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98节

  是,正规军杀黄巾军,是如杀鸡宰羊一般,无数的百姓前赴后继而来,又前赴后继的死去,如同送上刑场的囚犯般,一颗颗大好人头滚落,一具具死尸倒地,血洒当场。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十万万人齐赴死,只为他许下的那场名为太平的黄天大梦。

  纵使十万鸡羊,亦能殊死一搏,百姓手中的锄头镰刀,不仅能种地,同样也能杀人!

  那一日,庐江城下,于吉一袭黄天道袍,看数万万百姓赴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黄天大纛飘扬,今日请大汉赴死!

  这正是当今天下之人心,烧了整整四百年的野火!

第220章 对峙汉水,半渡击破袁军?

  惨烈,太惨烈了。

  凡被夏侯渊典韦率军突入的地方,往往都是屠杀。

  普通百姓聚集起来的黄巾军,在面对正规军时,几乎是一面倒的战局。

  所幸袁术治下早早就推行了军事演练,这些人又都是精挑细选后的青壮。

  在面对曹军的屠刀之时,不少人因那血腥一幕,而心生畏怯,恐惧后退。

  但也有人握紧手中武器,选择了反抗!

  如果这支大军是征发兵役,或者裹挟百姓而来的话,此时此刻,在夏侯渊、典韦率军杀入之后,早就该如曹操所预想的那般在血腥的杀戮下,四散溃逃,顷刻败亡。

  但并非如此!

  他们自愿来到这里,在来之前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向家中交代了后事。

  他们追随黄天的大旗,所以赶赴此地,为了不是强征兵役的恐惧逼迫,而是心中信仰的那场名为黄天太平的大梦,而是身后誓死也要守护,正于家园安享太平的家人。

  他们的家园,黄天许下的太平家乡,淮南!

  就在他们身后,而他们身处的庐江便是淮南最后一处屏障。

  如果君王视臣民如草芥,以刀剑强行征发民夫,以死亡逼迫他们抵达战场。

  那么臣民视君王为仇寇,两军交战之时,当同样面对了死亡的威胁,他们轻易就会溃逃。

  因他们为贪生惧死而来,面临生死抉择之时,自然求生。

  但若君王视臣民如手足,以优渥的条件,远胜四方的太平生活来照顾他们,使百姓因爱戴他而自发赶来参战。

  那么臣民视君王为仇寇,两军交战之时,即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也不会轻易后退。

  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念及身后的家园无亲人,他们不惜求死。

  因此,当曹军杀入,有人贪生怕死,亦有人向死而生!

  支撑曹军的,是发下的军饷,是许下的富贵,是为了建功立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可支撑这些黄巾的,却是家中的余粮,亲人的安逸,是已经得享太平者对现有生活的守护。

  当曹军还在追求功名利禄之时,这些黄巾信徒来此为得却是信仰和守护,对抗的是入侵者的不义之战!

  死!

  无时无刻不在死伤,头裹黄巾的尸体一具具倒下,献血几乎染红了整片大地。

  可一如那首歌谣: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他们命贱,可正因命贱,才能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前面的倒下,后面的通红着双眼顶上,而曹军也是人,是人就会死。

  当曹军一次次将兵锋刺入他们身体的同时,只要有一次失误,镰刀锄头同样也能是杀人利器。

  尽管如此,在典韦和夏侯渊领兵杀进来的战场上,黄巾百姓们也依旧是几乎在以数比一,乃至十比一的战损比,挡住曹军的屠杀。

  可也仅止于此了。

  能举着盾牌跟典韦、夏侯惇杀进来的曹军毕竟是少数,在更广阔的战场上,数量众多的曹军,面对着那毫不停歇,近乎是从天而降的弹雨,几乎无能为力。

  冲进去哪怕不死,也要头破血流,伤筋动骨的,这谁愿意冲?

  根本就走不到敌军面前,自己先被砸个七荤八素,关键是这等十万数量级的远程攻击,躲都没法躲,只要往前冲过去了,几乎不死也残。

  这要是弓箭,还有前面的人冲第一波,后面的人就可以趁机赶紧杀过去。

  但弹这玩意几乎就是不间断射击,你不管什么时候冲,都要被砸个半死。

  就算派骑兵冲锋突进,冲一半战马被砸个兜头满脸,当场就要应激发狂。

  而派弓箭兵对射呢?这次过来就带了几千弓兵,虽然弓箭距离远,但弹是可以跑射的。

  一轮几千支箭射进十万人里,石沉大海,弯弓搭箭没等射第二轮的功夫,人已经跑过来十万石弹铺天盖地下来了。

  但兵种有相克,因为弹的攻击威力与距离不如弓箭,像方才典韦、夏侯渊带着冲过去的盾牌兵,很轻易就能杀入敌阵,展开屠杀。

  可曹操是带人来奇袭庐江的,轻装急行都嫌不够,上哪会准备那么多盾兵?

  因此没有盾牌,着甲率又低的曹军士卒,可遭了殃。

  弹这玩意极其轻便,黄巾军漫山遍野铺散开来自由射击,一边追一边射,十万数量级的漫天弹雨砸得曹军近乎抱头鼠窜。

  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曹操打了一辈子仗,就没受过这屈辱,被一群刚拉上战场的百姓,拿着弹追了一路。

  “气煞我也!真真气煞我也!

  盾兵呢?举盾,给我杀!”

  “丞相!我军所有的盾兵,共计三千人,已经都跟典将军他们陷在敌阵之中厮杀。

  此行千里迢迢,疾行奇袭,实在带不得太多的沉重军械。”

  “真真岂有此理,难道就看着他们如此猖狂?”

  “可以就地打造!”

  见曹操给气的不行,头风病都要出来了,荀攸赶忙上前献策。

  ”丞相莫急,敌军所用之弹,伤害有限,我军只需就地伐木,制备些简易木盾。

  三军上下一齐动工,不过一日就能各备木盾,届时持之以杀入敌军,此黄巾人数虽众,可轻易破之。”

  “好!”

  曹操看了远处敌阵之中,典韦、夏侯渊虽然带着人如虎入羊群一般展开屠杀。

  但毕竟人数有限,三千人陷入十万人的汪洋大海之中,不断消耗,再深入下去,也有被合围耗死的风险,因此恨恨瞪了黄天大旗下,那名太平道人一眼,咬牙下令。

  “鸣金收兵!”

  这边厢曹军回去砍木伐树,制备防具,待明日再来厮杀不提,张勋、朱桓赶忙开城相迎,将于吉与一众黄巾请入城中。

  之前不开城,是因为曹军五万大军合围,四面攻城之下,若不能暂且击退曹军,打开城门曹军进来的只会比援军更快。

  待见到了张勋,于吉老道可算是松了口气,拱手谓之曰:“将此新军送至将军处,老道此行可谓圆满。”

  于是几人叙话,于吉言说阎象要他们拒敌于淮南之外的要求。

  朱桓也提出可以连夜拆除城中房屋石料,十万人在城上投石以阻曹军的方案。

  至于张勋?不管谁提的建议,他也不管听没听懂,只当即拍板,口称妙计。

  与此同时,袁术九万大军兵进襄阳郡,先克华容、枝江、其后进取当阳,宜城,一路连克十数县,普通郡县根本难以抵挡。

  反而这一路上,有邢道荣高举大旗招降,奉天军扩军直四万。

  于是乎,整整十万大军进逼襄阳城,威势一时竟无人可治。

  好在有这些沿途郡县拖延,孙权与蒯越,总算率领陈应、鲍隆等两万人赶至襄阳城外汉水。

  孙权当即整顿兵马,临河布置防线,建立营寨,准备待袁术大军渡河,对袁军实行半渡而击的计策。

  “孙将军,眼下袁逆已攻克了当阳,聚兵十万,离我军近在咫尺,不知眼下可如何是好?”

  “是啊,我等只有两万兵马,即便半渡而击,又真能抵挡袁逆十万之众吗?还望将军早做决断。”

  面对陈应、鲍隆二人的问询,孙权表面镇定自若,实则内心也颇为紧张。

  毕竟众人称他为一代名将,守住荆州的最后希望。

  可其实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此前连战连捷,都不过是率领几千人的突围战。

  这等拥兵数万,排兵布阵的正面战场,他还是第一次。

  不过,紧张归紧张,孙权却对自己有着莫名的信心。

  无他,通过这段时间的遭遇,他已经明显察觉出来了!

  这袁军之中,绝对有他的内应!!!

  没错!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实力,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打仗神乎其神也便罢了。

  孙权自己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一人冲阵,千军辟易,自己那大哥小霸王孙伯符都做不到,自个在家又不是没被大哥揍过,何德何能来了荆州竟有此等实力?

  不消说,定然是敌军之中,有他的内鬼!

  而这个人,除了公瑾,孙权在想不到别人。

  而如果是公瑾的话,一切就合情合理了。

  全天下除了自己,也就公瑾一门心思想帮助大哥,摆脱袁术的控制,脱身自立。

  眼下既然大哥被袁术过继为子,断然不能脱身。

  那么帮助自己立足荆州,将来倘使袁术有个万一,完全可以由自己出奇兵,作为外援,里应外合帮助大哥夺取袁术家业!

  不愧是公瑾妙计,能想出此等足以布局十年的奇谋。

  反正一笔写不出两个孙字,公瑾又是大哥的好朋友。

  想自个当初去长沙,也是得了公瑾嘱托,要为大哥的脱身自立做准备,现如今局势至此,他不帮我孙权,还能帮谁?

  而久在袁营,亲近孙策、周瑜的孙权,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袁术领兵所以能百战百胜者,真正统率大军的公瑾功不可没。

首节 上一节 198/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