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279节
而马车也分两种,一种是车行可以租赁的普通马车,这类马车一般都是制式的,坐起来不会太舒服,但速度要比驴车牛车快,也能彰显一些身份。
另一种,便是豪门贵族或者官员富商自己府里的马车,这类马车就不会完全相同了,不同的人家,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让马车有一些特征。
所以,若是能知晓马车的特征,便有机会找到马车背后代表的人。
刘树义道:“除了那块布外,你对那辆马车,可还有什么其他印象?”
“其他印象……”
妇人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道:“民妇就记得拉车的马是一匹黑马,那马看起来很漂亮,很高大……”
“然后马车……对了!”
妇人忽然抬起头,道:“民妇还记得,马车的车帘上,绣着一个图案,好像是……金色的祥云。”
金色祥云?
刘树义看向陆阳元与顾闻,道:“你们可知谁府里的马车上,有金色祥云的图案?”
顾闻直接摇头:“下官没有见过谁的马车上有祥云图案。”
陆阳元仔细回忆了一会儿,也跟着摇头。
刘树义皱了皱眉。
顾闻与陆阳元不知道,可能是他们真的没见过这辆马车,也可能是那块绣有祥云图案的车帘已经被换下去了。
对大户人家来说,马车也是他们的门面。
马车天天奔波,车帘很容易会脏。
所以,他们很可能一段时间,就会将车帘换下清洗,甚至直接扔掉换新的。
故此,两年前马车上的车帘,恐怕早已被换掉。
不过,这并不影响马车作为一个关键性的线索……车帘只要存在过,就一定有人会记得。
若有怀疑的目标,这驾马车,或许就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重新看向妇人,道:“若是让你再见到这辆马车,你能认出来吗?”
妇人毫不迟疑道:“当然!民妇永远忘不了使用郑家绢布充当车帘的马车。”
虽然还是执着于郑家绢布,但至少,对马车有极深的印象,从这方面来看,那绢布反而还算立功了。
刘树义摇了摇头,想了想,又道:“魏济出事后,是否有陌生人,来过魏济家里?或者在附近转悠过?”
妇人不明白刘树义的意思,一个当贼的不学无术之辈,家里穷得叮当响,谁还会在死后关心他?
不过她还是恭敬道:“没有,至少民妇没有发现。”
刘树义微微颔首:“行了,本官暂时就这些问题,你且回去休息吧。”
妇人眼眸一亮,连忙道:“那魏济的宅子?”
刘树义深深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本官对其没兴趣。”
说完,他就带人直接去了另一户邻居门前。
又是陆阳元敲门,又是刘树义以魏济宅子为震慑,向这个邻居也询问了同样的问题。
但这个邻居比起之前的妇人,少了一份八卦的心,给出的信息明显不如妇人。
好在他能回答的问题,与妇人刚刚给出的回答一致,也能让刘树义间接确认妇人的回答。
待两户人家都问过后,陆阳元忍不住道:“员外郎,怎么样?”
顾闻闻言,也下意识支起耳朵,偷偷去听。
原本他以为刘树义来到这里,是白来一场,毕竟自己对魏济的调查,已经足够详细,所有信息都写在了卷宗里,刘树义不可能问出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来。
可谁知……
妇人刚刚所说的话,自己竟然一个都不知道。
这让他都有些怀疑起自己来,自己两年前究竟有没有认真干活?
刘树义没有立即回答陆阳元的问题,而是看向偷听的顾闻,平静道:“顾县尉,魏济死后,没有人继承他的宅院,按照律例,这处宅子该由朝廷处置……你身为万年县县尉,眼见辖区内有人违反律例,强占朝廷的宅子,却什么都不做,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顾闻先是一愣,继而冷汗顿时刷的一下从脑门流下。
他怎么都没想到,刘树义在询问了口供后,会第一时间对自己发难。
特别是想起自己明知魏济宅子的情况,却故意向刘树义隐瞒后,他顿时更加心虚,连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而且刘树义刚刚不是还答应妇人,说不会抢魏济的宅子吗?
怎么一转身就翻脸不认人?
顾闻一边擦着冷汗,一边不知该如何回答。
刘树义似乎看出了顾闻心中所想,淡淡道:“本官只是说我对魏济的宅子没兴趣,可没有说,朝廷没兴趣。”
“这是朝廷要按照律例取走魏济宅子,与本官有什么关系?”
顾闻顿时明白刘树义的意思,连忙点头:“是!员外郎说的没错,按照律例,这宅子就该归朝廷所有。”
“下官平时太忙了,以至于忽视了这里的情况,现在知道了,一定会处理。”
看着顾闻点头如捣蒜一般,刘树义这才点了点头。
然后他看向陆阳元,道:“走,我们去前面聊聊这次的收获……”
说着,他便与陆阳元策马离去,只留下想要偷听,却只能看着两人越来越远的顾闻,愣在原地干瞪眼。
第127章 终于找到了!揪出摇光的契机!
陆阳元见他们已经远离人群,可刘树义仍旧继续向前走去,不由道:“员外郎,他们已经听不到我们的话了。”
刘树义这才停下马匹,他抬起头眺望苍穹,只见太阳已经跑到西侧,不知不觉,时间已近黄昏。
“此番来此,确实有些收获。”
刘树义说道:“魏济的特殊行为,算是彻底让本官确认了他就是当晚马府厨子的推断,但也就仅仅如此,距离找到摇光,还差一个最关键的线索,本官没有得到。”
陆阳元连忙询问:“什么最关键的线索?”
“教给魏济厨艺之人的身份。”
刘树义大拇指肚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缰绳,道:“这世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技艺传授,特别是这种只有少数人才掌握的特殊厨艺,更不会轻易传授。”
“而魏济说到底,就是一个无权无势,且品德还有明显瑕疵的小人物,他凭什么让掌握这般厨艺的人,将压箱底的本事传给他?”
“所以,魏济有此机遇,大概率是摇光所为。”
“若是我们能找到此人,也许就能通过他,找到摇光!”
陆阳元了然的点头,他叹息道:“只可惜魏济学艺之事十分隐蔽谨慎,他的邻居都跟踪他了,结果也只是看到他坐马车离去,无法知道他究竟去的何处,否则也许现在,我们就能破案了。”
他看向刘树义,忍不住道:“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如何去找这个传授厨艺之人?”
刘树义眼中闪过思索之色,他刚要开口,忽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自前方传来。
刘树义与陆阳元下意识抬眸看去,便见前方的路口处,正有几骑转过弯来,向他们策马疾驰而来。
“好像是杜寺丞?”陆阳元开口道。
刘树义眸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嘴角轻轻勾起:“也许,我们的难题,不再是难题了……
话音刚落,杜构等人就到了眼前。
“吁——”
杜构等人稳稳地停了下来。
刘树义笑着拱手:“杜寺丞来的速度,比我料想的快得多。”
杜构见刘树义与陆阳元单独在这里,而顾闻等人则隔得很远向这里好奇张望,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说道:“我在路上遇到的阿耶,阿耶正好要去宫里,我便将你的吩咐告知了阿耶。”
“阿耶听后,只是略微沉吟,便说他会去调查,让我在宫门等候。”
“我也原以为会等很久,但没想到,不到半个时辰,就有宦官从宫里出来,并且将此物给了我。”
说着,杜构从怀里取出了两本书簿,递给了刘树义。
刘树义接过书簿,好奇打开了其中一本。
然后他目光便微微一闪。
只见这书簿,乃是皇宫御膳房人员的名册,内容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擅长的厨艺、以及何时进入的御膳房等信息。
想了想,刘树义又迅速翻开另一本。
“果然……”
在看到这本书簿的内容后,他眼中闪过一抹果然如此的神情。
只见这本书簿,乃是御膳房人员的进出宫记录,详细记载着他们进出宫的时间与原因。
这两本书簿,内容之详尽,字数之多,绝对不是在半个时辰的时间内,能够写出来的。
也就是说……杜如晦压根没有去对御膳房的人员进行调查与问询,而是直接将皇宫的记录给取了出来。
这种记录,虽然算不得多么机密之物,可毕竟是皇宫里的东西,十分敏感,哪怕杜如晦地位很高,也不可能说取走就取走。
所以……
“这是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在看到了我的奏疏后,知道我要还他清白,因此一听我的需要,便全力支持?”
“怪不得是宦官出来送书簿,也怪不得速度如此之快……”
而这也代表着,局势的发展,正向自己料想的方向行进。
李世民已经重视起这个案子,且很想洗刷背了两年的黑锅。
一旦自己侦破此案,帮李世民脱掉黑锅,李世民大喜之下,绝不会吝惜奖赏。
只此一案,自己或许就能一骑绝尘,提前奠定胜局!
他深吸一口气,按捺住波动的心神,无论局势如何大好,一切的前提,都是要破案!
案子破不了,好事也要变成坏事!
他迅速恢复冷静,重新翻开御膳房的人员名册。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