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58节

  一个是曹丕最信任的兄弟,曹魏建国后宗室扛大梁者,为帝喉舌之人曹真长子曹爽。

  一个是遍览满朝上下,功勋卓著、治政在线、手腕在线、文武具备唯一人的司马懿。

  一人代表宗室,一人代表士族。

  一人代表皇权,一人代表能力。

  是不是很合理?」

  「反正曹叡也是这么认为很合理的。」

  「况且当时的司马懿已经六十岁了,自从诸葛亮被击败后,他也很有眼力劲的称病窝在家里。

  皇帝几次看望他,都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小皇帝曹芳七岁,曹叡就想着有司马懿加曹爽两人的庇佑,总该活到成年亲政吧?」

  「然而,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二岁。」

  「又除掉了曹爽,并诛杀了曹魏宗室所有在位握权者。」

  天幕上深沉的旁白声落下,画面忽地一暗,四个张扬的草书大字浮现其中:

  黑幕闪去,一条潺潺的大河横穿洛阳城静静漂流着,其河水黑如渊潭,窥不见底。

  天幕更极为夸张的将洛水渲染上了特效,肉眼可见代表臭味的黑气在水面上萦绕飘荡。

  而那四个大字,仍然立在着散发着恶臭的洛水上,原本的白字也渐渐的沾染上了黑色。

  「曹爽没有他爹的本事,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掌权后曹爽日益骄横,史载:

  “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种种行为引起了朝中公卿及其士族的不满情绪,而司马懿则继续“称病不出”,示弱给曹爽。」

  「暗地里,司马懿联络了士族的力量,甚至连太后郭氏一族也支持了司马懿。」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

  曹爽带着宗室并皇帝去魏明帝的高平陵扫坟。

  司马懿联络士族发起了政变控制住了国都洛阳,遂奉郭太后令宣布曹爽罪名:

  败乱国典、擅权营私。

  当时的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连夜跑到了曹爽近前,劝说:

  “您是大将军,名义上的大魏天下军方第一人,如今司马懿谋逆,但天下还是曹氏的。”

  “太祖、文帝、明帝三朝恩宠之下,天下忠于曹氏皇族的还有很多人。”

  “您应该赶紧带着手下的禁军逃往许昌,号令天下兵马勤王击司马懿!”

  甚至桓范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道:“我年轻时入太祖幕下,文帝、明帝赏识我,汝父待我如兄弟,范受曹氏之恩,必为曹氏所计。”

  “我现在还是魏国的大司农,我可以刷脸和用官印为你们调动粮草!”

  然而,曹爽是个没有主见的,一直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司马懿派太尉蒋济、尚书陈泰、侍中许允以及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前来劝降:

  司马懿他愿意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投降,只会削掉他的兵权,却保留其爵位和待遇。

  曹爽看见来人,再听司马懿这话立马痛快的投降了。

  「历经一千多年来的诸夏政治变局,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曹爽傻得可爱,天真的像个孩子。」

  「但我们切入当时视角来看呢?」

  陈泰,他爹可是陈群,曹魏的文臣元从,汝颖集团的领头羊般的人物,品德与才能天下闻名。

  蒋济,曹操后期心腹谋士,四朝老臣,绝对的原始股,对曹魏可谓忠心耿耿。

  许允,与夏侯玄、李丰等人是好友,这些人要么是曹叡的玩伴,要么是早年曹丕玩伴的儿子,所以许允的倾向和立场也能一眼看出。

  尹大目,曹爽本人的亲信,不必再说了。

  既然忠臣和亲信都劝自己了,司马懿又指着洛水发誓。

  你说曹爽还需要犹豫吗?

第167章 谁敢想!谁敢想?

  “刚才天幕上洛水的模样是不是在发臭?”庞统沉吟道。

  众人回想起天幕讲解以来对司马懿的种种促狭,以及画面和言语上的暗示,立马明白了这个新“洛水之誓”怕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唉!这就是我要兴兵匡扶汉室的原因啊!”刘备拧着眉头:

  “天下人心背驰已久,这和孔子当年说的礼崩乐坏有什么区别?”

  “世祖皇帝的誓言让洛水时隔千年再次迸发神圣的光芒。”

  “如今,司马懿要让洛水臭了吗?”

  堂中一时哑然。

  光武皇帝刘秀的洛水之誓美名远扬,是天下士人和读书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当初世祖爷攻打洛阳时候,遭到了朱鲔的强力抗击。

  天下的时局基本已经明了,刘秀拿下天下势在必得,谁都看得出这是汉家的新龙。

  朱鲔这么拼死的抵抗,难道他忠吗?

  实则他也是有苦难言,他曾经鼓动更始帝刘玄杀死了刘秀的大哥,这可是杀兄之仇啊!

  不然朱鲔早就投了。

  光武帝却在得知了朱鲔的顾虑后,指着洛水起誓,一如当年周公对邦周的诸侯们那样:

  只要朱鲔率城投降,秀儿绝不追究朱鲔责任。

  于是,“洛水之誓”这样的佳话出现了。

  秀儿说到做到,用自己的声名成就了一次士林佳话,也成就了洛水的神圣光芒。

  自此以后,但凡政客指着洛水起誓,那就相当于复刻先人名场面。

  容不得他人怀疑,除非这个人不想要士林名誉了。

  「谁敢想!谁敢想?」

  「不曾想!不曾想!」

  「司马懿身为四朝老臣,又有同样的四朝老臣做担保的情况下,在先帝曹叡的墓前指着洛水发誓,三层政治BUFF叠满了,老铁!!!」

  「谁都没有料到司马懿居然冒着天下大不韪的风险诛杀了曹爽等人三族,并且将曹氏、夏侯氏所有权贵要么夷三族、要么流放、贬斥、囚禁。」

  在司马懿诛杀曹爽的时候,当时为他作保的老臣们懵逼了。

  你看我的鼻子是不是红红的?

  蒋济:???

  陈泰:......

  「结果就是曹氏失权,司马氏成为了真正的魏国话事人。

  当初为司马懿作保的士族全都傻眼了,与司马氏也有了裂痕,这为后来建立的晋朝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

  桓范气得破口大骂:“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并在事后被诛杀。

  蒋济也深感惭愧,同年忧郁而死。

  许允被流放,其余参与政变的士族一个也没逃过,要么自己惭愧抑郁而死,要么被流放或者诛杀。」

  「卸磨杀驴,属实是被司马氏玩通透了。」

  「经此之后,士族更是彻底的看清了司马氏的真面目,与其背心背德。」

  ......

  “啊啊啊!我受不了了!”蒋济当场气得大吼大叫的跳到桌子上,悍然拔剑怒吼道:

  “丞相,我要杀了此贼!”

  自己儿子参与了其中,后面什么下场陈群并不知道,但参考蒋济、桓范等人的下场估摸着也差不多。

  这个一向淡泊出名的士人此刻哆嗦着嘴唇,指着司马懿:“汝狼子贼人!”

  “司马氏必不得好报!”

  事实上,不管是出于曹操当世群臣为了撇清关系自保的破口大骂,还是单纯看不下去司马氏的行为也好。

  在这个时代,或者说任何时代。

  士人对自己的名声都是尤为看重的。

  而且此时还没有科举等制度,士人想要出仕靠的就是推举制。

  推举的前提就是你在士林里名声!

  司马懿此举完全是将汝颖集团的脸往地上砸,甚至砸到地上后还要踩两脚!

  士可杀,不可辱!

  司马懿已经先辱后辱,一辱再辱了!

  一时间,丞相府中群臣激愤,恨不得上前生生活剥了司马懿。

  曹氏夏侯氏的将领们双眼赤红,死死的盯着司马懿好像要将其活吞。

  他们的子嗣要么流放、要么诛杀......

  贼子,你好恶毒的心思!

  “许褚,你拦着大家,不要太激动了。”

  许褚听到主公话后,回首看了一眼如狼似虎的众人,干巴巴的吞咽了口唾沫:

  主公,我好像做不到。

  曹操话罢,自己提溜起大拳头就狠狠的砸在了司马懿的脸上,根本不给他反应的时间,一拳又一拳的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首节 上一节 158/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