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68节

  一边想着,他一边来到书案前。

  拿起书案上未被合拢的书,便见这似乎是一本道门典籍,上面的文字晦涩难懂,读起来十分拗口,难以理解。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抄录好的古籍《连山》。

  《连山》也是同样的晦涩难懂,而且比这本古籍更难理解。

  刘树义想了想,将书递给袁天罡,道:“袁灵台,这本书你看过吗?”

  袁天罡简单翻了几页,道:“这是《参同契》。”

  “《参同契》?什么书?”刘树义询问。

  袁天罡介绍道:“简单来说,这是一本丹经,但又与其他的丹经不同,它为东汉魏伯阳所著,融汇了周易、黄老、丹火三家之理,在道门被奉为丹经之祖。”

  “因其学问高深,晦涩难懂,便是道门中人,也有许多人一生都难以将其贯通。”

  说着,袁天罡看到了书上的标注,意外道:“杨大夫竟然能看懂《参同契》,甚至还评价是否有效……难道杨大夫根据《参同契》炼过丹?”

  炼过丹?

  刘树义眸光一闪,转身来到没有书籍的那个书架前,看着书架上那些精致的瓶瓶罐罐,直接从中拿起了一个白色的瓷瓶。

  他将瓷瓶打开,一股炮竹爆炸后残留的特殊味道,从瓷瓶内窜出。

  刘树义将瓷瓶倒置,几粒褐色的药丸被倒出。

  “袁灵台,你看看这些药丸,是不是丹药?”刘树义道。

  袁天罡快步走来,他从刘树义掌心捏起一枚药丸,先置于鼻尖嗅了嗅,又用舌头舔了舔,脸上诧异之色更浓:“还真是丹药,不过我没有见过这种丹药,不知具体用途。”

  果真是丹药……

  刘树义又迅速拿起其他的瓷瓶,用力摇晃。

  有的瓷瓶是空的,有的瓷瓶内则明显有东西。

  刘树义将那些有东西的瓷瓶打开,一一倒置,一枚枚颜色各异的丹药,落入他的掌心。

  看着这些红的、褐的、蓝的、白的丹药,刘树义不由倒吸一口气,众所众知,古代炼气士炼制的丹药,重金属都超标。

  多少皇帝贵族都是嗑药嗑死的。

  这些丹药若都是杨万里炼制的,杨万里也真的吃了,那杨万里体内说不得积累了多少重金属,能活到现在,也真是长命。

  还有……杨万里为何要炼这么多丹药?要吃这么多丹药?他想干什么?

  刘树义不由想起杨氏的话,杨氏的八字极好,杨万里娶她进门,目的是让她日日为其点香祈福,说杨氏能助杨万里实现愿望……

  杨万里还通过风水的转变,让这里成为了洞天福地。

  同时杨万里还钻研道门之学,亲自炼丹吃丹。

  最后还有……刘树义抬起头,看着墙壁上悬挂的,杨万里亲手写的字帖——

  “超脱物外,大道始成”

  “登临仙台,得道长生”

  看着这两幅字帖,看着杨万里亲手画出的仙鹤飞升图……

  他心里,有了一个荒谬却又符合逻辑的推测。

  杨万里……该不会与始皇帝这些帝王一样,想要长生吧!?

第176章 粉碎!妙音儿势力阴谋!危机解决!

  长生,成仙……

  哪怕这是刘树义推断出来的,刘树义都有些不敢相信。

  他没想到,自己原本只在史册和书簿里看到的事,竟然会发生在自己眼前,竟真的有人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飞升与长生。

  不过,杨万里若真的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疯魔一般的追求长生,那有些事,也就能理解了。

  比如……杨万里舞弊贪污的那么多钱财,都用到了什么地方?

  “袁灵台。”刘树义向袁天罡问道:“炼制丹药,所需要耗费的钱财多吗?”

  袁天罡看着书架上众多的瓶瓶罐罐,脸上难掩惊色,很明显,最了解道门之事的他,也与刘树义一样,猜出了杨万里的目的。

  也明白了刘树义的意思,他点头道:“丹药的炼制,要求极高,想要炼出高品质的丹药,不仅需要品质极高的药材、引子,更需要适合的炼丹炉。”

  “药材引子还好说,就算买不到,也能自己去采,可炼丹炉是没有人售卖的,只能自己找人打造,而炼丹炉因其添加之物的不同,承受的火候不同,适合炼制的丹药品类也不同。”

  “因此种种,只是炼丹炉,就需要大量的钱财去打造,而药材引子更不必多说,有些高品质的药材,根本不是钱财能买下来的。”

  怪不得炼气士服务最多的就是帝王,如此耗费钱财和原料的事,只有帝王能够随心所欲的去做,而不用担心空有丹方找不到药材引子,或者因手头拮据打造不出合适的炼丹炉。

  刘树义看着眼前的瓶瓶罐罐,道:“那炼制这些丹药,你觉得需要多少钱财?”

  袁天罡这次没有着急给出答案,而是仔细辨别了一下丹药,又在心中计算后,才说道:“至少上万贯。”

  “多少!?”

  袁天罡话音刚落,李新春惊愕的声音便陡然响起。

  他瞪大眼睛看着袁天罡,整个人都是懵的:“上万贯?袁灵台,你没说错?就这些瓶瓶罐罐里的东西,需要那么多钱财?”

  袁天罡明白自己的话有多惊人,他想了想,指着刘树义掌心的红色丹药,道:“此丹药名为增寿丹,主药材是千年人参……李县令,你应该知道千年人参有多贵,而且还是可遇不可求,不是有钱财就一定能买得到的。”

  “更别说丹药的炼制,是一件时机与熟练的事,如此品质的丹药,绝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炼出来的,说不得炼废了多少炉,才能偶然成功这一炉,只此增寿丹,所需要的钱财,估计就至少得近千贯了。”

  李新春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也不是没经历过大案,如刘树义之前破解的饷银案,就有足足二十万贯之众,可即便如此,一枚小小瓷瓶里的所谓丹药,就需要上千贯的钱财才能炼制出来,也还是让他感到震惊。

  而更让他大脑嗡嗡直响的,则是杨万里哪里来的上万贯钱财啊!?

  杨氏不是说杨万里两袖清风,十分朴素,连家宅都不修葺,连肉都不吃几顿吗?

  自己刚刚还称赞杨万里是清官,是他们官员学习的楷模,结果……转眼就得知,杨万里随随便便就砸出了上万贯钱财来炼丹,这他娘叫朴素?

  以杨万里目前的俸禄,上万贯钱,他几辈子也赚不到,结果他说砸出就砸出,这能叫两袖清风!?

  一想到自己刚刚对杨万里的称赞,李新春就觉得脸烫的厉害,特别此时刘树义和丁奉都在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自己时,李新春更是想低头找个洞钻进去。

  真是尴尬的,脚指头都快要抠出一座三进出的院子了!

  “杨夫人!”

  李新春怒目看向杨氏,道:“你不是说你家老爷为官清廉吗?那他这炼制丹药的上万贯铜板是哪里来的?”

  “我……”

  杨氏脸上的震惊不比李新春少,她原本苍白的俏脸此时挂满了茫然与不解:“妾身也不知道啊。”

  从书房的门被打开,机关钢针出现开始,书房里的一切,就在不断的刷新杨氏的认知,以至于她竟有一种自己从未来过书房,甚至好像一直都没有认识过杨万里的错觉。

  “妾身完全不知道这些瓶瓶罐罐竟然这般贵重,老爷从未向妾身说过这些……”

  李新春听着杨氏一问三不知的话,气的直跺脚,若不是杨氏的表情不似作伪,而且她相公刚刚惨死,李新春肯定得找她麻烦。

  若非是杨氏,自己岂会这般丢脸……当然丢脸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案子的认知和判断都被误导了,若非刘树义和袁天罡注意到了这些瓶瓶罐罐,袁天罡还知晓具体价值,他根本就不会知道,一直对外以清廉朴素形象的杨万里,真面目竟完全不同。

  刘树义拍了拍李新春肩膀,示意李新春稍安勿躁,他向杨氏道:“杨夫人,你可知这些瓶瓶罐罐,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的?”

  杨氏想了想,道:“妾身几个月才会来一次书房,每一次到来,这里的瓶瓶罐罐都会增加几个,或者消失几个,第一次出现瓶瓶罐罐……妾身有些记不得了,应该很早之前就有了,至少得十年了吧。”

  十年……

  这个敏感的数字一出现,顿时让刘树义、李新春与丁奉心中一动。

  李新春和丁奉连忙看向刘树义,便见刘树义眼眸微眯,道:“你可曾问过杨大夫,这些瓶瓶罐罐是什么?”

  杨氏没注意到几人的神情变化,点头道:“妾身曾好奇的问过一次,老爷说他偶尔会身体不适,那是郎中给他配的药。”

  “郎中配的药?”李新春看着满架子的瓶瓶罐罐,冷笑道:“这么多药,还吃了足足十年,他也不怕吃死?”

  杨氏低着头,她以前未曾怀疑过杨万里的话,此刻细想,确实……什么病需要吃十年之久?而且她与杨万里日日相处,也的确没有发现杨万里身体有什么不适。

  刘树义将杨氏反应收归眼底,继续道:“这座院子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杨氏道:“妾身嫁过来那一年,老爷亲自带人修建的。”

  “亲自带人修建?”刘树义眸光一闪:“你是说,杨万里没有将修建院子的事交给下人或管家,而是自己亲自上阵,直到修完?”

  “是。”

  “修建时,你可曾来看过?”

  “没有。”杨氏道:“老爷说书房是他要用的,他费心就可以,其他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不必参与,因老爷看重规矩,很是威严,所以我们都不敢忤逆。”

  “也就是说……杨大夫修建这院子的过程,不仅是你,你们杨府的其他下人,也都没有参与过?”

  “是。”

  听到这里,李新春不由看向刘树义:“刘郎中!”

  刘树义明白李新春的意思,杨万里身为家主,修建一座书房,哪里值得他这个家主如此费心?更别说,整个修建的过程,竟然一个下人都没有参与。

  这怎么看,都怎么不正常,就好像……杨万里故意避开下人,不想让杨府的人参与修建一般。

  再结合杨万里平日里严禁杨府中人靠近书房的森严规矩……李新春即便反应再慢,也察觉到这书房恐怕不是眼前所见的这般简单。

  刘树义视线重新看向宽敞的书房,点头道:“不出意外,这书房应该有机关密室之类的地方。”

  “机关密室?”杨氏满是吃惊。

  刘树义道:“想想这些丹药吧,袁灵台刚刚说过,炼制这些丹药需要不同的炼丹炉,需要很多药材和引子……可是这座书房内,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的炼丹炉,也没有看到哪怕一个药材。”

  “而杨夫人你也说过,杨大夫平日里除了去衙门上值外,就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既然没有时间去外面,那炼丹便定然是在书房内进行的。”

  “也就是说,炼丹需要的所有东西,必然都在书房中,可我们没有找到,便只能代表……”刘树义环顾四周:“这书房一定有一个秘密的空间存放那些东西。”

  陆阳元这时想到一件事,道:“怪不得杨大夫一进书房,就不许任何人打扰他,哪怕是到了用膳的时候,也不许其他人来叫他……他藏于密室中炼丹,不能中途停歇,也未必能听到外面的动静,这才定下这样的规矩。”

  杨氏张着嘴,想说些什么,可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刘树义的推理完全基于事实,再结合陆阳元的话,以及杨万里这些年的特殊情况,即便杨氏不愿承认,却也不能不赞同刘树义的推断。

  “密室会在哪里?”丁奉忍不住询问。

  他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杨万里贪污舞弊的证据,这让他心里很是焦虑,担心杨万里没有留下证据,这样的话,随着杨万里死去,想要查明杨万里都收了谁的钱财,帮谁舞弊,便极其困难。

  所以他现在,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这个密室之中。

  众人闻言,也都仔细的观察着书房,可无论他们怎么看,也没有发现哪里有问题。

首节 上一节 368/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