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45节

  扶苏喉结滚动,“父皇,休养生息吧!”

  “之前只是停下大工程好像还是不够......”

  李斯抓了抓脑袋,这位法家的忠实信徒也不由得对自己的理念产生了怀疑,结巴道:“陛下.......长公子说的,也许是对的。”

  好话你们都说完了,整个朕是反派头子一样。

  是朕在压迫你们,压迫百姓吗?

  上首的秦始皇抿了抿嘴,终究还是沉吟道:“诸位臣工拿个章程出来,我们是需要给百姓减负了。”

  “朕的大秦作为王朝之始,不能比唐朝差了!”

  大唐的繁盛从唐太宗开始,那么大秦的繁盛就从他开始吧!

  群臣应喏,丞相冯去疾走出来拱了拱手:“陛下,咱们就算减负,好像也赶不上人家唐朝的标准啊!”

  至于天幕上说的隔三差五改善下伙食,让老百姓都能吃上肉。

  这个对于大秦而言,还是太难了。

  就连那种“小邑能藏万粮”的程度,他们都做不到,别说米了,粟都不够天下人吃饱。

  嬴政摆了摆手,他是知道大秦现在就赶超唐朝的水平是不现实的。

  之前天幕出现后,搞明白了上面都在讲什么东西,当时嬴政就明白了,这对大秦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大秦开创制度,说得好听,但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诸夏人向来有记史的习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可谁说只能后世以前人为鉴了?

  老祖宗就不能抄抄子孙的作业了!

  嬴政不怕现在的大秦落在后人的眼里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毛病,就怕不知道毛病出在哪,要怎么改!

  天幕上的未来,就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方向。

  思忖至此,嬴政沉吟道:“诸位,民间谚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这样的道理朕自然是懂的。”

  “大唐的气象是何等的风采!诸位爱卿是见识过了,说实话朕也心驰神往啊!”

  群臣听得连连颔首,若是没有见到过后世的风景,他们都不会有那么大的感触。

  天幕里赵飞的那种后世诸夏,对于他们而言就像神话一般,想学都学不来。

  但大唐不一样啊,看着是能学的。

  “我大秦虽然现在不能做到唐朝的程度,让万国来朝,让百姓都能吃饱饭,可不代表着我大秦永远都做不到!”

  “先祖从一无所有的西荒一步一个脚印开创了大秦的基业,彼时可曾想过他后世的子孙一统了九州?”

  “困难,从来不是退缩的理由,大秦,身为诸夏大一统之始,也当为历史先!”

  天幕看得久了,嬴政的心思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他作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皇帝,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自然不可能是顽固愚昧的人。

  孩子们,我是古,不是傻!

  明知道某些东西不再对国家有益,甚至还有极大的伤害,我为什么不改?

  乾坤独断、自信自强,和固守己见、愚昧无知是两回事,我要是那种人,能“异想天开”推行大一统?

  你不知道大一统是在和现世流行对着干的吗?!

  故此,如今的嬴政是真正的下定决心去改变了,不破不立的那种!

  成就一统六国的伟业貌似还是有点小了,朕这么年轻,未尝不能再冲一冲业绩。

  嗯......千古一帝这个称号那么多人用,未免有些俗套。

  让朕想想啊......赵匡胤那个“人族大帝”,很不错啊!

  如今,经历过心境升华,眼界开阔后。

  历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秦始皇,卷王一号嬴政!

  “让我们一起建设新大秦吧!”

  咸阳宫里的群臣被嬴政的一番演讲听得心胸澎湃,留名青史的好事不干白不干!

  陛下都有不破不立的决心了,我还怕什么?!

  “臣等定当竭心尽力,为陛下为大秦之千秋伟业贺!”

  嬴政十分欣慰群臣的跟团,众人的坚定决心也给了他更充足的底气。

  眼神微敛,始皇帝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番扶苏,暗道:

  要是朕的皇儿也能跟着进化就好了。

  ......

  今天还有一更

  准备写长安的荔枝,灵感源于某站之前看到的视频,当时就觉得这个很适合插入开元篇的转折。

  嘿嘿,李二!

  之前你有多爽,待会就有多哭!

  孙神医还在赶来的路上,你最好学赵匡胤,让太医先在甘露殿上伺候着!!!

第263章 物伤其类

  天幕前的各朝时空先辈们,再次被开元的富裕所震惊。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的故事,听着就像看戏一样,笑笑就过去了。

  说到了柴米油盐时,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说道几句,眼睛都亮了。

  粟三钱,米十五钱,羊肉三十钱?

  这是什么童话故事!

  你们唐朝人年底还能有结余?

  结余是什么?

  震惊你祖宗我一百年!!

  “我的天,活下去都那么难了,唐朝人居然还能活得有滋有味!”

  “这人与人的差距很大,怎么朝代和朝代之间的差距也这么大啊!”

  “求上天赐予我们一个唐明皇吧!”

  “还是唐太宗吧,太宗能生唐明皇,这样就能连着最少两代好日子了。”

  “兄台,你是会算账的!”

  百姓们羡慕,各朝的皇帝们也眼红啊!

  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们更是盯着天幕上的唐朝美人直流口水,对那些唐朝的繁荣气象馋的合不拢嘴。

  汉文帝刘恒喃喃叹道:“若是盛世统统按照开元这个标准来,怕是我大汉一个都凑不来啊!”

  别说了,朕怎么感觉大唐长安城里要饭的都比大汉的普通百姓过得美滋滋......

  各朝的观众们还在喋喋不休的感慨盛唐时,天幕画面默默黯淡转换。

  “嗒嗒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天幕上响彻在了各时空的天际,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伴随着喊道:

  “是荔枝使!”

  “荔枝使来了?”

  “荔枝使来了!”

  咚!咚!咚!

  三声强力的鼓点声紧接着响起,一串上挂着荔枝的字迹在鼓点里猛然出现,像是砸在了画面中一样:

  长安的荔枝!

  ......

  各朝的观众们对这五个字心生好奇,一些见多识广的古人蹙眉质疑,长安怎么会有荔枝呢?

  “荔枝?这是什么水果?拨开之后,看起来果肉十分鲜美多汁呀!”

  “荔枝生长在川蜀,不过那里的荔枝不够鲜美,最好吃的当属岭南的荔枝。”

  “东京城里也有卖荔枝煎的,吃着还行。”

  “听说那苏东坡在岭南天天吃。”

  大唐之前,北方的人们不但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就连那天幕里的水果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

  南方人倒没有那么多的大惊小怪,不少人甚至表示:

  “荔枝啊?太甜了,吃得我牙疼!”

  “上次我北方的老表来拜访我,第一次吃到那么甜美的水果,拿它当饭吃,都吃吐了!”

  大汉的先辈们摩挲着下巴,寻思着这个长安总该是我们大汉了吧?

  你不能一直讲大唐吧?

  麻烦尊重一下建立长安的朝代,好吧!

  刘彻有些疑惑,询问道:“这荔枝是何物?朕怎么听着那么耳熟?”

  殿中群臣对视后,司马相如激动坏了,自从天幕出现后,陛下的注意力一直在卫霍身上,他好久没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了。

  司马相如拱手拜了拜,道:“陛下,臣献您的《上林赋》中就曾提到了离支,荔枝,离支也。”

  汉武帝恍然大悟,难怪那么眼熟,“朕上林苑里的荔......离支怎么看着没天幕上的好吃?”

  有官员答道:“启禀陛下,离支树喜湿喜阳,只有在南方生长的荔枝才能有天幕上的那样鲜美,上林苑里的既小又涩。”

  刘彻咂吧了下嘴,抬眼又瞅了瞅那颗鲜美多汁的小荔枝。

首节 上一节 245/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