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232节
“老夫何曾有过这老牛吃嫩草的行为了?”
李靖刚才还在抚美须,被天幕后面的一条惊人言论震惊的手一抖,硬生生薅下了几根美胡须下来,痛啊!
老夫儿子都有儿子了,一把年纪了,为人尊长还娶个和孙子一样大的妻子?
紧接着,又是一大片的人乌泱泱的跟着叫冤枉,尉迟恭还好说,程咬金叫得最凶了:
“陛下,您是知道我的,我家夫人去世之后,我才续弦的啊!”
“而且,您也知道,俺老程的世子是原配夫人所出的。”
“这天幕搬倒是非,搞得俺老程是那种三心二意的人一样!”
古人对这种事情是很看重的,你今天敢抛弃糠糟之妻,明天就能背弃旧主。
守节,不止是守君子之节。
如果这么一顶大帽子扣在程咬金身上,那别人会不会诬告他:“陛下,程咬金今天能休妻娶世家千金,明天就敢忘恩负义去造反!”
“此人对发妻不管不顾,患难之情尚且不能唤醒良心,难道他日后就不会背叛您了吗?”
正常人富贵之后肯定是不敢这么做的,除非妻子死得早还没有后代留下,才会娶新妇立新子。
但凡发妻有儿子,你都不能擅立新妇的子嗣,废嫡灭长传出去名声可就坏透了。
看着群臣一个个叫冤叫屈的样子,李世民也赶紧出声安抚:“朕知道你们的为人,这定然是后世人曲意解读。”
众人被安抚后,尉迟恭才闷闷的开口:“陛下,臣都一把年纪了,一个浑人是万万配不上公主的千金之躯!”
“公主是天家贵胄,应该配有才有德之人。”
“还请您三思!”
长孙皇后偷偷掐了一把李二腰间的软肉,嗔怪的睨了眼李二。
大唐皇帝吃痛,也只得打哈哈道:“这后宫之事朕还是不要多管了好啊!”
“交给皇后来办,朕才放心。”
李世民心有戚戚,真不敢在乱点鸳鸯谱了,给人家尉迟敬德整的差点下不来台了。
还是交给皇后来办吧,谁想娶公主,哪个公主到了适婚的年龄,让长孙皇后去操心最合适了。
“这唐太宗倒是有趣,喜欢把自己女儿送给功臣。”嬴政失笑。
他倒不是认为勋贵们配不上皇帝的女儿,为国奉献了一辈子建立了文治武功的大臣凭什么不能享受了?
但天幕也说了,勋贵们都一把年纪了,皇帝女儿才几岁十几岁......
让二代们婚配还行,但你让自己小女儿嫁给半截身子入土的老汉......
嬴政咂舌不已。
老李家指定是有什么爱好的!
他自己就有女儿,也会善待自己的功臣,但嬴政扪心自问是绝不会牺牲自己的女儿来陪勋贵的。
不说别的,这咸阳宫里的勋贵们谁好意思娶?
殿中的扶苏忍不住沉思去想了一下,自己宠爱的妹妹,妙龄少女嫁给......嗯......就例如王翦将军......
咦~!画面太美丽了,不敢想。
估计王翦第二天就得负荆入宫,跪在地上发问:
“陛下何故如此羞辱臣?”
“臣要是做了什么错事,您要打要杀随便,何必拿臣的名节来侮辱?!”
这不是皇帝的女儿和勋贵配不配的问题,这是特么纯乱点鸳鸯谱啊!
见到在场的众人都在发笑,冯去疾摇了摇头,幽默道:
“也许,是唐太宗惦记上勋贵的家产,实行的功勋回收计划呢?”
“哈哈哈!冯相你真幽默!”
众人哈哈大笑。
......
第248章 李世民:朕要废太子!
【“讲真的,凌烟阁里面,除了唐俭、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发小,其他人最少年长他几岁,最大都半个世纪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全得善终,这在历朝历代是极为罕见的。”
追评:“长孙无忌就没有,流放岭南,在路上被高宗秘派中书舍人逼令自缢。”
追评1:“那又不是李世民干的,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老实人被清算。
贞观时期还是有两个拎不清造反的,和汉初的英布叛乱完全不一样,这是他们自己拎不清想复刻玄武门的怪不了李世民。”
追评2:“那长孙无忌呢?人家可没造反,被亲外甥给清算了。”
追评3:“长孙无忌被唐高宗逼令自缢,虽然有僭越之举,但还是怪他管的太宽了,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规劝高宗别这样搞,你废发妻立小娘为皇后太丢脸了。”
追评4:“永徽五年,逛尼姑庵逛的心满意足的高宗立小娘为后,长孙无忌眼见劝不住就没再说话了,但是拒绝了新后的赏赐,这里就埋下了后事了。”】
......
【“长孙无忌甚至早就给自己修好了昭陵的坟墓,结果没有埋进去。”
“长孙无忌僭越?人家可是李世民钦点的辅政大臣之首,他只是在坚持贞观之政的传承,要没有长孙无忌,就根本不会有高宗初年的永徽之治。
一成不变未必就是坏的,当然,我不是在肯定宋朝变法时那些守旧派。
说好听点高宗初年治世传承贞观,新开永徽,是个明君。
但话说到底,永徽之治就是长孙无忌力承太宗之政,就如同当年霍光在昭帝时期传承武帝晚年的政策一般。
没有长孙无忌的永徽之治,能继续延续贞观的太平盛世吗?
等到长孙无忌死了,没有人敢扛大旗了,褚遂良、李绩等人也紧接着去世,你看高宗搞成什么样了!”】
甘露殿里气氛降低到了冰点。
这是天幕出现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气氛冰点。
画面少的侯君集、唐俭、段志玄等人只是低头扣手,也没有了哀怨之气。
一直病痛在身的秦琼,神色从容,目不斜视,仿佛自己压根就没生过病一样,哪也不疼,一脸的平淡。
就连一向喜欢一唱一和,多谋多断,能帮大皇帝解围,也能立马根据天幕信息给出自己判断的房玄龄、杜如晦,更是罕见的沉默。
俩人低着头拿着抄写的纸张,指一下这儿,再点一点头,演绎着一场无声的默戏。
尉迟恭也像得了颈椎病一样,出现了身体不适,那粗人竟然头垂的比鹌鹑还能缩。
刚刚一直叫冤叫屈的程咬金,更是恨自己刚刚大嘴巴,怎么就管不住嘴呢?
生怕这儿的贞观上将将目光投向了自己。
坐在太子爷旁边的魏征就没有同僚们那么好运了,如坐针毡就是他现在的感觉。
老魏人都没动,目光斜睨下就见到了李承乾崩溃的情绪了。
“全得善终?嗯,这个好......”李世民一开始还连连颔首,不住的点评着后世的评论。
“有两个拎不清的,想学玄武门......”
到了这里,氛围就开始变得诡异了,李世民也是瞪大了眼睛瞥了又一遍。
在择人而噬的目光里,恶狠狠的瞪了一圈众人,“上岁数了有精力不济很正常,你们要学虞公及时退位。”
“不要真犯了诛九族的大罪,让朕也为难。”
众人点头跟小鸡啄米一样,心里也咒骂着到底谁那么傻啊?
真以为是个人都能复刻玄武门吗?
还是在天可汗大陛下还活着的时候,这哥们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辅机......怎么会这样?!”李世民忽然就怔住,呢喃着看到的字迹。
仿佛自己看混了眼,又不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发现还是原来的字迹。
长孙皇后嘴巴微张,神色愕然,她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逼死了她的亲哥哥。
那可是他的亲舅舅啊!
兄长什么本事,什么心思,她一清二楚。
要是说兄长会做出田蚡待汉武帝那样的事情,长孙皇后是定然不信的。
兄长这人做出点事儿就喜欢膨胀,所以她才一直劝丈夫莫要给长孙无忌太大的官位,让他当个国亲就够了。
“什么!?”读到后面,李世民惊呼出声,大怒的拍向桌案,豁然起身道:
“废发妻而立小娘......小娘!!!”
殿中群臣从这时起,再无一人敢嘻嘻哈哈了。
李承乾也在这时起,被父皇的怒拍桌案吓得浑身一颤,看着天幕里的自己更是惊呆了。
我,逼死了亲舅舅?
不不不!孤一定是在做梦!
李承乾痛苦的闭上了双眼,可脑海里此时竟然全是舅舅从小对他呵护的画面......
越是读到最后,那位冷静自信,又包含热情感性,会虚怀纳谏谦逊的年轻皇帝,脾气就越是被点燃到了极点,到最后已经看不出来往日模样。
殿中众人不敢看这等皇家事宜,皇家的人也没好到哪里去,个个摇摇欲坠。
为政者,最怕的是什么?
没有继承人?
这确实是一点。
但到了李世民这样的高度后,到了施政一方的大员地步,到了宰执天下的地步后,就又不一样了。
他们最怕的就是人亡政息!
继任者越是着急亲政、着急推翻前人政策,就越是在否定前人的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