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220节

  眼下虽未彻底肃清积弊,但至少未再生出大乱,这已是难得的局面。

  整顿漕运非一日之功,尚需时日徐徐图之。

  本来朱由校是有意调杨涟去辽东的。

  不过

  看了这喜报之后,朱由校改变了主意。

  杨涟铁腕治漕,雷厉风行,深谙其中门道,眼下漕运衙门确实离不开他。

  况且辽东战事吃紧,边关军情如火,若此时调杨涟北上,只怕会适得其反。

  他性情刚烈,若与边将起了冲突,反倒误了军机。

  倒不如让他继续坐镇漕运,待辽东战事平息,边关稍安,再调其北上整顿边务。

  届时以他巡漕之威,肃清边镇贪腐,必能事半功倍。

  当然,现阶段的重心,还是要放在辽东战事这边。

  朱由校当即喊道:

  “召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英国公张维贤、兵部侍郎袁可立入宫问话!”

  魏朝闻言,立即躬身应道:“奴婢这就差人去传召!”

  他转身疾步退出东暖阁,在廊下唤来几名得力太监,沉声吩咐道:

  “速去传内阁首辅方阁老、次辅刘阁老、英国公张维贤、兵部袁侍郎即刻入宫觐见!记住,就说皇爷有紧急军务相商,让他们放下手头一切事务,火速进宫!”

  待几名太监领命而去,魏朝又折返暖阁,在御前低声禀道:“启禀万岁爷,奴婢已派人去传召诸位大人了。依奴婢看,方阁老此刻当在内阁值房,刘阁老多半在文渊阁校勘奏章,英国公应是在五军都督府坐镇,袁侍郎则可能在兵部衙门处置军报。最迟半个时辰,诸位大人必能到齐。”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又补充道:“要不要奴婢先命人备些茶点?几位大人连日操劳军务,怕是连口热茶都顾不上喝。”

  朱由校闻言,微微颔首。

  趁着召见群臣前的空档,朱由校再次拿起朱笔,翻开下一份奏疏。

  这次不再是辽东前线的军报,而是来自四川的奏章。

  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以辽东战事吃紧为由,主动请调两万精锐马步兵驰援辽东。

  内容如下:

  ‘臣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谨奏:

  臣闻建虏猖獗,辽东告急,边关将士浴血鏖战,而朝廷军饷转运艰难,臣心忧如焚。今特请调永宁宣抚司精锐马、步兵二万,星夜驰援辽东,以解燃眉之急。

  永宁土司兵素习弓马,尤擅山地奔袭,悍不畏死。臣所部狼兵二万,皆久经战阵,可充前锋,与边军合力剿贼。

  臣深知国用艰难,故愿自筹三月粮秣,并携川中火药、箭矢若干,以减朝廷转运之劳。唯请拨饷银二十万两,以安将士家小,免其后顾之忧。

  若蒙圣允,臣拟分兵两路:

  一万兵自重庆乘漕船东下,至扬州换装新铸火器,沿运河北上;

  一万兵经汉中出川,听凭兵部调遣。

  伏乞陛下圣断!

  臣虽边鄙武夫,亦知忠义大节。愿亲率部众,为陛下荡平虏寇,扬大明国威于塞外!’

  在奢崇明的请战奏疏之下,还有一本四川巡抚徐可求的奏疏。

  朱由校默不作声的开始翻阅:

  ‘臣四川巡抚徐可求谨奏:

  臣闻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自请调兵二万援辽,其奏虽言忠义,然臣观其部众盘踞川南,兵强马壮,久有尾大不掉之势。今辽东战事正酣,若允其出兵,实乃天赐良机。

  奢部土兵悍勇,然辽东建虏凶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纵使奢崇明得胜,其精锐亦必折损;若其战败,朝廷更可名正言顺整饬其地。如此,既不损朝廷威信,又可渐收土司兵权。

  川黔诸土司中,永宁奢氏最为桀骜。昔年索要军械、私扩屯田,已显不臣之心。今若允其北上,川南空虚,臣可趁机清查田亩、编户齐民,为改土归流铺路。

  陛下可明发上谕嘉其忠勇,赐饷银二十万两以安其心。另遣心腹监军随行,分其兵权。待奢部离川,即着手裁撤宣抚司衙署,改设流官。

  伏乞圣裁!’

  在两份奏疏下方,赫然附着内阁的朱批墨迹:

  “辽东军情如火,朝廷正当用人之际。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忠勇可嘉,着准其率本部精锐二万驰援辽东。兵部即拨饷银二十万两,并遣监军御史一员随行督师。其部众分兵路线,依所奏施行。”

  皇帝看着内阁的批语,以及四川巡抚的奏疏,差点被气得笑出声来了。

  这奢崇明,当真是‘忠勇可嘉’?

  朱由校眼神冰冷。

  恐怕不是如此罢!

  出兵援辽?

  他这是要鲸吞四川!

  朱由校凝视着奢崇明的奏疏,眼中寒芒乍现。

  这个表面恭顺的土司头领,哪里是什么忠臣良将?

  分明是包藏祸心的乱臣贼子!

  此刻的大明,辽东战火将燃,西南土司亦蠢蠢欲动。

  奢崇明这番请兵援辽的把戏,正是历史上那场滔天浩劫的开端——奢安之乱的前奏!

  想到此处,朱由校握紧的拳头微微发颤。

  历史上这场奢安之乱,从天启元年打到崇祯二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雪上加霜。

  “奢安之乱……”朱由校低声呢喃,嗓音里压着雷霆般的怒意。

  自天启元年奢崇明举兵反叛,勾结水西安邦彦掀起滔天巨浪,这场祸乱便如附骨之疽,蚕食着大明的元气。

  朝廷为平定叛乱,调集川、黔、湖广三省精锐,耗费饷银数百万两,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库更是雪上加霜。

  更可恨的是,这场叛乱彻底撕开了土司制度的脓疮。

  那些世袭罔替的土司,拥兵自重,盘踞一方,早成了国中之国。

  明廷虽以铁血手段镇压了奢安二人,却再难挽回云贵川土司的离心。

  那些蛮酋表面恭顺,暗地里却秣马厉兵,只待朝廷虚弱时再掀波澜。

  战火所过之处,川黔之地十室九空。

  良田化作焦土,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惨状连奏疏中的墨迹都染着血腥。

  而最致命的,莫过于辽东防线的空虚。

  秦良玉的白杆兵本可驰援辽沈,却被死死拖在西南战场。

  待她终于腾出手来,辽东早已烽火连天,建虏铁骑踏碎了半壁山河。

  朱由校猛然合上奏疏。

  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总挑细处断。

  历史上的奢安之乱,绝对不能重演!

  他也决不允许生灵涂炭之事,在他的治下发生!

  只是,该如何阻止奢安之乱呢?

  朱由校眼神闪烁,开始缓缓动笔。

  朱由校正凝神批阅奏疏时,魏朝轻手轻脚地趋步上前,在御案三步外恭敬站定,低声道:“启禀皇爷,方阁老、刘阁老已在九卿值房候着了。”

  皇帝手中朱笔微微一顿,目光仍停留在奏疏上。

  他略作沉吟,随后将御笔轻轻搁在青玉笔山上,抬眼道:“宣。”

  魏朝闻言立即躬身:“奴婢这就去传。”

  正要退下时,却见皇帝又抬手示意。

  “且慢。”

  朱由校揉了揉眉心,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将准备好的参茶拿上来。”

  诸事繁杂,然而作为皇帝,他还是要做定海神针。

  他绝不能乱。

  没过多久,方从哲与刘一燝入东暖阁,拜见皇帝。

  方从哲身着绯色仙鹤补服,虽年过六旬却步履稳健,行至御案前三步处撩袍跪拜,银须垂至胸前:“老臣叩见陛下。”

  刘一燝紧随其后。

  “臣刘一燝恭请圣安。”

  待两位阁臣在锦墩上坐定,朱由校唇角微扬,温声道:“二位爱卿连日为国操劳,鬓角都添了霜色。朕特命御膳房熬了老参汤,给爱卿们补补元气。”

  侍立一旁的太监立即捧来描金漆盘,盘中两盏青瓷盖碗袅袅冒着热气。

  方从哲连忙起身,双手接过参汤,银须微颤:“老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体恤。”

  刘一燝亦恭敬接过,指尖触及温热的瓷盏时,官帽下的眼眶竟有些发热:“臣叩谢天恩。”

  等着两个老臣喝完参茶之后,朱由校这才说出召见的目的:

  “朕今急召二卿入对,所议非他,实乃关乎我大明国运兴衰之要务!”

第189章 朽索驭马,蛮疆危局

  东暖阁中。

  皇帝的问话之语还在阁中回荡。

  方从哲与刘一燝闻言,当即放下茶盏,肃然起身。

  方从哲银须微颤,拱手道:“陛下垂询,老臣必竭尽驷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一燝亦俯首道:“臣等愿剖肝沥胆以对。”

首节 上一节 22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