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37节

  孤,也要学他一样,敢于抗争!

  ......

  天幕里,画面继续播放。

  李世民紧握着手里的马鞭,指尖因用力而发白,他声音沙哑: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李承乾毫不退让地反问,眼中满是血丝:

  “陛下想要干什么!”

  “母亲的在天之灵会保佑我的!”

  “啪嗒”一声,马鞭自李世民颤抖的手中滑落,沉重地砸在大殿地砖之上。

  李承乾缓缓起身,无视身后父皇复杂的目光,拖着那条不便的腿,一瘸一拐地向着殿外走去。

  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每一步都带着决绝。

  “承乾,你不要逼我!”

  大唐皇帝的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慌乱和发颤。

  “我逼你?”

  李承乾猛地停住脚步,却不回头,只从喉间挤出嘶哑的笑声:“我烦了,不再装了!”

  “我知道我已经不是太子了!明天就会身首异处!我都知道。”

  嗒嗒嗒......

  偌大的甘露殿内,此刻只剩下李世民急促的心跳声,一声重过一声。

  太子李承乾深呼出一口气,猛地转身,目光如刀,直直的刺向那位被天下人称为“天可汗”的至尊,冷冷道:

  “父亲,在我离开你之前,我只有一句话:

  如果陛下要立魏王为太子,朝野沸腾。

  究竟是我的错?或是魏王的错?还是......”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道:“还是说陛下的错?!”

  李世民下意识地避开了儿子的目光,四处躲闪。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心知肚明。

  ......

  李承乾走了。

  他清楚地知道,踏出这个大殿后就再也没有回头之路,他的生路也会在走出的那一刻彻底的断绝。

  但他依然跛着脚,挺直了身体,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甘露殿。

  那一刻,他的背影竟是前所未有的挺拔。

  唯有李世民,怔怔地望着儿子蹒跚远去的背影,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痛楚。他的手死死抓住龙椅扶手,青筋暴起,想要起身挽留,双腿却如同灌了铅般沉重。

  甘露殿里,只余下帝王无尽的凄楚叹息。

  他是天可汗,他得到了这世上最至尊的地位。

  他也失去了一位父亲,最珍爱的儿子。

  “我怎么没有想到......”

  画面悠悠转换,不知过去了多少春秋。

  一位白发丛生、面容憔悴的李世民独自站在高祖的陵墓前,眼中尽是沧桑与悔恨:

  “他是我们李家的种......”

  大唐皇帝声音哽咽,带着无尽凄楚:

  “都是我的错!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他仰起头,任由两行清泪滑过脸颊:

  “我明白了,父亲,你当年有多难......”

  ......

  「李承乾,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出生于太极宫。

  唐高祖李渊十分欣喜,亲自为这个孙子取名为“承乾”。

  意为承继李唐皇业,总领华夏乾坤。」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为帝,八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

  贞观四年,十二岁的李承乾宜令听讼。

  贞观六年,十四岁的李承乾开始监国。

  贞观十八年,面对李世民在朝野面前毫不掩饰对魏王李泰的大加宠爱赞赏,和长期以来承受的高压状态,李承乾情绪到了崩溃极点。

  他环顾左右,疼爱自己的母亲早已离世,宠爱的胞妹也已夭逝,父亲区别对待,兄弟虎视眈眈,竟无一人可诉亲情!

  最终,李承乾选择了伙同侯君集、杜荷等人谋反!」

  天幕的画面渐渐定格,李承乾自十四岁监国开始,为太子十八年来的高光画面一帧帧闪过,最后的最后,右半边区域定格在了甘露殿上脸沾血迹,怒目圆睁的模样,上书字迹:

  愍太子李承乾

  而画面的左半边,极为讽刺的挂上了李世民枯坐在甘露殿里的痛苦模样,大唐皇帝孤独落寞,影子拉的很长很长,上书字迹:

  儿子死在了最像父亲的那一天

第254章 最偏爱的有恃无恐

  也许最先崩溃掉的不是事件的当事人,而是养心殿里某位老人。

  “为什么!朕明明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我儿却长成了这般模样!”

  朕把最好的都给了他,他为什么还是分不清是非黑白!

  ......

  “咣当”一声清脆的碎瓷响从上首的帝座响起,是李二一个不留神将身前矮桌上的杯子给碰到了地上。

  天幕上最后的定格画面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李承乾极具张力的反抗,李世民痛失爱子的无奈。

  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大唐的那轮烈日身上的散发的温度越来越低。

  庙堂里因为烈日的黯淡,仿佛坠入冰窖中,让所有人都忍不住通体冰凉,头皮发麻。

  群臣们人都麻了!

  李世民的心里第一时间就发出了这个疑惑。

  朕的罪名为什么不能让朕一人承担,这样的祸事为什么要殃及朕的子孙!

  群臣噤若寒蝉,头脑仿佛被重锤砸过一样,晕乎乎的。

  这一场太子谋反案所造成的影响力,众人心知肚明,它将会对后来的大唐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昔年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难道要重演在我贞观了吗?

  这些年来,被李世民列在了玄武门第一等功的侯君集内心膨胀的同时,又妒忌同僚屡立大功,怀疑陛下待他太薄。

  因此不止一次在家茶饭不思,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当旧人给抛弃了。

  而天幕曝光出他伙同太子谋反的信息,更是让他如遭雷击。

  这......

  我该不该出来请罪?可是看陛下现在这个状态,我要是出声可能会死啊......

  乖乖的坐在自己位上的李承乾怔住了许久,脑海里种种回忆斑杂的浮现。

  “太子哥哥,前朝好玩不好玩啊?丽质能去吗?”

  “太子哥哥,青雀他欺负我,他抢我的糖......”

  “太子哥哥,稚奴他说谎,分明是他的糖吃完了偷我的!”

  “哇哦~太子哥哥要带我们去骑大马咯!阿耶你去不去?”

  “小兕子你刚学会儿跑,还想骑大马吗?哈哈哈~”

  等到他回神时候,却已泪流满面。

  ......

  上首的大唐皇帝身体早已僵硬,一旁的佳人默默垂泪,细如游丝的抽泣声却偏偏都精准的落在了耳朵里。

  最抱有期待的长子就在台下,最爱的发妻就在身边。

  最忠心和最具能力的那批才干之臣也还活着。

  这样的大唐充满了万籁生机,而李世民的心却千疮百孔。

  ......

  【“李承乾应该拿着青雀稚奴的人头,然后举着长孙皇后的灵位,穿着李渊赐给他的皇太孙的冕服,嘴里大喊我不做第二个大伯,然后撞死在大殿柱子上。”

  “当日的李承乾撞死在柱子上,李家老二就集齐 《囚父》《弑兄》《淫嫂》《杀子》四大成就!直接大满贯。”

  追评:“不是弟妹吗?”

  追评1:“这不是读着顺嘴嘛!”】

  【“不能怪李承乾。

  因为李承乾翻遍了史书,发现自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制度后,历朝历代正常顺位登基的太子,居然只有晋惠帝司马衷一人!

  甚至更让李承乾后怕的是,他的前任太子李建成、前前任大隋朝太子杨勇,没有一个善终或者登基!

  你说他眼见亲爹复制了那些帝王晚年的操作,宠爱其余儿子,而愈发严苛要求自己到挑刺的程度,群臣也恭维诸王而不是太子,他能不慌吗?”

  “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

  李承乾和宦官玩乐,于志宁又上疏批评他,甚至将他比作秦二世。

  说白了!太子诸师没一个好东西,全把李承乾当成了刷名望的工具,一个个都想学魏征出名。

首节 上一节 237/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