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12节
“而支开老仆这件事本身,也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再结合任少卿确定冯木行踪说谎的事实后,我们便断定,冯木有极大的问题!”
刘树义一边倾听,一边露出沉思之色。
魏谦的这些话,是卷宗里未曾记载的内容,当时他觉得任兴毫无征兆的就说出冯木的行踪有问题,十分突兀,没有该有的转折与思路。
现在倒是合理许多了。
而豳州……正是长安去往庆州的必经之路,庆州又是杨文干谋逆之地。
这与后续找到杨文干牌位与信件,确认冯木与杨文干谋逆之事,也对应上了。
魏谦继续道:“确认了冯木的问题,三司的注意力,便直接放在了冯木身上,任少卿第一时间申请搜查冯木的宅邸,想寻找线索,我们同意了……”
“之后的事,刘郎中应该也清楚,在你兄长的敏锐洞察下,他们发现了暗格,最终找到了最关键的证据。”
“而有了这些证据,再调查,也就容易多了……”
刘树义一边听着魏谦讲述,一边与卷宗内容互相验证。
最后,他发现,被自己批的有诸多细节问题的卷宗,愣是与事实一点出入都没有。
卷宗和魏谦的话,除了缺少一些细节外,没有任何区别。
若不是魏谦是在他面前讲述的这些,他都要怀疑魏谦是不是对着卷宗,在做完形填空。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卷宗粗粝的纸页,道:“冯木的那些手下,都说冯木收买了他们,不知冯木是如何收买的他们?”
魏谦道:“是用金钱收买的。”
“冯木对他们许诺,只要他们配合冯木盗取饷银,事成之后,冯木会每人给他们一百贯铜钱。”
“同时冯木也威胁他们,他们家人在什么地方,冯木都清楚,如果有人背叛,那冯木会让他们家破人亡。”
“冯木通过威逼利诱两种方式,将他们与自己绑在了同一根绳上,再加上他们本就是冯木的心腹,这些年得了冯木不少好处,也就跟着冯木做了这不可饶恕的偷盗饷银之事。”
“冯木在行动之前,给了每人二十贯铜板作为定金,但他告诉这些人,一旦被朝廷发现饷银丢失,他们所有人都要配合调查,所以不能将钱财带在身上。”
“正因此,我们没有在他们身上搜到任何钱财,否则我们早就怀疑他们了。”
刘树义点了点头:“冯木的确足够谨慎……”
他又道:“那不知,后来可曾找到这些钱财?”
魏谦点头:“找到了。”
“找到了?”刘树义眸光一闪。
魏谦道:“按照这些将士的供述,我们找到了一部分钱财,还有一些钱财不翼而飞,按照那些将士的说法,他们钱财的藏身之地,都是冯木给他们的建议,所以应该是冯木后来将其给偷走了,冯木很可能从一开始,打算的就是事成之后,杀人灭口!”
“他根本就没想过真的要花费上万贯来收买这些手下。”
“不过找到这些钱财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期限,为了向太上皇交差,饷银案已经结案,卷宗也已经归档。”
“所以关于冯木收买将士的后续,便没有写在卷宗里。”
…………
一刻钟后。
刘树义送魏谦离开了办公房。
看着魏谦背着双手,不紧不慢离去的身影,刘树义眼眸陡然眯了起来。
魏谦会主动前来帮忙,他并不意外。
同在刑部,自己还有杜如晦罩着,魏谦于情于理都该来帮自己。
而魏谦所说的话……直接补足了卷宗所有缺失的部分。
自己当时对李世民提出的卷宗三问,魏谦都完美的做了解答。
可以说,如果之前是自己与魏谦一起去见的李世民,恐怕李世民根本就不会有重查饷银案的想法。
魏谦的回答,其完美,可见一斑。
整个饷银案,有了魏谦的回答后,便彻底完整了。
思路顺畅,证据链完整,每一环都足够相扣。
怎么看,都怎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铁案!
可是……
任兴失踪了啊!
自己兄长也明显有问题!
它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案子?
它越完美,内里隐藏的秘密,也就越恐怖!
刘树义不知道魏谦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来帮自己,但有一件事,魏谦肯定不知道。
那就是……
得益于魏谦那完美的细节补充。
自己,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他已经知道,该如何调查了。
第144章 一案变两案!出乎意料的发展!刘树义出招!
魏谦离开没多久,杜构便带着大理寺官员赶了过来。
杜构道:“萧寺卿让大理寺全力配合你,在赵主事书簿上的大理寺官员,都被萧寺卿派了过来。”
萧瑀的给力让刘树义略微感到意外,不过想想萧瑀那刚正不折的性格,以及萧瑀与饷银案毫无半点关系的情况,在李世民明确表态,以及杜如晦是自己靠山的情况下,萧瑀会这样做,倒也正常。
刘树义道:“代我感谢萧寺卿。”
杜构点头,又道:“接下来你要怎么问询,依次与他们见面吗?”
刘树义摇了摇头:“人数太多了,我若挨个都见一面,没有一两天问不完,那样太耽误时间。”
“杜寺丞……”
刘树义看向杜构,从桌子上拿起了一张纸,道:“我将想要知晓的问题都写了下来,杜寺丞你接下来若没有其他公务要处理,你便与崔员外郎帮我对他们进行问询吧。”
杜构看了一眼纸张上的问题,没有任何犹豫,点头道:“萧寺卿知晓我与你的关系,也专门吩咐,让我不必管大理寺的事,先全力辅佐你。”
“那就好。”
刘树义对萧瑀印象更好几分,虽然萧瑀不这样说,自己有李世民的手谕在,也可直接调用杜构,但萧瑀主动将杜构派遣过来,明显是在对自己表达善意。
“大理寺的人,我只问询一人,其他人就交给你们了。”
杜构好奇道:“你要问询谁?”
刘树义看着桌子上铺开的卷宗,缓缓道:“书写卷宗的大理寺主簿,邓慎。”
…………
半刻钟后。
年近五十的大理寺主簿邓慎,快步走进了刘树义办公房内。
一见到刘树义,他便匆忙行礼:“见过刘郎中。”
刘树义打量了邓慎一眼,邓慎须发半白,身体瘦削,背脊佝偻,若不是身上的官袍,看起来就和一个寻常老翁没有任何区别。
此时邓慎十分紧张,身体绷紧,拱起的手微微发抖,就仿佛朝拜的刘树义是什么洪水猛兽一般。
不过对书写卷宗的邓慎来说,挑出卷宗毛病,直接导致李世民要求饷银案重查的刘树义,也的确和洪水猛兽没什么区别。
“邓主簿不必多礼,也不必紧张,你只需如实回答本官的问题便可。”
邓慎忙道:“刘郎中尽管询问,下官一定知无不答。”
刘树义微微颔首,道:“邓主簿书写卷宗,是自己完整的经历了整个案子的调查,还是整合了各方的调查结果,然后汇总书写?”
“下官只负责部分审讯的任务,对案子的情况知晓有限,书写卷宗时,主要是参考了三司的调查结果。”
这与自己所料差不多,刘树义继续道:“你负责对谁的审讯?”
邓慎道:“被冯木收买的将士。”
“将过程详细说一遍。”
“下官一共审讯了三个将士,可他们嘴都十分的硬,无论下官用刑,还是用他们家人感化,他们都说自己没有偷盗饷银。”
邓慎看着刘树义,道:“因下官所有手段都用光了,他们也没有松口,这让下官一度都怀疑我们得到的线索,会不会有问题。”
听到这里,刘树义直接道:“所以,在那时,你是倾向于他们可能是无辜的,并非偷盗者?”
邓慎有些犹豫。
刘树义嗓音微微抬高,语气严肃:“邓主簿,你该清楚此案陛下有多关注,更应该知道陛下既然要重查,便代表陛下对结果并不信任。”
“所以,你原本坚信的事情,未必就是正确的,你感到怀疑犹豫的事,反而可能是正确的。”
“告诉我你当时心中所想,不要去管后面的事,本官只想知道,你身为刑狱体系经验丰富的老人,心中的直觉与感觉。”
邓慎听着刘树义的话,抿了抿嘴,又犹豫了一下,终是一咬牙,道:“下官确实觉得,他们不是偷盗者。”
刘树义眸光闪烁:“除了他们不松口外,可还有其他缘由?”
“他们当时的表情,充满了无辜、愤怒和被陷害的无助绝望。”
邓慎苍老的脸庞上,露出回忆之色,他说道:“正如刘郎中所说,下官在大理寺,经历过不少案子,见过不少犯人,经验也算丰富……所以除非他们真的十分善于伪装,能够欺骗到下官,否则,他们便是真的对饷银丢失之事全然无知。”
刘树义指尖轻轻磕着书案,沉吟片刻,道:“后来呢?”
邓慎道:“因下官始终问不出有用的口供,时任大理寺卿的沐寺卿等待不及,便亲自去审讯。”
“下官不知道沐寺卿是如何审讯的,在他审讯之后,那些将士便突然招了。”
刘树义眼眸眯起:“沐寺卿审讯了多少人?”
邓慎想了想:“得有十来个吧。”
“全都招了?”
“是,沐寺卿比下官厉害的多,只要是他审讯的,最后都招了。”
凡审讯,必招供……真是够厉害的。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