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60节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曹操自己认为到死都是汉臣的话,那他就不是奸臣,而是忠臣。
司马懿当然也可以有一学一:你曹孟德都是忠臣了,我司马懿就不是了?
但,这貌似有些不同啊......
汉献帝的汉室天下,与其说是大汉的地盘,倒不如说是曹操带着文武大军真枪真刀一点点打出来的。
说是曹魏篡汉,倒不如说是曹操借着汉室的名义打地盘,最后时机成熟了再换自己当真主人。
司马懿...完完全全就是摘桃子!
议事大殿中的氛围并不算好。
曹操状若疯癫的在自语着那八个字:
“嘿嘿嘿......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好一个天道轮回,好一个报应不爽!”
“司马仲达,你可真是孤的好忠臣啊!”
曹操悍然拔剑向着司马懿狠狠的挥砍而去,司马懿情急之下连忙掷出手中酒盅抵挡并撒腿后撤。
铛的一下,曹操斩开了飞来的酒盅,而许褚坚实的身子将想要逃跑的司马懿撞了回去。
下一刻,光亮的佩剑就朝着司马懿的面门砍去。
“魏王饶命啊!”
司马懿闪躲及时,仅仅被曹操劈开了头发。
曹操用力的拍着胸膛平复心情。
堂中却忽然飘起了一股骚味。
众人鼻子嗅去,发现源头来自司马懿身上。
这老贼该不会是被吓尿了吧?
“我曹操也会遭报应!”
调整好心情的曹操拄着剑坐在了地上,他不打算这么轻易的放过司马懿,随后双眼赤红的扫视大殿上的文人们。
他深知自己势力内部的派系矛盾,尤其是一些汉室遗老向来看自己不爽。
怕是天幕今日的爆料,也正让这群脸上挂着担忧神色的文人内心窃笑。
曹操内心舒了一口气,不觉为未来充满了悲观。
大部分士族和他不是一条心,根本靠不住,可倘若全赖宗室治国如何行得通呢?
仅仅是天幕爆出来的信息,他老曹家和夏侯氏可是不出三十年就无人可用了。
不然叡儿这么聪明的孩子,怎么会选一个曹爽和司马懿对垒!
......
「司马懿死后,深喑父亲手腕的司马师接手掌握了大魏朝堂。」
「司马氏正式为称帝夺取天下做起了准备......」
第169章 天子死于市井
司马师上位后废黜了已经成年的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纵然司马氏已经独揽朝纲,曹魏立国虽短却仍有忠臣存在。
曹芳再怎么不行,也是继承的明帝之嗣。
废黜曹芳,相当于废了明帝之嗣,对于明帝的忠臣们而言只是不可忍受的。
远在毌丘俭与曹丕关系极好,且深受曹叡之恩,此时的他任镇东大将军,掌管孙吴边境防线的十几万大军。
且他与夏侯玄、李丰等人关系亲密,是曹叡的朋友们之一,这两人的被害更是让他不安。
淮南二叛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司马师的眼睛上素有瘤疾,在平叛毌丘俭和文钦的叛乱之前,他先找大夫做了割除手术,结果在平叛时,由于文钦袭营而受惊导致眼球崩裂被震出了眼眶。」
「最终于回师路上被活活痛死。」
真·眼珠子掉地上!
“天幕之前说我看到后世的武器,一定会震惊的眼珠子都掉在地上。”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
所以刘皇叔望着天幕上司马师痛的捂着被子的模样,笑眯眯道:“我怎么会那么震惊呢?”
“人家这才是致敬‘眼珠子掉一地’!”
“不愧是能办大事的,司马师有点说法。”
「如果说司马懿致敬了曹操,至死都是大魏忠臣。」
「那么司马师就属于模仿诸葛亮了。
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接管了势力,为司马师上尊号“忠武”!」
试问谥号忠武的人有几个?
远的不说,因为没有,就说最近的,谁不知道季汉的诸葛丞相谥号“忠武”,被尊为武侯?
司马师的能力还是有的,基本继承了其父的能耐。
他这个谥号里的武还说得过去,那您的忠呢?
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司马家这一招无异于欲盖弥彰。
懂得都懂,非搞这么一出干嘛呢?您说是吧,明英宗?
「彼时天下人都明白司马氏有称帝的想法。
因此一个在诸夏文化里流传了近两千年的歇后语诞生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咱先来说说司马师这个人吧。」
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呢:
“师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少流美誉,雅有风采。”
虽然司马氏搞了那么多政治丑闻,已经天下闻名了。
但放在司马师的手里,还是能控制并且继续做下去的。
就如同曹魏当年内部有着深刻的派系矛盾,晚年的曹操没有精力去处置了,便交给了政治手腕出众的曹丕来继位。
可惜曹丕有的是手腕,就是命不长,只能将烂摊子传了下去。
司马懿深知名声臭了,自己也没有那么多命来逐渐缓解改善了,甚至没有时间筹备和发展称帝的工作。
只能交给有手段和手腕的司马师了。
然而,司马师的能力和结局恰如曹丕一般:
你很难不去猜想,历史的上空始终有一只冥冥操纵命运的大手,在拨动着错综交杂的命运纹路。
「尽管曹魏已经确属于司马氏了,但被司马师改立的傀儡皇帝却不想坐以待毙!」
天幕上画面悠悠一转,原本黑掉的画面在一道破空声中被一把血色的长矛赫然划破。
一个新的视频在这个极为震撼的开场动画下慢慢浮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欺朕太甚!”
身着明黄色衣袍的曹髦持剑怒喊,后殿的亲随们连忙让他小心说话,怕此话被传出去后陛下再吃了挂落。
曹髦一脸的愤懑推开了阻拦他的亲随:
“朕乃大魏天子,他胆敢呼来唤去!”
“犹如呼唤奴仆一般,朕安能忍受这般屈辱!”
“陛下息怒啊!”亲随哭着劝阻:
“小心宫中有耳啊!”
曹髦抹去不甘的泪水,咬牙道:
“朕意已决,死有何惧!”
“朕是太祖皇帝的子嗣,不是汉朝的献帝!”
“朕不能死在这宫中,去当个懦弱的天子!”
曹髦死死的盯着眼前挂着的金甲,这是当年他的祖先曹操穿过的铠甲,象征的不只是太祖的功绩,更是象征了曹魏的荣耀!
画面最终定格在了曹髦的手放在金甲上抚摸着,缓缓的黯淡后进行转场。
「公元260年,曹髦眼见着司马昭称帝之心愈浓,而皇权渐弱,不胜忿恨,于宫中愤然拔剑。」
天幕中,披着金甲的少年天子亲自擂鼓召集亲卫百人,大开宫门朝着司马府冲杀出去。
谁说天子不能亲率甲士出宫诛杀贼臣的?
谁又能料到天子居然真的敢率亲卫反抗!
画面仍在播放着,但极为讽刺的一幕出现了。
宫中侍郎们身为天子内臣,眼见着皇帝已经决意出宫抗击,居然没有一个跟随,而是冷眼旁观后跑到司马昭府上告密。
而刚出宫的曹髦很快就面对上了本该拱卫皇城和天子的禁卫军,他们将自己手中的兵刃对准了天子,还厉声道:
“天子不要做傻事。”
曹髦登车拔剑,悍然吼道:
“朕乃大魏天子!尔等闯进宫来,莫非是要造反不成?”
禁军被曹髦的怒吼声震到,一时懦懦不敢上前,可一旁默默观战的文士却不能接受这样的画面出现,他厉声督促禁军上前。
“大胆!朕可是大魏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