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第一刑案官

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306节

  更别说,此案看似线索与证据充分,合情合理。

  可实际上,在刘树义眼里,全是问题。

  比如,冯木既然都已经决定要偷盗饷银,那就必然知晓朝廷可能会查到他。

  他既然准备的那般充分,能神不知鬼不觉盗走饷银,岂会想不到牌位与信件,可能会导致他暴露?

  即便他舍不得恩人杨文干的信件与牌位,不愿将其销毁,也至少该将其藏到外面,待他恢复自由后,再将其取回。

  岂会明知有人会怀疑自己,会来搜查,还将这能够让他暴露的铁证留在宅邸?

  再比如,卷宗里说冯木的下属招了,说冯木收买了他们。

  可冯木具体怎么收买的,卷宗里并没有提及。

  是当时审讯的人没有在意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还是说每个人说的都不同?

  若是每个人说的都不同,是冯木如此有耐心,对百余人每个人都有专门的收买计划呢,还是说……这些人是被严刑逼供,最终受不了折磨被迫认罪,因他们就没有被收买,所以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呢?

  刘树义不知当时的具体情况,不会随便怀疑查案的三司同僚。

  但……身为三司刑狱体系的人,在书写卷宗时,就该方方面面都写的细致完整,如这种缺少收买细节的卷宗,在刘树义眼里,便与废纸没什么区别了。

  若是刘树义负责的案子,他手下的人这样书写卷宗,他绝对会打回去让对方重写,若再写不好,直接严惩换人。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当然,这份饷银案的卷宗如此书写,究竟是态度不端,还是故意为之……那就不确定了。

  而在这卷宗里,刘树义也找到了兄长刘树忠的名字。

  且找到了刘树忠立功的地方。

  大理寺正任兴去搜查冯木宅邸时,起初并没有搜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最后在冯木书房里发现暗格,找到牌位与信件的人……就是刘树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刘树忠,暗格或许永远不会被发现,冯木与杨文干的关系,也可能永远不会被人知晓。

  所以,刘树忠能发现暗格,找到牌位与信件,功劳很大。

  因此,只是流外官的刘树忠,得以被写进了卷宗之内,且在之后论功行赏时,破例得到了提拔。

  这本没什么问题,若刘树义在查案途中,有人能帮自己发现关键线索,自己也会重用并且提拔对方……

  可是,刘树义知晓刘树忠有后悔之事。

  且通过他的推断,让刘树忠无比后悔的事情,就在饷银案后……那刘树忠所立的功劳,就值得深思了。

  刘树忠发现暗格,无论是因为运气好,还是观察敏锐,都不影响他直接推动了饷银案向真相的靠拢,可以说功劳之大,仅比发现冯木行踪异常,怀疑冯木进而去搜查的任兴低一些。

  这样的功劳,这样的成绩,刘树忠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自己的弟弟。

  可刘树忠就是隐瞒了。

  所以,这是否意味着……刘树忠发现暗格之事,存在问题?

  暗格不是刘树忠发现的?刘树忠强占了其他人的功劳?

  还是说……暗格后面的牌位与信件有问题?

  亦或者,还有其他的,自己暂时没有想到的问题?

  刘树义神色闪烁,双眼又一遍扫过卷宗。

  片刻后……

  刘树义缓缓吐出一口气,将卷宗合拢。

  赵锋见刘树义终于看完了卷宗,这才小声问道:“刘郎中,如何?”

  赵文忠听到赵锋的话,虽然不明白刘树义为何突然要找饷银案的卷宗,但也好奇的看向刘树义。

  然后,他就见刘树义看向他,道:“赵评事,不知你是否知晓,家兄立功后,是谁为家兄请功,提拔的家兄?”

  “这……”

  赵文忠愣了一下,他完全没想到刘树义会问这样的问题。

  他忍不住道:“刘郎中问及此事,难道此事有什么问题?”

  刘树义自然不会告知赵文忠实情,他只是轻笑道:“家兄失踪快两年了,本官最近每晚都会梦见家兄,突然发现,我以前对家兄竟是那样忽视,所以现在……我想多了解下家兄的过去,弥补心中的愧疚。”

  赵文忠这才恍然,他说道:“因刘评事是在任少卿搜查冯府时,发现的暗格,帮助任少卿发现了冯木的问题,所以任少卿对刘评事很是看好,在案子结束后,任少卿多次称赞刘评事,也是他破例让刘评事晋升,补缺评事之位。”

  任少卿……

  刘树义眸光闪烁,赵文忠所说的任少卿,就是当时查案的大理寺正任兴,因任兴在饷银案里立下主功,所以饷银案结束后,任兴晋升为四品大理寺少卿。

  所以,任兴就是刘树忠晋升的贵人?

  那任兴会提拔刘树忠,真的是因为刘树忠帮了他大忙,还是说……其他原因?

  刘树义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个猜测,刘树忠在大理寺的异常行为,可能是有人在控制他,不让他与其他人亲近……

  如果真的是这个可能,那这个人……会是任兴吗?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卷宗,道:“不知任少卿与家兄平时关系如何?”

  赵文忠想了想,道:“任少卿是四品重臣,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平时一个月都未必能和任少卿说一句话……所以关系谈不上好坏吧?”

  “不过想来刘评事在任少卿心里的地位,肯定与我们不同,毕竟刘评事是任少卿提拔的。”

  刘树义总结了下赵文忠的意思……所有人都认为刘树忠在任兴心里地位不低,但实际上,两人在饷银案之后,基本上没有交集。

  为何会这样?

  不希望被其他人看见两人关系亲近?

  还是说,任兴对刘树忠的提拔,真的就是公事公办,事后对刘树忠并无特殊看待?

  刘树义摇了摇头,越发觉得刘树忠周围就好似蒙了一层薄雾,明明与前身共同生活这么久,可自己却全然感受不到一点熟悉之感。

  反倒是有一种连对方长相,都越来越模糊的感觉。

  看来刘树忠不止是无端消失十分诡异,连他的晋升,乃至之后两年的行为,也都很是诡异。

  而想要破解刘树忠的诡异,明白刘树忠究竟在这个案子里,是什么角色,究竟做了什么,又究竟为何会如此后悔……只有一个办法。

  重查饷银案!

  可饷银案已经结案,且有上千人因此丧命或流放,查案的人员也有数百之众,更是有三司长官这样的重臣参与……

  自己一个五品的刑部郎中,凭什么重查?

  谁会愿意配合自己?

  谁又会希望他们结束的案子,被查出问题?

  此案有那么多人丧生,可不是一个小案,若真的被自己查出问题,谁能担当得起?

  一旦自己想要重查的消息传出,估计第一时间,这些人就会出现阻挡。

  哪怕当年的三司长官,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被替换了,可人虽下去了,势力与影响还在。

  更别说如任兴这样的人,还仍在关键位置上。

  但凡自己敢冒头,刘树义相信,自己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什么叫打压与针对。

  可不查?

  他如何知道刘树忠的问题?不知道刘树忠的问题,如何规避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

  当年五品的韩熙帮不了刘树忠,一旦危机降临,五品的自己绝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他如何能放任不管?

  饷银案,他必须得重查!

  而且必须得让其他人不敢阻拦!

  刘树义盯着手中的卷宗,心思百转。

  忽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抓着卷宗,便直接向外走去。

  陆阳元连忙跟了上去,道:“刘郎中,你这是?”

  “备马,本官要见陛下。”

  饷银案干系甚大,很多都是他目前得罪不起的人,故此……他只能给自己找一个其他人也不敢得罪的靠山。

  只是李世民也未必会同意他无端调查已经结束的案子。

  所以,得想一想如何忽悠李世民才是……

第141章 李世民上钩!因果倒转,目的达成!

  莫小凡驾着马车,向皇宫疾驰而去。

  陆阳元骑着马匹跟在一侧,保护刘树义。

  而刘树义则坐在马车里,闭着双眼,思考接下来该如何劝说李世民,让李世民主动提起,让他重查饷银案。

  饷银案不同于之前自己查过的案子,涉及到的大人物太多,所以他可以重查,但绝不能让这些大人物认为这是自己的主意。

  他得让李世民吸引这些大人物的注意,让李世民背这个锅。

  让这些大人物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执行皇帝命令的小小五品刑部郎中罢了,自己也不想得罪诸位上峰,但没办法,皇命不可违……

  这样的话,此案过后,他也不用担心会被这些大人物报复。

  刘树义叹息一声,他也不愿算计这些,但奈何他地位太低,若不多做算计,此案可能就是他人生最后一个案子。

  “还是品级太低啊……”

  “五品终究只是进入朝廷核心的门槛,若我是杜如晦的品级,何须这般琢磨算计?”

  刘树义睁开了双眼,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接下来,他还是要与之前一样,抓住一切机会立功,以最快速度继续晋升。

  只有品级,才是他抵御一切危机的最佳盾牌。

  在品级没有到达足够高,足以护住自己安危之前,发展势力,结交人脉,也要继续,他要为那不知何时会到来的危机,尽全力打造好足够的安全屏障。

  “吁——”

首节 上一节 306/4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