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19节

  赵云:“!!!”

  袁公义子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见赵云脸色时喜时忧,变化不定,袁术抓住时机,更进一步,继而言之。

  “子龙,莫要忘了,你之来意。

  你也不想眼睁睁看着公孙将军因失去了我的支援,无有重甲骑兵相助,从而被袁绍覆灭,兵败身死吧?”

  话已至此,赵云幽幽一声长叹。

  眼下是被袁绍相逼,岌岌可危的公孙将军亟需这份盟约,而不是坐镇东南,虎视天下诸侯的袁术急需。

  至于先前所谓以杀死奉孝先生来威胁,袁公早在一开始烧毁公孙将军书信时,就已经摆明了态度。

  他不接受任何威胁!

  要支援?可以!要同盟?也可以!

  但必须按照他的法子来谈!

  “袁公深意,云已尽知,只是事关重大,不敢自专,当回禀公孙将军,再做答复。”

  “还叫袁公吗?”

  袁术眼眸微眯,轻笑唤之。

  “同盟大事,不敢自专,难道连认义父的私事,云儿也要回去过问公孙将军?”

  想到待回了幽州,将此间利害陈明,公孙将军得知袁术愿以重甲骑具大力支援,而他所要付出的,不过是自己一个区区不受重视的军侯。

  至于说袁术支援的军械物资都要由自己这个义子统辖,对公孙将军来说,其实也无所谓。

  本来就不是他自己的东西,人家袁公都白送了,还计较那么多干啥?

  东西都到了幽州,那还能跑吗?

  对于眼下的公孙将军来说,管你是谁家义子,只要能来一块打袁绍,就是好部将!

  是以,就算回禀之后,这事估计也会被定下,赵云终是脸色一窘,轻声唤之。

  “义义父。”

  “好!今得子龙,如赵得李牧,骑兵纵横,我无忧矣。”

  对于袁术来说,赵云又不是吕布,既认义父,定不相负。

  军械物资送去赵云麾下,跟自家左手倒右手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这位义子身边还有一位自家谋主郭奉孝,有他从旁谋划。

  完全可以借鸡生蛋,在公孙瓒被袁绍覆灭前,以赵云之手,给自己养出一支足以逐鹿中原的骑兵,补全自家在南方缺马的窘迫。

  至于说公孙瓒?

  天下没有白得的午餐,不过是和曹操一样,用他来牵制袁绍罢了。

  钱粮、物资、军械都靠同盟供给,又岂有长久之理?

  哪怕他在幽州养出了十万大军与袁绍相争,哪一日卡了脖子,断了他的供养,便是他命丧之时。

  “岂能与赵国武安君相比,义父谬赞。”

  赵云腼腆答话,而面对新收的义子,袁术面上满是和颜悦色。

  “我知公孙将军兵凶战危,军情紧急,云儿可持我手书,往寿春一行去寻阎象。

  届时寿春库房所囤粮草军械,尽可自取,以援幽州,无一不允。”

  什么!

  寿春库房,尽可自取,无一不允?

  自家才刚认的义父,居然就对自己如此信重?

  赵云不由动容,长施一礼。

  “云奔走四方,未有如袁公者。

  今拜为义父,大慰平生,虽肝脑涂地,亦心甘情愿。”

  “为父所有,吾儿取之,有何不可?你我父子,何必见外。”

  虽说让子龙自取,袁术倒也不怕他搬空自家。

  因为让你拿,你也得能拿的走才行,寿春、幽州可隔着千里迢迢呢!

第157章 杨公忠义,诚不欺我

  送物资去幽州,又不像赵云只十几骑,掩人耳目一些,还能偷偷溜过来。

  浩浩荡荡的物资队伍,想横穿数位诸侯的领土,安稳抵达幽州,走陆路,根本不可能。

  唯有自江东发大船,沿海岸线走海运,自吴郡直抵北平。

  历史上,公元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亶洲”,抵达了台湾。

  说明那些江东世家造出来的大船,还是具备一定航海能力的。

  虽说眼下的时间线早了三十多年,但袁术也不是真要他们去远洋航海。

  沿着海岸线贴边走,一来,不会遇到什么大的风浪,二来,哪怕真出了意外,也能沿岸休整补给。

  顺便也当是操练自家水军了,直接让蒋钦把家里光训练没仗打的一万水军带上。

  沿途没补给了,随机挑选一家沿岸诸侯。

  乌泱泱一万水军上岸,神兵天降一般杀向只有几百县兵守卫的县城,抢了毫无防备的县衙府库,搬上船就跑。

  这玩意简直跟天灾一样防不胜防!

  关键是当诸侯反应过来,调集大军来剿,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船逍遥而去,望洋兴叹。

  至于出海来追?

  全天下诸侯加起来,在海上也别想打得过江东水师啊!

  袁术仔细这么一思谋,只觉得此计甚妙,这样看来连给公孙瓒送的物资都不用自己出,沿途多抢几家诸侯就是了。

  这小玩意简直跟海盗一样,不过绝不能打起自家旗号。

  想来蒋钦水贼出身干这事他是专业的,应当精通此道。

  但说起干海盗,袁术心底不由又浮现一位义子人选。

  不过此子常在巴蜀、荆州水域流窜作案,也不知眼下又在哪里犯事,只能一面发人寻访,一面等待良机。

  眼下倒是不急,此番有赵云加蒋钦为首,足以纵横海岸,无县不破。

  收回心头思绪,袁术遂令赵云携自己手书,往寿春征发大船,事后随物资补给一道坐船回返幽州。

  暗中袁术自然另有一道手书加急发往阎象,里面才是他对此事所做安排的真正意图。

  “云儿,此去幽幽千里迢迢,又横跨多位诸侯领地,实在凶险非常。

  我心中已有计较,届时你便同物资军需一道自吴郡坐船沿海回北平。

  于沿海之上,一无诸侯劫掠之忧,二无旅途劳顿之厄。

  便有些许风浪,也只需多备小船,如此即便大船出了意外,也可乘小船靠岸休整,定保你平安无虞。”

  “义义父?”

  赵云这一声义父喊得情真意切,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新认义父居然为他考虑的如此周全。

  此前对于如何将粮草物资运往幽州,他心底也着实犯难无有头绪,但彼时能先把支援替公孙将军要来,才最为紧要。

  旁得也得等先拿到东西,看具体都是些什么,有多大的量,才能容后计较。

  可面前这位刚喊了一声的义父,竟然已经为他做好了长远打算,甚至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已经替他都思谋周详?

  自个只要拿着书信跑一趟寿春,然后等着大船、物资准备齐全,就可以往幽州满载而归了?

  他赵云出门办事从没干过这么轻松的活!

  此前他为了公孙瓒九死一生,率百骑横跨幽州、冀州、兖州,这才抵达豫州梁国。

  沿路穿行袁绍、曹操地界,百骑仅剩一十八人,这才得以面见袁术。

  对比这趟往寿春坐船回幽州的旅途,来路与回程之间,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呢?

  是他的身份有所改变了!

  这就是袁公义子的待遇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义父!此间关心爱护之情,却教云何以报答?

  赵云拱手,长施一礼。

  “义父厚恩,无以为报!

  听闻义父于梁国征讨朝”

  征讨朝廷?这话怎么说起来怪怪的?总觉得哪里不对。

  “嗯近闻黑山贼劫掠梁国,义父在此征讨贼寇,云愿尽绵薄之力,为义父斗阵斩将!”

  “好!有云儿出马,我无忧矣。”

  未几,便见赵云提枪纵马,来至蒙县搦战。

  “吾乃袁公义子,常山赵子龙也,贼将谁敢与我一战?”

  蒙县之中,自从杨奉巧计哄了曹纯、徐晃出城立寨,城中主事便只剩了他与孙轻二人。

  虽则他们两人,眼下都觉袁军势大,不可力敌,已然都不愿再同袁军死战,然而政见图谋,却各有不同。

  杨奉自诩匡扶汉室,于天子东归一路保驾有功,料定袁术为了天下大义人心,也不会亏待自己。

  是以有心一睹那所谓建在寿春的黄金台,好奇里面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

  孙轻则自知自己一介黑山贼寇,泥腿子出身,上没有什么才能功绩,下也只剩万余乌合之众,根本没办法同此前投降的毛玠相提并论。

  不说投降之后能否有资格入住黄金台,哪怕真去了黄金台,只怕也难以融入那些世家老爷,达官显贵们的圈子。

首节 上一节 119/3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