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第6节
贾老太太这一招迂回战术,先是把贾珍捧了起来,然后再以借钱的形式找贾珍要五万两银子。
如此一来,于情于理,贾珍也是推脱不得了。
果不其然,贾珍此时也回过味来,知道自己还是被老太太给玩了。
他只能一脸无奈说道。
“老太太说的哪里话,什么叫借啊,我们做晚辈的,难得有对您老人家尽孝心的机会。”
“不就是差五万两银子嘛,就当是我孝敬您的了。”
贾老太太微微一笑说道。
“珍哥儿有心了,那好,老二家的,让账房去一下宁国府下账吧。”
“好勒,我这就安排。”
眼看着婆媳二人一唱一和,把五万两银子要了回去,贾珍心里不是个滋味。
煮熟的鸭子飞了。
一想到这里,贾珍对于贾琅就不由得起了恨意。
该死的东西,都去前线当炮灰了,还要故意恶心自己一下,真是岂有此理。
就在贾珍肉疼的时候,贾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鸳鸯来到堂中行了一礼后说道。
“老太太,宫里来人传旨,让咱们去府门口领旨呢。”
贾老太太听后不敢耽误,赶忙便往府门口去了,贾珍和王夫人也跟着过去了。
在一行人来到了荣国府门口后,宫里的太监小桂子手捧圣旨正等着呢。
当看到了贾老太太和贾珍后,小桂子淡然一笑说道。
“呦,这不是巧了嘛,贾将军也在,省的咱家再跑一趟宁国府了。”
贾珍听后有些疑惑说道。
“桂公公,陛下降旨,所为何事啊?”
小桂子意味深长说道。
“着什么急啊,你很快就知道了。”
“宁荣二府接旨。”
“臣等在。”
贾老太太等人随即都跪下了。
小桂子打开圣旨念道。
“上谕,宁荣二府,本系开国元勋,受国恩厚矣。”
“匈奴南侵,犯我大夏国榷。”
“朕夙夜难寐,寻求退敌之策。”
“宁荣二府食君俸禄,不思为国分忧还在其次。”
“竟胆敢以分宗族人贾琅冒充荣国府嫡子,公然违抗圣命。”
“此等大罪,本当以欺君之罪严惩。”
“朕念及昔年宁荣二公有辅佐高祖皇帝定鼎天下之功,网开一面。”
“宁荣二府爵减一等,爵产罚没三年,以示惩戒,钦此。”
“接旨吧。”
在听完圣旨之后,贾老太太和贾珍瞬间人都麻了,脑子一片空白。
在战战兢兢接了圣旨之后,几人回了荣国府内,瞬间气的浑身发抖。
贾老太太十分恼火说道。
“去查,去查,看到底怎么回事儿。”
盛怒之下的贾老太太面目狰狞,哪还有刚才那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宁荣二府的关系网还是有的,在查了两天之后,便搞清了是贾琅摆了他们一道。
这下宁荣二府肺管子都快气炸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他们认为可以随意拿捏的贾琅,居然把宁荣二府耍的团团转。
一群人心里怨气难消,琢磨着该如何出这口恶气。
时间一晃,转眼便是十八日过去了。
北疆镇北军前线大营帅帐内,镇北军主帅应国公张壁此时正有些发愁。
(PS:因为知否和九重紫都有一个英国公,所以这里把知否的英国公改成应国公,各位老哥知道怎么回事儿就行了,希望理解一下。)
这次天佑帝征召勋贵子弟入镇北军随军作战,算是给应国公出了个难题。
这几天应国公陆陆续续收到了京都一百多封信,全部都是顶级勋贵们请求应国公照顾一下自家子嗣的。
虽然应国公很是反感这种行为,可是也无可奈何。
不得已之下,他只得喊来了北疆行营的副手,忠靖候史鼎。
史鼎乃是金陵四大家之一的史家中人,原本也属于开国勋贵系列。
史家的开国爵位乃是保龄候,由史鼎的二哥袭爵。
而史鼎之所以不到四十就被勒马封侯,完全是因为当初眼睛雪亮,在天佑帝没有继位之前就坚定不移的跟随着天佑帝夺嫡。
古来之功,最大莫过于从龙。
所以天佑帝成功继位以后,史鼎的选择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被封为忠靖候。
此次北疆大战在即,天佑帝虽然让应国公张壁挂帅,但是心里多少也有些顾忌。
毕竟应国公也是太上皇的老臣,还不是自己人。
只不过应国公镇守北疆多年,骁勇善战,所以除了他,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而史鼎则是天佑帝的铁杆臣子,派他来的目的不言而喻,一是监督战事,二来便是防止应国公兵权在握以后有所异动。
应国公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天佑帝的帝王心术他也十分能够理解。
相反,如果天佑帝对他完全不设防,那应国公心里才会心惊胆战呢。
第8章 主帅顾虑,贾琅等人的打算
不多时,身着甲胄的忠靖候史鼎走进了帅帐之内,他看向应国公拱手一礼。
“史鼎拜见大帅,不知大帅召见末将有何吩咐?”
应国公轻笑一声。
“侯爷免礼,请坐吧。”
史鼎坐到左下首后,应国公接着说道。
“今日召侯爷前来,是有要事相商啊。”
“京都的勋贵子弟要不了几日便会来到北疆大营了。”
“这几日,我想侯爷也收到了不少的书信吧。”
史鼎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大帅是否有些抹不开面子?”
应国公闻言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侯爷也是出身开国勋贵之家,自然明白其中之事。”
“若是往年,照顾一下这些晚生后辈不过是举手之劳,无伤大雅。”
“可是今年不同。”
“昨日的军报侯爷也看到了。”
“此次草原三十六部是要拼命了,整个草原大旱,若是他们不拼上一把,这个冬天他们是很难熬得过去的”
“粗略估算,此次北疆至少也面临着三十余万匈奴骑兵的入侵。”
“我等蒙陛下信任镇守北疆,一旦此战有失,被匈奴骑兵攻破北疆,长驱直入。”
“那生灵涂炭、天下倒悬便立刻就在眼前了。”
“如此危急存亡之秋,本帅如何能因为私情而误了公事。”
“找侯爷来,就是想商量一下如何处理这些人。”
史鼎听后微微一笑。
“大帅,勋贵们多年安逸,勋贵子嗣多是酒囊饭袋。”
“陛下征召这些人入军,本来也没指望他们能建功立业。”
“只不过是往年军中常有军需物资运送不及时之事。”
“今年北疆之战非同小可,军需物资万万不可延误。”
“陛下将这些顶级勋贵子嗣征召入伍后,勋贵们自然会盯着户部兵部,监督粮草军需运输,不会让北疆战事受到影响。”
“至于这些勋贵子嗣,就让他们各安天命吧。”
“兵凶战危,士卒死得,勋贵自然也死得。”
“不瞒大帅,我二哥也给我写了信,末将也是如此回复他的。”
“我二哥有数名嫡子,即便末将这个侄子真的在北疆殉国了,那也是我史家的荣耀。”
听完史鼎的话后,应国公心里也有了主意。
他本就不喜欢在军中走后门这一套,毕竟他自己的儿子也在前线浴血奋战。
只是此次涉及的勋贵太多,应国公也不敢全得罪了。
如今有了天佑帝派来的史鼎背书,那一切就都好说了。
上一篇: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