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42节

  这就是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的故事。

  ......

  南郡的公安县公事堂里

  “一切古代史皆为当代史啊!”

  刘备摇了摇头,轻笑道:“后世人歌颂李世民的时候,何尝不是在幻想自己也有这样的君上呢?”

  正如刘备难以释怀,小剧场里兴汉的愿望一样。

  百姓所求一直都很简单,但从未有人真正低头去看他们一眼。

  哪怕是他刘玄德,自问也没有真正做到视百姓如父子。

  唐朝的长安城,百姓的哭声做不了假,后世万年的史书碑铭的传颂也做不了假。

  “大哥,你和那李世民也就差个一统诸夏,再兴炎汉了。”张飞咂了咂嘴,给了兄长一个鼓励的眼神:

  “他爱民,你也爱民啊!”

  “咱差他哪啊!精神点大哥,别丢份!”

  刘备哭笑不得道:“你拿咱季汉碰瓷人家李唐王朝啊!”

  虽然刘玄德自尊心很强,也有着强人的毅力,但真拿自己和李世民一比,还是会叹服对方的。

  未央宫里君臣众人沉默的看完了李世民贞观的结尾。

  “陛下,这有何难?”霍去病咧了咧嘴,拍着自己的胸脯,自信笑道:

  “待我为您扫平匈奴和大汉四境,您也能做到唐太宗的成就,让四夷宾服,胡汉一家!”

  “好!”刘彻直赞道:

  “好小子,朕没白养你,知道不涨他人士气!”

  霍去病嘿嘿直笑。

  然而群臣依旧是沉默的,就连刘彻夸赞完后脸也霎时垮了下来,面容极为严肃。

  他和李世民所对待的异族势力终归是不同的。

  匈奴人四世明君,幅员辽阔,可称帝国。

  大汉和匈奴之间是天命之争,是诸夏的文明传承之争,远不是贞观扫平四方那样的简单轻松。

  汉国,必须咬碎了牙也要吞到肚子里去,将匈奴人兴盛的脊梁彻底打断。

  以双方的国力进行对比之下。

  汉,注定是要苦一苦百姓,苦一苦天下的。

  这是刘彻的无奈,也是此时心情沉重的原因。

  朕也好想像李世民一样,做一个让百姓爱戴的贤君、明君啊!

  ......

  就在各时空的古人们以为天幕视频放完的时候,画面陡然一转。

  翠微宫里,大行皇帝已去,群臣悲恸欲绝。

  太子李治哭得不能自己,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长孙无忌搀扶起未来的大唐新主人,任由皇帝揽着自己的脖子一直痛哭流涕。

  “晋王殿下,如今长安城内外事宜还要您主持啊!”

  可李治哭到了声嘶力竭依然哀哭不止,国不可一日无君,长安如今的混乱局面必须要有人去主持。

  长孙无忌蹙眉,陡然一声大喝道:

  “哭哭哭!哭什么哭!”

  “陛下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

  “不许哭!你是太宗皇帝的儿子,你不能哭!”

  李治被舅舅这副暴怒的模样吓了一跳,脖子忍不住一缩,强忍下悲恸后拱手对舅舅拜道:

  “舅舅,如今我该怎么办?”

  “秘不发丧,立往长安控制群臣,令诸王不得擅动!若有违者,立斩不赦!”

  “即刻登基!”

  “可是......我不该先为父守孝吗?”

  长孙无忌扶额怒瞪:“愚蠢!舅舅还能害你不成!”

  「公元649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李世民病逝。」

  「六月一日,在长孙无忌的扶持下,李治登基,大封群臣。」

第260章 串的不像演的

  (已修11.1)

  大唐贞观年间

  长孙无忌无语了,已经不想再挣扎了,怎么天幕没完没了一直在爆他的雷啊!

  能不能换个人搞!

  辅机兄心里悻悻的,悄咪咪环视了一圈,发现不止是陛下,就连群臣都无人在意他。

  只有在目光向上抬时,发现老妹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大唐皇帝不动声色继续观看天幕,虽然他早就关注到了辅机兄在台下的小动作。

  大舅哥就这样,你给他好脸他就灿烂,给他一逼兜就老实。

  但没必要去敲打人家了,大舅哥要是能背叛他,是真的别混了。

  天幕上的那位长孙无忌看着有权臣之相,做事愈发嚣张不讲规矩了,说到底还是在为长孙氏的皇子争位。

  也许二人自幼的发小情谊,随着年岁的成长,君臣的有别而逐渐生疏,但血脉之间联系的利益却不会黯淡。

  李世民这般想着:

  或许这就是天幕上的唐太宗选择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的原因吧!

  【“贞观之治是标杆,李世民开创了一个时代!”】

  【“唐太宗,一己之力将大唐带到了本不属于它的高度。”】

  【“你说,精卫这首曲子怎么什么都能配呢!太抗打了!”】

  【“《剑桥华夏史》:对后世的诸夏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个盛世既空前又绝后。”】

  ......

  大明宫里的群臣带着憧憬的目光全程瞻仰完了贞观陛下的风采,这就是他们复唐的最重要原因啊!

  那位陛下生活的时代,真是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令这些刚刚平定了国家的开元群臣也忍不住神往,姚崇偷偷瞥了一眼台上的李家三郎,一样的年轻有为,一样的英武不凡,顿时就心满意足了。

  太宗陛下,您放心,我们一定追随三郎再建大唐辉煌的!

  【“当你以为贞观之治是大唐的巅峰时,李隆基会在六十四年后告诉你,什么才是盛世大唐!”】

  【“开元盛世,封建王朝的极致巅峰时刻,实际上,真正的巅峰并不是开元年间,而是李隆基改元后的天宝年间!”】

  【“老刘家的皇帝告诉世人,有种别让我活到成年,成年的刘姓皇帝即刻成为成熟的政治生物。

  而老李家的皇帝告诉世人,玄武门继承制严选出来的皇子,就是强!

  你强任你强,太子照样抢,不服就来玄武门干一干!”】

  【“武则天当政时候也很好的呀?爱民如子。”

  追评:“我讨厌秒懂,爱民如子!”

  追评1:“补充,武则天当政时期史称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哦!”

  追评2:“要不是你们一个个都带狗头,我差点就信了!”

  追评3:“串的不像,下一位。”】

  万岁通天元年

  武则天站在紫微宫的徽猷殿之上,蹙着细眉有些不解:

  “朕怎么听着天幕里的话,不太像好话啊?”

  然而,在天幕上飘过后世的李唐皇帝再创新高时,大唐之前的各时空古人们表情难绷了,有完没完了。

  老刘家是死不完,一直复兴汉室。

  你老李家是一直衰不下去,蒸蒸日上呗?

  李世民都这么强了,后面还有更强的?

  不是一般情况下,王朝的皇帝能力越来越弱了吗?

  怎么你老李家,还能跳出三界之外?!

  也有一些观众早就端正好了态度去欣赏了。

  贞观时期的长安城都那般繁华了,没想到还不是大唐的巅峰,后面还有更繁华的时期!

  真叫人心驰神往啊!

  ......

  只想一心看天幕,不再生闷气的大唐皇帝忍不住嘴角一抽,他真想拎起后人的衣领,大声的质问他们:

  “有完没完了?”

  玄武门继承制,怎么又是这个词!

  李世民有一股很不好的预感:“这个李隆基也是通过玄武门政变登基的吗?”

  天幕上的话也让二凤陷入了浓浓的沉思......

首节 上一节 242/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