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82节

  王硅眼中满是思索之色:“对!肯定就是这样!”

  “否则的话,无法解释凶手为何要费尽周章,设计出这样的杀人手法,且让两个死者都一样!”

  “肯定是他本身就经历过这样的事,不这样做,在他看来,不足以消除他心中的仇恨,不足以让死者感受到绝望与悔恨!”

  其他人闻言,也都跟着激动点头。

  绝对就是这样!

  他们不由看向刘树义,眼前满是佩服之色。

  只有亲自调查此案,他们才能知道,这个案子究竟有多复杂,有多玄奇。

  可就是这样无论怎么看,都是自焚的案子,刘树义却硬是在短短一个时辰内,破解了凶手的手法,推测出了凶手的动机。

  将原本没有任何方向的案子,凭一己之力,撕出了一条指向真相的路!

  之前他们只是听人说刘树义有多厉害,有多断案如神。

  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断案如神四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知道了凶手的动机,以及死者曾经做过的事……”

  这时,刘树义的声音继续响起。

  众人一听,连忙看向刘树义。

  就见刘树义说道:“那想要找到他,也就不难了!”

  王硅一喜:“刘员外郎的意思是?”

  “只要是死人的案子,无论自尽,还是其他,各地官府都必须送抵刑部……”

  “而自尽的案子里,自焚之案,又是极其罕见的!”

  “所以……”

  刘树义目光扫过激动的众人,缓缓道:“在知道了凶手动机的那一刻,他在我这里,就已经不可能藏得住了。”

  “走吧……”

  刘树义直接迈步,向外走去:“随我去刑部,找到他!”

  今天还有一章,估得下午

第50章 长安一时辰,兄长出现了!

  两刻钟后。

  黑压压的人群,直接冲进了刑部大门。

  让刑部的官吏们不由一愣,差点以为谁来攻打刑部了。

  他们连忙抓住一个刑部司的吏员,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么多人?你们不是去查案了吗?怎么都跑回来了?”

  吏员眼见同僚们都跟着刘树义进去刑部司的院子了,连忙道:“就是去查案,所以才回来的!刘员外郎已经把凶手的诡计都给破解了,现在回来,就是来找凶手的!你们快让开,迟了我连立功的汤都来不及喝……”

  说完,他就连忙推开挡住他的人,跟着冲进了刑部司。

  只留下其他三司的官吏们,茫然对视。

  “不说是自焚的案子吗?哪里来的凶手?”

  “这也就一个多时辰吧?刘员外郎就给破解了?”

  “钱员外郎呢?钱员外郎不是扬言要让刘员外郎这个官升的不痛快吗?怎么没见他人?他不也去查案了吗?”

  问题很多,只是没有人能回答他们。

  …………

  刑部司内有一建筑,高三层,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墙夯土厚达四尺半,屋顶覆青瓦,檐角悬铁马,守卫森严,此便为刑部存放卷宗的架阁库。

  架阁库地面为大理石铺就,光滑平整,严肃庄重,书架为樟木打造,同时涂抹花椒汁,防潮防虫。

  架阁库的三层为密档室,专门存放谋反及皇室成员相关卷宗,门外始终有禁卫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值守,整个刑部,只有两个四品侍郎以及尚书杜如晦可以进入。

  架阁库的一二层,便是存放普通卷宗之处。

  前身过去被欺压时,没少在这里抄录卷宗,所以他对架阁库十分熟悉,一进入,便领着众人径直到了二楼。

  之后,他看向赵锋,道:“安排人手,先找最近三年的自尽卷宗,再从自尽卷宗里,找出自焚卷宗……若是没有相关卷宗,那就再向前数三年……”

  赵锋闻言,直接点头:“是!”

  说罢,他便直接带着已经明确向刘树义表态,愿跟随刘树义的官吏前去翻找卷宗。

  看着众人忙碌起来,刘树义长长吐出一口气。

  从他接下钱文青的战书,到望月楼查案,再到找出凶手线索,整个人的大脑一直在飞速运转,精神也一直处于极度的活跃和紧绷状态,虽然时间不算长,却也十分疲惫,现在总算是可以短暂的松一口气了。

  他来到平日用来抄录卷宗的桌子旁,坐了下来。

  视线穿过窗户向外看去,便见王硅等长安县衙的人,正在焦急的踱着步,因刑部的架阁库是重地,非刑部人员不能进入,所以王硅他们只能在外干瞪眼。

  刘树义笑了笑,他也没什么办法,更别说架阁库内皆是书架,空地不多,只是刑部司的人就已经很拥挤了,即便他们能进来,也帮不上什么忙。

  他端起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慢悠悠的抿了一口。

  回想原身的记忆,似乎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这抄录卷宗的桌子前,如此悠哉。

  “找到了一份!”

  这时,赵锋的声音忽然响起。

  刘树义目光一动,直接转头看去,就见赵锋正抱着一卷卷宗向他走来。

  “这是贞观元年三月十六日发生的自焚案件,地点是苏州。”

  赵锋将卷宗递给刘树义。

  刘树义微微颔首,迅速将卷宗翻开,目光在上面快速扫过。

  但很快,他就将卷宗放到书案上,摇头道:“这个自焚案的死者,因不满邻居强占田地,愤怒之下,跑到邻居家放火自焚,试图用自己的死,让邻居愧疚,让其他人知道邻居的恶行……”

  “此事有众多目击者,当地官府提供的证据也很完善,而且他是独居老汉,没有家人,没有后代,与此案不符,应不是我们要找的卷宗。”

  赵锋见刘树义这般迅速就做出了判断,心中佩服的同时,没有任何迟疑,直接转身继续寻找。

  如刘树义所言,自尽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自焚的手法,却很少人会用。

  毕竟自焚的痛苦,实在是非常人所能承受,远不如自缢或者用刀来的快。

  不到一个时辰,第一轮的筛查就已结束。

  刘树义书案前,只摆放了十几份卷宗。

  赵锋等人围在刘树义身旁,紧张的等待刘树义做出判断,如果这些卷宗都不是刘树义要找的,接下来他们就会再往前数三年,寻找武德八年到武德六年的卷宗。

  一份份卷宗被刘树义翻开放下,很快,刘树义拿起了倒数第三份卷宗。

  如之前一般,他迅速将卷宗翻开,视线快速在上面扫过,但不同于之前,这一次,他没有快速将卷宗合拢置于一旁,反而身体突然向前倾去,眼眸陡然眯起。

  看到刘树义这不同之前的反应,赵锋心中一动,忍不住道:“刘员外郎,你这是?”

  “找到了!”刘树义沉声道。

  找到了!?

  众人闻言,双眼皆是一亮。

  赵锋忙道:“什么案子?”

  “武德九年四月初四,发生于长安城通济坊内的一起意外。”

  “通济坊?意外?”

  这个卷宗不是赵锋翻找的,他并不清楚具体内容,遂问道:“什么意外?”

  刘树义目光看着卷宗,道:“一个名叫白居安的富商,因饮酒过多,于客栈内,打翻烛台,引起大火,最终导致他与妻子双双死于火海。”

  “因案发时,外面有人经过,正好从窗纸上看到了全过程,后来万安县衙调查,也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故此便以意外结案。”

  “有人证,后来官府也没有查出异常,就是意外吧?”

  赵锋不解的问道:“为何刘员外郎会认为此案就是我们要找的案子?”

  “第一,此案有疑点。”

  “疑点?”赵锋一怔。

  其他人也都心中一紧。

  刘树义道:“按照目击者证词,他们从窗纸上,发现白居安似乎要喝水,踉踉跄跄起身,结果不小心跌倒,打翻烛台,导致烛火直接点燃了床榻,瞬间将整个房屋引燃,他们连救援的机会都没有。”

  他看向赵锋,道:“这火是不是烧的太快了?在没有火油这种助燃物助燃的情况下,即便是被子褥子再容易燃烧,也不至于在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让烈火充满整个房间,使得白居安和他妻子来不及逃走,外面的目击者也来不及救援吧?”

  “这……”

  赵锋皱了皱眉,原本在听刘树义介绍案情时,他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可此刻听到刘树义单独拎起这个细节,他却也觉得确实不合常理。

  这把火,确实烧得有些过快了。

  “而第二……”

  刘树义看向证人的证词,眼眸眯起,道:“则是三个人证中,有一人的证词是这样说的……”

  “他说,他与同僚喝酒,相约一起去茅房,路过白居安房外时,听到里面传来动静,转头看去,发现烛火翻倒,烈火腾起,他着急的就要和同僚去救人,结果他因在与突厥人交战的战场上,脚踝受过伤,留下了跛脚的后遗症,再加上喝酒导致他们昏昏沉沉,走路都不稳,所以没法及时救人,最终使得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内的白居安夫妇葬身火海。”

  刘树义转过头,看向赵锋,提醒道:“还记得杜姑娘验尸的结果吗?”

  杜姑娘的验尸……

  赵锋记忆迅速回到望月楼上,刘树义与杜英的交谈。

  然后……

  他双眼突然一瞪,忍不住惊呼出声:“突厥弯刀的刀伤,还有脚踝的肿大,跛脚的可能!?”

  “所以……”

  赵锋忍不住咽了一口吐沫,道:“望月楼的死者,就是这个证人!?”

  刘树义沉声道:“突厥弯刀的刀伤,证明他与突厥人交过手,脚踝的肿大,证明他有跛脚的症状,按卷宗记载,此人名叫杨锋,在行伍里待过八年,后因伤退出行伍,但因有军功在身,被封了一个御侮校尉的武散官。”

  “虽然武散官没有实权,但却有从九品的俸禄和待遇,所以他的生活不会太差,正好符合小二对其衣着富贵,身份不低的评价。”

首节 上一节 82/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