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第73节

  “贤侄啊,我记得你今年也十七岁了吧。”

  贾琅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

  应国公有些感慨说道。

  “圣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十七岁的年纪,便已经以军功获封公爵,不说是后无来者,称得上前无古人了。”

  “功业已成,再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为宁国府开枝散叶,绵延子嗣。”

  “如此一来,你父母泉下有知,也定会深感欣慰啊。”

  贾琅听后有些唏嘘说道。

  “伯父说的极是,唉,家慈家严早早亡故,若是他们如今还在,该有多好。”

  应国公轻轻拍了拍贾琅的胳膊后说道。

  “生老病死,乃是命中定数,我等凡人,左右不得。”

  “你能做的,就是将宁国府传承下去,光宗耀祖。”

  “说来你也到了适婚之龄了,有打算过成婚之事吗?”

  方才那一句,贾琅并未在意,但是应国公这句话一说,贾琅心里便瞬间明白了,应国公这是故意话赶话说到了这里啊。

  贾琅略一思考后说道。

  “伯父,应国府也属开国四王八公之列,虽然说宁国府之前和应国府来往不多,但宁国府的情况,想来伯父也了解。”

  “我大哥倒行逆施,搞得宁国府声名狼藉,再加上父母早丧,府中也没有长辈操持此事。”

  应国公听后微微一笑说道。

  “你是你,贾珍是贾珍,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陛下圣明烛照,已经将贾珍父子流放数千里,终生不得回京,他们对你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乃人伦之事。”

  “你若是有成婚之意的话,我为你说一户人家,看看可合乎你的心意。”

  听完应国公的话,贾琅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今日应国公是来为自己保媒拉纤的。

  看应国公铺垫了这么久,多半也是担心事情不成反倒让自己厌烦。

  有应国公这个态度,贾琅也没什么担心的了,随后贾琅看向应国公说道。

  “伯父肯为我操持婚姻大事,我十分感激,只是不知女方是哪家千金啊?”

  应国公微微一笑后说道。

  “说来你也应该认识,礼部尚书窦世枢大人的侄女,户部侍郎窦世英的嫡女窦昭姑娘。”

  听到这里,贾琅也是有些诧异,好家伙,这窦家路子这么野嘛,直接托人托到了应国府。

  没听说窦家跟应国府有什么联系啊。

  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之前贾琅故意和窦家兄弟结交,为的就是让窦世枢心动,主动的撮合自己和窦昭。

  毕竟窦昭是实打实的九重紫一号大女主,这要是拿下了,签到奖励必然是非常丰厚。

  而且贾琅对窦昭的性格还是很满意的,不仅爱憎分明,而且很有能力。

  如今应国公帮着窦家牵线搭桥,倒也省却了贾琅许多的功夫。

  窦家能主动找上贾琅,剩下的基本贾琅点个头事情就成了。

  贾琅略一思考后看向应国公说道。

  “伯父,要说这件事情也真是凑巧。”

  应国公听后赶忙询问道。

  “怎么说。”

  贾琅轻笑一声说道。

  “说来我与窦姑娘也有数面之缘,印象深刻。”

  “窦姑娘温婉贤淑,举止大方,言谈得体,不卑不亢,一看便有大家闺秀的风采。”

  “我心生好感,只是一来家中没有长辈操持,二来也没有合适的人在中间牵线搭桥。”

  “不想今日伯父居然说起了此事,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应国公有些惊讶,而后笑了笑说道。

  “是嘛,若真是如此,郎有情妾有意,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贤侄,不瞒你说,这件事是窦姑娘的祖母帮着操持的。”

  “她跟你伯母有旧交。”

  “你伯母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有些担心呢。”

  “毕竟窦家虽然也算得上显赫人家,但是跟宁国府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没想到你居然也中意窦家姑娘,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嘛。”

  贾琅微微点头后说道。

  “也真是巧合,说起来宁国府虽然传承百年,但毕竟是武勋世家。”

  “若真能和窦姑娘这种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结亲,也能给宁国府带来一份儒雅之风,我求之不得啊。”

  应国公眼看着事情这般顺利,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你这番话,我也就踏实了。”

  “你放心,贤侄,这个媒人我做了。”

  “今日窦姑娘和崔老太太就在我府上,这样吧,你和窦姑娘见个面,顺便也让老太太看看你,你意下如何?”

  贾琅轻笑一声说道。

  “客随主便,听伯父安排。”

  随后应国公便起身到了外边,吩咐丫鬟到后宅通报一声,请崔老太太和窦昭到前厅来。

  后宅之内,今日的窦昭精心打扮了一番,本就姣好的面容在精致华贵的服侍映衬之下,更加美艳不可方物。

  此时的窦昭正乖巧的坐在一旁,听着刘氏和崔老太太聊天。

  刘氏看向崔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姐姐,别着急,我们家老头子办事情还是很稳妥的。”

  “我估计很快就有消息了,咱们稍安勿躁啊。”

  崔老太太点了点头后说道。

  “这次的事情给你们两口子添麻烦了啊。”

  刘氏摆了摆手说道。

  “这算什么麻烦啊,我们两口子不过是牵线搭桥,成与不成的,还要看宁国公和窦家。”

  “再说了,昭儿生的这般亭亭玉立,又端庄大方,有这么好的条件,寻一个如意郎君还算得上难事嘛。”

  一旁的窦昭听后俏脸一红赶忙说道。

  “夫人谬赞了,窦昭当不得夫人这般夸赞。”

  刘氏轻笑一声说道。

  “你这孩子,还不好意思了。”

  崔老太太笑了笑说道。

  “女儿家嘛,面皮嫩儿。”

  就在几人闲聊之时,丫鬟走进了房中来到了刘氏跟前耳语了两句,刘氏听后顿时便露出了笑容。

  崔老太太见状有些好奇问道。

  “怎么,出什么事了吗?”

  刘氏看向崔老太太笑着说道。

  “老姐姐,我这里可要先给你道喜了。”

  崔老太太赶忙问道。

  “怎么说?”

  刘氏喜笑颜开说道。

  “我们家老头子方才跟宁国公聊了聊终身大事,提了提昭儿。”

  “你知道宁国公怎么说嘛。”

  “宁国公说他对昭儿印象深刻,很有好感。”

  “只是碍于家中无长辈操持,又找不到合适的介绍人,所以才暂时搁置了。”

  “我们家老头子这一说,可谓是正中宁国公下怀啊,这件事应该是板上钉钉了。”

  崔老太太一听顿时喜出望外,窦昭也是露出了笑容,但很快又化作了羞涩,害羞的低下了头。

  刘氏接着说道。

  “老姐姐,咱们也别在这坐着了,走吧,去前厅,一起见见你未来的孙女婿吧。”

  崔老太太此时心情只能用惊喜两个字来形容。

  在此之前,她其实对这桩婚事没报什么希望,只不过为了让孙女不留遗憾,所以才托付到了应国公夫人面前。

  但万万没想到,宁国公和自家孙女却是彼此互生好感,颇有情投意合的意思,这怎么不让崔老太太开心呢。

  崔老太太独居多年,后来窦昭来到了崔老太太身边之后,老太太可谓是满腔的慈爱灌注到了窦昭的身上。

  如今眼看孙女喜得佳婿,崔老太太心里不舍孙女的同时,也由衷的为孙女有个好的归宿感到开心。

首节 上一节 73/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