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44节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你亦是可从一长串的熠熠生辉的名字中窥见:
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岑参、刘禹锡......
......
「历史积蓄了千年的力量被点燃,照彻了雄浑美丽的天空与大地。」
这片被黄河与长江滋养的土地,孕育了春秋战国时蓬勃生长的华夏文明。
在秦、汉的淬炼下,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跌宕起伏。
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多民族盛况历史大势所趋。
经由隋的再次统一,终于在唐成熟绽放!
清澈闪烁的穹庐之下,唐帝国正在诗意的运行。
「盛唐,如同一场永远留在历史当中的文明盛宴。」
在它的身后,将是诸夏的又一个千年,人间烟火,山河远阔......
天幕视频伴随着《霓裳羽衣》的结束,缓缓定格在了紫微宫天堂前万国来朝的画面上。
各朝的观众们从长安城看到洛阳城,从大运河看到丝绸之路,从大明宫到紫微宫,一路看下来眼花缭乱,哈喇子从未断过。
“这是长安城?!”
“盛唐的长安要比各时期的长安都繁华啊!”
“不止长安,唐朝的洛阳也绝对是各朝最繁华的!”
“愿为武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我也想生在盛唐,最好死在天宝之前,那就更好了!”
“兄台,来一碗不?”
“白日梦酿西北风,地道好酒!”
诸夏有繁华一统或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也有纷争不休的乱世。
无数生活在贫困岁月里,在生死线上挣扎的黎民百姓连眼泪都无法再流,怔怔的看着天幕里的盛唐气象,黯然失神。
为什么我生活在这样水深火热的吃人世道!
苍天何其不公!
若有来世,愿为大唐人啊!
汉皇们眼睛一直瞪得很大,他们不是没有见过自家的长安城和雒阳城。
繁华吧,也说得上。
但和天幕里的唐之东西两京相比,难免会让人感觉大汉是乡巴佬。
“他们是不是用了那什么动画渲染了?”
“假的吧?”
......
就连甘露殿里的贞观群臣也一时间看得目眩神移,痴迷许久。
这群建立了大唐的人们,也很难相信大唐能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李世民怔怔道:“朕到底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啊!”
这给我送哪来了?
这还是大唐吗?
待到后来天幕又讲到大唐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时,君臣皆起立。
魏征这老汉,胡子止不住的颤抖,这是他自天幕出现以来,第一次有这样畅意的笑容。
万国拜上国,天下黎民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道无豺狼......
不止是魏征,对于每一个信奉儒家王道之说的士大夫而言,这样的开元盛世就是最理想的治世了。
“小邑能藏万家粮,稻米流脂粟米白......啧啧啧,要是天下尽皆如此,我大唐何事不能做?”
杜如晦的关注点和其他人并不一样。
没办法,他管的就是这个方面。
陛下和诸位同僚们属于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主管民部的杜如晦就和他们不一样。
粮草辎重转运,督农事农业,监赋税财政......
老杜都怀疑自己英年早逝,是天天算账算的了,把心力给耗尽了。
就杜如晦这工作强度和尽心程度,还时常要和皇帝哭穷,烦恼粮食怎么就不够用呢!
见到开元仓储的富足,老杜直接眼红了:
“都是大唐人,一家人啊!能不能支援贞观点?”
群臣个个都沉浸在了天幕里的盛唐气象,每个人都在嗟乎叹然。
还得是好基友房玄龄,这会他就注意到了老杜的眼馋,上前宽慰道:
“克明,莫急!”
“天幕讲述的视频里包罗万象,说不定就讲到了怎么给粮食增产呢?”
杜如晦听到这里,眼睛都亮了,忍不住顺着老房的话去神往心驰:
若是真能让现在的大唐不缺粮食,我杜如晦就算英年早逝又如何?
大明宫中的李隆基毫无疑问是自豪的,是得意的。
他的曾爷爷是“天可汗”,他也是“怀仁可汗”!
太宗皇帝有贞观之治,他作为后辈自然不能丢脸,也就随手弄了个开元治世来。
李世民毫无疑问是每一个大唐人的榜样,就连李隆基也不能例外。
他这会更是清楚祖宗肯定也看到了未来的大唐盛世,想到这里,忍不住得意道:
“太宗爷,孙子这治世如何啊?”
“没给您丢脸吧?”
【“毫无疑问,唐明皇李隆基当的是千古半帝!”】
正在沉默和发怔的嬴政看到飘过去的字迹,人更懵了。
咸阳宫里,在天幕播放盛唐气象的视频时,陷入了诡异的沉默里。
皇帝本人都呆愣了许久,忍不住道心破碎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方向。
群臣默然束手,皇帝无奈叹然。
然后那串字迹就这么水灵灵的飘了过去,一下子吸引了君臣众人的注意力。
什么奇怪的东西过去了!
秦始皇:“???千古半帝???”
“半......帝?”
。!__!。-?
这是个什么称号,千古一帝的称号也能对半分吗?
第262章 群臣:陛下你开团我就跟
【“李隆基可是号称半个圣人,从这里你就能听出开元盛世有多盛了。”】
【“唐诗三百首,两百首都在回忆开元之盛,剩下一百首在干嘛你别管!”】
【“小邑犹藏万家粮是什么概念呢?根据考证统计,开元时期,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除去每年上交的必要赋税外,再扣去口粮,仅通过粮食出售可结余两三千文。
按照古代华夏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家中女主人可能还存在副业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一年结余能达三千多文。
那么购买力有多强呢?
根据旧唐书中食货志记载,开元年间一斗米十五钱,粟仅三钱。
猪肉是从北宋之后,人们发现阉割后猪肉就不骚了才开始吃的,所以当时唐代的主流肉食还是羊肉。
抛去猪肉虽然便宜但不是主食的因素后,羊肉的市场价在三十钱。
也就是说,普通家庭不但能住上房、吃饱饭,还能隔三差五的改善条件吃上一顿肉。
更有条件的,也能去首都长安、洛阳旅旅游,长长见识。
开元盛世,在一定程度上的的确确做到了儒家王道治世追求的理想盛世。”】
【“你当千古半帝李隆基,是跟你闹呢?”】
描写的很好,记载的也很详实。
贞观君臣是听爽了。
“自己闯下了偌大的广阔天地,也得靠子孙来守啊!”
朕能有这样的好孙子,到了地底下也比其他皇帝脸上有光。
李世民为后来的大唐欣慰过后,就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这个千古半帝什么意思?还是半个圣人?”
群臣也犯了迷糊了,总有一股不好的预感出现。
房玄龄张了张口,想要说话但觉得自己这话有点不合时宜。
最后还是默默道:“陛下,这诗里的忆,很耐人寻味啊......”
......
嬴政和一群文武大臣早已经被天幕上大唐各种繁华的气象整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