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刑案官 第103节
李世民给刘树义的第一印象,不像是历史书里所说的,帝王威严高不可攀,或者伴君如伴虎的阴晴不定,反而温和的就与长辈一般,心里不自觉就有一种亲切之感。
但他当然不会傻的真把李世民当亲人,内心反而更加谨慎小心。
“谢陛下!”
刘树义大声说完,这才直起身来,但他仍是低着头,没有直视李世民。
李世民打量着刘树义,道:“像!真像!”
“你与你父亲刘文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刘树义不知道李世民为何会突然提起自己父亲,他摸不清李世民的想法,便仍低头,没有接话。
李世民继续道:“朕与你父亲相识时,你还很小,那时你的父亲可谓是惊才绝艳,人中之龙,朕十分欣赏,只是奈何……”
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而为何没有说下去,在场所有人都知晓。
刘文静谋逆之案,是裴寂与萧瑀联手调查,李渊最终亲自拍板决定之事。
李世民登基才第二年,对李渊决定的案子,自是不能随便乱说,否则一旦传出去,难免会有挑刺前帝王,甚至不孝之类的谣言。
但身为合格帝王的李世民,也绝对不会随便感慨。
所以他在与刘树义正式所说的第一句话,提的就是刘树义的父亲刘文静,言语中还带有对刘文静的看好……这里面的深意,刘树义觉得需要仔细揣摩。
不过李世民没有给刘树义过多琢磨的时间,说完这些后,便继续道:“杜仆射向朕讲述了你昨夜的发现,你能够发现柳元明在说谎,及时帮助我们阻断他们的阴谋,防止朝廷与河北道的息王旧部产生争端,做的很不错。”
刘树义忙道:“陛下信任微臣,令臣坐上刑部员外郎之位,臣自该殚精竭虑,以报陛下!如今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
李世民笑着颔首:“你倒是会说话。”
“臣之所言,皆是真心。”
李世民笑意更深,他看向杜如晦,道:“杜仆射,怪不得你多次向朕举荐刘爱卿,对刘爱卿如此看重,刘爱卿又有能力,又会说话,朕也喜欢的紧。”
杜如晦笑着道:“会说话不重要,有着一身能为陛下分忧的本事,有着一颗时刻想要报答陛下的真心与忠心,才最重要。”
李世民听着杜如晦的话,双眼深邃的看着刘树义,片刻后,声音再起。
但这一次,语气严肃了几分。
“刘爱卿,你可知朕今日召你入宫,所为何事?”
感受着李世民语气的变化,刘树义心中一凛,知道寒暄结束,正题到了。
他没有自作聪明的乱猜,而是老实的摇头,道:“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他一直低着头,视线落在自己的脚尖,虽未抬头,可刘树义知道,李世民的视线正落在自己身上。
这视线,威严、庄重,又有着一抹打量。
似乎想霸道的将自己看穿。
然后,他听到了李世民的声音:“柳元明及其同伙的阴谋,可能已经来不及阻止了。”
什么?
刘树义心中一惊,下意识抬起头。
正好对上了李世民那双幽深的,深不可测的眼眸。
李世民道:“杜仆射,你来说。”
刘树义连忙收回视线,直视皇帝可不是臣子该做的事。
他转过头,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向他点了点头,刚刚为他说话时浮现的笑意退去,神色凝重,道:“还记得我昨晚与你分开时,对你说的,河北道有官员来长安述职吗?”
刘树义心思一动,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难道他们出事了?”
杜如晦点头:“就在昨晚,河北道易州刺史马富远于都亭驿被杀身亡!”
“易州刺史在驿馆内被杀?”
刘树义瞳孔不由剧烈跳动了几下。
他刚刚从柳元明口中得知对方的阴谋,刚提醒杜如晦,要避免与河北道的息王旧部有冲突,要防止对方认为朝廷要对他们动手……
结果,当晚,来自河北道正四品的易州刺史就在朝廷的驿馆内被杀!
而且都亭驿,还是专门为州城这一级别的高级官员所准备的居所,就在长安城内,甚至距离皇宫也不远。
结果,堂堂的刺史,就这样在皇城脚下被人杀害!
这件事若是传出去,百姓会如何看待?
若是传到河北息王旧部的耳中,这些本就紧张兮兮,害怕被朝廷清算的官员,又会如何去想?
怪不得李世民这般急切的要见自己。
也怪不得李世民说,柳元明及其同伙的阴谋,可能已经来不及阻止……
眼下,此案若是无法完美解决,很可能就会让河北道的息王旧部认为,这件事与朝廷有关,是朝廷想要他们的命,所以才动的手。
若是这样,河北道必乱!
柳元明他们的阴谋,也就相当于得逞了。
对大唐来说,将是不可避免的无妄之灾!
想明白这些,刘树义神色也跟着凝重起来,他说道:“调查了吗?”
杜如晦摇头:“此事事关重大,绝对不能有失。”
他看着刘树义,道:“你的本事,我们有目共睹,而且柳元明的阴谋,也是你发现的,你与他们已经交过手,也算有些经验……故此,经过我与陛下、长孙尚书沟通后,我们一致认为,将此案交给你,最为稳妥。”
“所以,我们一边命金吾卫封锁都亭驿,不许任何人进出,也不许任何消息外传,一边立即命人唤你前来。”
刘树义心中恍然。
怪不得他什么风声也没听到,原来在案发第一时间,消息就被封锁了。
这样做,有好处,能够最大程度的延缓消息传到河北道的时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侦破案件。
但也有坏处。
金吾卫封锁都亭驿之事,必会被其他人知晓。
而因消息封锁,百官不知道都亭驿内究竟发生了何事,只会胡乱猜测。
这种猜测,必会导致流言四起。
若是传到河北道,即便息王旧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何事,恐怕也会去猜测,是否是去往长安述职的官员出现意外,从而猜测朝廷是否要对他们清算。
这个时候,若柳元明的同伙再煽风点火,推波助澜……
甚至直接将朝廷封锁的易州刺史被杀之事直接宣扬出来……
息王旧部会如何想?
他们只会认为朝廷的故意隐瞒,就是为了麻痹他们,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
到那时,情况反而会比不隐瞒,要更为糟糕!
所以,封锁消息,是一个双面刃。
若能快速破案,在柳元明同伙煽动息王旧部之前,将真相公布,那么危机自解。
可若是无法迅速破案,一旦让息王旧部知道朝廷隐瞒了什么,动乱……恐怕会一触即发!
形势竟到了如此险峻之刻!
他心思百转,道:“能够确定,此事就是柳元明同伙所为吗?”
杜如晦摇头:“尚未调查,暂时无法确定,但无论是否是柳元明同伙所为,马富远之死的消息一旦传出,他们都必然会抓住机会!”
“所以,是否是柳元明同伙所为不重要,重要的是马富远一死,若找不到真凶,给不出真相……事情就一定会变成最糟糕的情况!”
刘树义蹙眉点头。
他也明白这一点。
杜如晦看向他,道:“而如果此案真的是柳元明同伙所为,可能现在消息已经在传往河北道的路上,所能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许一天都没有,我们也必须尽快派人赶赴河北道……”
“纵观朝野上下,能够做到一日破案的人,只有你!”
“所以……”
杜如晦目光深沉的看着他,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认真。
“刘树义,此值大唐危机之关头,你……愿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吗?”
随着杜如晦声音的落下,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长孙无忌,那双幽深平静的眸子,看向刘树义。
龙椅之上的李世民,也沉默的看着他。
被大唐可谓三个权势最大的人这样盯着,刘树义只觉得肩膀一沉。
不仅是他们给自己的压力,更是此案关乎大唐安危的责任过于沉重。
刘树义即便两世为人,也从未接触过这种几乎直接影响天下局势的案子。
他明白,此时此刻,他其实没有第二个选择。
李世民不是直接给他下令,责令他一日破案,威胁他一日不破就人头落地,反而是单独召见,给他莫大荣光,且在见面之初,对他又那般温和,甚至还专门讲起他的父亲……
君已用国士之礼相待了。
刘树义深吸一口气,旋即直接躬身,声音朗朗:“臣即为大唐臣子,早已有为陛下,为大唐舍命之决心与觉悟!”
“此案,臣愿立下军令状,若无法一日内破解,任由陛下处置。”
如果案子无法及时破解,真的导致河北生乱,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
到那时,即便杜如晦再保自己,自己也必然要担最大的责任。
其结果,轻则丢官,重则身死。
所以,无论自己怎么说,结果都是一样,还不如表现的坚定决绝一些,以军令状的方式回应,让李世民感受到自己的忠心。
这样的话,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印象,或许会更上一层。
一旦破案,李世民对自己的赏赐,恐怕也会因此更高。
“好!”
上一篇: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