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105节

  在五月二十九号中午,在邀请了老周老康还有厂里一些同事参加自己儿子的满月酒席后,江成也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江成的第一个儿子还没起名字,谭雅萱就等他回来起名字。这一个月内就是‘乖崽乖崽’的喊着。

  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的,因为国内大力搞建设。叫建国,建华,建兴之类的名字很多。而初期的时候,叫援朝,援军,援华什么的特别多。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名字特点,特别是领导干部,给孩子起名字不能乱起。给孩子名字起的不好也属于某方面不成熟的表现。

  比如叫什么自在,自如什么的。人家可能会认为你是不是觉得活在这个国家不自在不自如了呀。叫什么傲天的,你想翻天呀。

  老周和老康让江成给孩子起名叫江建国,毕竟算搞工业建设的。如果是部队的,就叫江卫国什么的。

  就这名字谭雅萱还觉得好呢,说子承父业以后跟江成一样建设国家。

  江成可不想要这样的名字,别到小孩读书的时候,一喊‘建国’,好多小孩回头。

  花里胡哨的名字不能起,江成也没什么创意,他的思想也没那么高尚。自己的子女有能力就为国家奉献一点,没能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而且江成能肯定自己在改革开放后能变得很有钱,这有钱得有命花。子女不需要他们有出息,活的平平安安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局面就可以了。

  最后江成的大儿子还是起名叫江平,平平安安,四平八稳。

  而在江平的满月宴席上,郑可认了他做干儿子。江成不光是邀请了郑可,张工张良也邀请了。

  宴席过后,江成也是一样投入到工作当中,大干一百天不是说着玩的。

  对于香江那边的要的巴士,江成除了造型外,其他的都得花心思来构思。他在后世也没拆过公交车。

  而且香江的巴士方向盘是在右边的,结构可不能搞反了。另外就是质量问题,很多材料都得用进口的钢材。

  国内虽然能生产钢材了,但品质不太好,江成不想出现没用几年就出现断裂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进口钢材,苏联的也没欧美的好。江成只能在款式和价格上创造优势,其他方面只要相差不大就算是可以的了。

  另外就是轿车,虽然价格卖的便宜,但也不能真造的太差,在有限的成本里尽量造好一点。

  还有一点,那就是真正昌城汽车厂独有的技术,安装硅晶体三极管,实现一把车钥匙直接启动到位。减少操作和更换断电器之类的。

  江成在去广州之前,安排的工程师去四九城学习三极管制造技术的。现在都会来了,主要是学习土办法制造半导体芯片,而那土办法只能造很简单的芯片,制造的成功率还不高。

  不过江成也只是用在汽车点火系统上面,精密度要求并不高。

  江成也知道,这只是技术运用。车子制造出去,可能不出半年,岛国和西方国家都能运用到汽车上面了。

  但没有办法,现在的技术偷学到都是本事。国内也没加入世界什么组织,西方又封锁。专利法对于国内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国内要是弄到国外的什么技术,特别是西方的,肯定是直接使用,不会有任何顾忌,西方也是如此。

  何况三极管的关键是懂原理能造出来,而不是使用在汽车上。这东西给越南和朝鲜,让他们知道都没有用。

  而岛国那边要是知道了,基本上老美就知道了。他们能制造出三极管,而且是用光刻机制造,不是土办法,速度更快更好。

  江成不想去搞专利这事情,也不存在去申请专利,没办法申请,那样做就是跟直接送技术过去没区别。

  唯一一点就是让大家知道这硅晶体三极管被中国先用到汽车领域上面就行,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工业起步虽然晚,但技术运用方面并不弱。

  光凭借这一点,以后在广交会上,跟其他国家的人谈技术,人家不会觉得国内的技术不行。

第171章 起名的烦恼

  昌城汽车厂参加广州交易展览会,卖出去一百六十五辆车辆,创造了价值二十五美刀的外汇。这消息在昌城很快就传开了,当地的报纸记者也跑来报道了。

  广交会达成将近一千八百万美刀的交易,二十五万的外汇占比例不多。但这是车辆产品,意义不一样。配合汽车厂在六月份的大规模招工,整个昌城最近热门的话题都是在谈论这个。

  而且这只是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就拿下价值二十五万美金的订单,昌城的领导,甚至赣省的领导都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汽车厂现在真的是要人给人,劳动厅直接在全省范围内,立刻借调三百个技术工人前往汽车厂支援生产。

  能被借调过去的,最低都是四级技术工,等于是中等技术工人以上了。但想要高级技术比较难,昌城这边工业本来就落后其他城市,五三年的时候,北方大量从南方抽调技术人员过去。

  南方现在高级技术工人很少,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还要去北方进修学习。四级左右的技术工人,在南方就已经是大师傅了。

  而现在汽车厂正在凭借一己之力,在慢慢改变局势。

  很多南方的技术工人,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技术更进步,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工业发展做贡献,不得不去北方。

  如今昌城汽车厂取得如此成绩,上面的工业部也不得不重视。

  不说主动调高级技术工人去汽车厂,但起码在大学毕业生和苏联进修回来的人员当中,如果是要安排进央企大单位的。已经在推送企业名单中,要把昌城汽车厂给加上了。

  有人要是想在汽车领域发展,昌城汽车厂排在第二位,就在第一汽车厂后面。这是综合性排名,排名是根据综合因素来判断的。

  第一汽车厂的生产是根据国家需求为首要任务来的,它是承担很多责任的。那边现在的首要责任就是满足部队的很多地方部门的运输需要。

  首要任务就是加大产量,只有在满足国内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昌城汽车厂那边,只能说是意外惊喜。

  江成回国,大家按照他的专业来看,能改进一些进口,在国内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毕竟他的专业是机械动力学的运用,在老美那边参加工作也是研发类人才。

  国内现在重视人才,把留学生都高看一等,有一批人不光要高看,还得是仰望的。

  江成属于要重视,但不属于仰望的那批人。所以才让江成跑回了昌城,同意他去昌城,这个决定在他改进了第一台钻床起,工业部的领导就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只是一个小错误,大家只是低估了一个回国的留学生能力。

  可当江成开始打算造车去换肉吃的时候,有些人就已经受到处分了。一个能造车的机械动力专业留学生,他是真的只是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那么简单嘛。

  起码江成已经有了专属领域,大家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接待人员严重失误。人家凭着一腔热血回国,肯定是因为没得到重视,人家在失望之下也不想展现才能了。

  不过江成造的第一辆车是一辆性能很差的六轮车,在汽车厂目前当参观车。工业部的领导内心多少好受一点,会造成,但能力好像不强。

  可当江成在没有参考任何设计图,没有苏联那边的任何技术支持。凭借自身的技术,自主生产出一辆轻卡汽车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错的多离谱了,大家介绍解放卡车,最多只能介绍我们国内也能量产生产汽车了。但并没有多少自豪感,仿造苏联的,技术也是学苏联的。

  但介绍昌江轻卡汽车,那是自己国家的技术和设计,而且性能不差。在轻卡领域里,中国已经全方位追赶上来了,这是可以跟其他国家拿出来说的事情。

  不过就算这样,第一汽车厂的地位在上面的人看来,也是比昌城汽车厂强很多的。两个厂虽然都是制造车辆的,但服务的层次和方向不一样。

  昌成汽车厂偏民众,太杂乱了,这里开一枪,那里打一炮的。按照上面的看法,昌成汽车厂其实只要把轻卡汽车生产好,大量生产出来就可以了。

  这种不按照上面任务指示去生产车辆的行为并不太好,因为会打乱上面的部署。先不说本来南京那边想生产轻卡汽车。

  就说拖拉机,国内已经在建设拖拉机厂了,江成把小四轮拖拉机和运输拖拉机生产出来。叫人家第一拖拉机厂怎么办,也就昌城汽车厂没搞重型拖拉机,否则第一拖拉机厂都要想还要不要研发下去了。

  对于昌城汽车厂动不动搞一样东西出来做法,上面也不好管的太过,怕打击到那边的积极性。

  以后就把昌城汽车厂当成一个偏地方车辆制造的企业来看待就可以了,广州那边的广交会,让昌城汽车厂去参加,就是让他们去卖一下民用车辆试试的。

  但是上面没有想到,昌城汽车厂会因为参加这个广交会。临时制造出了皮卡汽车,而且在广交会的时候,竟然还让外商定制没有的公交车和轿车。

  轿车,昌城汽车厂竟然还能生产轿车,这怎么可以的。

  要知道就在上一年,某人还惦记着说‘什么时候能坐上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开会就好了’。

  另外还有公交车,国内都是用其他车辆改的或者是进口的。香江那边的九龙巴士公司能下订单,绝对不是弄一些改装车去凑数就行的。

  所以昌城汽车厂到底还能生产什么,而且从第一届广交会过后,昌城汽车厂又多了一个属性,那就是创汇。

  有了创汇这个属性加持,昌城汽车厂的重要性就不比第一汽车厂差什么了。

  因此在车辆领域里,论地位北方的第一汽车厂还是第一。但技术论发展,南方的昌城汽车厂潜力更大。

  昌城汽车厂只要这次广交会上的订单圆满完成,那今年就可能成为央企。跟外商交谈,企业的级别也很重要。

  ~~

  昌城,高桥市场。

  国内刚解放的时候,大家还允许随便做买卖。昌城市地方单位还动员过商贩集资,重建了高桥市场。

  因为不规范,一些商贩欺行霸市,很多盗窃物品都在这边销赃,在五三年就被取缔了。

  但现在这边又重新开了起来,成为了高桥旧货市场。

  在这个年代,一个工人的工资能养活全家,但只是解决最低的温饱问题。而一家有两个人工作上班,那就拥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

  当大家有钱后,肯定会想着购买一些东西改善条件。但很多东西没有票证,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四九成和魔都那边,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一点,工资是一样,但工作岗位多。所以在城市里一家人有两个以上有工作的也比其他城市多。

  有钱得有地方花,这旧货市场就成了一些大城市里的人消费的好去处。

  昌城这边因为有汽车厂的存在,带动了整条产业线上的招工。而且有很多配套的企业也出现了,也需要招工。

  大量的招工必然会出现有些家庭有两个人成为工人的情况,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收入多了。消费能力自然也增加。

  有了钱,自然消费在衣食住行上面。买家具,穿衣服,看电影等等。

  但因为物资紧缺,限制了很多人的消费。

  这高桥市场就重新启动了,由地方部门进行管理,跟魔都那边一样,大家可以拿东西寄卖在这边。

  地方部门也会通过旧货市场,处理一些被上缴的东西。

  魔都那边有一个出名的旧货商店叫淮国旧,那边的好东西可多了,珠宝,照相机,钟表,钢笔。还有大衣,家具,乐器什么的。

  出了吃食类的,旧货商店能淘到不少好东西。

  昌城这边出现旧货商店,是意味着昌城的经济真的起来了,被汽车厂给带动了。城市里的一些居民开始不满足一日三餐了。

  除了旧货商店的出现,昌城市的‘鸽子’市场也是很活跃。去旧货市场寄卖东西,来源得正规,主要货品都是收缴上来的一些东西,卖的东西也比市场价格便宜。

  但黑市能卖不正规的东西,还有吃食什么的。因为昌城市的人有钱了,黑市的东西都好卖多了。

  比如粮食,工资再高,你定量摆在那里。想吃饱点就花钱去黑市买不要票的高价粮。还有布票酒票,各种东西,大家在有钱后,需求就上来了。

  如果说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那现在汽车厂就是昌城的心脏,有如一台发动机在带动着各个方面的发展。

  旧货商店的出现,只是汽车厂带动下的一个缩影。

  六月二十号,第一辆单层巴士从汽车厂车间行驶出来。市里和省里领导前来祝贺,并且这次报道的不光是地方报社报道。

  《人民日报》《大公报》《文汇报》《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等等,昌城汽车厂拿下一百六十五台车辆出口订单,特别是还有三款新型车要生产制造,自然吸引了很多报社的人来报道。

  皮卡汽车是在广交会上亮相的,在亮相之前都没报道过。

  七月六号,也就是在巴士车制造出来后事隔半个月而已,一辆造型比较板正的轿车从汽车厂的车间下线,试制了出来。

  江成觉得老土板正,是因为他见多了后世的汽车。哪怕是低级的轿车,造型都不错。

  八十年代的桑塔纳造型在江成眼里是真的有点土,但车壳造型弧度不大,好生产。哪怕没有薄板,除了车门,大部分都能冲压的出来。

  但桑塔纳的造型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感觉挺漂亮的,而且还是黑颜色的。

  如果不是为了好生产,降低成本,江成是真不会选择造桑塔纳车型的车。这车造出来,名字都不好起。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名字不能偏西方。

首节 上一节 105/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下一篇:华娱从捡到玉女掌门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