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21节

  那么多的石头,是如何运进看守严密的库房的?

  贼人动手的时间,又是在何时?

  也难怪当时三司的人,未曾考虑过饷银在交付冯木之前就丢失的可能……想一想当时的情况,库房外有两方人马,上百人看守,而贼人要做的,不仅是偷盗二十万贯饷银,还要替换同等重量的石头,这一进一出,那上百人难道是瞎子聋子不成,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

  所以,无论怎么想,这都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

  因此,当时三司的人,直接就将这种可能性给排除了。

  “不可能做到的事……”

  刘树义指尖轻轻摩挲着腰间玉佩,沉吟片刻后,向付无畏道:“不知当时贴上封条,锁上箱子,所有人离开库房时,是什么时辰?”

  付无畏皱眉回想了一会儿,起身道:“这般具体的事,下官也不记得了,刘郎中还请稍等片刻,下官去找下当时的记录。”

  刘树义拱手:“有劳。”

  付无畏连忙摆手,无比热情:“配合刘郎中,就是在为陛下解忧,此乃本官的职责所在,刘郎中切莫客气。”

  说完,他便不再耽搁,快步走出了办公房。

  见付无畏身影消失,杜构这才开口道:“如何?”

  杜英漂亮的瞳眸也看向刘树义。

  刘树义摇头道:“想不到贼人盗换饷银的手法。”

  “二十万贯饷银,堆起来都能成为一座小山,同等重量的石头,也一样体积很大。”

  “无论是将饷银运出,还是将石头运进库房,都绝对是一件会被人注意到的特别之事。”

  “别说此时库房外还有上百人看守,就算没人看守,抬着这么多东西走来走去,也会被人关注。”

  “所以,贼人如何在这么多人严密看守的情况下,不惊动任何人,悄无声息的盗换饷银,实在是难以想象。”

  杜构眉头也紧紧皱起,若非他们怀疑库房之事,是有足够的线索和信息做支撑,而非脑袋一热随便乱猜,他现在可能都会直接排除这种可能了。

  确实怎么想,都觉得这非人力所能做到的事。

  杜英看着两人眉宇蹙起的样子,声音清冷,有如一汪清泉响起在两人耳畔:“急什么?这才刚刚找到方向,还未真正深入调查,想不到贼人的手法很正常。”

  她看向刘树义:“息王尸骸失踪案发生时,很多人不也认为此乃神迹,是息王化作幽魂所为?可最后,仍是被你给找出了真相。”

  “此案虽看似不可能,但与息王尸骸案相比,反倒正常许多,所以我相信,这个案子也一定难不住你。”

  刘树义没想到以杜英的清冷性子,竟会担心自己受挫,主动鼓励自己。

  这还是那个初见时,如冰山雪莲一般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艳仵作吗?

  杜构也有些诧异的看着自己妹妹,在他的记忆里,妹妹要么冷冰冰和块冰一样,要么对自己毒舌,天天找自己麻烦,何曾如此温柔鼓励过他人?

  他视线不由在两人身上来回移动,心里有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在蔓延。

  他觉得,两人的奸情,要达成了。

  “杜姑娘说的是。”

  刘树义点头:“此案才刚刚开始调查,若现在就唉声叹气,这个案子可就真的没法查了。”

  这时,门外有急促脚步声传来。

  几人对视一眼,顿时停止了交谈。

  很快,付无畏拿着一本书簿走了进来。

  “刘郎中久等了。”

  付无畏一进入办公房,就向刘树义道:“下官已经查到了当时的记录。”

  说着,他直接将书簿翻开,然后指着某一页的内容,放在刘树义的桌子前,道:“刘郎中请看,按照书簿上的记载,贴上封条,箱子上锁的时间,是武德七年八月十五的子时五刻。”

  八月十五子时五刻……时辰确实已经不早。

  刘树义又继续向下看去,然后他发现,冯木率领将士搬走饷银的时间,是当日的卯时四刻。

  也就是说,从众人离开库房,到库房再度被打开,间隔时间不到三个时辰。

  这个时间间隔,不算长,贼人若想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二十万饷银的替换之事,必然需要多人协作才可以。

  由此看来,贼人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团体。

  至少十几人。

  如此多的人,他们是怎么避开守卫将士的耳目,进入的库房?又是如何携带那么多饷银离开的?

  刘树义想了想,道:“付郎中,能带本官去当年放置饷银的库房瞧瞧吗?”

  只从记录与付无畏的讲述来看,贼人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成功盗换饷银的,所以,想要找到突破口,只能去现场瞧一瞧了。

  付无畏闻言,这次不像刚刚一样痛快,有些为难道:“现在吗?”

  刘树义眸光一闪,双眼盯着付无畏:“有难度?”

  付无畏解释道:“户部的库房,因存放着朝廷许多的财物,规矩很多,不是想开启就开启,想看就看……”

  “不瞒刘郎中,便是本官这个户部郎中,在没有唐尚书许可的情况下,哪怕是最次等级的库房,也没有开启的资格,而且库房的钥匙也在唐尚书手中,他不给我们,我们就算去了,也没法开门。”

  “而这还只是我户部的库房,若是太府寺掌管的国库,比如金部库、度支库等,那便是唐尚书都没有权力直接开启,需由太府卿点头才行。”

  见刘树义皱眉,付无畏生怕刘树义误会自己,以为自己在故意为难刘树义,他说道:“这个规矩不是本官胡说的,刘郎中若是不信,随便出去找个户部的同僚一问便知。”

  刘树义自然能看出付无畏不是故意为难自己,他摇头道:“付郎中多虑了,本官岂会不相信你,只是饷银案的调查需要掌握全面的线索才可,这库房我必须得看。”

  付无畏提出建议:“那本官去命人请示一下唐尚书?”

  刘树义与杜构对视了一眼,杜构微微颔首。

  刘树义便明白,户部尚书唐俭与杜如晦的关系,应该不错,至少不会为难自己。

  他点头道:“那就有劳付郎中了。”

  “不敢当,都是我应该做的。”

  付无畏当即道:“我这就让人去找唐尚书。”

  “等一下。”

  杜构叫住了要离开的付无畏,只见他从怀里取出一枚玉佩,交给付无畏,道:“付郎中可让人带着这枚玉佩,去见唐尚书。”

  付无畏接过玉佩,便见玉佩质地十分温润,背面刻着祥云图案,正面则是一个古篆的“杜”字,他心神一惊,意识到这枚玉佩代表的是杜家的意志。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唐尚书是否会给刘树义面子,现在有了杜构的玉佩,那就定然没问题了。

  唐尚书不给刘树义面子,也要给杜如晦面子。

  他连忙小心将玉佩保管好,道:“三位稍等,本官去去就回。”

  说着,他快步离去。

  看着付无畏匆匆离开的背影,杜构向刘树义说道:“户部尚书唐俭,虽是文人,但为人豪迈,不循规矩,家父对其既是称赞其才,又叹其过于豪迈,居官不留心事务,太过喜好饮酒作乐,未来恐遭反噬。”

  “你虽然名气已起,但在唐尚书这个层面,怕是还不够引起他的重视,再加上以他的习惯,现在应该已经醉酒,醉醺醺之下,若突然得知你在怀疑户部,恐怕会对你心生不悦,所以我给了他杜家玉佩,让唐尚书明白这里面也有家父的意思,他能拒绝你,但哪怕他醉酒,也绝不会拒绝家父。”

  不会拒绝?

  怕是不敢拒绝吧。

  刘树义听明白了,唐俭太喜欢饮酒作乐,现在大概已经醉了,这种情况下,没法让他保持理智的思考。

  很多反应都会是下意识的举动。

  因此,听说自己一个小小五品的刑部郎中竟敢调查刑部,以唐俭的豪迈,恐怕会想一巴掌拍死自己。

  但知晓这事背后有杜如晦的支持,那唐俭估计直接就吓得醒酒了。

  这就是地位与品级的差别。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刘树义没有拿出李世民的手谕,若拿出李世民的手谕,他估计唐俭会吓得酒都不敢再喝。

  可为了一把开门的钥匙,就用李世民的手谕恫吓户部尚书,有些不值。

  若因此与唐俭交恶,那就更不值了。

  所以,能温和一点解决,他也不愿轻易用李世民压人。

  刘树义向杜构拱手道:“多亏有杜寺丞在,若没有你,今天我可能就要碰一次壁了。”

  杜构随意摆了摆手,道:“和我就别说这种话了,好像我不知道你有陛下手谕一样……”

  刘树义哈哈一笑,原来杜构什么都想到了,但他还是为自己出了面,刘树义心中不由感慨,自己今生能遇到杜家兄妹,上辈子估计把大运厂子都给撞碎了。

  就这样,刘树义与杜构和杜英耐心在付无畏办公房内等候。

  好在唐俭的府邸距离户部并不算远,再加上夜晚道路通畅,不到三刻钟,付无畏就快步走了回来。

  一边走,他一边高兴道:“刘郎中,杜寺丞,唐尚书已经点头,钥匙已经送来,我们现在就可以去库房了。”

  …………

  PS:一百万字了!!!不知不觉,已经陪伴大家四个多月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包容,太不容易啦!

第149章 代入贼人身份,刘树义亲自谋划犯案!

  户部虽然有自己的库房,但因户部收上来的税收,以及他国进献之物,多数都要放入国库之中,由朝廷统一调配,所以户部的库房规模并不大。

  刘树义跟在付无畏身后,一边走,一边听付无畏介绍户部库房的情况。

  “户部共有三处库房,分别对应着国库的金部库、度支库与仓部太仓,储存着金银铜钱、丝绸绢帛等折税实物和粮食。”

  “户部库房的主要用途是中转,各地收上来的税收,会先进入户部库房,由户部进行清点确认,之后转入国库。”

  “若是国库装不下,便会由户部库房承接……当然,规矩虽这样说,但目前为止,国库还没有装不下的情况发生。”

  “当年的饷银,因要简化流程,快进快出,所以没有进规矩繁多的国库,只在户部的金部库中转一下,便向军营押运了。”

  说着,付无畏停了下来。

  他抬起手,指着左前方的院子,道:“就是这座库房。”

  刘树义抬眸看去,便见前方是一个岔路口,可以通往三个方向,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一个院子。

  这些庭院占地面积很大,且每个院子内,都有一座很大的建筑。

  左前方院子里的建筑,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塔状建筑。

  正前方院子内的建筑,则是三层楼高的阁楼式建筑。

首节 上一节 321/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