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345节

  “哦?”

  陈奇瑜闻言,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毛文龙能在短时间内把辽南的底细摸得如此清楚,看来绝非等闲之辈。

  而赵率教、祖大寿、黄德功三人却听得一头雾水。

  祖大寿忍不住皱眉道:“毛将军,眼下辽东的硬仗都在沈阳、辽阳一带,咱们的主力也该往那边投,辽南偏远,折腾这些地方武装,能顶什么用?”

  赵率教也附和道:“是啊,难道建奴还能绕过沈阳,去打辽南不成?”

  毛文龙抬眼瞥了陈奇瑜一眼,见对方微微颔首,便知道可以说些内情了。

  陈奇瑜当即扬声道:“你们都退下吧,没有传唤,任何人不得靠近大堂。”

  堂中侍奉的茶童、衙役连忙躬身退下,连守在门口的亲兵都被调开了数丈远。

  待闲人散尽,毛文龙才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丝锋芒:“赵将军、祖将军有所不知,沈阳是要打,那是与建奴硬碰硬的正面战场,缺不得。但辽南要做的,是另一件事——奇袭。”

  “奇袭?”

  三个字像一块石子投入静水,赵率教三人顿时瞳孔一缩,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他们都是熟读兵书之将,一听“奇袭”二字,便知其中定然藏着惊天的谋划。

  祖大寿猛地前倾身体,声音都有些发颤:“毛将军的意思是……奇袭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

  那可是建奴的老巢,是努尔哈赤发家之地,藏着他们的祖陵、粮草和家眷!

  若是能端掉那里,无异于斩了建奴的根!

  毛文龙缓缓颔首,沉声道:“正是要奇袭赫图阿拉。只不过,这桩大事要成,眼下还有两道坎儿得迈过去。”

  他抬眼看向众人,语气凝重了几分:“头一桩,便是粮草。要动员辽南的兵马、乡勇,少说也得万余人。可辽南那地方,诸位也清楚,盐碱地多,良田少,往年收成都薄,如今又遭了兵祸,粮仓早就空了。要让这么多人饿着肚子打仗,难。”

  这话戳中了要害。

  辽南本就是被兵家视作“弃地”的边角,若非当地人硬撑,怕是早成了建奴放养牛羊的牧场。

  熊廷弼专注于沈阳防线,努尔哈赤忙着经营辽东腹地,谁都没把这片贫瘠之地放在眼里。

  如今要靠它做奇袭的跳板,粮草自然成了最大的难题。

  “第二桩。”

  毛文龙话锋一转,目光落在陈奇瑜身上。

  “奇袭讲究的是兵贵神速,必须在半月之内完成集结、跨海、突袭。天津水师眼下的船只,真能扛起运兵运粮的担子?”

  陈奇瑜闻言,略一思忖便拱手道:“毛游击放心。若论深海作战、与敌舰搏杀,咱们的水师确实还嫩。但要说在渤海湾内短途运输,眼下的船只足够用了,沙船运粮稳当,鹰船护航灵活,大小船只加起来百余艘,分批运送万余人马与粮草,不成问题。”

  毛文龙想起方才在港口所见,那些乌艚船、沙船、车轮舸密密麻麻泊在水面,虽多是中小型船只,却胜在数量充足,调度得法的话,运输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他当即一拍桌案:“好!那就这么定了!”

  “陈佥事。请即刻着手调配粮草,先往皮岛运三批,作为前沿中转站;兵员随后分批运送,务必赶在下个月初,那时海风正顺,正好直扑赫图阿拉!”

  陈奇瑜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着,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顾虑:“毛游击的心思,本佥事懂。只是粮草调运需从河间、保定诸府征集,光入库、装船就得十日;水师的新兵虽有老兵带着,可真要协同运兵、应对突发风浪,没半月操练怕是难成气候……恐怕……”

  他话未说完,毛文龙已朗声笑了起来。

  “陈大人放心,这些难处,末将早有预料。此事我自会上密折禀明陛下,请他从京师太仓调拨些粮草应急,再下一道严旨催办各地,奇袭赫图阿拉是动摇建奴根基的大事,陛下定然会全力支持。”

  奇袭建奴老巢,这等事一旦成了,便是泼天的大功,谁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拖后腿。

  一旁的赵率教早按捺不住了,他本就不是坐得住的性子,此刻见两人商议得入神,猛地一拍大腿,粗声问道:“奇袭赫图阿拉这等硬仗,怎能少了咱们哥仨?陈佥事、毛游击,有什么要跑腿的、要拼命的,尽管吩咐!”

  祖大寿与黄德功也齐齐颔首,眼中闪着跃跃欲试的光。

  京营里待久了,骨头都快锈了,能赶上这等大事,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毛文龙仰头大笑,声震大堂:“三位将军有这份心,末将感激不尽!实不相瞒,此番奇袭赫图阿拉,你们才是冲锋陷阵的主力!”

  “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今日诸位所听至于,半句都不能泄露出大堂之外,便是亲随子弟,也绝不能透露分毫。”

  “那是自然!”

  赵率教拍着胸脯保证。

  祖大寿与黄德功也沉声应道:“我等晓得轻重!”

  一想到能亲手端了建奴的老巢,立下不世之功,回报陛下破格提拔的恩宠,三人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在烧。

  赵率教忍不住攥紧了腰间的刀柄,低骂一声:“他娘的建奴,等爷爷们过去,定要把赫图阿拉的地皮掀起来,让他们也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黄德功也跟着哼了一声:“到时候抢了他们的粮草,烧了他们的祖陵,看努尔哈赤还能不能在沈阳外坐得住!”

  毛文龙看着三人摩拳擦掌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有三位将军这话,我便放心了。眼下先各司其职,陈大人督运粮草,三位将军抓紧操练水师新兵,熟悉船只调度。待陛下密旨一到,咱们便即刻动手!”

第274章 帝心算计,藩王博弈

  天启元年,五月二十五日。

  北京城被蒸腾的暑气笼罩,连宫墙内的老树都蔫蔫地耷拉着叶子,蝉鸣声里透着一股焦躁。

  朱由校将批阅奏疏的地方,挪到了西苑北海的琼华岛上。

  这是没办法的事。

  没有冰窖里的冰块镇着,暖阁里简直像个蒸笼,朱笔握在手里都嫌烫。

  起初,他本打算去万寿宫避暑,那是嘉靖皇帝曾久居的地方,地处太液池边上,林木茂密,向来以凉爽著称。

  可真住进去才发现,那座历经五十余年风雨的宫殿,早已不复当年气象。

  主体殿宇虽还立着,梁上的彩绘却斑驳褪色,露出底下暗沉的木色。

  几处廊柱被白蚁蛀得厉害,轻轻一碰就簌簌掉木屑。

  最让朱由校不适的是,殿内常年闭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混着当年嘉靖帝炼丹留下的丹砂气息,闻着总让人头晕。

  只住了三日,朱由校便实在忍不了,索性移居北海琼华岛。

  当然,琼华岛终究只是临时歇脚的去处,待秋分过后,暑气散尽,还是得搬回乾清宫。

  毕竟乾清宫才是帝王理政的正地。

  说起来,大明皇帝也是苦逼的,往前的元朝皇帝能够去上都避暑,往后的清朝皇帝能去承德避暑山庄消夏,一住便是数月,何等自在。

  可换作大明,皇帝若敢轻易离京避暑,言官们的弹劾奏章怕是能堆满御案。

  就譬如正德帝,强赴宣府镇避暑,在镇国府常住三月,引发百官跪谏。

  眼下边疆未宁,国库又不宽裕,朱由校没有必要因为这种小事去和文官打擂台。

  不过,不能出宫对朱由校来说倒也无所谓。

  琼华岛的景致是不差的。

  主殿广寒殿雄踞岛心,殿周古柏苍翠,遮天蔽日;其余殿宇星罗棋布,或依崖而建,或临水而筑,各有各的精巧。

  其中最显眼的,便是那座瀛洲方壶。

  这殿宇来头不小,元朝时是忽必烈夏日理政的所在,几经翻修,如今已改建成二层水榭:底层柱脚直接浸入太液池,凉气从水下丝丝缕缕往上冒;上层增建了悬空回廊,凭栏远眺,太液池的荷风柳浪尽收眼底。

  此刻,瀛洲方壶一楼明堂里,朱由校正伏在长案上批阅奏疏。

  案头没摆太多物件,只一方端砚、几支朱笔,还有一叠叠码得整齐的奏章。

  与乾清宫东暖阁的沉闷压抑不同,这里四面通风,太液池的水汽混着荷香扑面而来,连空气都带着湿润的凉意,比东暖阁舒服太多。

  在此处,连冰都用得少了,案旁只放着一只半尺见方的冰盒,里面镇着几块碎冰,已足够驱散暑气。

  朱由校心里清楚,宫里用冰向来奢靡,夏日里光是乾清宫的东暖阁,一天就要消耗上千斤冰,这些冰需从腊月的冰窖储存,转运、看管都要耗费人力物力,折算下来,每日光是冰钱就够一个中等人家过半年。

  如今在这瀛洲方壶,靠着天然的水凉,用冰能省大半,倒也算桩“节流”的小事。

  朱由校伸了个懒腰,拿起最上面那封,见封皮上盖着“天津海防游击毛”的私印,不由挑了挑眉。

  拆开火漆,展开信纸,毛文龙那力透纸背的字迹跃然纸上。

  密折里详述了他抵达天津后的种种布置:与陈奇瑜核定船只数量、查看水师操练、联络辽南的张盘等人……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雷厉风行的劲儿。

  末尾,他直言不讳地提了几项需求:请朝廷从太仓调拨三万石粮草、从兵仗局调拔五百杆三眼铳、从太仆寺拨战马三百匹.

  “倒是个敢开口的。”

  朱由校嘴角噙着笑意。

  这这些东西数目不小,价值不菲,但比起奇袭赫图阿拉的收益,不值一提。

  他当即拿起朱笔,在密折空白处批道:“所请皆准。粮草着户部五日内科拨,火器由兵仗局专人押送,太仆寺战马三百匹即刻送上。毛卿可相机行事,不必事事请旨,唯求功成。”

  写罢,他唤来贴身太监:“即刻将此折送司礼监用印,再转交兵部、户部,催他们速办。”

  “另外,多派几个锦衣卫跟着毛文龙。”

  前世毛文龙素有冒功的举动,譬如辽东失陷之后,毛文龙在东江镇年均报捷20次,斩首累计“数万”。

  这很明显就是冒功,杀的大多是辽民、朝鲜人充敌,骗取赏银。

  这个坏习惯,可不能让其养成了。

  有功朕可以赏,但你不能冒功。

  那就触及到朱由校的底线了。

  待太监退下,朱由校将批好的密折放在一旁,目光又落回案头剩余的奏疏上。

  有关于陕西赈灾的,有关于辽东军饷的,还有几封是言官弹劾地方官贪墨的,这桩桩件件,都需他一一过目。

  然而,就在朱由校拿起另一本关于江南盐引的奏疏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朝快步走进来,脸上堆着几分小心翼翼的笑意,躬身禀道:“陛下,福王殿下求见。”

  朱由校握着朱笔的手微微一顿,眉头几不可察地挑了挑。

  其实今早看锦衣卫的密报时,就已得知福王朱常洵今早抵京,暂居在十王府。

  他原以为这位皇叔舟车劳顿,会先在府中歇个一日半日,没想到竟如此急切,连脚都没歇便直接进宫了。

  福王这几百斤重的身体,不要给折腾死了。

首节 上一节 345/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