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20节
杜英分明在说,自己太瞧不起她了。
刘树义不由一笑,也是,药王孙思邈的关门弟子,自然拥有一些普通郎中无法比拟的本事。
他放下心来,想了想,又道:“菜很好吃,作为回报,等此案结束后,我请你去另一个很有特色的酒楼吃饭,好不好?”
杜英漂亮的眼眸又看了刘树义一眼,这一次她开口了:“好。”
同时还偷偷咽了口吐沫,似是想到了上一次刘树义带她品尝的美食有多美味。
看着杜英与清冷气质截然不同的吃货样子,刘树义只觉得杜英当真可爱,好想伸手柔柔她的脑袋。
这时,杜构快步走了过来:“已经安排妥当了。”
刘树义闻言,原本说笑的神情当即化作认真,道:“那就出发吧。”
…………
此刻已经过了戌时,户部早已下值。
所以刘树义等人抵达户部时,只有户部值夜的官员前来接待。
“不知刘郎中深夜来户部,所为何事?”
户部郎中付无畏快步从衙门内走出,向着刘树义几人拱手。
刘树义拱手回礼,他没有与付无畏过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道:“不知付郎中是否知晓本官重查饷银案之事?”
付无畏犹豫了一下,旋即点头:“听闻一二,难道刘郎中来户部,是为了饷银案?”
刘树义点头,说明来意:“本官想知道当时饷银存放在什么地方,是谁清点的,又有谁看管。”
付无畏心思敏锐,迅速明白了刘树义的意思,他不由蹙眉道:“刘郎中该不会怀疑饷银的丢失,与我户部有关吧?”
刘树义见付无畏仅仅三句话,就蹙起眉头,面露不悦,丝毫不掩饰对自己怀疑户部的不喜,不由想起来时杜构对他说过的话。
杜构告诉他,户部是实权衙门,主管天下财政,每个衙门需要的钱财,都需要户部点头,才能到手。
因此各个衙门对户部官员的态度,都十分和善谦卑,户部官员也因此较为骄纵。
若面对品级比自己高的官员,他们或许还会和善一些,可若是面对品级相同,或者比其更低的官员,那一般都不会有好脸色。
他们此去户部,是去挑户部毛病的,这些官员若知晓,可能态度还要更差,故此杜构提前让刘树义做好心理准备。
刘树义前世纵横职场,自然清楚管钱之人的脾气,只是没想到,这与自己平级的付无畏,仅仅三句话就要翻脸。
不过,他并不在意,毕竟他上面有人。
刘树义仍是一脸笑容:“本官当然不怀疑户部,只是陛下信任本官,将重查饷银案的重任交给本官,那本官就不能放过任何可能,否则就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我想……”
他双眼盯着付无畏,意味深长道:“付郎中应该不会故意阻拦本官,从而让陛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吧?”
付无畏没想到刘树义会搬出李世民,脸色不由微变,他敢不给同品级的刘树义面子,但绝不敢让李世民对自己有丝毫的误解与不满。
他连忙道:“刘郎中这说的是哪里的话,我当然不会阻拦刘郎中,刘郎中快请进,无论刘郎中想知道什么,本官都会如实相告。”
说着,他便连忙让开前方道路,热情的邀请刘树义等人进入户部。
刘树义见状,转过头向杜构眨了眨眼,便笑呵呵道:“付郎中太客气了,我就知道付郎中一定会配合我的。”
看着刘树义在付无畏热情招待下,大摇大摆进入户部的样子,杜构心中不由笑着摇头。
自己这心是白操了。
也是,论起掌控人心,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比刘树义厉害?
第148章 不可能犯罪!堪比息王尸骸案的悬疑之案!
“刘郎中快请坐……”
“刘郎中请喝茶。”
“刘郎中觉得茶水如何?若是喜欢,本官命人给刘郎中宅里送一些……”
刑部后院,付无畏办公房内。
付无畏将刘树义请进办公房后,便对刘树义嘘寒问暖,热情的就好似青楼花魁面对金主一般,让杜构看的眼皮直跳。
杜构虽然没有与付无畏打过交道,却也听大理寺的同僚腹诽过付无畏,按照他同僚的说法,付无畏十分傲气,鼻孔朝天,每次与付无畏见面,看的最多的就是付无畏的鼻孔与那茂盛的鼻毛。
他同僚还因此给付无畏取了个雅号——鼻孔居士。
想要找付无畏办事,少不得要生一肚子闷气才行。
可是眼前的付无畏,面对刘树义,别说鼻孔朝天了,甚至背脊自从刘树义进入户部后,都没有直过,这若是让他同僚知道,绝对要让他同僚惊掉下巴。
想到这些,杜构心中不由再度感慨,自己这准妹夫就是厉害,便是再桀骜不驯的人,面对他,都得伏低做小。
而付无畏如此谦卑,接下来的问话,也就容易多了。
刘树义品了口付无畏递来的茶水,微微颔首,道:“咸甜适宜,醇香四溢,果然是好茶。”
此时的茶,与后世习惯的的茶水,差距极大。
此刻还没有泡茶一说,皆是煮茶,而且煮茶时,会放许多佐料,因此这时的茶,更像是一种汤品。
“刘郎中喜欢便好。”
付无畏道:“本官稍后就让人给刘府送去一些。”
“这便不必了。”
刘树义摇头婉拒:“不瞒付郎中,本官其实不擅饮茶,偶尔也就和你们在一起才附庸风雅,品茶吟诗,若是自己在府里,一年也不喝一次,便不浪费这大好茶饮了。”
见刘树义拒绝,付无畏也不好强求,说道:“那以后刘郎中若想喝了,随时来找我,我会亲手为刘郎中煮茶。”
“那就说好了,到时候付郎中可不要嫌本官叨扰。”
刘树义知道付无畏怕自己在李世民面前给他穿小鞋,便笑着应下,以此让付无畏安心。
他与付无畏没什么矛盾冲突,刚刚拿李世民压人,也只是为了能更高效的查案,只要付无畏足够配合,他自然不会继续为难对方。
身在朝廷,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付无畏见刘树义接受自己好意,心里终是松了一口气。
刘树义放下茶杯,道:“付郎中,接下来我们说说饷银的事?”
付无畏闻言,再也不敢对刘树义皱眉不悦,他十分爽快的点头:“刘郎中想知道什么,随便问,只要是本官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
刘树义颔首,他不再耽搁,当即询问:“本官想知道饷银从征集,到交给将士押运,整个流程是怎样的?有多少人会与饷银直接接触?”
虽然卷宗有一些记载,但在当时的三司看来,这与案子关系不大,所以记录的很是简略,很多细节都有缺失。
刘树义既然怀疑饷银是在交付给冯木等人之前丢失的,自然要将所有细节了解的清清楚楚。
付无畏想了想,道:“武德七年突厥二汗突然进犯,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所以饷银的征集,与以往不同。”
“这一次饷银的征集,更突然,更急迫,各项流程走的也很快,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在十分匆忙之中完成的。”
急迫匆忙?
刘树义与杜构对视了一眼。
很多事就怕急,越急越容易出错。
一旦加快了流程,甚至省略了某些流程,就很容易给心怀不轨的贼人找到漏洞。
那饷银的丢失,是否与此有关?
刘树义重新看向付无畏,神色更加认真。
付无畏没有察觉到两人的变化,继续道:“因连年征战,再加上天灾人祸,国库并不充盈,所以太上皇直接命各州以最快速度征集钱粮,不过当时还未秋收,很多贫穷的州根本征不上,好在扬州等富饶的州城,迅速将钱财送了过来。”
“这才勉强凑够了二十万贯。”
“又因时间紧迫,为了简化流程,这次饷银的入库出库,便没有太府寺的参与,直接由户部负责全部事项,饷银也因此入的是我户部库房,而非太府寺掌管的国库。”
“户部收到各州送来的钱财后,便开始清点,二十万贯不是一个小数目,饶是户部动用了很多人,也花费了一天才清点完毕。”
“确认饷银足够,我们户部便叫来了兵部的人,以及负责饷银押运的将领冯木,让他们也带人清点一次,以免交付大军时数额不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刘树义点了点头,付无畏所言的这一点,与卷宗的记载,就不同了。
卷宗里只有户部清点的内容,没有说冯木和兵部也清点了。
不知道是邓慎书写时遗漏了,还是因某种原因,故意没有写上……
“兵部与冯木清点的速度要慢一些,他们怕饷银数额不对,届时担责,所以清点的十分仔细,等他们清点完毕时,已经是第二日的深夜。”
“夜晚不方便出行,因此在他们清点完毕后,我户部便在他们的见证下,将所有箱子上了锁,贴上了封条,同时命人在库房外不间断的看守。”
“后一日清晨,冯木带着人来取饷银时,我们也对每一箱饷银进行称重,根据马匹的健壮程度,安排到不同的马车上,以确保马匹的脚力是最快的。”
“饷银的搬运,也是冯木的人亲自搬运,也就是说,从饷银上锁贴上封条开始,便与我户部没了关系,一直都是由冯木的人负责。”
刘树义仔细听完了付无畏的讲述,这才道:“你说从贴上封条开始,就是冯木的人负责……那看守库房的人,也是冯木的人?”
“有冯木的人。”
付无畏说道:“也有我户部的人,饷银之事事关重大,绝不能有失,所以按照惯例,都是由户部与押运饷银的将士一起负责看管。”
“不过随着饷银离开户部的库房,之后的事,便全都是由冯木的人负责了。”
刘树义了然的点头。
从付无畏的讲述来看,虽然说饷银的征调之事很是匆忙,但在关键的地方,他们并未有所懈怠和疏漏。
正相反,无论是户部,还是兵部与冯木,都十分谨慎小心。
哪怕时间再紧迫,也都仔细的将饷银数额清点完毕。
之后没有立即上锁运走,也只是因为清点完毕时,已经是深夜,不适合远距离出行,这才等到第二日清晨才装车出发。
但即便如此,库房外也一直有两方人马共同看守。
这样就能避免其中一方人马心怀不轨……
以刘树义的角度来看,在不知晓有贼人意图偷盗饷银的情况下,已经算是最高级别的安保手段了。
可是……饷银还是丢了!
若非自己推断有误,饷银就是在交付冯木之前丢失的,那贼人是如何动的手?
封条的问题贼人是如何解决的?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