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63节

  “李積不是强调西州需通晓军务之人吗?”

  “那他兵部近期若有重要将领的升迁调动,或者有关边镇防务的提议,殿下便可格外关注。”

  “在显德殿听政时,详细询问,甚至提出不同意见,延缓其进程。”

  “长孙司徒不是担忧李素立才具不足吗?那他门下省或吏部近期若有过格提拔某位才具平平的官员,殿下同样可以依据规制,提出质疑,要求严格考核。”

  他稍稍前倾身体,压低声音。

  “殿下试想,他们在朝堂上驳了您的举荐,让您颜面扫地。转头,您就在东宫听政时,对他们所关切的人事或政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同样以才具、资历、是否合乎规制为由,进行严格的审查、质疑,甚至驳回。”

  “这,是不是一种对等的报复?”

  李承乾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说道:“这……这能行吗?为了针锋相对就驳回他们的提议?舅父和李積他们……”

  “这不是意气用事!”

  李逸尘打断他,语气严肃。

  “这关乎殿下的态度和底线!他们在您关切的事情上让您不痛快,您就在他们关切的事情上让他们不顺利。”

  “这是一种非常清晰、对等的信号。”

  “您不需要对他们本人进行攻击,您只需要让他们推动的事情遇到阻力即可。”

  “这本身就是一种报复,一种政治上的表态,告诉他们,您的意志不容轻易忽视。”

  他继续举例。

  “那些跳得最欢的言官,诸如崔仁师之流。殿下您亲自下场去对付他们,确实有失身份。”

  “但是,他们难道就没有政见上的倾向,没有试图推动或阻止过某些事情?”

  “东宫属官完全可以针对他们过往的奏议,找出其中与现行政策或礼法有所抵牾之处,进行驳斥和弹劾。”

  “这同样是‘对等’的报复。他们攻讦东宫所荐之人,东宫属官就驳斥他们所持之论、所推之事。这合情合理,谁也挑不出大的错处。”

  李承乾怔怔地听着,脑子飞快地转动。

  李逸尘描绘的这幅图景,和他之前想象的腥风血雨的报复完全不同,而是一种……一种在规则框架内,精准而冰冷的反击。

  “可是……可是他们要是因此更加记恨孤,联合起来,变本加厉地报复孤,甚至……甚至向父皇上奏,行废立之事,那该如何是好?”

  李承乾说出了他最大的恐惧。

  “孤……孤承受不起啊!”

  “殿下放心,他们不会。”

  李逸尘的语气充满了自信。

  “原因有三。”

  “第一,殿下的报复是对等的,并且局限于规则之内。您没有逾越储君的权限,没有使用非法手段,只是在行使您听政议事的权力,对各项政务提出您的看法和质疑。”

  “他们若因为自己推动的事情受阻,就掀桌子要求废太子,那在陛下和天下人看来,就是心胸狭隘、挟私报复、无视储君参政之权,道理不在他们那边。”

  “长孙无忌、房玄龄这等老谋深算之辈,绝不会行此不智之事。”

  “第二,正如臣之前所言,这是一场重复博弈。”

  “殿下此次的报复,是在树立规则。”

  “只要殿下坚持‘一报还一报’的原则——他们表达善意,殿下也表达善意。他们进行攻击,殿下就进行对等反击——长久下来,这些聪明人自然会明白殿下的底线在哪里。”

  “他们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做了必然会引来代价。”

  “明确的规则,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说,反而意味着安全。他们知道边界在哪里,就不会轻易去触碰。”

  “第三,殿下无需担心他们因此离心离德。”

  “真正的忠诚,不是靠一味退让和讨好换来的。”

  “恰恰相反,一个懂得维护自身权威、明确自身底线、并且有能力和决心执行规则的储君,才会让那些重臣在权衡利弊后,觉得投资于您,支持您,是更有保障、更符合他们长远利益的选择。”

  “一个软弱可欺、连自身举荐被否决都无力反应的太子,才真正会让他们看不起,甚至考虑改换门庭。”

  李逸尘的分析如同抽丝剥茧,将李承乾心中的恐惧和疑虑一层层剥开,露出了底层冰冷的逻辑。

  李承乾沉默了。

  他不得不承认,李逸尘的话有其道理。

  他回想起朝堂上那些或冷漠或倨傲的眼神,如果他一直忍气吞声,那些人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而如果他展现出强硬的一面,亮出自己的獠牙,哪怕这獠牙还不够锋利,也足以让一些人重新掂量。

  “所以……按照你的意思,孤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急着去争夺西州,而是……而是先去给他们使绊子?”

  李承乾的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但眼神已经开始变化。

  “不仅仅是使绊子。”李逸尘补充道。

  “这是一个系统的行动。殿下可以梳理一下,今日在朝堂上反对您最力的几位重臣,他们近期在推动哪些重要人事或政策。”

  “然后,利用东宫听政的机会,或者通过詹事府属官上奏,对这些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查、提出有理有据的质疑,甚至行使您有限的驳议之权。”

  “对于言官,则发动东宫属官针对其过往言论和政策主张进行对等的驳斥和弹劾。”

  他顿了顿,强调道:“记住,殿下,动作要‘快’,要在他们以为您会忍气吞声的时候,突然出手。”

  “反击要‘准’,抓住他们提议中确存在的疏漏或可争议之处,让他们难以反驳。”

  “程度要‘对等’,他们让您失去多少颜面,您就让他们推动的事情遇到多大的阻力,不必过度,但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疼痛和您的存在。”

  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气,感觉一股久违的、带着刺痛的活力开始在血管里流动。

  是了,他一直被动挨打,就是因为没有底线,没有规则。

  如果他能建立起这套“对等报复”的规则,那么……

  他看向李逸尘,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犹豫,有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点燃的决意。

  “可是……孤还是有些担心,万一……”

  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明天下午多更新两章内容!!!敬请期待!!!

  每天更新时间:上午10:00一章,下午16:00两章。

第94章 整饬此类不正之风,以正朝纲!

  李逸尘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笑意。

  “他们不会有所行动的,因为殿下要报复的人很多,目标分散。”

  “他们只会互相观望,甚至会希望别人当那个出头鸟,而自己则静观其变,保存实力。”

  “这便是人性,尤其是在涉及自身核心利益时,无人愿为他人火中取栗。”

  “首先,如臣方才所言,殿下之行止皆在规则之内,他们找不到明面上的把柄。”

  “其次,即便有个别蠢蠢欲动者,其反击也必然是孤立的,难以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承乾。

  “殿下手握‘听政’之权,名正言顺。他们若反击过度,便是藐视储君,质疑陛下赋予殿下参政之权的决定。”

  “这个罪名,他们担待不起。故而,臣料定,初期必然是一片惊愕与沉默,无人敢率先掀起更大波澜。”

  李承乾眼中光芒闪烁,被李逸尘这番剖析说得心潮澎湃,但随即又想到另一件紧要之事。

  “那……依你之见,具体该如何着手?针对何人?何事?总不能无的放矢。”

  李逸尘微微摇头,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静。

  “具体目标、人选、事项,需殿下召集东宫詹事府、左右春坊之得力属官共同商议。”

  “他们熟知朝堂官员背景、近期动向及各部司职掌”

  李承乾缓缓点头。

  “那……那锚定之物呢?孤还需要等多久?西州之事,孤一日不掌握主动,便一日寝食难安!青雀那边……”

  李逸尘迎着他急切的目光,语气平和。

  “殿下,锚定之物关乎根本,牵涉甚大,需等待最佳时机,方能一举功成。请殿下再耐心等待几日,容臣再做些准备。”

  “时机一到,臣自会向殿下和盘托出。”

  看到李逸尘如此表态,李承乾纵然心焦如焚,却也知此事强求不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脸上露出一丝决断。

  “好!报复之事,孤即刻着手安排。锚定之物,孤便再等你几日!”

  “殿下圣明。”

  李逸尘躬身行礼。

  “若无事,臣先行告退。”

  李承乾挥了挥手,看着李逸尘沉稳退出的背影,殿内重归寂静。

  李承乾独自在显德殿中静坐良久。

  报复,不是泄愤,而是立威。

  他反复咀嚼着“对等”、“规则”、“礼法”这些字眼,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明感,渐渐驱散了盘踞心头的屈辱和暴戾。

  他不再愤怒于李泰的得意,也不再怨恨父皇的不公。

  “来人。”

  殿外侍立的宦官立刻躬身入内。

  “传令,召孔公、杜正伦、赵弘智、贺兰楚石,即刻至显德殿偏殿议事。”

  他略微停顿,又补充道。

  “令他们从速,孤有要事相商。”

  他没有选择那些过于亲近、可能已被外界视为“太子党”核心人员,而是召来了这些地位更高、职责更重,且在近日风波中相对保持沉默的东宫主要僚属。

首节 上一节 63/1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