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暴君 第115节
陆凛点点头,他不关心什么政体或是对方国家内部权利的更迭,只要别耽误他揍锡安就行,他随即切入正题:“我的侦察部队已经探明了河谷的地形,锡安在西岸高地构筑了坚固防线,强行渡河仰攻,盟军伤亡会非常大。”
阿拉法特代表点头回应:“我们明白形势的严峻,哈希姆会全力配合盟军,动员我们所能动用的一切人力、物力。您需要什么,只要我们有的,一定优先满足。”
陆凛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身体微微前倾:“既然如此,我需要你们立刻协助我做一件事。”
“请您示下。”
“以盟军总司令的名义,”陆凛的语气不容置疑,“我要征用哈希姆境内所有可用的重型卡车和拖拉机,立刻、全部。”
代表明显愣了一下,显然没完全明白大量民用车辆对一场高强度战争的意义。尽管这有难度,尤其是在春耕时期,但他迅速反应过来,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好的,元帅阁下。我们会立即下达命令,全力配合您的征调工作。”
陆凛点了点头,身体微微后靠。
虽然只是一个大致的方案,但他已经想到如何突破锡安部署在河谷的防线了。
第149章 河谷战役(一)
哈希姆河西岸,锡安前线指挥所。
多夫·塔米尔少将正在与新赶到前线的什穆埃尔司令汇报情况。
什穆埃尔是锡安在赎罪日战争中南线的前任总司令,但由于前期表现不佳,被巴列夫中将所顶替,职位降为总指挥。
但他仍是目前锡安既耶沙维申大将以下,军衔与履历最高的一批将军。
赎罪日战争后期,锡安提拔了一大批战功赫赫的军官,除了兵败自尽的210师拉丹上将,目前锡安少将以上的军官已经超过了二十位,达到了历史之最。
要知道六日战争期间,担任南线总司令的耶沙维申也不过是少将而已。
多夫少将道:“我们察觉到了哈希姆河东岸有大规模敌军装甲部队调动的迹象,结合之前摩萨德传回来的情报,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正在哈希姆河东岸集结的正是以双志主力部队为首的阿拉伯联军,规模在五到八个师左右,总司令是曾在苏美尔战役期间表现出色的阿米尔·本·穆罕穆德,军衔为中将。”
集团军动辄十几万人的规模,调动起来压根没办法隐蔽军事意图。
自打一个月前,摩萨德获悉了阿拉伯成立联军的动向,各种情报就像雪花一样送往特拉维夫。
多支特种小队前往哈希姆境内企图炸毁主要的公路和运输节点,但除了少数成功的案例以外,大多数都是无功而返,只能稍微拖延敌方集结的脚步。
什穆埃尔也是刚被调到西岸,便说道:“给我讲讲防线的部署情况。”
多夫少将点了点头,指向军事地图:“我们在河谷所有干硬路段都部署了密集的火力点,包括防空阵地和反坦克阵地,即便是那些不利于装甲通行的泥泞河段,我们也在河床底部铺设了数公里宽的混合雷场。
同时雷场与沿岸的机枪堡垒、反坦克导弹发射点相互配合,构成交叉火力,能够完全覆盖整个雷区,只要敌方装甲部队试图强渡,都会遭受重创。”
简单来说,就是盟军一旦选择从好走的地段突破,就必須正面硬撼锡安的坚固工事,注定损失惨重;如果选择从难以通行的路段推进,虽然表面防御节点较少,却会陷入密集雷区,不光坦克容易陷入淤泥,工兵排雷时还会暴露在交叉火力之下。
不论哪种情况,多夫少将都有信心让这条河谷变成阿拉伯盟军坦克的坟场。
多夫少将继续阐述这种防御体系的核心优势:“这种多层次、蛛网式的节点部署,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极大拖慢敌军的进攻节奏。利用地形和火力配置,我们可以在敌军陷入迟滞时集中优势兵力,有效摧毁其有生力量——不管对方投入多少部队,结果都没有区别。”
这时,参谋长在一旁补充道:“除非他们能从河谷上方飞过来,或者从雷场底下钻过去,否则我们的防线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什穆埃尔司令原本还对防线寄予厚望,可一听到“万无一失”四个字,眉头就立刻锁了起来。
他不由得想起去年的巴列夫少将,他也是同样自信地宣称自己的防线“万无一失”,将成为马斯尔的叹息之墙。
这条用沙子筑成的大坝长达一百多公里,几乎掏空了锡安的国库,花了上百亿美金,魔幻程度堪称近代中东之最。
他甚至用自己的名字,给他的得意杰作起了一个“巴列夫”的相同名字。
这道防线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利用了沙子松散的特性,几乎免疫任何炮弹的轰炸,几十米高的沙丘让坦克无法越过,同时巴列夫防线底部还设有燃油管道,开启后仅需数分钟就能点燃整条苏伊士运河。
乍一看这条防线无懈可击,但巴列夫偏偏忘记了一个弱点。
那就是沙子怕水。
在赎罪日开战的第一天,马斯尔的陆军趁锡安士兵休假的间隙,强行渡河,并用早已准备好的,450条高压水枪对着沙子大坝猛冲。
短短五个小时,巴列夫防线就冲出了数个缺口,紧接着马斯尔第二、第三集团军长驱直入,几乎导致锡安全线溃败。
而这也让锡安在国际上沦为笑柄,巴列夫在战后被喷到主动引咎辞职,但他的名字将与“巴列夫防线”一起名留青史。
“世界上没有攻不破的防线,”
想到这里,什穆埃尔司令严肃警告道,“更何况我们这次的对手是那个阿米尔,对方曾四次击败锡安的精锐部队,就连总理也将其视为心腹大患,无论我们多么谨慎都不为过!”
“是三次半.”参谋小声道。
什穆埃尔司令瞪了回去。
不知为何,当提到这个年轻将领的名字时,什穆埃尔心中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目前,锡安高层军官对阿米尔·本·穆罕穆德中将的作战风格评价两极,
一部分将领认为他极其擅长防御,尤其精于依托地形部署,是阵地防御和城市巷战绞肉的大师;另一派则认为他更擅长进攻,是目前中东最顶级的炮兵指挥官,能以雷霆手段撕裂精心构筑的防线,并迅速扩大战果。
但在什穆埃尔司令看来,这个阿米尔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善于寻找漏洞。
对方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能够洞察对方的攻防意图,并一击制胜。
这一点,与他们的耶沙维申大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听到司令官的训话,多夫少将与参谋长纷纷肃立敬礼。
“让侦察部队继续刺探情报,不能疏忽大意,对面的集团军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汇报!”
“是!”
然而参谋长心里还是略微有些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阿拉伯国家那边就算是耶沙维申大将亲自带队也未必能攻破河谷防线。
这并非是战术策略层面的问题,而是源自于阿拉伯内部存在的间隙。
要想统领这样一支各国拼凑而成的“杂牌集团军”,真正交战时,内部能否协调一致都是未知数,更不用说发挥战斗力了。
更何况那个阿米尔还是第一次指挥集团军作战,这与指挥师级部队完全是两个概念。
一位优秀的将才未必是帅才,就好比二战期间的埃尔温·隆美尔,他所指挥的第7装甲师在北非无往不利,被誉为“战术大师”,但后期作为集团军司令,却在后勤、战略规划和联盟协调方面出现明显的短板。
一个“沙漠之鹰”,一个“沙漠之狐”.
参谋长心中暗讽。
这一次,锡安必将让这位阿米尔折戟沉沙。
第150章 河谷战役(二)
陆凛正在用鹰隼视角俯瞰整个大河谷的地貌,在自动标记功能下,锡安所有暴露在外的阵地,他都一览无余。
他拿起纸,刷刷刷写下几个坐标,然后交给了通讯兵:“去通知侦察旅的塔米姆,让他派小队去这几个位置进行侦察,评估装甲部队通过的可行性。”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对司令“仰头发呆”然后突然下令习以为常,只是理解成这是司令独特的思考方式。
这时指挥部外传来引擎的声音,帘门被掀开,接着一袭白袍的泰米叶走了进来,抱怨道:“这地方简直太难找了,就是摩萨德来了也得直接迷路!”
陆凛抬头看了他一眼:“情况你都清楚了?”
“大致清楚了,咱们的部队已经初步完成集结,各部分情绪稳定,只差后勤辎重需要调配。”
泰米叶似乎已经恢复了状态,继续例行汇报:“附近的寺庙我也联系过了,至少在轮值的时候能给士兵提供一个祷告的场地。”
“很好。”
陆凛点了点头,继续研究地图情报。
泰米叶静立片刻,感觉有些尴尬。
“呃”
他看向伊卜拉欣,后者只是给他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
“少将,有些话我得跟您坦白一下。”泰米叶咳嗽一声,最后还是开了口。
他特地用上了“少将”这个称呼,而非中将或者司令。
陆凛终于抬起眼,没有说话。
泰米叶朝四周使了个颜色,意思再明显不过。
陆凛看向伊卜拉欣:“你怎么看?”
伊卜拉欣耸了耸肩:“我一个文职人员,真动起手来,未必是大伊玛目的对手啊。”
泰米叶一听冷汗都下来了。
自己可是来表忠心的,怎么就成叛忍了!?
玩笑归玩笑,伊卜拉欣还是让参谋先出去了,法赫德和另两个身材高大的士兵守在门口。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名士兵就是之前在联合国大会上陆凛的保镖,出手打翻了塞梯斯国王的守卫。
但陆凛动手殴打国王可以安然无恙,他们就未必了,陆凛深知这一点,于是事后便将两人便捞进了自己的警卫营,担任亲卫。
见所有人都出去了,泰米叶叹了口气,拆开一包烟发给二人。
陆凛和伊卜拉欣将烟夹在手里,没点。
泰米叶见状也不强求,自己点起来抽了两口,随后缓缓道:“这次教会的确给了我两项任务。”
刚一开口他就犹豫了。
陆凛起身:“你要不想说,我就把参谋都叫回来。”
“别啊!”泰米叶连忙举手投降:“我这不是想表达这事儿难以开口么?”
“哦?”陆凛眯起眼睛,没想到还真有情况。
泰米叶叹了口气:“教会给了我两项任务,
这番话伊卜拉欣听完都不由得皱起眉。
他很清楚一旦这个标准实施下去,整个指挥系统将彻底僵化。
更别说接下来他们是要指挥集团军作战的。
“那第二条呢?”陆凛问道。
泰米叶没有隐瞒,索性直接都说了出来:“第二项是让我和手底下的乌里玛,记录您与亲信军官任的不当言行以及作风上的问题,尤其是对教义有任何违背之处。”
帐内一时寂静,连站在一旁的伊布拉欣都感到一阵寒意。
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些人究竟想干什么?
陆凛神色不变,只是问道:“国内的教会是准备对部队渗透影响力吗?这两项命令是否与大穆夫提有关?”
“命令来自圣地教会的一个高层圈子,至于大穆夫提是否知情我的老师没有明说,但他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反对。”
上一篇:人在高三,系统说我和青梅相亲
下一篇: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