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160节

  朱由校眉头紧皱,说道:“去岁乃庚申年,似乎也不是正科之年。”

  大明会试不是每年举行的。

  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

  乡试会试都是三年一次,只有院试才是一年一次。

  孙如游苦笑一声,说道:“去岁庚申科会试,是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会试因辽东战事延期,礼部拟在泰昌元年补行会试,但光宗皇帝突然驾崩打乱计划。”

  朱由校闻言,满脑子黑线。

  难怪那些考生怨气这么大。

  朱由校还以为这会试是推迟了几个月。

  没想到是推迟了快两年了!

  他的这个皇爷爷,当真是不靠谱。

  当然,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同样也不靠谱。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会试,直接延期到了天启二年,和下一科一起考了。

  朱由校马上说道:“今岁二月,当开庚申科会试。”

  孙如游当即点头,问道:“敢问陛下,不知道庚申科会试主考官,由谁来担任?”

  朱由校思索片刻,说道:“着礼部尚书孙慎行任此科主考官。”

  孙如游又问了其余事项,得到了皇帝的答复之后,他心中也有底了。

  “臣这便去票拟诏书。”

  “不急。”

  朱由校叫住了孙如游,再说道:“这些举子考生居京城不易,着礼部选定会馆,供考生安歇,每日准备膳食,让他们能够安心备考。”

  孙如游闻此言,马屁那是张口就来:

  “陛下有仁德之心,臣替那些学子,谢陛下隆恩!”

  “去罢!”

  见马匹没拍到皇帝心坎上,孙如游只得是退去拟旨,把皇帝给的差事办好。

  会试,对于朱由校来说,也是一个整顿朝局的机会。

  新科进士,能够给朝堂上注入新鲜血液。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大多未入官场,身家清白,还没有开始结党,稍加施恩,便是天然的帝党。

  比起花费巨大的代价,来拉拢那些老狐狸的人心,来得简单轻松。

  这种花不了多少银子,却能取得不小成效的方式,才是朱由校喜欢的。

  作为皇帝,朱由校还是需要有人替他办事的。

  拉起一批新贵,他才好对原来那些不干净的旧臣下手。

  不然真到了朝堂为之一空的境地,那朝事谁去处理?

  朱由校继续处理奏章,这个时候,魏朝却是捧着一本奏疏上前,一脸谀笑说道:“陛下,这是礼部拟定的选秀奏疏,请皇爷御览。”

  朱由校愣了一下,但还是接过奏章。

  “朕看看罢!”

  此事其实不需要他过问的。

  明朝皇帝在选秀中通常不直接参与初选和复选,仅在终选阶段象征性确认,实际决定权多掌握在太后、太妃或宦官手中。

  这种制度既是为了防止皇帝沉迷女色,也是为了避免外戚干政。

  只有少数强势皇帝(如朱元璋、朱棣)会亲自干预选秀,而明中后期的选秀更多是后宫与前朝权力博弈的体现。

  魏朝将原本属于他的权力递上来,自然也是献媚。

  朱由校看完奏疏之后,有些惊讶。

  “初选竟都已经选完了?”

  初选完全由地方官和礼部执行,朱由校没想到,他们的动作居然这么快!

  选秀各个环节之中,初选耗时最多。

  通常要一到三个月。

  没办法,大明朝还是很大的,若是筛选广东女子,光是赶路,就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了。

  相比于初选的耗时漫长,后续的流程,比如说进京复选,以及终选,耗时极短。

  恐怕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选出皇后来。

  看着皇帝震惊的表情,魏朝老实回答道:“其实地方初选,在泰昌元年八月就开始了”

  朱由校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魏朝的意思。

  原来,他那个便宜老子还活着的时候,便已经让礼部下旨选秀女入宫了。

  这倒也符合光宗皇帝的性子。

  毕竟不是好那事,朱常洛也不至于登基未满一月就驾崩了。

  只是

  朱由校表情有些奇怪。

  这些原本是要选做光宗妃嫔的女子,一个转手,变成了他的了。

  从礼法来说,没有问题。

  但从伦理来说,想想还有些刺激。

  “原来如此。”

  朱由校将奏疏还给魏朝,说道:“便按规制来便是了。”

  魏朝赶忙说道:“不知道皇爷喜欢怎样的女子.”

  好家伙。

  幸进到了这种地步。

  朱由校看着魏朝,这胖老头,是真想进步啊!

  “按着规矩来,复选之后,将五十个女子的背景、心性、容貌调查清楚,朕要细看。”

  魏朝当即点头,谄媚道:“奴婢领命。”

  其实明朝皇帝的选秀,选出来的各个模样都不会差。

  朱由校关心的,是心性,是能力。

  尤其是皇后的人选。

  帝后对于大明来说,如同皓月。

  这大明之月,是要辅佐大明朝的太阳的。

  若是选上来的皇后,胳膊肘往外拐,不仅不能帮到他这个皇帝,反而处处掣肘,那这选秀,就给他人做嫁衣了。

  朱由校将笔毫放下,眼神闪烁不定。

  会试、选秀

  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当真是繁杂。

  好在,如今的大明已经走上正轨了。

  去山西抄家的太监,不时传来好消息,而定远侯邓邵煜在北直隶募兵三千,业已完成。

  朱由校估摸着时间。

  袁可立去京营也有一段时间了。

  该是去巡一巡,看看朕的精兵如何了!

  会试、选秀虽然重要,但朱由校心中明白,只有掌握了兵权,他才能彻底解决大明朝的顽疾。

  其他的事情,与此相比,都是次要的。

第146章 龙旗蔽野,豹略临戎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是维持统治、防范内乱、抵御外敌的基石。

  一旦军队失控,轻则权臣篡位、藩镇割据,重则王朝倾覆、神州陆沉。

  东汉末年汉献帝无直属军队,沦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终被曹丕篡位。

  唐末昭宗禁军被宦官与藩镇控制,皇帝遭囚禁弑杀,唐朝名存实亡。

  景泰帝因疏于掌控京营,导致英宗复辟,忠臣于谦被杀。

  汉献帝、唐昭宗等“傀儡皇帝”的悲剧,皆因无兵权而任人摆布。

  强军则国强,军散则国亡。

  皇帝拥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军队,是防止内乱、抵御外敌、维护皇权的生死线。

  失去军队控制的皇帝,轻则大权旁落,重则身死国灭。

  前朝关于此事的教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因此,朱由校对于京营,对于新军,都是极为重视的。

  天启元年一月十一日。

  皇帝骤然间下令,巡视驻守在丰台的京营。

  得到皇帝诏令,内阁首辅方从哲、礼部尚书孙慎行、兵部左侍郎张经世,迅速到达乾清宫,拜见皇帝。

  东暖阁内,朱由校已经是准备出发了。

  得黄门太监通报,方从哲等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首节 上一节 160/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