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82节
梅免身体一颤,想起了数月前一支铁骑纵横关东,大杀四方的事。
那时天下商税忽然暴增,不少巨商大贾愤愤不平,想要给朝廷一点颜色看看,然后,就被血洗了。
那支铁骑所到之处,除了杀还是杀,好似就为了杀人而来的,到了地方就杀人,杀完人就走,南阳郡作为五市之一的南市,得到了“特殊照顾”,一岁首日,南市街血流成河。
他们是流寇大盗,劫杀了很多人,但加在一起,很难说有那支铁骑一天杀的多。
在那支铁骑由南阳郡回归关中时,梅免曾经远远眺望过那个铁骑之将一眼,隔着山川,都能感受到那无穷的杀意,铁骑之将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注视,向他的方向瞥了一眼,就那一眼,让他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连续好多天都难以入眠。
后来他才知道那人的名姓,霍去病,十八岁,是冠军侯!
时至今日,梅免想到那个眼神仍然心神俱颤。
“怎么了?”
“和上君讨要父债,就是冠军侯来找你了。”白政轻声道。
梅免的头皮轰的一下麻了,那张脸涨得通红,望着白政说道:“话又说回来,索要的好处,还是要快些落入自己袋中,落袋为安嘛。”
白政没有嘲笑梅免的话锋一转,也是想起了那个“杀神”,那段时间,关东群盗俱黯,连拦路劫掠的人都没有,生怕遇到冠军侯,死无全尸。
“老白,你说,这汉使是见也不见?”
“见!”
白政毫不犹豫,说道:“但不能直接见,让几个小子去告诉董仲舒,‘宛城搏杀,皇帝老儿杀了我们两寨几千人,那都是我们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我们亦当拼死复仇,说我们下山归汉,绝不可能,梅、白绝不做背信弃义千夫所指之事,令其速速退去,休存妄想。’”
“老白,这话重了吧,万一那董仲舒真的走……”
“不会的。”
白政打断了梅免忐忑的话语,“不让我们满意,皇帝老儿连南阳郡都难出去,接下来,就看奉皇帝老儿诏命而来的董仲舒能给我们多少东西说服我们下山了。”
第131章 纳垢
“寨主说了,背信弃义、千夫所指之事,绝不会干,命尔速速归去,休存妄想!”
董仲舒上前,交互之时,传令人的手中便多了一块金子。
“烦请再次通禀,汉使董仲舒求见!”
“唉…这,罢了,请博士等候。”传令人感受着金子的重量,叹息转身。
不一会儿。
又有新的传令人前来,话语没有什么变化,在金子的作用下,又得到了“等候”二字。
“等候!”
“请博士随我来。”
董仲舒跟随着贼子通过了一条窄路,百十步,豁然开朗。
虽然没有抬头,但董仲舒依然能感受到这窄路上方山壁的石块是可以活动的,一旦发生了无法抵抗的大事,就能落石封闭这条山路,而这山中,必然也有暗道、地道连接内外,可以从中脱逃。
在这山中,董仲舒看到了石头木材搭建了房屋,有住房,也有粮仓,耳边听到的凿、捣之声,那是铁匠铺和药铺,来自山顶的泉水,证明了这里短时间被封闭也没有问题。
山寨中的各级头目,都在打量着董仲舒,董仲舒却很坦然,享受这万众瞩目的感觉,直至见到了梅免。
“见过梅寨主。”
“汉使董仲舒,一连数次,让人来回禀见,你到底想干什么?”梅免斜歪在席上,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
“招安。”
董仲舒没有动怒,开门见山说道:“过去历任郡太守,多数一味贪婪和残暴,使得你们心怀愤怒,聚众为贼,现如今,陛下仁爱圣明,不愿意对你们施加刑罚,准备用恩德消除叛乱,所以派我前来,想赐给你们官位,使你们荣华富贵。”
说服术,是纵横家的手段,董仲舒也略知一二,最重要的手法便是利益诱饵,没有什么利益诱饵,什么都做不成,说服别人,就要给人看到好的前景,没有一个好的前途,谁会放弃本来过得去的生活。
利益诱饵,是说服术的双翼之一。
“皇帝老儿不在乎我想劫掠他,还杀了他的人?”梅免有些诧异道。
“南巡队伍没有标识,梅寨主动手劫掠,是不知者不罪,对于期门郎和南阳郡兵的死,陛下不可能不在乎,在陛下心里,梅寨主之过,即使诛杀三次,也不解心头之恨。”董仲舒不避讳道。
刺王杀驾,从来都是动机罪,而不是事实罪,以大汉律法,当身死族灭。
“但是,梅寨主和此地之人,大多是没有上通朝廷的能力,不堪忍受残酷律法的迫害,才聚集在一起苟且偷生,像鱼游在釜中,苟延残喘,陛下素来仁恕,愿意不计过往,给梅寨主,也给所有人一个机会。”
既往不咎。
梅免终于听到了想要听到的东西,神情显然有了变化。
董仲舒这时语调突然沉了下来,“这是尔等转祸为福的大好机会,可如果自己不珍惜,依旧不肯归附朝廷,陛下赫然盛怒,征调汉中郡、南郡、江夏郡、汝南郡、颍川郡、河南郡、弘农郡的大军于此,顷刻间,尔等就将身首异处,子孙灭绝,二者的利害,请梅寨主谨慎虑之。”
说服术,单单是诱饵,还不足以说服,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先展示好处,再威胁坏处,这样正反两个方面,就能够让人有个清晰的认识。
威胁恐吓,也是说服术的双翼之一。
梅免的脸色大变,死死地盯着董仲舒,“不对吧?现在的朝廷,似乎不是皇帝老儿说的算,诸郡的大军,还是皇帝老儿能调动的吗?”
“梅寨主知道还不少。”
董仲舒夸赞了一句,又道:“但在这大汉境内,陛下再弱仍是天子,太子再强也是储君,国朝以孝治天下,陛下的诏令、虎符一旦颁发,哪怕是太子储君也不会公然违逆,几郡的太守、都尉再不情愿,也会率众而来,到那时,梅寨主如何自处?”
时至今日,大汉三圣临朝的局面未改,皇帝、皇后、皇太子的命令都能以诏书制令的方式传扬天下。
事关皇权威严,其中任何一人公开使用诏令、虎符,想要调动地方郡县之兵,其他两人是不可能公开反对的,只会暗中命令听命自己的太守、都尉出工不出力。
陛下执政二十年,这天底下也不是人人都是太子党,如王温舒这般人也不在少数,真要调动南阳郡附近郡县的军队,响应者不说云集,但两三个郡的军队是能调动的,如果来围攻南阳郡群盗,没有多少盗贼能跑掉。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陛下是不会颁诏、虎符,调动郡县军队的,太子储君是个敏感的人,兵权又是太子储君最看重的东西,万一上君被挑动,再来一场大变革,陛下或许会失去自由,乃至于生命。
董仲舒望着梅免,梅免也望着董仲舒,气势、意志对拼中,梅免明显落入了下风,麻秆打狼两头怕的博弈中,哪一方抱有必死的决心,就已经胜了一筹。
“那我们为什么要接受陛下的招安,而不去接受上君的招安呢?”白政从后室中走出,打破了僵局。
董仲舒笑了,好像就在等着这一问,“白寨主?”
“正是。”
“对朝局有所了解?”
“不多。”
“可知上君为人?”
“这…不知。”
“我来告诉两位寨主,上君这一路走来,可谓披荆斩棘,而性格嘛,嫉恶如仇!”
那是个从“子不类父”的凶恶评语中杀出来的君主啊。
“上君或可对两寨绝大多数的人既往不咎,但绝无可能对二位寨主既往不咎,为盗多年,二位寨主手上的鲜血怕是连自己都数不清,其罪之行,更是倾东海之水,伐南山之竹,亦难为自己洗刷,不知二位寨主可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之心?”董仲舒的气势压过了梅免、白政两人。
上君,不是藏污纳垢的人啊。
宽恕梅免、白政,又如何该对南阳郡两百万生民交代?
“以博士之说,我们当何以为之呢?”
“唯有陛下,愿庇尔等!”
第132章 断粮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
长安城,未央宫,宣室殿。
丞相公孙弘觐见。
言南阳盗情事。
“陛下,也是饥了。”
公孙弘感慨道。
南阳两大流寇大盗梅免、白政被招安。
在董仲舒下山次日,梅免、白政率领他的部众和妻儿一万余人,把手臂捆到身后,向陛下投降。
然后,陛下大摆筵席,饮酒作乐,于筵上,赦免了两大山寨所有人的罪行,遣散梅免、白政大多数部众,听任他们去愿意投奔的地方。
陛下还亲自为梅免、白政在南阳郡中挑选了府邸、田地,梅家、白家想当官的人,要么招进了中朝为郎官,要么招进了南阳郡都尉兵中。
随后,陛下兑付了董仲舒所说的许诺,梅免进中护军,白政进武卫将军。
大汉军将分为六等,大将军独一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为二等,四征、四镇为三等,四安、四平为四等,四中郎将为五等,偏将军、裨将军为六等。
三等及以下的军将,另有一些禁卫军和杂号将军,中护军和武卫将军,就属于五等军将,禁军军职。
听上去位次不高,但大汉将军已经是高级将领了,位在南、北军的校尉和地方都尉之上。
要知道,霍去病在没有进卫将军前,虽有冠军侯爵,仍是嫖姚校尉,不在将军之列。
从流寇大盗一跃为大汉正牌将军,梅免、白政证明了自我价值,但也证明了陛下是真的饿了。
高祖皇帝的群盗时间不计入国书之中,自大汉立国以来,首次有皇帝招安群盗,委以贼首将军位。
丢尽了天子颜面不说,南阳郡两百万百姓十数年来的苦难,竟被陛下一言勾销。
南阳郡太守弥仆上书,一郡三十六县生民对朝廷非议颇多,如果不是土地新政让百姓忙碌了起来,现在恐怕都沸反盈天了。
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手段,着实把梅免、白政感动的像王八蛋似的。
两寨精锐被保留下来,约有二千人,要誓死为陛下南巡之路保驾护航。
期门郎损失了几百人,南巡队伍反而更加安全了。
这要是让陛下一路招安过去,禁军能多出几十个杂号将军,再回到长安城时,怕是能带几万“贼配军”回来。
公孙弘的确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刘据望着弥仆的奏书,招安,是平息关东盗情的最快手段,但是,余祸不小。
兵是兵,贼是贼。
那土匪习气不削减下去,真到了关中,或是会惹出大乱子来。
“相国。”
“臣在。”
“南巡队伍的辎重粮草,从即日起,朝廷和地方不再供给,由南巡队伍提供钱财。”刘据淡漠道。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红楼: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