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99节

  今时今日,能让暗中操控大军,让自己连战连捷,挡者披靡的,除了公瑾,孙权想不出第二个人。

  甚至连近日来那些不断为自己造势,将自己吹成神乎其神小兵仙的,定是也是公瑾的手笔。

  毕竟大哥和公瑾自家人知道自家人,知道自己的本事,可那袁术老贼总共都没见过自个两面,定是不知道自己真实实力的详情。

  公瑾这样明着给自己放水,袁术老贼定然察觉,可若将自己吹的神乎其神,大军由皆由公瑾统率,他再故意放水。

  于是,他一骑当千,如入无人之境,就显得合情合理,此番里应外合,堪称神不知鬼不觉。

  想通了这一切,孙权觉得再没有比这更真的真相了,要不然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忽然变得这般厉害。

  而这也是孙权凛然不惧,接过这个旁人唯恐避之不及荆州大将之位的底气所在。

  敌军实际意义上的最高统率,是我内应,敌方冲阵的主将,是我大哥,就问这仗,我还怎么输?

  此刻陈应、鲍隆询问怎么办?

  他哪知道怎么办?到时候两军开战,等着公瑾给自己演呗。

  不过他对此也是多少做了些准备的,因此故作淡然,回复二人:

  “两位将军勿忧,日前蔡将军书信问我能掌多少兵马,我谓之曰:【多多益善!】想来不久襄阳便有大量兵马送来。

  趁袁军半渡,我等率大军掩杀,必能得胜。

  届时还需仰仗二位将军效力,随我大破袁军。”

  闻听此言,陈应、鲍隆面上忧色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更显忧虑。

  “多多益善?孙将军领兵之能,我等自无疑虑。

  只这荆州上次征兵之后不久,眼下真的还能筹集出足以对抗袁军的大军吗?”

  孙权闻言略一皱眉,冷冷看他一眼。

  “大战在即,安敢在此乱我军心?

  兵多有兵多的胜法,兵少也有兵少的战术,如此对敌,本将自有定计,何须你在此摇唇鼓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小将不敢。”

  见孙权生气,陈应赶紧拱手行礼,连连告罪,“应只是见敌军十万之众,忧心战事,绝无心怯畏战之意。”

  其实孙权倒是没有生气,他只是编不下去了而已,毕竟此间内情,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他来说,兵多兵少无所谓,反正有公瑾配合,哪怕只有一千人,他也会像往日里般,暗中放水,使自己得胜。

  但那样的放水,就显得太假了,很容易被袁术看穿,他之所以管蔡瑁要【多多益善】,是心存为周瑜打掩护来着。

  几人说话间,只见传令兵闯入进来,朝孙权回禀。

  “报!蔡将军来了,他还自襄阳带来了漫山遍野的人马。”

  “好!”

  孙权微微颔首,忙领几人去迎。

  军营之外,蒯越正同蔡瑁叙话,显然已经在清点造册这支兵马。

  在他们身后,乌泱泱的人海络绎不绝,足有数万之中。

  但显得颇为古怪的是,这支兵马竟由约莫一万人的精锐押送过来,其身上手铐脚镣鞭痕累累,令人侧目。

  见孙权出迎,蔡瑁朗声大笑谓之曰:

  “襄阳城最后的守军一万,押送荆襄刑徒劳役七万,就交给仲谋了。

  合计你麾下本有的两万大军,共计十万人马,抵挡十万袁军,莫负我与主公之望!”

  孙权见之皱眉,“将军上哪找来得七万刑徒?”

  蔡瑁笑了,眼底冷意意味深长。

  “胆敢抗拒兵役,不是邢徒,也是邢徒。”

  孙权:“.”

  蔡将军你莫不是要害我?

  讲道理,要不是知道对面公瑾会给我打假赛,你给的这兵我哪敢用哇?

第221章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时建安二年春夏之交,积雪消融,春雨绵绵,化作滚滚汉水东逝去。

  刘表以孙权为大将,领兵十万屯于汉水之北,欲拒袁术于南。

  然,看着蔡瑁强征来的七万刑徒,其皆心怀怨愤,军纪涣散,将校虽严加约束,士卒仍多有逃亡,众人无不以为难堪大用者。

  唯有孙权,不知为何,似乎心中早有定计,对此不以为意,反而信心十足。

  众人问其缘故,有何应对之法,权只笑而不语。

  蒯越为此心中忧虑,遂在孙权议事大帐,召众将商议。

  “袁术兵精粮足,麾下孙策、许褚、周泰皆万人敌,可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自兵进荆州以来,攻无不克,难有抗之者。

  今我士卒皆强行征发而来,人心未附,不如临汉水而深沟,建高垒,待其师老兵疲,拖到寿春有变,其自退之。”

  众人皆称善,以为老成谋国。

  孙权心思要和内应周瑜配合,打一场大大的胜仗,一举击溃袁术呢,闻听此计,当然不喜。

  深沟高垒?这种呆傻的攻城战,周瑜就算想给自己送可都没机会。

  毕竟这种呆仗,硬仗,怎么打,打的什么样,几乎一目了然,周瑜就算想配合自己都没机会。

  是以没等蒯越继续说下去,孙权已经摇了摇头,“老师谬矣。

  正因袁术攻无不克,是以其骄横非常,所谓骄兵必败者,是此理也。

  其必轻我兵少,草率进军,若待其渡江半渡而击之,可获大胜!

  若能将袁术大军尽灭于此,我等可高枕而无忧矣。”

  孙权沉吟良久,将之娓娓道来。

  蒯越听此计策,也是皱眉深思。

  “半渡而击?袁术用兵多年,近年来更是常有胜绩,我等能想到半渡击之,他如何不知?倘使他不中此计?”

  “他会中计的。”

  孙权对此似乎信心满满,“他若不中计,他就过不来,我们就成功将他挡在了汉水之外。

  可他只要渡水,又不可能一次将十万大军都送过案,必然就会被我等半渡击破!

  至于他猜到?他猜到又如何,此乃阳谋,他还能不渡水不成?”

  “话也倒是此理。”

  毕竟那么大一条汉江就拦在中间,只要渡水必然会被半渡而击,孙权硬要这么说,蒯越也没什么好反驳的,只得暂且压下心头忧虑。

  见蒯越神色不佳,孙权又不好向他明言周瑜为内应之事,只得再做吩咐。

  “虽权已有定计,但老师老成持重之言,也不得不听。

  我意趁袁军未至,在准备半渡而击的同时,命刑徒多造营垒,以备不测。

  届时倘使半渡而击,真有意外,我等亦可退守营垒,以御袁军,如此可保万全也。”

  “如此甚好,两手准备方可万无一失。”

  见孙权当上荆州第一大将后,还是重视自己这个老师意见的,蒯越颇感欣慰,而有此两手准备,众将也为之心安,人心稍定。

  见计策众人皆已应下,陈应、鲍隆之流,更是对自己马首是瞻,孙权当即下令。

  “陈应、鲍隆何在?”

  ”末将在!“

  “令你二人各引两万大军,伏于江岸两侧,只待袁军半渡,便万箭齐发,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随后引兵杀出,奇袭其两翼,将袁术十万大军,拦江截断。”

  “喏!”

  孙权颔首,谓之曰:

  “你二人只需暂且纠缠住袁军,其余众将随我亲率六万大军随后杀出!

  今次定要一举击破半数袁军,使袁术老贼伤筋动骨。”

  众将以为然,拱手行礼,“谨遵将军令!”

  与此同时,袁术营中。

  诸葛瑾拱手告曰:

  “回禀主公,汉水之后便是襄阳,孙仲谋已摆明了是要半渡而击。

  此计阳谋,恐难以破之,今唯有多遣精锐士卒,渡河结阵而守,待坚持到大军尽渡,再破敌军。”

  对于诸葛瑾所言,袁术深以为然。

  就当众人以为他要挑选一名无双上将,率领精锐渡河破敌之时,谁也没想到,他的目光居然落在了邢道荣身上。

  只见其轻笑谓之,“邢将军乃零陵上将,号称荆州第一人,自入我营中,却未有大功立下。

  不知今次可愿精选麾下奉天军八千人出战,为我抢渡汉水,击破敌军呢?”

  这一声问话,别说旁人了,邢道荣自己都懵了。

  我?

  袁公您没听刚才那诸葛瑾说吗?孙权已经摆开阵势,准备半渡而击了。

  这时候无论谁先渡河,那必然是要以少量精锐兵马,顶住对面十万大军合围的压力。

  就这种活?您让我老邢,和那帮子奉天军去?

  不管是他还是一门心思投降的奉天军,他们加一块又有什么战斗力?

  就这您还不让我把奉天军都带去?就带八千人过去,这不送人头吗?

  不过都没等他答话,周泰就抢着应下。

首节 上一节 199/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