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218节
如今,太原眼看着就要光复,那兵工厂自然成了所有人都垂涎的肥肉,旅长却要跳出来摘桃子,杨爱源如何能忍?
看着暴跳如雷的杨爱源,旅长却显得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冷笑。
他既没有起身,也没有提高嗓门,只是端坐在那里盯着杨爱源,仿佛在看一场闹剧。
“我知道,太原兵工厂固然是阎长官的心血,但明人不说暗话。”
旅长冷笑道:“早在太原沦陷之前,你们就已经把太原兵工厂的大部分机器设备和工人迁徙到了内地和其他地方,只剩下了一部分老旧的机器和不多的工人。”
他这话一出,杨爱源的神情就是一变,老脸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像是被揭穿了老底似地。
旅长没有理会杨爱源的反应,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日本人占领太原后,甚至还从本土运来了一批设备才能勉强维持兵工厂的运转。”
他一边说脸上露出嘲讽的神情,仿佛在说,你们现在来争抢的,不过是个空壳子,甚至还是日本人替你们续命的。
“所以您也不用摆出这幅样子给我们看,大家都明白人,就不用搁着演戏了吧。”
杨爱源的老脸微微一红,被旅长说得哑口无言。
他当然清楚旅长说的是事实,但表面上肯定是不能认的。
强撑着一口气,嘴硬地反驳道:“就算你说的都是对的,但老旧机器它也是机器,还是能继续生产武器弹药,你们想着这样拿走,那怎么能行呢?”
只是说这话时,他语气中的底气明显不足。
看到都这个时候了,杨爱源依旧是一副舍命不舍财的模样,旅长原本还算平静的脸色也渐渐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和恼火。
他冷笑一声,那笑声带着一种刺骨的寒意,让会议室的温度似乎都降了几分。
“既然杨长官这么舍不得一点东西,那咱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旅长猛的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这场仗我们386旅不玩了,你们晋绥军不是连个铜板都不舍得出吗,那这座太原城就留给你们自己慢慢啃好了。”
“旅长请留步!”
眼看旅长真的站了起来摆出一副翻脸走人的架势,杨爱源顿时慌了神。他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喊出了这句话,声音中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急切。
他能不慌吗?
自从民国二十六年那场惨烈的大战之后,原本兵强马壮、威风凛凛的晋绥军元气大伤,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总兵力也从鼎盛时期的二十万锐减到了区区十万。
虽然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但终究是伤筋动骨,直到现在还没能完全缓过气来。
更何况,阎长官是什么人?
那可是出了名的“山西王”,精于算计,连喝口醋都要盘算半天的主儿。
让他带着晋绥军跟在山西民团和八路军后面打打酱油,捡点现成的便宜,那绝对没问题。
可要让他们充当主力,跟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人真刀真枪地血拼,阎锡山是绝对不会干的。
这笔账,他算得比谁都清楚。
一旦八路军撂了挑子不干了,那苏耀阳的山西民团搞不好也得跟着拍屁股走人。
到时候只剩下他们晋绥军孤军奋战,还玩个屁啊!别说收复太原,怕是连自己都得被日本人给包了饺子。
“旅长……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情急之下,杨爱源三步并作两步,一个箭步冲到旅长身前,伸出双手虚拦着,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容,那份属于二级上将的威严和之前的怒火早已荡然无存。
他的语气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得异常柔软和恳切。
“旅长,哪有仗打到一半就尥蹶子的?
这要是传了出去,那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了嘛,这对贵部的声誉也是很大的损失啊。”急切中他试图用声誉来绑架旅长,然而这番话在此刻听来,却显得那么的好笑。
“没办法。”
旅长停下起身的动作,但依旧保持着那副准备离开的姿态。
他两手一摊,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那双锐利的眼睛直视着杨爱源,语气中没有丝毫的妥协。
“杨长官,我也跟您明说了,我们打太原,就是为了那座兵工厂。
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再打下去啊?”
他顿了顿,反问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番话,如同最后通牒,直白而又残酷,将杨爱源逼到了悬崖边上,再无任何可以转圜的余地。
“这……”
杨爱源的喉咙里像是被塞了一团棉花,他张着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内心里天人交战,最终,所有的挣扎都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叹息。
“既然如此,那……好吧……”他艰难地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这个条件,我……我答应了。”
“当真?”
“当真!”
“不反悔?”
“绝不反悔!”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有的谈,敢问这次阎长官打算出动多少兵力啊?”
“这个……”
第309章 苏团长高义
杨爱源那句“我答应了”说出口后,会议室内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终于像是被戳破的气球,迅速地缓和了下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期间杨爱源还不断过电报向远在克难坡的阎锡山请示,三方最终还是达成了一份协议。
协议的内容被迅速地记录下来:由山西民团、八路军以及晋绥军三方共同出兵,光复太原。
其中,财大气粗的山西民团作为攻坚主力,将出动两个装甲团、两个步兵团、两个炮团和两个飞行大队。
八路军方面,旅长拍板,由三八六旅出动五个团参战。
而晋绥军方面,杨爱源也咬着牙承诺,将调动阎锡山麾下比较能打得61军和19军来助战。
三方的兵力林林总总加起来,约莫有六七万之众,计划在三到五天之内,一举拿下被日军盘踞三年的太原城。
协议既定,杨爱源的脸色也好看了一些。他仿佛想找回一些场子,立刻转换角色,站到了指挥部中央那巨大的沙盘前,拿起一根长长的指挥杆,恢复了几分身为高级将领的派头。
“如今61军已经抵达汾阳,19军已经抵达榆社。”
他用指挥杆在沙盘上代表着两个县城的位置点了点,声音洪亮地向众人介绍着晋绥军的部署,“预计明天便可抵达预定攻击位置,等到他们一起抵达后,我们就可以向太原发起总攻了。”
他说话时,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试图展现出晋绥军依旧兵强马壮,能够担当重任的姿态。
然而,他这番话音刚落,就迎上了三道截然不同的、但都充满了怀疑的目光。
苏耀阳率先开口,他依旧靠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脸上带着一丝狐疑之色,语气平淡地问道:“杨长官,61军和19军真的能如期抵达吗?”
他话音未落,一旁的旅长便冷哼一声,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眼中投射出的目光,分明和苏耀阳问的是同一个问题。
而另一边的白崇禧,则更是老道,他没有直接表示怀疑,只是用一张手帕捂着嘴,似笑非笑地轻咳了两声,那眼神中的玩味,比直接质问还要让人难堪。
看到三人这副明显不信任的目光,杨爱源那张刚刚才恢复了点血色的老脸,“唰”的一下就红透了,仿佛被人当众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他不悦的说,“难道还信不过我杨某人吗?”
“星如兄。”
白崇禧放下了手帕,慢悠悠地开了口,他用字号来称呼杨爱源,算是给足了面子,“不是我们信不过你,实在是这种事……”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摇了摇头,一副“你懂的”表情。
也不怪苏耀阳他们会有这种反应,实在是晋绥军在这方面是有着光荣的“传统”的。
远的不说,就说三年前的平型关战役,当时115师虽然取得了震惊中外的辉煌战果,但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负责打援和侧翼策应的各路友军,尤其是晋绥军和高桂滋的部队,各自为战,甚至是按兵不动,眼睁睁地看着115师与日军精锐血战,最终导致战果没能进一步扩大,错失了全歼板垣师团一部的绝佳良机。
这种“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作风,早已成了刻在各路人马骨子里的印象。
杨爱源也是要脸面的,被这几个友军,尤其是一个后辈和一个死对头,当着面这样轮番“贴脸开大”,就算是脸皮再厚也有些受不了了。那股刚刚被压下去的火气“腾”地一下又冒了上来,涨得他满脸通红。
他当即怒斥道:“你们不要胡说……此战我杨某人就在这里亲自督战,绝不会发生临阵脱逃、亦或是坐视友军不管的事情发生!
我愿意当场立下军令状,倘若真发生这种事……我……”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说到最后,却又卡住了壳,一时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毒誓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星如兄……言重了……”
眼看杨爱源就要下不来台,白崇禧赶紧上前一步,轻轻按住了杨爱源的手臂,制止住了他后面的话。
人家毕竟是战区副司令长官,自己这三个人刚才你一言我一语地开个玩笑敲打一下没问题,但真要逼得人家立下什么军令状,那就做得太过火,把事情闹僵了。
“杨长官,大家都是友军,些许玩笑而已,你不要放在心上。”
旅长也立刻心领神会,收起了那副咄咄逼人的模样,脸上挤出一个笑容,笑着附和了一句,给了杨爱源一个台阶下。
一直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场“大戏”的苏耀阳,此刻才缓缓地坐直了身体。他知道,敲打和试探已经到位,是时候把话题拉回正轨了。
“杨长官……过去的事咱们就不提了,”苏耀阳自然地接过了话头,将众人的注意力从刚才的尴尬中拉了出来,“现在咱们还是来研究一下,这一仗该怎么打吧。”
他伸手指了指沙盘上代表着太原城的模型。
“日本人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太原重新落入咱们手里的,他们肯定会不顾一切地前来增援。
虽然我前些天派出了所有的飞机对日军第27师团和第七独立混成旅团进行轰炸,阻止了对方的前进,但也保不齐筱冢义男会孤注一掷,将山西境内其他能动的部队都调过来。”
他环视了一圈众人,继续说道:“这样一来,我飞行大队的小伙子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进行阻敌增援。您看,要派哪支部队去比较好啊?”
苏耀阳将这个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任务抛了出来。
打阻援,意味着要用劣势兵力去硬抗日军的精锐,伤亡必然惨重,而且还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他话音刚落,一直沉默观察的白崇禧便抚着下巴,沉吟着开口了。
“我认为,派哪支部队去姑且不提,但这支负责阻敌增援的部队,一定得是一支善于打防守战的部队才行……”
白崇禧那句“善于防守的部队”的话音一落,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刚才还因为杨爱源的妥协而略显缓和的气氛,此刻又变得凝重起来。
打阻击?
但凡是在枪林弹雨里滚过几遭的军人,谁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三个字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是用人命去填的无底洞。
阻击战,打的是最硬的仗,啃的是最难啃的骨头,面对的是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日军援兵。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