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第128节

  孔明:......

  总感觉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从我的体内被剥夺出去了。

  好半天才智商回归平时的庞统回到位上,这时他才明白了为何主公的汉中之战没有提他,为何作为荆州人,他居然不是关将军的副手、荆州为政的一把手。

  甚至后来简单提过的季汉北伐、官场诸相也不尽有他的名字。

  庞统语气幽幽:“士元空有一身才华,居然不能报效主公,带到了阴曹地府,白负了一身学问!”

  “何其悲哉!”

  刘备温和的声音传来,一双温热的大手上前握住庞统,温声宽慰:“士元,届时不去益州不就行了?”

  关羽也在此时说道:“庞军师,你要是跟着大哥去了益州,某镇守荆州时可少了人给我拿主意了。”

  “就是!”张飞嘴里嚼着胡饼,“士元先生,你也不想二哥再被鲁子敬蹬着鼻子骂吧?”

  “落凤坡是凤雏的宿命,而不是我庞士元之命。”

  庞统情绪平缓下来后,郑重道:“我还没帮主公克继中原,没有帮关将军守好荆州,怎能如此草草归魂阴司?”

  「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点,正史之战,赤壁之战中周瑜功劳占比相当的大,演义里多是将功劳归结于诸葛亮的妙计,这是不正确的。

  周瑜之死,也是在攻打南郡时,损兵折将又身中流矢,我们可以推测是破伤风带来的发炎,一直没有治愈好,最后才导致的病死。

  放在我们现在,让金属破了皮肉,怕感染炎症也要去医院打破伤风针的。

  当时天下华佗已死,名医只剩一个荆州的张仲景,周瑜自然就没有名医诊治了。

  演义里诸葛丞相三气周公瑾,将周瑜活活气死为刘备除对手的戏,属于杜撰的。」

  「正史里的周瑜就是先前我们展示片段里的模样,史称“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性度恢廓,壮有姿貌,面冠若玉,文武雅量,王佐之资这才是真实的周瑜。」

  孔明微微一滞,三气周瑜这又是哪来的桥段?

  他为什么要气周瑜呢?

  周瑜意气风发,挫败曹操大军,统率江东士民,可谓彼时天下风头无二。

  而他当时跟随的刘备,不说家徒四壁吧......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他和人家周瑜又没仇又没恨的,犯不上把人家气死啊。

  吃饼子也堵不住嘴的张飞开口道:“怪不得天幕此前说军师嘴上功夫了得。”

  「我们跳过演义来看,庞统,乃庞德公之子,籍贯荆州襄阳,地道的荆州爷儿们!

  成年后,被刘表征辟为功曹。

  这没问题,庞氏乃荆州襄阳的本地大族,庞统为刘表出力是正常的。」

  「随后曹操平定北方后,带着百战之军马不停蹄的南下,荆州所属的郡直接转化为了割据状态。」

  「赤壁之战后,周瑜声名鹊起,天下皆知江东周郎之名。

  虽然曹老板不承认,“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嗯,很是疑似曹操嘴硬的证据。」

  “啊啊啊!”

  “欺负人是不是!”

  “本来就是孤轻敌妄下,落了圈套才让周公瑾徒获了泼天之功。”曹操气得跳脚,不服的为自己抗辩:

  “周瑜?他有再大的本事,身后的势力能有孤的雄厚?”

  “二十万百战之军啊!”

  “孙刘两家联合才凑出五万人,怎么和孤打!”

  “呜呜呜......”

  曹操说着,越想越气,伤心事再次浮现脑海里,忍不住为之伤悲。

  不好,不能再想了,脑壳疼!

  「赤壁之后,来自北方的威胁没有了。

  周瑜趁势而起,大肆扩张势力。

  首当其冲的荆州自然害怕周瑜这头杀人的老虎。

  当年孙策联合周瑜,上演了一幕江东版慈父治国,杀得那叫一个人头滚滚。

  作为江东的老邻居,荆州属于全程见证者。

  周瑜:你们...

  荆州:秒懂,已怕,求放过。」

  「故此时,摆在荆州眼前的似乎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像江东士族一样对孙氏效忠。」

第134章 周瑜之死的严重后果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豪气万丈的感慨道。

  “当年羽扇纶巾的周公瑾,指点江山,好一个意气风发。”

  “可人生也正如他自己所道,世事无常矣!”

  张怀民啧啧道:“可惜,天意没有给人杰时间,恐怕吴侯也难容他啊!”

  “一代英雄折戟南郡,当时让江东上下批评损兵折将。”苏轼蹙眉道:

  “北方也认为他空有盛名!”

  “如此周瑜,怎能配他的威名?”

  张怀民嘴角一抽:“苏子瞻,你刚刚不是这么说的。”

  你是不是故意跟我找茬?

  ......

  「周瑜一死,庞统屁颠颠的跑去江东给他吊唁了,如此不辞辛苦奔波千里的吊丧,结果是什么呢?

  丧礼一结束,庞统光速投靠了刘备。」

  「其中情况咱们也很好猜测,庞统出身荆州豪族,过去吊丧身上肯定带着任务的——代表荆州过去谈条件。

  回去后光速投靠刘备,必然是条件没有谈拢。

  周公瑾已经死了,你们江东还敢这般狮子大开口?」

  「这就是周瑜之死带来的最早变化。

  随后江东发生的一系列变乱也都是周瑜之死产生的影响。

  比如,此前在周瑜面前只能做狗趴着的荆州士族敢和江东谈条件了,谈不拢还敢翻脸。」

  “未免太过粗俗!”庞统眉毛倒立,破口大骂:“荒唐!做狗趴着....太有辱斯文了!”

  黄忠也是蹙眉不悦,后人未免太贬低先人了。

  我们那是见风使......见势...也不对。

  我们那叫心怀大义,想要做个兴复汉室的好人而已。

  这很难猜吗?

  “士元,未必动怒。”诸葛亮摇了摇头,笑道:“太祖皇帝不会在意夏商周的故事,春秋的人们不会考虑帝辛的感受。”

  “我们对于后世人而言,虽是先人,或是此时天下名流士族。”

  “时过千年,对于后世而言,我们的门流不值一提。”

  庞统张了张嘴,终归长叹一口气,只是道:

  「江东士族和江淮派的矛盾是什么?

  是血仇,是入侵,是利益的被侵犯。

  荆州士族想要的是什么?

  和江东士族有类同的需求。

  自古以来,但凡豪强者所需求的,都是或多或少的自治权。

  西汉时期,景帝时的七国叛乱,可以归结于刘邦给子孙们挖的坑,但究其根本还是豪强、邦国的坐大,让他们想要更多的自主权。

  武帝时期,豪强持续坐大,为了遏制地方而强中央,刘彻在位五十余年,可谓是不遗余力的推行各种政策削弱豪强,这也是武帝能持续对匈奴发起战争的客观原因。

  再说东汉以来,由于刘秀兴汉的背后有豪强的支持,就注定了东汉先天上就是个残疾王朝:

  豪强不好动!

  当年,刘邦对开汉元勋这样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纵然大河变得像是衣带一样宽,泰山的棱角变得像石头一样小,纵然日月崩毁,天地塌陷,汉家也要使功臣们的封国永远安宁,并一代代给功臣们的子孙传下去。

  可一代代过去后,勋贵的子孙变了,封国的国主也变了,地方的豪强也变了。

  物质丰裕了,家族底蕴深厚了,他们就会想要更多:铸币权、盐铁权、自治权!

  俨然国中之国!

  四世三公是汝南袁氏的荣耀,却是东汉皇权的耻辱。

  汉末的世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亡汉最大的推手。」

  汉朝豪强世家:......

  啊?我们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我咋不知道啊?

  我们都是经学传世,世代耕读的好人啊!

  “汉唐的勋贵世家,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好东西!”

  “皇帝赐予勋贵荣耀,让他们可以将本事传承下去,代代守护国家。”

首节 上一节 128/2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第一刑案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