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回到战国当赵括

回到战国当赵括 第599节

这种深仇大恨本身就让景阳恨不得生吃了赵括,更不要说什么和赵国和谈了。

春申君看了景阳一眼,摇头说道:“大司马,老夫也知道你和武信君之间有着一些仇恨,但是现在我们讲的是楚国的国家利益,你不能够将个人的仇恨带入到这样的公众场合来,不然的话就会对我们楚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春申君的这句话说出来,其实对于景阳而言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却让楚王的意见发生了改变。

从楚王的角度来说,他所有的想法当然都是从出国整体的利益出发的,现在景阳这边显然缺少了这种和楚王一致的角度,所以楚王也是立刻就抛弃掉了景阳。

只见楚王开口说道:“春申君这一次说的很对,不管怎么样,武信君毕竟是作为使者到我们楚国来的。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一直以来我们的礼仪。

寡人决定先接见一下武信君,看看他究竟想要做些什么,然后再做决定吧。”

楚王的这个决定说出来,春申君倒是满意了,可是景阳却着急了。

景阳继续开口说道:“大王照顾我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巧舌如簧的,如果真的就让他这么滔滔不绝的说了,最后很有可能是我们楚国反而踏进了大坑。

所以老臣认为我们应该想点办法,给赵括一些下马威,让赵括知道,我们楚国毕竟是纵横天下的,几百年的强国,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让他可以摆布的。”

说白了,景阳也知道,楚王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接见赵括,那么景阳就不能够在这方面继续纠缠下去了。

所以景阳就转换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在接见赵括的时候狠狠的打一波赵括的脸,让赵括在天下人面前颜面扫地,这也算是一种对赵括的打击报复了。

听到了景阳的这番话之后,春申君皱起了眉头说道:“武信君远来是客,我们却要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不太好呢?”

对于春申君来说,他更希望的是和和气气的谈话,就算是最后买卖不成,大家的交情还在,将来还可以继续的接触。

但这一次楚王却并没有支持春申君。

楚王看了一眼景阳,或许是因为对景阳的安抚,所以楚王开口说道:“既然这件事情是大司马你提出来的,那么就由你来具体操办吧。

但是寡人要说的是,可以让武信君颜面扫地,但绝对不能够让他受到任何的人身伤害。

否则传出去的话,这天下人岂不是对我们楚国更加失望了吗?”

景阳闻言顿时大喜过望,对着楚王十分肯定地说道:“请大王放心吧,老臣这一次一定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不但能够让赵括无言以对,更让其他人完全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春申君看着这一幕,也只能暗自摇了摇头,不再开口说话。

既然都已经做出了决定了,现在的春申君只能够希望到时候赵括不会因为面子被扫而勃然大怒,引发赵国和楚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虽然现在的楚国依然是一个大国,但是春申君的内心之中非常清楚,楚国其实已经和赵国不是一个等级的国家了。

不是因为楚国太过弱小,而是因为赵国的强大已经远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就在这几名楚国最为核心的君臣进行讨论商议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注意到的是,一个坐在宫殿中并不起眼角落的人,内心之中其实也在燃烧着火焰。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楚国的国舅爷李园。

从李园的角度来说,他确实还不够资格参与到这些国家大事之中,只能够暂时的旁听,被动的去接受这些信息。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李园就一直想要过着这样的生活了,他的脑海之中此刻其实回荡着的是李斯前几天在喝酒的时候说过的话。

“难道李园兄就真的想要这么过着被春申君和三大家族呼来喝去的日子吗?

坦白说,这种日子我也是曾经经历过的,那是非常非常的不爽,如果说李园兄愿意找一个翻身做主人的办法,那么我们赵国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李园非常的明白李斯的意思。

李斯就是希望能够从李园这边获得更多的楚国的情报,而作为交换,赵国可以发挥在楚国之中的影响力,帮助李园更进一步执掌更多的权力。

这种交易看上去似乎是双赢,但是真正的含义却是以出卖楚国的利益为代价的。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获得什么就一定要付出相对的东西去交换。

李园有些犹豫,究竟要不要这么做呢?

一直到坐上马车离开楚国王宫的时候,李园依然还在犹豫。

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插曲,改变了李园的想法。

不知为何,李园的马车突然一下子停了下来,而且一停就是很久。

这让李园很不高兴,开口问道:“外面出了什么事情?”

车夫毕恭毕敬的说道:“是这样的,刚刚大司马景阳的马车路过,所以我们得让他一下。”

这种事情其实在李园过往的生活之中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作为地位更加低下的一方,李园经常会要给其他的这些楚国顶级大臣让路。

但就在今天,就在这种,明明已经习以为常,只不过是又一次发生的惯例事件中,李园的内心突然涌起了一股无以伦比的怒火。

凭什么?

凭什么每一次都是我让路?

明明我才是国舅爷,我才应该是那个地位更加尊贵的人。

沉默很久之后,李园再一次的开口了。

“先不要回去了,直接去李斯那边。”

第980章 楚国人要给赵括一个下马威

当天晚些时分,李园表情轻松地从李斯的房间之中走了出来。

一直以来,李园虽然说是和赵国方面有所合作,但是由于他的妹妹还是楚国的王后,其实李园的立场是比较摇摆的。

李园确实也跟赵国方面提供了一些情报,但是这些情报在李园看来,至少是不会涉及到楚国的核心利益。

但是从今天晚上之后,这样的过去将会彻底的成为过去,因为李园已经下定决心,正式和赵国方面展开全面的合作。

在这种合作之中,李园将会提供大量的楚国核心机密,而作为回报,赵国方面也将会动用赵国在楚国之中的所有力量,支持李园成为新的楚国令尹。

达成交易的李园好像放下了某些执念,整个人一下子就变得轻松了起来。

“总有一天我会让这些楚国人知道,我李园究竟是一个多么优秀而出色的人才。”

坐在马车之中的李园,默默的想道。

很少有人知道李园虽然是楚国的国舅爷,但他实际上是一个赵国人。

就在李园离去之后不久,从李斯的房间之中发出了一封密信,这封密信被人以最快的速度带向了正在前来的赵括。

正午,晴。

赵括坐在马车之中,注视着窗外那一望无际的肥沃田野,心中也是不由发出了感慨。

“这么肥沃的土地,现在居然却因为是两国国界的原因,而无法大规模的种植,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是的,由于战国时代诸侯征战不休的原因,在国界附近种田,绝对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决定。

这也就导致国界附近的田地明明是相当肥沃的,但是却往往并没有几家几户敢来这里种田,毕竟一方面来说大家要承担战争打起来第1个被入侵的困扰。

另外一方面来说,即便不发生战争,在和平的时代也很容易会出现其他国家的强盗,偷偷的跑来这边国境线内,把粮食割完就走的事情。

在赵括的身边,苏厉也是非常认同赵括的看法:“臣以前是在齐国当官的,其实齐国和我们赵国的国境线上也是这样的景象。

要知道齐国大部分的土地都是靠海的,盐碱地他们其实是很难种植的。

但是却偏偏因为战争的缘故,也不能在国境线这里种。

所以说齐国西边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辛苦的。”

赵括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群体,一旦社会有着任何的动荡,哪怕是一小点的动荡,百姓们都是要最先承受这些动荡的群体。

偏偏他们抵御危机的能力又是最弱的,如果得不到来自于执政者的帮助,百姓们很容易就会家破人亡。

过去很多国家的统治者们,他们的心里完全就只有自己的王图霸业,基本上都没有顾及过老百姓们的生存,这是非常愚蠢的。

我们赵国的先祖在开创赵国的时候就进行过改革,我们赵国的一亩地面积在战国诸侯之中也是最大的,这就是为了让赵国的老百姓们能够生活的更好一些。

但是这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田亩的改革只能够让老百姓们生活的底线提高一些,但是却不能够让国家的实力更进一步。

想要让一个国家真正的有活力,单单靠农业一条腿走路是不行的,必须要农业和商业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确保我们这个国家机器运转正常,至于怎么样去调配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一个执政者的智慧所在了。”

赵括今天的心情看起来也是比较不错的,这一感慨就不知不觉说了很多东西。

苏厉在一旁听着赵括的这些话,整个人也是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才说道:“不瞒主君说,其实当年我的兄长苏秦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立刻就引起了赵括的兴趣,十分好奇的说道:“那你的兄长他有没有提出过什么解决办法呢?”

苏秦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外交家,是一个充满了争议和谜团的人物。

赵括对于苏秦的了解其实也并不多。

更多的是来自于各种的书籍记载,还有一些苏厉、苏代等人的支言片语。

所以当苏厉主动的说起这位已经去世多年的兄长时,赵括当然也是非常有兴趣的。

苏厉对着赵括说道:“说起来当年我的兄长他其实也想过把天下统一,只不过他的统一可能和主君您的统一不太一样。

在我的兄长看来,他应该是把所有的诸侯国都集合到一起,然后合并成一个新的国家。

这个新国家有一个新的最高君王,底下的诸侯们还是依然可以继续统治自己的国家,只不过在对外的外交和军事方面要有这个新的国家的最高君王来作出决定。”

赵括一听,先是有些难以理解,但马上就回过神来。

这其实就是西方体制之中的联邦制国家。

联邦制的国家就是由多个州联合所组成的国家,这些州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个的诸侯,州长可以自由地行使他的行政权力,并不接受最高领导的干预和指挥,州长的任命也并不出自于最高领导,而是州里自己产生。

这种制度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由于最高领导无法涉及到州里的实际事务,各个州可以做到自己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的稳当。

但同样也有坏处,坏处就是这样一来的话,整个国家事实上是比较分散的,内耗是很严重的。

当联邦制国家强大的时候,他这种国力可以承受得了国家的内耗,就相当于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一旦这个国家开始转成衰落的时候,他的国力就无法再继续承受国家的内耗,而这种内耗又会让国家更加快速的进入到衰落通道之中。

相较而言,像华夏历史上的大一统体制通常来说就是君主的权力最高,地方上的权力比较的弱小。

大一统体制的好处在于国家的内耗其实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也能够发动举国之力去做出一些让整个世界的为之惊叹的大工程,大项目。

但是由于大一统体制的权力过于集中在君主身上,当出现一个昏庸的君主时,对于国家的损害也是极其严重的。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当然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体制。

任何一种体制都是有好有坏,关键并不是在于体制的本身,而是在于怎么样去把这个国家的体制发挥出来,去扬长避短,这才是国家的统治者们真正应该去研究的话题。

从这个角度而言,苏秦能够在华夏如此早期的一个时间段,就提出来联邦制度的国家构想,无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历史上苏秦也确实做过了这种制度的尝试,他一度成为了东方5个国家的相邦,相当于是这5个国家都有一部分的权力被交到了苏秦的手上。

首节 上一节 599/9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开局一把加特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