取的。”

  “他对于皇帝而言,更象征他施政的理想。”

  “你用了方腊的年号,这不是自己在骂自己吗?”

  朱标从不担心自己的位置是否稳固,人无完人,自己也有不如弟弟们的地方,但做主子的从来不是靠自己各项完美的能力的。

  弟弟们纵然再也本事,这大明的文臣武将都是他的人。

  其他皇子就算有想法,可谁愿意替他们做事呢?

  “方腊的年号?”

  朱棣这才明白过来老爹生气的原因。

  不止是他成了皇帝,还有庙号用祖和年号用人家反贼用过的...

  朱元璋狠狠的瞪了一眼朱棣,随后目光扫视了一圈殿内的文武。

  武将们还好,倒是文官们一个个心虚的低上了头,到底是哪位同僚胆子这么大,难道不知道老朱家的人脾气臭吗?

  纵然朱元璋对老四登基这回事心有芥蒂,但朱棣再怎么说也是他亲生的儿子,目前看着是将来当皇帝还干的不错,像他的种。

  可自己的儿子被人家这么愚弄对待,当爹的怎么能生气呢?

  该死的读书人,果然心底一直对咱这个泥腿子有想法。

  一开始的朱棣心有愉快,自己被天幕提及,一开始还给了响当当的尊号,别提多高兴了。

  可很快...

  “爹,你打我干啥?”朱高煦捂着通红的脸,难以置信的开口道。

  你不打太子爷,打我做什么?

  朱棣心中那叫一个气啊,汉王爷昨天才和他吵完架:

  “你就是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史书也不会记载你是顺位继承的!”

  好你个朱高煦,让你平时在外面撒播爹的谣言。

  “老大,怎么回事?”

  朱胖胖光速跪倒,额头上惊起一片冷汗。

  “爹,儿臣对您的心思天地可鉴啊!”

  他自个心底也充满了疑惑,通晓古今的他怎么会给亲爹起这么一个庙号,大不敬啊!

  “行啊,你们一个个没了爹之后胆子大起来了。”朱棣呼吸紧促,他闭上眼睛,咬着牙大口的喘出一口粗气,“朱允炆这个王八蛋当时欺负爹。”

  “你们这群不孝子孙也欺负爹是吧?!”

  老三朱高燧贱兮兮的在一旁偷笑,“爹,老大背地里指不定怎么看你呢。”

  谁知朱棣猛然间睁开眼,一把掷出桌上放着的书卷,“这里有你说话的地儿吗?跪下!”

  朱高燧不敢叫唤,他跪的比谁都快。

  老二跪在地上的脸现在没这么疼了,倒是透露着聪明的一抹微笑,傻老三,都这会了还敢说俏皮话。

  朱瞻基直接跪在地上猛磕头:“皇爷爷,我爹平时里最敬重您了,他怎么可能会给你起成祖的庙号啊?!”

  「“岂不闻光阴如骏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哪有不老的道理啊皇上!”」

  「“这倒也是啊...”

  “那日我低头一算...”

  “我已经六十五岁了。”

  “以我这个年龄,上马杀敌,下马治国,古今往来,哪个帝王比得了我?”

  “唉,回不去了...”」

  天幕上,朱棣收回怔怔的望着天空的目光,闭上眼睛一声长叹,他的心声在此时响起。

  爹,我这一生您看到了吗?

第44章 你想要这个位置吗

  「作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的一生是传奇,而又极具争议性的。」

  天幕下,各朝时空的皇帝看得无比认真,一位大帝级的国主,绝不是之前宋徽宗这样的货色可以比较的。

  明朝的皇帝,和我大秦间隔多久?

  后世又有哪些制度能让大秦借鉴?

  嬴政衣袖一挥,“扶苏,你看着点好好学学,永乐皇帝的事迹能让你受益匪浅。”

  刘彻不服气,切了一声,“不就是亲征打仗吗?说得那么牛。”

  “仲卿啊,朕觉得咱大汉的皇帝不能比大明的皇帝差了。”刘彻望向卫青,说道:

  “咱们当祖宗的,得给后世人立个榜样。”

  “下次出征,朕也跟着你去,你指挥,朕坐镇中军给你助威!”

  卫青连忙跪下,拱手道:“陛下,沙场上刀剑无眼啊,您在长安一样能为将士们助威啊!”

  其余众人也纷纷劝解。

  刘彻心底满意,嘴上可惜的说道:“好吧好吧!朕虽然不能为国亲征,但朕的将军一样可以替朕马踏连营!”

  “请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负陛下信赖。”

  魏征先手开团,却又一针见血:“君不能镇压中外,要亲自要战场才能打仗,这不是正说明了明朝缺将吗?”

  闻言,李世民愕然,这才反应过来,他自己当上皇帝之后每天被政务围绕,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打仗这种事,大唐有的是人能帮他处理好。

  李世民道:“能活到六十五岁,还能上马征战的皇帝...”

  六十多岁了还能活动利索,生活自理。李世民心底还真是羡慕上了,他患有风疾很多年了。

  李世民不由得叹道: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晚年时精力不济而尽显昏聩啊。”

  “永乐皇帝这一点就已经胜过了不少人了。”

  李世民以茶代酒,端起桌上的茶盏,对着天幕遥敬道:

  “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不过,六十五岁还在为国征战,这样的帝王古往今来,也确实没几个人能胜得了他了。”房玄龄接着说道:

  “但比起我贞观陛下,还是差了点。”

  长孙无忌瞪大了眼睛看着房玄龄,哥们你都有大官做了,怎么也要抢我的饭碗啊?

  这对吗,房乔???

  朱元璋望着天幕上比他还要老态的朱棣,终究是自己的孩子啊。

  奇怪,咱的眼睛怎么有点酸了。

  马皇后一边抹着眼泪,也不忍挪开眼睛,直直的看着天幕。

  “娘,都怪孩儿不孝,惹您生气了。”

  朱棣耷拉着脑袋,向着马皇后请罪道。

  “没有,娘没有生气。”

  “娘就是看着天幕上的你,娘心里难受。”

  马皇后抹去眼泪,手伸向儿子的脑袋抚摸道:“娘以为自己看不到你老了的样子了。”

  “现在娘看见了,就想多看几眼。”

  朱棣张了张嘴,任由母亲抚着他,低头没有言语。

  朱元璋冷哼一声,“老了还不安生,还学人家带兵打仗,将来肯定是个嚯嚯国家的。”

  洪武二十五年

  朱元璋看着自己拟好的册封诏书,手里的动作猛然一滞。

首节 上一节 44/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