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第60节

  这条消息中的关键词“江南小镇”再次引发热议。

  “所以……新书是什么类型的?”

  “新书和江南水乡有关?”

  “会有三叶和叶泷吗?”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顾远,却安然处在校园中,过着惬意悠闲的时光。

  “你们打算搞个辩论赛?”

  学年主任办公室里,于悠看着手里顾远递过来的文件问道。

  “是的老师,我们觉得文学社不应该局限于围绕着校刊工作,更应该承担起营造校园文学氛围的作用。”

  “举办有关文学方面的辩论赛就是我们的一次尝试。”

  这个辩论赛并不是顾远计划的,而是社员们提出了这个想法。

  顾远觉得可行,在他们将方案做出来后,就亲自递交给了于悠。

  “倒是可行……”于悠暗自思忖,“不过既然是全校相关的,我说的也不算。”

  “我帮你上报,你等通知吧。”

  顾远喜笑颜开,神神秘秘地拉开校服外套拉链。

  似乎要从怀里掏出什么。

  顾远这番举动给于悠吓了一跳:“你干什么?不要跟我来这套!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于悠视线瞥了一下头顶的监控,手掌摊开竖直抬起。

  顾远眨了眨双眼,无辜地说道:“你干什么啊?于主任?”

  他掏出一本书:“一本书而已,不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吧。”

  于悠面色稍缓,不过看着顾远这笑嘻嘻的表情,就是莫名来一股气:“一本书搞这么神秘干嘛!”

  “再说我一个学年主任还需要你来给我送书?”

  顾远将手中的书递了过去。

  “嘿嘿,书这东西,多一本就多一份收获。”

  于悠看了眼封面。

  《风过麦垛时》。

  “这可是唐老的著作,我怎么可能没看过?”

  “对啊,唐老的作品,看一遍有一遍的感悟。更何况。”顾远眨了眨眼,“这本书还是有唐老亲笔签名的。”

  顾远看着于悠脸上露出惊喜的情绪,得意洋洋地转身走了。

  “老于,拿捏。”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

  顾远盯着账户上的余额:“两千万?”

  “一本书就给我干财富自由了?”

  顾远早就在长江出版社的建议和专业律师的帮助下,设立了个人工作室专门用来收款。

  “怪不得这个世界人人都想写出一本实体书……”

  这笔钱包括《你的名字》三百五十万销量的版税收入,也包括《云边有个小卖部》的版税预付款。

  经过缴税后,总计两千余万。

  至于周边和版权改编等收入,还没有结款。

  “这我还写个毛线的网文啊。”

  顾远回想起辛辛苦苦地写了五个月的网文,也才赚了可怜巴巴的三百多万。

  至于版权改编?现在还没人和网文行业谈这个。

  当然顾远想的肯定玩笑话,网文还是要写的。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从各种趋势来看,网文行业腾飞也就在这几年了。

第73章 琼鹿奖

  “故渊新书”的话题量在长江出版社的营销下不断猛增。

  业内对于这种营销方式赞不绝口。

  “他们还真是个天才。”

  “所以故渊真的是去采风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成功把热度炒起来了,就是不知道他们接下来的宣传手段是什么。”

  长江出版社内。

  “部长,我们什么时候将‘唐老作序’这个事情放出去?”

  “不着急,等一股东风。”市场营销部部长微微一笑。

  “东风?”员工疑惑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

  “是琼鹿奖?”

  “是琼鹿奖!”王海洋招呼女朋友过来,“今年的琼鹿奖要公布提名名单了!”

  “诶?确实到日子了。”女朋友走了过来。

  “看看有什么是没看过的,咱俩一会买两本。”

  二人平时工作繁忙,再由于市面上的书籍五花八门,他们很难会花心思去甄别什么书值得读。

  那他们怎么挑书呢?

  自然就是凭借着每年大大小小的文学奖项了。

  而琼鹿奖就是其中颇为重量级的一个奖项。

  这个世界,文学类小说和通俗类小说泾渭分明,不仅在网站评分上有着不同的标准,就连权威奖项都有专属于两者的。

  琼鹿奖作为面对通俗类小说的奖项,是类型小说的最高荣誉。

  它每年会评选出当年的最佳推理小说、最佳青春小说、最佳奇幻小说等等。

  在琼鹿奖创办的超三十年的时间内,以其专业和公正著称。

  历史上,获得琼鹿奖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其所属类型的经典之作,商业上也能获得巨大成功。

  因此,网上流传着“琼鹿点头,洛阳纸贵”的说法。

  “你最近想看什么类型的小说?”王海洋坐在电脑前,问向身旁的女友。

  “嗯……青春小说吧。”

  王海洋控制着光标,点开了属于最佳青春小说的一栏。

  “买这个吧。”刚看两眼,女友就伸出了手指,“我之前总在网上刷到,既然它获得提名了,就代表不是徒有其名。”

  王海洋定睛一瞧。

  【故渊《你的名字》——最佳青春小说】

  #故渊入围琼鹿奖#

  相关词条短短数个小时就冲上热搜。

  无数故渊的粉丝奔走相告,将《你的名字》的热度再度拉了起来。

  他们自发制作海报,撰写长文,从各个角度分析作品的优秀之处,声势浩大。

  而随着热度的发酵,文学领域权威媒体《文学评论周刊》也为《你的名字》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

  “《你的名字》巧妙地用奇幻的糖衣,包裹了一个关于孤独、寻找与身份认同的深刻内核。”

  “故渊用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回答了‘我是谁’、‘我在寻找谁’这一青春期的终极追问。”

  “它的入围,是‘琼鹿奖’对作品本身文学价值的肯定,也标志着我们的类型文学正在拥抱更广阔的叙事可能。”

  然而不少故渊的读者第一眼看到这个评价不是欣喜,而是疑惑。

  啊?还有这说道呢?

  我怎么看不出来?

  不过好在他们也不是内耗的人,反正是夸我们故渊和《你的名字》呢,转发就完事了。

  许多青春文学作家也公开表示:

  “《你的名字》为我们这个类型的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它证明青春故事不仅可以写实,更可以拥有如此磅礴的想象力和哲学思辨。”

  好嘛,又来了个哲学思辨。

  看不懂,但是转发。

  在这群粉丝的操作下,已经上市数月的《你的名字》再次迎来一波销售高峰。

  许多没读过的读者因奖项背书而决定购买,老读者则购买精装版收藏。

  而就在此时,各路媒体又“恰巧”堵到了长江出版社的总编辑,对他进行了一番采访。

  画面中,总编辑在接受采访时意气风发:

  “这证明了我们当初力推故渊的眼光。好的故事,能同时赢得读者和专业的掌声。”

  “当初我们力排众议,以顶级资源押宝故渊,看中的从来就不只是一时的销量。”

  “我们坚信,他能成为一位能定义时代的作家。”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一顿,在超绝不经意间,以漫不经心的语气说道:

  “事实上,故渊的新书能荣幸地获得唐砚章老先生的亲笔作序,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首节 上一节 60/1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超女开始调教华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