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51节

  崔敦礼可能与魏王有旧。

  窦静是外戚,态度不明。

  王裕与长孙家关系密切。

  李素立虽是宗室,但向来明哲保身。

  吏部选出这四人,显然是经过多方权衡,既考虑了能力,也平衡了各方势力。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臣。

  “这四位人选,吏部考量周全。孤看过他们的履历,确都是干才。”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然西州开发黜陟使一职,责任重大,非比寻常。孤有意对这四位人选进行当面考较,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众人闻言,都有些意外。

  太子提出要当面考较人选,这是要亲自把关了。

  长孙无忌微微眯眼,心中快速盘算。

  太子此举,是想展示自己的识人之明,还是另有所图?

  如今的长孙无忌依然接受了太子的变化,自己也需要调整应对策略了!

  房玄龄抚须沉吟,觉得太子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储君亲自考较重要职位的人选,本就是分内之事。

  褚遂良点头说道:“殿下亲自考较,更能甄别贤能,臣以为可行。”

  “既然如此,”李承乾道,“就请吏部安排,三日后,请这四位人选至东宫,孤要亲自问对。”

  “臣遵旨。”杨师道躬身应下。

  人选之事暂告段落,又说了说其他的事情。

  走出显德殿,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并肩而行。

  “辅机,你觉得太子今日如何?”房玄龄低声问道。

  长孙无忌目光深邃,声音听不出情绪。

  “太子最日进益颇大,老夫感到欣慰啊!”

  “是啊,”房玄龄感叹。

  “所以,”长孙无忌停下脚步,看向房玄龄,“玄龄,你认为柳奭之死与东宫有关吗?”

  房玄龄摇头。

  “太子……不会如此不智。”

  “那么,是谁?”长孙无忌的声音始终保持着那份平静。

  “是谁想要一石二鸟,既除掉柳奭,又嫁祸太子?”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

  就在两人谈话之际,刑部大牢内,一场审讯正在进行。

  刑部尚书张亮亲自坐镇,审讯的是与柳奭有过往来的几个商贾。

  “说!柳御史死前那晚,你们在平康坊说了什么?”刑部侍郎厉声问道。

  一个肥胖的商人跪在地上,浑身发抖。

  “大人明鉴!那晚柳御史只是询问了一些东宫采买的事项,小的知无不言,不敢有半点隐瞒啊!”

  “他都问了什么?”张亮开口,声音冰冷。

  “问……问的是东宫近日是否大量采购西域珍宝,还有……还有是否与一些胡商有特别往来。”商人颤声回答。

  张亮与身旁的大理寺卿对视一眼。

  柳奭果然在继续调查东宫。

  “之后呢?柳御史可曾说过要去见什么人?”张亮追问。

  商人努力回想。

  “柳御史那晚似乎心情很好。”

  “因何事啊?”

  “小的不知啊!柳御史没说,小的也不敢问。”

  审讯持续了两个时辰,得到的线索却有限。

  柳奭那晚确实与这些商贾见过面,但之后就独自离开,不知所踪。

  与此同时,李君羡的密探在永兴坊附近查访时,得到一个重要线索。

第77章 殿下,您又错了

  夜色深沉,左武卫将军李君羡的值房。

  一名身着普通麻衣的汉子垂手肃立,声音压得极低。

  “将军,永兴坊东侧巷口卖胡饼的老王说,那夜子时前后,他收摊时瞥见三个黑衣人在坊墙外的槐树下聚了片刻。身形精干,动作极快,不似寻常百姓。”

  李君羡指节敲了敲桌面。

  “可看清样貌?”

  “天黑,未曾。但老王说,其中一人左腿微跛,行动时肩头略沉。另两人对其颇为恭敬,像是为首。”

  “微跛……”李君羡眼神一凝。

  “画师摹的图像呢?”

  汉子从怀中取出一卷粗纸呈上。

  纸上人脸模糊,唯身形轮廓与目击者描述相仿。

  “传令下去,各门暗哨留意左腿不便者。记住,是暗查,不得惊动京兆府与金吾卫。”

  李君羡声音冰冷。

  “是。”

  汉子退下后,李君羡盯着图上那模糊的跛足身影,心中念头飞转。

  微跛?

  隐隐地暗讽太子跛脚?

  看来背后之人的用心险恶不能以常理推之。

  。

  翌日,早朝。

  御史中丞崔仁师手持象笏出班,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带着回响。

  “陛下,监察御史柳奭横死街巷,乃国朝未有之骇事。言官风闻奏事,竟遭此毒手,若不能速擒元凶,恐百官寒心,言路闭塞。臣恳请陛下敦促有司,限期破案,以安朝野。”

  紧随其后,又有几名御史出列附议。

  殿中气氛凝滞,无人敢轻易出声。

  李世民高坐御榻,目光扫过丹墀下的群臣,良久,才缓缓开口。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已奉旨彻查。十日之期,朕记得。”

  他语气平淡,充分显现出了帝王的霸气。

  “朕再说一次,此案,凭证据说话。若有实据,直呈法司;若无,妄加揣测、扰乱视听者,以谤议朝政论处。”

  众臣皆垂首屏息。

  皇帝的目光在几个欲言又止的御史脸上停留片刻,那几人最终将话咽了回去。

  退朝后,两仪殿侧殿。

  李世民褪下朝服,只着常袍,示意躬身待命的刑部尚书张亮起身。

  “这里没有外人。说吧,查到哪一步了?”

  张亮不敢怠慢,条理清晰地回禀。

  “陛下,柳奭死前最后见过几名商贾,盘问后得知,他仍在追查东宫采买西域珍宝及与胡商往来细节,似握有未及呈报的线索。但当晚他离开平康坊后行踪成谜。目前……尚无直接证据指向东宫涉案。”

  “东宫近日动静如何?”

  “太子殿下闭门不出,一切如常。据查案人员回报,东宫属官无人与柳奭家眷有私下接触,也未见异常调动。”

  李世民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带。

  “你如何看待此案?是灭口,还是嫁祸?”

  张亮深吸一口气,自己必须慎重的回答这个要命的问题。

  随即他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臣以为,两者皆有可能。若为灭口,说明柳奭所查确有其事,且触及要害。若为嫁祸,则凶手意在借陛下与朝堂之力,一举将太子拖入泥沼。”

  他略一停顿。

  “然无论是何目的,凶手对柳奭行踪、乃至其查案进度了如指掌,绝非寻常人所为。”

  “你的意思是,朝中有人操纵?”

  李世民眼神锐利起来。

  “臣不敢妄断。但此案绝非表面那般简单。柳奭一死,东宫贪墨案线索中断,朝堂物议沸腾,太子声誉受损……获益者,恐怕不止一方。”

  李世民挥手让他退下。

  “继续查。柳奭接触过什么人,查过什么事,给朕一寸寸捋清楚。”

  “臣遵旨。”

  张亮离去后,李世民独自立于殿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天空。

  他心中那份不安逐渐清晰——柳奭之死,绝非孤例。

首节 上一节 51/1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