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皇明

皇明 第143节

  他沉思许久,在脑中思索应答之语。

  陛下既已整顿京营,裁汰冗兵,然余下老弱残卒仍占半数,兵力空虚,器械朽钝,加之营中派系勾结、积弊深重,问题重重。

  袁可立深知此非雷霆手段可速解,遂伏首进言:“臣有五计,可治京营!”

  朱由校眼睛一亮,说道:“朕洗耳恭听!”

  袁可立缓缓说道:“其一,乃汰弱补新,精兵简政:

  京营老卒虽不堪战阵,然久历行伍,熟知营务。可择其晓畅军纪者充任教习,训导新兵;体弱年迈者,酌情拨予屯田、匠作之职,以补军需。另请陛下诏令各省卫所,选骁勇健卒充京营,每岁轮换,以保战力不堕。”

  朱由校闻言,轻轻点头。

  虽然他已经另开炉灶了。

  但京营即便是缩编了,还是少人。

  该补的还是要补。

  见皇帝面露思索之色,袁可立继续说道:“其二,乃是整饬武备,革新器械:

  京营火器多锈蚀不堪,弓弩甲胄亦年久失修。当设军器局专司督造,募闽粤匠户入京,铸红衣大炮、鸟铳、火箭等利器。旧械可熔铸重锻,劣者尽弃,免战时贻误。”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而后勤的体现,自然就在这些武器装备上面了。

  朱由校点头,说道:“袁卿所言极是!”

  得到皇帝的认可,袁可立说话的声音都大了不少。

  “其三,乃破局营弊,分权制衡:

  营中将领多世袭勋戚,彼此勾连。臣请仿戚少保‘兵将分离’之法:调五军都督府子弟赴边镇历练,另擢寒门将才入京营统兵;分三大营为十二哨,各设文吏稽核粮饷,使兵部、都察院共监之,断其贪墨之途。

  其四,乃以战代练,重振军心:

  京营久疏战事,骄惰成性。可遣其精锐协防蓟辽,剿畿辅流寇,以首级论功行赏。再设‘月校大比’,优胜者擢升,劣者革退,使士卒知奋进。

  其五,乃屯田养兵,以纾国用:

  京畿荒田甚多,可划拨营兵屯垦,三年内免赋,所获粮秣半充军储,半归士卒。如此既减朝廷粮饷之耗,又安老兵生计。”

  朱由校听罢,抚掌赞道:“袁卿之策,步步切中要害!朕便准卿全权督办。若遇阻挠者,无论勋贵世胄,皆以尚方剑先斩后奏!”

  有这个人才不用,丢到什么太仆寺做少卿?

  这不是浪费人才?

  有才能之人,不破格提拔,偏要遵循什么祖制?

  朱由校没有那么迂腐!

  袁可立闻言,心中感动,再拜领命。

  “京营积弊数十载,陛下既有破釜沉舟之心,臣必效死力以报!”

  “好好好!”

  朱由校面带笑意,说道:“明日朕便命九卿廷推,不让袁卿背上幸进之名。”

  袁可立闻言大惊失色,他心中既是感动,又是害怕。

  感动的是皇帝真把他当做心腹来看,照顾他的感受。

  而害怕的是,他被越级提拔,本来那些科道之臣就要弹劾了,若是廷推,朝臣的反抗势必更加激烈。

  若是廷推不过,他没能当上兵部侍郎事小,陛下损伤龙威事大。

  因此,袁可立哀求道:“陛下,万万不可,幸进之名又如何?只要陛下知我,外面再多的流言蜚语,臣都不在乎!而一旦廷推,出了什么事情.”

  “能出什么事情?”

  朱由校眼睛一眯,脸上杀气四溢。

  “朕倒是要看看,谁敢忤逆朕的意思?”

  这些日子来,他杀的人够多了。

  此番越级提拔袁可立,也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公心。

  谁敢拿什么祖制、什么能力不足的借口来搪塞他。

  那他便要让这些臣子看看他他的铁拳!

  在其他事情上,给你们叫上两声便是了,关于国家存亡的大事,你们若是还敢党争,还敢纠缠不休,那别怪朕要做这暴君了!

  袁可立伏地叩首,声音发颤道:“陛下三思啊!廷推若生变故,非但臣蒙羞难立,更恐损及天威臣愿领幸进之名,万不敢以微躯累圣明!”

  朱由校走下台阶,亲自上前将袁可立搀扶起来,说道:“朕用人,便绝对不会使其被人掣肘,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袁卿背上幸进之名,如何替朕协理京营?”

  袁可立心中闻言,眼眶红润,眼泪差点流下来了。

  “陛下.”

  “袁卿不必多言,只要你实心为朕办事,便是对朕最好的报答了。”

  “臣,一定替陛下整顿好京营!”

  协理京营之事的人选敲定之后,朱由校很快招来了内阁首辅方从哲。

  此番朱由校故意廷推,便是试一试,朝堂之上,到底他的话有几分份量。

  如果他要越级提拔一个人都不成,证明这个朝堂,还需要继续清理。

  朱由校是一定要掌控朝堂的,不管是用什么方式。

  片刻之后,方从哲匆匆而至。

  “臣内阁首辅方从哲,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朕安,元辅请坐。”

  方从哲端坐圈椅,在他坐定之后,皇帝也是开口了。

  “元辅操劳国事,辛苦了。”

  方从哲见皇帝居然体谅他的辛苦,顿时知晓今日召见,不是什么好事。

  他赶忙说道:“臣行本份之事,不敢言辛苦,倒是陛下日夜批阅奏章,方才辛苦。”

  说到批阅奏章,其实朱由校批阅奏章的数目,比之前一个月,已经是要少上许多了。

  之前一日至少批阅两三百份奏疏,如今只需要批阅一百多份,工作量小了不少。

  至于原因,便是他让内阁、司礼监做了一个筛选。

  不太重要的事情,就由内阁拟定批语,然后转呈司礼监批红即可。

  朱由校这不是在放权,他会派心腹太监每日去文书房审阅那些不经御前的奏疏,看看里面的内容是否真的不重要。

  若是发现有敢隐瞒不报者,自要问责。

  也就是说,朱由校设定了三层纠错机制。

  一层是内阁,一层是司礼监,一层是亲信太监。

  当然

  这一套机制,肯定算不上完美。

  毕竟只要是人去施行,总可以有空子可以钻。

  但在短时间内,应该是没问题的。

  等他进一步掌权之后,这些不重要的奏疏,则会交给另外一批人处理。

  类似于军机处的机构。

  不过,这事需要徐徐图之。

  毕竟,要分割内阁的权柄,得一步一步来。

  想到此处,朱由校看向方从哲的眼神,就更带笑意了。

  像方从哲这种傀儡首辅,还是要在内阁多待一些时间。

  若是换上精干的内阁首辅,恐怕他的日子,不会像现在这么好过了。

  傀儡有傀儡的好处。

  “元辅的辛苦,朕看在眼里,你不必推辞,另外,朕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好消息?

  方从哲腰杆挺直,静静地等着皇帝的好消息。

  “你儿子方世鸿的案子,刑部已经审理完成了,那官妓并非是他殴死的,而是不慎坠马而亡,朕已经恢复了他的官职,元辅,你可以安心了。”

  方从哲闻言,大喜过望。

  天知道他为他的这个儿子操了多少心,现在听闻儿子无罪之后,他赶忙起身,跪伏而下,真诚的感激道:“老臣,谢陛下隆恩!”

  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

  他的这个儿子本就不学无术,是京城中有名的浪荡子,狎妓殴死官妓,肯定有其他人在撺掇,但事情绝对是干了的。

  他的这个儿子不干净。

  而皇帝特命刑部结案,赦其无罪,明显,便是给他的恩宠。

  “你是朕的内阁首辅,岂能因为儿子的事情,使你的威望受到影响?”

  额~

  方从哲面色奇怪。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我方从哲现在还有什么威望?

  替皇帝背了这么多锅,给皇帝通过了那么多其他臣子反对的旨意。

  东林党和齐楚浙党的官员,虽然不敢当廷直斥,私下却无不讥他尸位素餐,唯知仰承圣意,全无大臣风骨。

  这他娘的还有什么威望?

  但方从哲很快就想通了。

  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儿子安全落地了,皇帝之前所言的承诺,也在一一兑现。

  他便是继续背黑锅,也心甘情愿。

首节 上一节 143/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